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都有這幾個特徵,你的父母也這樣嗎?

2020-12-17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道德綁架好像從小就一直存在,大部分的家長思想觀念比較舊,很多時候覺得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的安排,你連父母的話都不聽,還想幹什麼。他們都希望自己孩子從一出生就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線去生活,因為父母是過來人,經歷的比較多,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把要吃的虧都吃過了,自己幫孩子安排的都是比較穩定的方式,孩子只有這樣才會幸福。但是往往都忽略了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用必須聽話的方式來綁住孩子。

學習的嚴格要求

從在媽媽肚子裡的早教開始,就要認真學習,要不然就是輸在起跑線上了。父母還會把自己以前沒有完成的學業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替自己前行。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聽父母說:「你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以後沒有出息,你要努力,不要被別人追上來。」「爸爸當時就是因為沒有靠上好大學,你看看現在爸爸多後悔。」其實父母是為孩子好,但是方法用錯了,這樣的方法會讓孩子有心理負擔。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太高,必須要求孩子考試滿分,差一分都不行。我就想問問,你小時候能每次都考試滿分嗎?為什麼要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呢?有的小朋友可能就差一兩分就滿分了,但是還是不敢回家,怕回家被媽媽罵,孩子現在還小,還聽話,等他稍微大一點,叛逆心肯定比其他家庭裡的孩子叛逆心重,會埋怨父母對自己要求太嚴格,沒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

文理科的選擇

在孩子上高中的時候,不能憑自己的喜好選擇文理科,只能聽父母的「選擇理科吧,理科到時候好找工作,理科選擇性比文科多,你看選擇文科的人那麼少,你怎麼就不聽話呢,媽媽這都是為你好呀」父母所謂的對孩子好,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感覺就像是對待一個傀儡一樣,必須聽從他的安排,有一次不聽就是大逆不道。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也是一樣,逼孩子選擇父母認為的好的專業,好像孩子的意見一點都不重要,到底是孩子去學習,還是家長去學習。其實選專業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已經成年了,他自己心裡有自己想要學習的,父母該放手就要放手,不要老是在後面追著孩子。家長應該考慮的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興趣是什麼,他想學什麼專業。而不是家長自己喜歡什麼專業,畢竟你也不能替孩子去把大學上了。

戀愛的約束

人家都說大學是一個談戀愛的好地方,有的學校還設置了戀愛課堂,更好的讓同學們學習到了,如何正確的處理感情生活。可是有很多的家長,可能是孩子出去上學了,她們在家裡很閒,所以雖然遠,但還是每天盯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談戀愛的時候,她們就會對孩子的戀愛指手畫腳,告訴孩子要找一個什麼類型的男女朋友,而不是說只要是你找的媽都喜歡。所以有很多孩子在結婚的時候,會和自己喜歡了好幾年的戀人分手,找一個爸媽喜歡的結婚。也有很多孩子和父母鬧掰,選擇自己的戀人結婚生子。為什麼就是不能兩全其美呢?家裡有這麼固執的父母也是挺累的。

穩定的工作

在找工作的時候,有些父母強迫孩子考個公務員,或者是去事業單位上班,如果不去的話,就是不聽話,父母會說:「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考個公務員多吃香呀,又穩定,福利待遇又好,怎麼就老是不聽我們的話,我們會害了你嗎?我們還不是為了你好,怎麼就不能體諒體諒我們呢?以後後悔了別來找我們。」然後父母就生氣了,其實父母打著對子女好的名義,讓孩子做那麼多本來不願意做的事情,真的好嗎?如果有一天真的鬧崩了要怎麼辦?其實父母很多的想法都已經過時了,你們認為是好的不一定是好的。

誰都不能保證可以一輩子跟在後面追著孩子,所以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樣一味的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想法去活著,孩子也累,家長也累。如果他以後過得好還行,那要是過的不好呢?他會不會埋怨你?孩子心裏面肯定已經積了很多怨氣了,很容易讓孩子為了和你們作對,做一些不好的行為,所以家長們,醒醒吧。

吐槽父母

其實孩子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也會各種吐槽自己的父母,這個時候,大家的共同語言是最多的。好像大多數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每天行屍走肉般的活著,父母讓往東走,不敢往西拐彎。父母雖然是為孩子好,但是這種好不是孩子想要的。作為父母在孩子出現事情的時候,不是應該替孩子做出選擇,而是提供一些建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如何解決問題就看孩子們自己的了。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出對的選擇,不管是學習也好,專業也好,工作也好,戀人也好,父母的意見永遠的是參考,但不是決定,該怎麼辦就跟隨自己的心走就好。

