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業績不達標將構成信披違規?高價併購不能一直爽

2020-12-22 挖貝網

近期,上交所對新日恆力的一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新日恆力於2015年收購博雅幹細胞,但標的業績連續兩個報告期不達標,疊加對標的公司失去控制、重大投資事項信息披露嚴重滯後等因素,新日恆力時任董事長、董秘被上交所公開譴責,董事會成員被通報批評。

這個案例不同於之前的併購案例的原因在於,上交所判斷違規的結論是「預測性信息(標的盈利數額)不準確,對投資者造成了誤導」,而非存在實質上的披露違規,比如未按時披露、虛假披露等。當然,公司在其他重大投資事項、關聯交易上也存在信息披露違規情況,但不屬於併購中的信披違規。這個案例或許說明,今後併購標的業績不達標將被劃分為預測性信息披露違規,有收購計劃公司的當引起充分注意。

案例:新日恆力收購標的業績不達標,時任董事長、董秘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新日恆力2015年10月公布《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計劃以現金收購許曉椿、北京明潤、杭州茂信、西藏福茂、楊利娟、王建榮合計持有的博雅幹細胞 80%股權(其中許曉椿持有博雅幹細胞65.83%股份),以收益法確定的收購價格為15.66億元。標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許曉椿籤署了《業績承諾及補償協議》。

但博雅幹細胞在承諾期(2015-2018年)內並未達到業績承諾。新日恆力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博雅幹細胞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 2,877.35萬元,業績承諾為5000萬元;2017年的業績承諾為淨利潤不低於8000萬元,而博雅幹細胞上半年僅實現營業收入6,686.4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016.28萬元,業績承諾為只達到評估時預測年收入和利潤的 27%和 25%,完成情況並不樂觀。2017年底,博雅幹細胞拒絕配合審計工作,新日恆力已失去對博雅幹細胞的控制。會計師事務所也因此在新日恆力2017年度審計報告和內控審計報告中分別出具了保留意見和否定意見。

上交所於2019年2月11日對該案件作出紀律處分,認為新日恆力對「重組預測性信息披露不準確,對投資者造成誤導」,對董事長虞建明、高小平,董秘趙麗莉進行了公開譴責。

上市公司收購事項的業績承諾基於對交易標的未來盈利狀況的評估和預測作出,是整個交易的核心,也是影響交易評估作價的關鍵因素,對投資者的決策判斷及未來預期影響重大。若企業不按照相關規定按時、準確披露,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也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但公司在這次立案調查中辯稱,收購博雅幹細胞是以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結果為定價依據,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不存在誇大故意及過錯,且進行了充分的風險提示。針對這一部分的申辯意見,上交所給出的結果是:1、中介機構的意見僅提供參考,不應成為公司確定交易價格的唯一依據,也不能代替上述主體的審慎義務;2、上市公司預測性信息披露應合理審慎,風險提示不能替代其準確披露義務。因此,異議不成立。

牛牛解讀:標的業績不達標或定性為預測性信息不準確,構成信披違規

將業績不達標認定為(預測性)信息披露不準確,並給予時任董事長、董秘公開譴責的處分,這在目前上交所的監管處罰中尚屬首例。

目前,交易所針對上市公司的紀律處共有監管關注、通報批評和公開譴責三種。公開譴責是其中最嚴厲的一種,處分結果以公開譴責決定書和新聞稿的方式對全市場發布,並記錄至上市公司誠信檔案。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收到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譴責,一年內的再融資活動會受到影響;三年內受到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譴責的個人,不得擔任董事會秘書、不得成為股權激勵的對象、除對公司經營有重要作用外不得被提名為董事會成員。

這裡釋放出的信號或許值得廣大上市公司注意。是否從此以後,併購重組後標的業績不達標也將被定性為信息預測不準確,劃分為信披違規?我們通過觀察比新日恆力稍早的收購案例--新華醫療收購英德生物,同樣是標的業績不達標,上市公司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分。

案例2 新華醫療收購英德公司85%股權 標的三年業績不達目標

2014年,新華醫療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英德生物醫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85%股權(其中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隋湧等10名自然人和德廣誠投資、中冠投資所持英德公司51%股權,以現金方式購買隋湧等10名自然人、德廣誠投資、中冠投資、智望創投所持英德公司34%股權),相關股權交易作價3.70億元,資產收購溢價率373%。若業績不達標,業績承諾方以兩倍於差額的金額進行補償。業績承諾與實施情況如下:

新華醫療在2017年5月,即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的第三年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問詢函要求新華醫療補充披露併購資產業績承諾履行風險;6月,上交所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新華醫療及時採取有效方式,督促業績承諾方履行補償義務。

追款的過程可謂費時費力,經歷了多次溝通與訴訟,但始終未能追回全款,且金額如同滾雪球般,已達到3.71億元的天價。上交所最後一次提及該次併購是在2018年5月發出的問詢函,其中再次問詢了補償義務履行進展,新華醫療給出的處理是「公司已於17年公司向法院申請凍結了隋湧等9名自然人持有的全部新華醫療股票及其持有的成都英德12.16%股權」,並將其以公允價值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4,790.13萬元、其他應收款-業績補償款2,882.41萬元,該事項導致本期增加非經常性損益的金額6,577萬元。

