一場「眾籌」展 12月11日成都博物館與你一起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

2020-12-18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30日訊(記者 李慧穎)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一場屬於所有人的展覽:「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展,將於12月11日在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正式與公眾見面,展覽將持續到2019年1月3日,全程免費對公眾開放。

  歷時90餘天的徵集,數百件來自社會各界的物件和照片匯聚成博,許多市民慷慨奉上了陪伴他們度過數十年歲月的「寶貝」,展覽將釋放珍藏其中的寶貴回憶,連接起40年來四川的歷史巨變。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讓成都博物館這場展覽更像一個「眾籌」展。

  「永久牌」自行車 穿越城市去看你

  「你看,車架、車把、前叉、車圈,都是錳鋼製作,淨重只有18公斤。」捐贈當天,捐贈者黎志均帶著陪伴自己多年的永久牌13型自行車來到成都博物館。這輛自行車已騎行51年,但在黎志均的細心打理下,這輛車依然整潔、精美。車龍頭上,上海「永久」標誌還十分醒目,說明書、購買發票都整整齊齊地留存著。黎志均回憶到,當年自己從成都航空工業學院畢業到了清江儀表廠(現為成都航空儀表公司)上班。家住新南門附近的他,每天在路上的時間都超過三小時。黎志均想盡辦法才弄到一張十分緊俏的「車票」,花費200元買到了這輛永久PA13。1967年,當時他每月工資才38.29元,買下這輛車,花了他將近半年的工資。但在上世紀60年代,能擁有這樣一輛自行車,是許多人羨慕的事情。

  1968年,黎志均與妻子相識,喜結連理。當時,妻子的工作單位在人民南路,而他在黃田壩。為了能夠每日與妻子相聚,他每天都騎著自行車在成都市區和郊區往返。這一騎,就是10年,從碎石路、泥路到現在的柏油路,風雨無阻。後來,他用這輛車,載著孩子上幼兒園,退休後,還騎著它去釣魚、買菜。「這是我們全家的交通工具。」

  票證時代 「限量生活」的酸甜苦辣

  「憑票購物」曾是計劃經濟時代一個重要的特徵,糧票、布票、油票,甚至彩電、自行車都需要憑票購買,沒有票寸步難行。從1955年第一張糧票發行開始,到1993年糧票謝幕,票證時代整整經歷了38年,成為中國人生活難忘的記憶。一張張票證,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消費方式的變遷;一張張票證,也記錄了人們生活的酸甜苦辣。

  成都老人劉才庚今年69歲,收集門票30餘年,共藏有3萬餘種門票。在他看來,小小門票的變化,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發生的變化。「比如這張文化公園的門票。」劉才庚說,改革開放前,成都文化公園和青羊宮兩處是合在一起的,門票上印刷的八角亭,便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告別「憑票購物」時代,人們生活中的各種票據也在不斷發生變化。50年代小小薄薄的門票,到80年代門票漸漸興起的黑白圖案設計、90年代出現的彩色門票,到現在電子門票的普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門票在使用的基礎上,也成為集科技與觀賞為一體的生活進步證明。

  近兩個月的展品徵集中,不少市民捐出他們珍藏的各類票證。溫江北街社區黨委書記李金山搜羅到糧、油、布票,「老成都」劉先生則講述了70年代一家幾口靠小小糧票維持生計的故事。他們回憶著「以票換物」的曾經,也感慨如今拿著一部手機就能買到心中所想的快速便捷。

  飛機模型 寄託著幾代人的航天夢

  今年81歲的韋克敬將成都視為「第二故鄉」。1958年,他從部隊轉業來到成都,之後便在成都工作、成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在航空模型製作領域赫赫有名的陳應明,之後便跟隨他製作飛機模型。「在做飛機模型之前,我對飛機一點都不了解,但是做了60年的模型,我學到很多飛機方面的知識。做飛機模型影響了我的一生。」韋克敬說。60年來,韋克敬做出了上千架縮比飛機模型,大到按1:5比例製作的一兩米長的模型,小到8釐米左右的迷你模型。韋克敬用雙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最好記錄者。

  近年來,作為全國唯一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核心任務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份,四川系統謀劃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進一步激發航空航天產業新增長點,殲20、大飛機、通用航空等一系列高端研發製造取得新突破。軍民融合讓尖端科技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也成為了社會百姓的幸福之道。

  幾個月來,成都博物館收到了眾多市民提供的數百件大大小小的物品,涵蓋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帶著不同年代所特有的氣息,帶我們進入那段歷史。1978年剛剛恢復高考時的錄取通知書,承載著主人夢想成真的激動;帶拉鏈的可以塞錢的皮帶,塞滿了主人乘著經濟浪潮闖蕩商海的雄心;全興足球隊「黃色旋風」的照片,是老成都忘不掉的燃情歲月……200餘件實物與400餘張照片,用這些尚有「餘溫」的展品,講述川人40年來的生活故事,也折射出四川的輝煌巨變。

  (成都博物館供圖)

