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詳細講解

2021-02-12 張機醫學書友會

這裡給大家推薦兩篇對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講述,一篇是中醫名師劉渡舟老師的講解,一篇是精選老師的分析心得。在此磚引玉,引發對大家《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的思考,歡迎大家在文後多多討論,共同有所收穫。

劉渡舟講傷寒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這一條論述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見下利的證治。

兩經或兩經以上病證同時發生,無先後次第之分者,謂之合病。合病的發生,多是由於邪氣過盛,同時侵犯數經,它的病勢也比一經發病為重。「太陽與陽明合病」,在這裡指的是太陽與陽明經表同時受邪,既表現有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等太陽經表證,又有緣緣面赤、額頭作痛、目痛鼻幹、臥寐不寧的陽明經表證。

關於陽明經證,《傷寒論》中講得並不太清楚,原文第49條只提到「面色緣緣正赤」一證,很不全面。近年來,許多學者把白虎湯證作為陽明經證,混淆了經的概念,也不盡合適。嚴格地說,白虎湯證作為陽明熱證似乎較為貼切。根據龐安時《傷寒總病論》與朱肱《類證活人書》等書的記載,均以陽明經脈為病才叫做經證。《醫宗金鑑》對於陽明經證又作了歌訣以概括:「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痛,發熱惡寒身無汗,目痛鼻幹臥不寧。」這裡所說的葛根湯證也就是陽明經證,是陽明經脈受邪,經氣被遏所表現的證候。因為它的經也行於表,故也有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狀。

二陽合病,由於太陽、陽明二經受邪多少不同,病變也有所側重。如果太陽病證偏重的,可用麻黃湯,如第37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就是個例子。這一條的二陽合病以陽明經邪為重,這可從「必自下利」一證而知。太陽與陽明經表受邪,尤以陽明經邪為重,由於陽明之氣抗邪於表,不能顧護於胃腸之裡,裡氣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現自發的下利或嘔吐等證候。以下利為主的,用葛根湯解經表之邪,昇陽明之氣。表解則裡和,下利必自止。

葛根湯為陽明經證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陽表邪,方中主藥是葛根,不僅能解肌發表,且能入脾胃,升發清陽,鼓舞胃氣,善治洩利。因此,本方治二陽合病自下利者,最為合適。

劉渡舟講傷寒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稱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斤,洗

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

這一條承上條論述二陽合病,表邪不解,影響裡氣不和,不下利但嘔的證治。

太陽與陽明合癇,表邪不解,兩經的陽氣抗邪於表,不能內顧於裡,造成裡氣不和,升降失常,有時可見下利,有時可見嘔吐,有時則吐利並見。嘔吐是胃氣不降之症,系表裡不和所致,故治療仍當解兩經之表,用葛根湯加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嘔吐。

臨床上表氣不和影響裡氣不和的情況很多見,如桂枝湯證中有乾嘔,麻黃湯證中有嘔逆。有的人一感外邪就吐利不止,現在稱之為「胃腸型感冒」。對於這類病,治療上應以解外為首要。外邪得解,裡氣自和。升降復常,吐利亦當自止。

葛根加半夏湯就是在葛根湯原方原量基礎上加半夏半斤(趙本為半升),煎服法與葛根湯相同。

精選老師解析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陽明合病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

第32條條文是太陽病篇的條文,條文非常簡單,也就是看似簡單,才讓大家無從下手,不知從何處著手分析,所以要解開這條文的真相,還得下一番功夫。首先要了解太陽病本病與陽明病本病的相關證狀。只有了解了這二個本病,再展開分析。各自的本病是什麼?

「太陽病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180)」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直譯來說是皮表腠理受外邪發病之時,表邪亦直接影響到陽明管轄範圍而讓陽明也同時受病。這是太陽與陽明一起發病,這叫合病。邪從太陽而來,直犯太陽同時也直接讓陽明得病。

「必自下利」

這裡「必」不是「必然」,是「可能」的意思,可能引起自己下利的病症。太陽與陽明合病,如果引起了自己下利的,用葛根湯來治療。這直譯就這麼簡單,但看似簡單的後面,你是否想到?太陽與陽明合病的情況為何會下利,如何與其它不同的「下利」相區分。