對比此前的案例,我們確實可以看出,證券交易所對收購標的業績不達預期、變更業績補償方式(通過延長承諾期限,承諾利潤總額不變,但每年承諾利潤額降低)等一系列行為的「容忍度」在降低,對高估值、高承諾收購監管趨嚴。

此前,業績未達標的公司,大多是發問詢函,要求補充披露收購時相關財務數據預測及假設是否發生變化、近年來的經營及業績承諾的具體實現情況,業績未達標的原因等,意在要求企業自查內部風險;接下來是發監管工作函,要求上市公司督促業績承諾方履行業績補償義務。對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及中介機構沒有實質性的紀律處分。而目前標的正處在承諾期的企業,或剛剛過了承諾期的企業,不排除後續受到更強監管的可能。

從成因來講,出現業績不達標的結果,原因大都在於這些公司作為收購標的並不「稱職」。而估值過程總是可以經過一番美化,最終達到較高的水平。這樣的高估值存在較多水分,並非標的質地的真實反映。等到業績變臉之時,公司再搬出宏觀經濟下滑、行業周期、政策變化等諸多理由,也實在難以服眾。

再結合目前的背景,2018年僅在滬市進行併購交易的就有1226家次,金額高達1.2萬億,較上一年度分別增長42%和31%,增長依舊強勁,併購交易增長的同時卻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末A股上市公司商譽總額為1.3萬億元,商譽減值規模為1658.6億元,是A股商譽減值史上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面對大量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資產,商譽炸雷的情況,上交所如此做也是在規範資本市場的高估值收購行為。未來,監管層的監管方向也必定是嚴審上市公司併購中的「高估值」、「高承諾」,原本或許可以直接甩給中介機構的責任,現在上市公司也難逃其咎,責任細化下來,管理層與董秘等將首當其衝。

高價併購並非一直爽,標的業績不達標或定性為預測性信息不準確,構成信披違規,上市公司在此後的併購中或許該對標的公司估值,真實業績情況等多些考量了!