相關焦點

  • 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四十年展覽可網上觀展 附3D展館入口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一層大廳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3日開幕(結束時間暫未公布)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30-18:4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展示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38歲的電風扇和洗衣機 見證改革開放一家人生活變化
    38歲的電風扇和洗衣機 見證改革開放一家人生活變化 2018-10-11 05:35:24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2018年10月11日 05
  • (原創下)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2014年12月12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自貿區。《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筆者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創作以來,共發表四篇原創作品,分別是《(原創1—3)四十年改革開放深層次的成就》(原創1)、(原創2)、(原創3)、《(原創)改革開放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
  • 【改革開放四十年】「垃圾大王」華麗變身「電商達人」
    開欄語: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變化,正是順應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 金塔汽修中專「改革開放40年,職專建校30年」成果展開展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學校建校30周年,12月17日上午,金塔汽修中專舉行「改革開放40年,職專建校30年」成果展,全校師生1600餘人參加了開展儀式。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教師代表白萬年、朱秀玲分別作了發言。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我的家鄉變化
    從又窄又窪的土路到平整順暢的高速公路,濰坊的公路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一代代公路人,為濰坊公路發展揮灑汗水,也見證著濰坊公路的日新月異。 改革開放浪潮中,濰坊鐵路發展有目共睹,今年年底即將通車濰坊北站,即將打開濰坊交通樞紐地位的新篇章,為濰坊交通增速提效,實現交通樞紐與地方經濟的雙推動、雙提升。
  • 給你不一樣的國際博物館日 四川這些「鎮館之寶」 你認識嗎?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020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博物館是中華文明和歷史遺產的寶庫,是歷史文化的縮影。小編特意為公眾梳理出四川各大博物館準備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脈搏,不斷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 大連:中秋國慶各大博物館參觀攻略出爐啦!
    大連圖書館  1.改革開放四十年圖片展  時間:2018年9月18日-10月30日  內容:本展覽通過改革開放40周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遷,向我們展現了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激勵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偉大的道路上繼續不懈奮鬥
  • 超百家服裝高定品牌來到魅力成都,12月11-13日不負約定!
    聽一場 TALKS,2020TCE西部服裝定製分享會  西部的寒風吹得很冷,而5位嘉賓的分享卻很火熱,我們用學習的心態感悟那些炙熱的分享,後疫情時代中那些值得收入囊中的運營制勝法寶,就在成都等你來!
  • 天冷就該去看展,12月上海各博物館展覽清單來了,好多是免費的
    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這個12月交替唱響,希望能為您2018年的觀展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 時間: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 地點: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三樓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書法館
  • 500張老照片200餘老物件 講述川人40年的記憶故事
    (田為 2013年2月3日) 12月11日,成都博物館特展《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將與觀眾見面。展覽歷經90天的徵集,匯聚了500張件來自社會各界的照片和200餘件熱心市民的老物件,講述川人40年的記憶故事。 四十年來,川人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車站迎來送往的依然是我們追尋理想的故事,交通工具承載的仍是人們追逐的夢想。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丨田溫楠:改革開放,「江蘇模式...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丨田溫楠:改革開放,「江蘇模式」具有標杆意義 原標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③  柬埔寨駐上海總領事田溫楠:  Tean Samnang, consul general of Cambodia in Shanghai:
  • 以音樂之名,上海電影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回眸歷史,上海電影作為集結中外電影人的大碼頭,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也走過了自身潮起潮落、求新求變的四十年。這些年,上海電影歷經幾代電影人傳承創新、深耕積澱,在中國電影發展浪潮裡弄潮闢航、在國際電影市場中向海而興,以文藝的旗幟和力量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社會進步,譜寫了四十年激蕩迴響的精彩華章。
  •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
    柳河縣孤山子鎮明德小學 孫海英我出生於六十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步入少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正好也是我們這一代成長的過程。彈指間,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慶典。四十年,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的過程,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過來,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參與者、受益者和見證者。如果有人問我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感受,我要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日新月異四大步!」改革開放初期,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抗疫物證捐贈展、市民捐贈展開幕
    它見證了自己在這場全民抗疫中沒有『掉隊』,盡了一點綿薄之力。」昨天,82歲的劇作家、原長寧滬劇團團長張東平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館三樓,指著櫥窗內展陳的滬劇《白衣長城》劇本手稿對記者說。  當天,《眾志成城 抗疫必勝――上海市抗疫物證捐贈展》和《市民記憶——上歷博(上革博)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同期開展。
  • 國家博物館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展覽
    中國國家博物館2020年春節假期開放時間各位觀眾:新春將至,中國國家博物館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安排如下:1月25日(正月初一)至1月30日(正月初六)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00,停止入館時間為16:00 ,閉館時間為17:00。1月25日(周六)夜場正常開放。1月27日(正月初三)周一,正常開放。
  • 【上海電影節】「永遠的畫面」專題海報展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圍繞這一重大歷史節點,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在電影節期間舉辦「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四十年電影海報展」「光影四十——改革開放四十年專題展映」以及主題論壇等活動,以多樣的形式突出展示一批精品佳作。其中,「永遠的畫面」海報展從四十年來無數的電影中,精挑細選了近180部影片的海報、片花和獲獎實物,展現中國電影人走過的路程和取得的成就。
  • 上海美術作品展開幕 90餘件佳作見證40年改革開放-上海,徐喬健,美...
    東方網記者李佳敏9月20日報導:全國美展、上海美展、青年美展……這些在中國美術屆享有盛譽的展覽上,曾誕生過一批又一批的美術佳作。今天,由上海市文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上海美術作品展」開幕,90餘幅斬獲各種獎項、在各類美術展上大放異彩的作品一一亮相。
  • 2019年12月1日中國航空博物館重新開放
    中國航空博物館坐落在昌平區小湯山鎮大湯山腳下。1986年建館,1989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佔地70餘萬平方米,館藏270餘架飛機、99架國家文物飛機、近萬件航空文物,是集科技教育、旅遊於一體的國家級軍事主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躋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館。  整個航空博物館由偉人座機展區、特種飛機展區、戰鬥機展區、洞庫展廳英雄紀念牆、英雄大道等幾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