從醫聖仲景說用葛根湯主之看出,這個太陽病是風寒之邪引起的,「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從31條條文中可以看出,32條的太陽與陽明合病中的太陽病不可能是太陽中風證,更不可能是太陽溫病,(大家可以參考條文:「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螈;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只屬於太陽傷寒證範疇,寒邪侵犯體表,皮毛遇寒收縮,寒邪不得外出,內迫陽明而致陽明受寒邪束縛而失其健運下利。

這種下利為啥不是太陽與太陰合病而說與陽明合病呢。或是說與太陽與少陰合病呢。看看太陰病的本病條文。「273、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這種外感下利,你要想到與其它五經病都有可能合在一起。先從太陰下手吧。太陰病有腹滿而吐,食不下,或是時腹自痛。這裡太陽與陽明合病,說明沒有太陰這些的證狀。故排去太陰。然而少陰證下利,是下利清谷,條文中沒有說明下利清谷,更沒有手腳厥逆但欲寐的明顯證狀,故排去少陰。厥陰是雜病,也有厥逆的證,寒熱相隔不相交或叫寒熱夾雜比較明顯,亦不見其敘述有此證。剛才是從證狀上來講的。如果從脈上來講,太陽與其它合病,太陽病必然可見脈浮,既然脈浮,一般也不考慮是三陰證。以上列出三陰證狀的對比,只是給大家一個辯證思路。故可以直接考慮太陽與少陽,太陽與陽明的問題。

這二個問題咱們再詳細展開討論。太陽與少陽合病的話,必然是有太陽病證同時見少陽證的口苦咽幹目眩,這裡沒有,故也可排去少陽。那我們可以理解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證狀是什麼?通過上邊的分析,大家試看看這個太陽與陽明合病的四診大概是什麼情況?太陽與陽明合病的證狀是:「脈浮,發熱惡寒無汗,納可,下利。」沒有少陽的口苦咽幹,沒有太陰的食不下腹滿而吐時腹自痛,沒有少陰與厥陰的厥逆,並且脈是帶浮的,其實是早就與三陰病無關,三陰可以忽略。有風寒感冒表證,能食而下利而不見少陽的口苦咽幹目眩的,就是太陽陽明合病。但太陽與明明合病,為啥下利?就是以上所說的是寒邪入裡後因表閉鬱不得外出,而內迫陽明所造成下利。

太陽與陽明合病為何用解太陽表證的葛根湯而不是解陽明的陽明湯方?「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大家知道表證無汗頸背強几几時用葛根湯,有汗時就是用桂枝湯加上葛根是吧,太陽表證為何會在頸背強几几,表面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寒溼鬱滯在太陽經輸,其實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太陽本身的陽氣力量不足,陽氣升騰不足才導致寒溼會鬱滯在太陽經輸的頸背,特別是受了風寒之後就更加明顯時,那是太陽生病了,不能在自己管轄的範圍暢行權力,故此時用桂枝加葛根湯或是葛根湯,這二個方子裡以桂枝湯為昇陽湯方,增補太陽力量的不足,可以讓太陽從背部上升、暢行太陽之氣。

有了桂枝湯作底氣的威武大部隊,再加入葛根這個開路先鋒官的個人威力,就可以剷除頸痛強几几上的寒溼鬱滯之邪。這個寒溼是鬱結在頸項的,頸項就是一個攻堅難點,只用桂枝湯昇陽補氣散表攻不破這鬱滯寒溼之邪,故在用發汗開表藥時還得加葛根這味藥才難攻下這難點。現在太陽與陽明合病,寒邪不但鬱積在皮毛肌膚之間,皮毛失宣,並且還內迫鬱滯在陽明區位,受了風寒之邪後,只是風寒鬱滯的位置不同,一個鬱滯在頸項,一個鬱滯在陽明區間,故太陽與陽明合病時,一樣也要加葛根去除陽明位置的寒溼鬱滯之邪。也就是說,這寒溼在頸背也好,在陽明位置也好,藉助解邪散表的湯方加上葛根這味藥後,這些內迫之邪都可以去除的。