相關焦點

  • 業績疲軟,昔日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信披存疑再遭質疑
    大股東股份凍結、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疊加行政處罰、高管集中變動狀況頻出。如今,又因投資收益信披存疑遭到問詢再陷尷尬《投資時報》研究員 李浥塵曾被冠以「醬油第一股」名號的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加加食品,002650.SZ),正在逐漸揮別2012年上市之時的「輝煌」。
  • 業績疲軟,昔日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信披存疑再遭質疑丨公司匯
    大股東股份凍結、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疊加行政處罰、高管集中變動狀況頻出。如今,又因投資收益信披存疑遭到問詢再陷尷尬《投資時報》研究員 李浥塵曾被冠以「醬油第一股」名號的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加加食品,002650.SZ),正在逐漸揮別2012年上市之時的「輝煌」。
  • 王石「洩密」萬科業績刷屏!是否涉嫌違規信披?萬科股票應聲大漲5%
    王石提前洩露萬科年報業績,被批有違規信披之嫌,提前「洩露」業績在A股也並非個例。自2017年6月30日辭去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有相當一段時間淡出了大眾視野。但作為萬科的創始人,萬科依然是王石最大的標籤。王石"洩密"萬科業績刷屏!
  • 巨力索具:業績變臉又涉嫌信披違規 楊子家族持續減持
    隨後,最近巨力索具又收到來自深交所的監管函,深交所認為公司存在財務報告預披露業績「變臉」以及信披違規問題。受此影響,巨力索具的股價在6月20日,盤中跌至近期的最低點3.61元/股,報收於3.73元/股。巨力索具2017年年報數據出現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公司針對深交所提出來的信披違規問題如何回應?
  • 元鼎科技因信披違規被自律監管
    如果上述股份被全部行權,將導致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動。公司於2019年3月28日補充披露上述股份凍結事項。   元鼎科技未能及時披露上述股份被司法凍結的信息和風險,違反了全國股轉系統的相關規定,構成信息披露違規。鑑於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全國股轉公司監管部決定對元鼎科技、魏曉光、李文娜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決定。
  • 業績承諾放空炮 數字遊戲玩得轉 上市公司「摻水」重組該誰買單
    諸如掌趣科技、ST華澤等均是重組標的連續未能兌現業績承諾。  縱觀這些併購重組未能達成業績承諾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化工、有色金屬、鋼鐵等周期性行業,ST華澤、山東地礦等在列。同時,隨著新興行業市場的急劇變化,跨行業或者新興行業內部併購重組標的業績不達標案例也在近兩年頻發,如藍色光標、掌趣科技等。次新股趕趟併購重組業績不達標的也有發生。
  • 修訂重組信披準則、處罰2宗操縱市場案……
    證監會將督促大連商品交易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乙二醇期貨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行。★對2宗操縱市場案作出行政處罰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11月16日表示,近日證監會依法對裕鼎公司操縱「湘油泵」案作出處罰。上海證監局依法對北京大觀操縱「浙江鼎力」案作出處罰。
  • 安妮股份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安妮股份從2008年上市以來,一分錢沒賺到,十餘年累計淨利潤為負。而實際控制人林旭曦、張杰夫妻不斷減持。此外,安妮股份通過頻繁併購涉足多個領域,此前也有不少媒體質疑安妮股份的併購交易。
  •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隕落記:業績6年原地踏步,信披違規曾被處罰...
    信披違法違規被處罰40萬今年9月17日晚,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加加食品和大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卓越」)分別被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處以40萬元的罰款。
  • 貴州茅臺董事長透露系列酒數據遭疑 回應:沒信披違規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8日訊 近日,因透露醬香酒全年銷量等信息,茅臺集團董事長高衛東被質疑涉信披違規。12月16日,茅臺醬香系列酒2020年度全國經銷商聯誼會在茅臺會議中心召開。針對此事,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貴州茅臺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主營業務都是嚴格按照相關信披規則披露的。「茅臺系列酒不屬於公司主營業務,佔比不大,對公司整體的經營趨勢和結果不構成特別重大影響,所以我們認為不構成信息披露違規。」股價方面,12月17日,貴州茅臺收盤報1865.51元,漲幅1.39%。
  • 業績預告與實際差異大×ST赫美信披不及時被指違規
    由於業績預告與最終披露實際業績相差較大,*ST赫美(002356)被指存在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且未及時修正、會計差錯等違規行為。《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在近期證監會的罰單中,有近三成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涉及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等問題。
  • 議市廳丨「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隕落記:業績6年原地踏步,信披違規...
    信披違法違規被處罰40萬  今年9月17日晚,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因信息披露涉嫌違法違規,加加食品和大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卓越」)分別被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處以40萬元的罰款。
  • 百潤股份49億併購業績暴雷 190億市值蒸發坑慘股民
    不採取強有力的監管措施,違規成本太低,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百潤股份的這起巨額併購。  近50億併購巴克斯,連續兩年業績不達標  百潤股份(002568.SZ)此前主要從事香精香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在收購巴克斯酒業之後,成為香精香料和預調雞尾酒雙主營業務發展的公司。
  • 不常見的併購重組案例集(上)
    總覺得沒有見過的就是錯的,其實對於上市公司的監管法規來說,只要不碰紅線,那麼沒有規定的事都是可以去做的事。不要非得等別人都做了,你再去抄公告,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如第一個觸及重大違法違規退市的,你總不能說之前沒有上市公司因觸及重大違法違規退市,那咱就不退市了呢?
  • 信披違規 金固股份(002488.SZ)及相關人員吃警示函
    信披違規 金固股份(002488.SZ)及相關人員吃警示函
  • 「現金流之王」變成業績負擔 上市公司醫院併購之殤
    這是濟民製藥(603222.SH)決定打造醫療服務板塊以來,公司併購的三家醫院所累計投入的資金。  這部分醫院資產曾一度給濟民製藥帶來了短暫的業績增長。然而,好景不長,濟民製藥前期收購的標的醫院業績與當初的承諾相去甚遠。此外,濟民製藥收購的一家醫院更是因多起債務糾紛,原股東拒不履行債務補償承諾,使得濟民製藥麻煩不斷。
  • 近120張罰單透露違規動向 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超半
    這只是監管層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出的其中一例罰單。據統計,截至9月15日,證監會今年以來已對近120宗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案件作出行政處罰,而這還不包括證監會通報的幾次專項檢查中被發現問題的公司。從上述作出行政處罰的案件來看,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仍是案件的「高發區」,分別有35宗和32宗。專家表示,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法定義務。
  • 董事長信披違規!銷售費用資產負債率攀升 山西汾酒業績增速波動大
    違規信披被監管關注2020年12月31日,上交所發布對山西汾酒時任董事長李秋喜予以監管關注的決定,引發市場關注。資料顯示,2020年12月26日,汾酒集團召開2020全球經銷商會議。不過此時,山西汾酒尚未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且該公司是汾酒集團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經營業績與山西汾酒高度關聯,因此,董事長發布的汾酒集團相關信息,直接涉及山西汾酒尚未披露的2020年度經營業績,屬於對其股票交易價格和投資者決策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信息。因此,上交所決定對李秋喜予以監管關注。《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資本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著嚴格的要求。
  • 利源精製業績變臉 背後資金緊張、信披涉違規
    而營業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利源精製為子公司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利源」)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且未預期達產並產生效益,致使公司流動資金不足,無法保證生產原料的採購供應,產品不能及時交貨。  同時,由於瀋陽利源的項目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公司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5億元左右。  可見,子公司瀋陽利源項目成為拖累利源精製業績的主要原因。
  • 上證聯合研究計劃2019年課題對外招標 課題含註冊制與信披制度研究等
    摘要 【上證聯合研究計劃2019年課題對外招標 課題含註冊制與信披制度研究等】為保證上證聯合研究計劃課題選題與招標的透明度和開放度,提升研究質量和效率,上海證券交易所面向國內外公開進行課題研究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