所以這太陽與陽明合病,用葛根湯不單解表,還能解裡之急。感受外邪的時候,寒溼鬱積在陽明區位時,與鬱滯在頸痛一樣的道理一樣可以用葛根來引路打前鋒。葛根在這裡的作用,就是通經活絡把鬱滯經絡上的寒溼打散,後繼力量靠桂枝湯的力量去散發。葛根就是起到先鋒官的作用,打開城門後就要靠桂枝湯的大部隊擁上來佔城。看到了吧,寒溼要輔用桂枝類湯方,如果是溼熱,就要輔用黃芩黃連了,所以又會有葛根黃芩黃連湯。這就是葛根通經活絡的可散邪之性。葛根黃芩黃連湯就是溼熱鬱積在陽明時用的。從上邊的分析條文,大家可以類比方法分析傷寒論的條文,大體就是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條文間要歸類,要對比,相互參考,要分類,要淘汰式的排除法等。掌握好了這方法,就等於是掌握了解開傷寒論的鑰匙,當然,前提是你的中醫基礎理論要牢固,條文也要熟悉。中醫基礎不牢固,是沒有辦法解的開機理。

不懂得為何太陽與陽明合病而用太陽病方?大家怎麼沒這點疑問。就這個合病,有多種原因。一是表裡同病先解表。二是治病去其病根,這下利是寒邪內迫陽明所致,把寒邪去了下利自止。三是太陽陽明合病,陽明本該胃家實而現為下利,當然不能用三承氣治陽明下利。

謹以此解獻給為傷寒論作研究奮鬥的同仁愛好者,以此作拋磚引玉為是。

相關焦點

  • 太陽與陽明合病,是怎樣的?
    脈症分析:發熱、汗出、微惡風寒,為太陽病中風桂枝湯證;不欲飲食、噁心嘔吐、口苦,脈弦,乃少陽病小柴胡湯證。由是觀之,病屬太陽少陽合病——柴胡桂枝湯證也。然其咽喉疼痛,又時在五月,桂枝辛溫,宜與不宜?察其不思飲,不思冷,苔白不黃,知熱象不盛,故不屬忌也。
  • 胡希恕經方醫學:太陽病、少陰病
    那麼這個書,他對太陽病怎麼說的,我們根據這個書來略略地談一談。我們看這個題目,「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從這個題目我們就看出來了,古人啊對這個病,或者是辨,或者是治,都根據脈和證。這個證是症狀的「症」,不是辨證的「證」。根據脈的形象,和全身的症狀,而來辨證施治。題目的含義,我們看出這些來。那麼太陽病是怎麼一個證侯,怎麼一個脈象呢?他開始就說了,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 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 | 附醫案三則
    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作者/徐懷書根據安排,今天,我匯報一下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不妥之處請師父和各位批評指正。太陽病,是傷寒初期的表證階段。太陽病表證用解表法,這是沒有疑義的。我思考的問題是:第一,太陽病,是不是專指寒邪襲表的表證?其判斷標準是什麼?第二,外感寒邪可以引起太陽病,內傷引起的病位在表的病症算不算太陽病,可不可以用開表法?第三,兩經三經合病,其病機證治有何特點,是治從少陽還是治從太陽?下面,我舉三個案例,談談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 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
    桂枝加葛根湯是治太陽兼陽明之有汗者。至太陽兼陽明之無汗者,《傷寒論》又另有治法。其方即葛根湯。《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葛根湯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之太陽病分三篇意義
    一是太陽「心部於表」,二是陽明肺主皮毛,可知是太陽陽明共同主表,故云太陽陽明合病。太陽病中篇共97條(第31~127條)是講太陽陽明「病發於陽」的病。包括太陽陽明合病、並病、脾約三證。《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說:「病在心,俞在胸肋……病在肺,俞在肩背」。
  • 31,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你好,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的複習。我們看《傷寒論》第三十一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這裡先劇透一下,麻黃湯證到第三十五條才會出現,到時我們會仔細學習,第三十五條是這麼講的: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我們看,麻黃湯證說了一堆這邊疼那邊痛的症狀,就沒有項背強几几;與葛根湯同樣是無汗惡風,關鍵麻黃湯證有一個喘。可見,麻黃湯證有喘而沒有項背強几几,葛根湯證有項背強几几但沒有喘,都是無汗惡風的太陽表實證。
  • 太陽陽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湯證
    傷寒之傳經,自太陽而陽明,然二經之病恆互相連帶,不能劃然分為兩界也。是以太陽之病有兼陽明者,此乃太陽入陽明之漸也,桂枝加葛根湯所主之病是也。《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桂枝加葛根湯方】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葛根四兩。
  • 【經方門診】胡老論感冒證治(高度信實凝練)
    我們還從《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胡希恕》「感冒論治」部分精選5則案例做解析,以印證胡老所說。(其中太陽陽明合病之葛根湯加石膏方證案和桑菊飲加石膏方證案未做詳解)【感冒】這裡討論的感冒,是一般的傷風感冒(簡稱感冒,俗稱傷風)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 傷寒精闢:傷寒辨要箋記!
    (雪按:上大承氣證下,腹滿而喘,譫語如見鬼狀,循衣摸床云云,均當移在此下。)此陽明之正治也(雪按:此則正陽明病自發重證,與移傳燥屎緩下之候大殊,此見與餘暗合,故詳錄之)    雪按:至太陽表證未解之桂枝,麻黃湯,胸脅滿而嘔之小柴胡湯,是太陽陽明並病,少陽陽明並病,先治太少之例也。梔子豉為陽明初治,介於表裡之間,豬苓湯非陽明正文,實引證之例,淺田翁謂是陽明之旁證,未盡合也。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經方臨證心法
    01經方臨證心法1.三陽合病,取治少陽。2.太陽之辨,重在頭面: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少陽之辨,重在胸咽: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也;陽明之辨,重在胃腸: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3.表裡合病,裡實當先解表後治裡,裡虛當先治裡而後解表。
  • 《傷寒懸解》陽明經腑病之來路與汗下總綱
    此麻仁丸證。  正陽陽明者,裡陽素旺,一有表傷外鬱,腑熱自發,胃腑陽實也。此承氣湯證。  少陽陽明者,發汗利水,是為少陽誤治,膽液枯槁,因而胃中燥熱,大便堅難。此大柴胡證。3 太陽陽明者,膀胱水腑,便多水涸,寒水之枯,則轉陽明。(此太陽水腑,不是太陽皮毛)正陽陽明者,裡陽素旺,外感一閉,腑熱自發,則轉陽明。
  • 傷寒類證之「手足溫」初探 ——恩師劉明士先生臨證經驗拾貝
    筆者跟診恩師劉明士先生時,就深刻體會到恩師於仲景格法有獨到神會妙用之處,故今試以「手足溫」這一臨床常見證作一學習傷寒雜病論和恩師臨證經驗特色總結之探索。 查閱傷寒大論,提到手足溫的條文一共有17條,至於六經病程發展中,絕大部分提到手足溫的條文都是作為身體陽氣復而自愈的指標。而作為病理症狀的手足溫一證,太陽少陽病中有3條,陽明病2條,太陰病1條,厥陰病2條。
  • 文魁脈學(十四)寒脈第三講:緊脈
    【文獻選錄】《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 六氣本標中氣學說對《傷寒論》重新進行病證分類及六經致病特點的思考
    2.1《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篇中病證分類的運氣學原理太陽之上,寒氣治之,標本異氣,在太陽病篇病證分類的應用,太陽從標從本,標為「太陽」本為「寒」氣。《傷寒論》教材多將太陽病篇分太陽本證、變證、類似證,我們以標本中氣學說為指導重新分類,太陽病多為風寒之邪傷及衛表,影響機體水液代謝,疾病有進退,正邪鬥爭,從而形成各種變化,所用麻桂之類無不外祛風寒兼化水飲;太陽蓄水證如五苓散、茯苓甘草湯亦以溫化水飲為原則;太陽蓄血之證我們從表面看為瘀血之證,實為太陽之邪隨經入腑,水不利則為血,血熱互結於下而成。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宜桃核承氣湯。」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麻杏石甘湯加減
    使藥:(治夾雜證)石膏  涼 酸《神農》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得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鬲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石膏酸涼能斂化熱邪,治津虧煩燥。對治實熱證的,可治太陽的表實熱也可以治陽明的裡實熱。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麻黃湯化裁整理
    這個就產生了變證,傷津液了。那下一步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太陽陽明的合病,或是少陽證,或是太陽中風證。臨床上以前兩者常見。恩師在《傷寒論》師承課堂實錄第二版中已經澄清了太陽傷寒證的概念。太陽傷寒當是解理成一個合病。既太陽本證加上外感傷寒了。我們還是來做一個推導。按六綱病位來分析,太陰為裡虛寒,陽明為裡實熱,少陰為表虛寒,那太陽為表實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