以上幾個特徵,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具有,用這幾個特徵約束管教自己的孩子,也該引起父母的思考了。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不是父母生活的全部,父母也要為自己活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出去有自己的世界了之後,父母的心理落差會很大。所以各位家長們,去找個工作,去找找自己的朋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世界上的每個父母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為孩子好,確實是沒有哪個家長會害自己的孩子,畢竟是自己生的,身上流著和自己相同的血液。我們大家都有一樣的父母,就是為我們好的父母。我們在聽父母話的同時,不要失去了自我。如果不想聽父母的話,也要好好跟父母說。這就是中國式父母。

你們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要求嗎?或者是你們小的時候,父母對你有什麼要求嗎?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PUA式父母有多恐怖,打擊式教育的「中國式母親」,是你嗎?
    從而讓「中國式母親」逐漸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也成為了讓孩子心中恐怖的PUA式父母。PUA式父母有多恐怖,這是你的「縮影」嘛最近的一部熱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裡的一個場景,讓無數屏幕前的觀眾都感同身受。讓人壓抑到窒息,網友們直呼:「真實感太強了。
  • 「中國式父母」特有的幾個毛病,自己活得累,孩子還嫌棄
    這句話大家絕對不陌生,我就是在這句話的洗腦下長大的,看著父母很疼我愛我,其實他們壓得我喘不過氣,甚至抑鬱症找上了我。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乖乖女,按照父母要求的樣子去生活,他們強烈的控制欲和語言攻擊讓我覺得感到窒息,碰上青春期,我試著反擊,頂嘴、自殘的後果在他們看來就是個瘋子。
  • 中國式父母的強盜邏輯
    這幾年沸沸揚揚的原生家庭問題,說到底仍然是父母的問題。因此,有人用童年滋養一生,而有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能或隱或顯的找到父母的影子。那種「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的同類氣場,不是說說的。有時候,它可以強大到,讓你瞠目結舌。但是有一點,中國式父母往往具有兩種顯著特徵:其一是無私奉獻到,讓孩子覺得惶恐,甚至窒息。
  •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也許有的父母聽了這句話,覺得很不公平,就像有一位網友說的:父母就是覺得自己小時候經常被皮鞭抽,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並且吃不飽穿不暖的長大了,現在我稍微罵你幾句,你就受不了了?久而久之,也就沒人去和他反駁,不管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總之接受「爸爸的話就是對的」這一觀點,對全家人都好。其實,小時候的A和爸爸關係還可以,但越長大,就越覺得爸爸迂腐又固執。A試過幾次和爸爸爭辯,但每次講到最後,爸爸都是說「老子的話都不聽了,生這樣的兒子有什麼用」。其實,這還不是最悲催的。
  • 男孩身上有這幾個特徵的,可能是「福氣相」,你家寶寶有嗎?
    本以為是朋友故意誇獎的,琪琪特意還去問了老人,別人都說她的孩子長大肯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其實孩子是否有福氣,真的可以看出來。如果你家男寶身上有這幾個特徵的,未來可能是「福氣相」,你家寶寶有嗎?一、 男寶的天庭飽滿現在許多家庭都喜歡給小孩子算命,寶寶的額頭飽滿的話,就會被人們說是好面相。
  • 什麼是「中國式父母」?三大特徵
    第一, 將孩子的人生看做自己的人生,大事小事都管做父母的天然有一種責任感,要呵護孩子健康長大,要培養孩子成才,將孩子的人生當做自己畢生的事業。大事小事能幫忙做的,全都都攔在自己身上,這種愛固然體現父母的偉大,但是卻養不出獨立有擔當的孩子。
  • 李玫瑾直言:都有這幾個特徵,快看你家娃有嗎?
    因為他會根據不同的環境,來調控自己的行為,當然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坦言,聰明的孩子通常最難帶,但都有以下幾個特徵,家長們快來看看你家娃有嗎?李玫瑾坦言:聰明孩子最難帶,但都有這幾個特徵,快看你家娃有嗎特徵一:總是不停提問題。
  • 「中國式父母」的無奈——父母過失,孩子叛逆?真的懂你的孩子嗎
    「中國式父母」總是喜歡攀比。總是覺得自家的孩子,哪哪都不對,只要是是一個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很多父母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由,要求孩子自己要懂事,要理解父母。可你們有真正的去了解你孩子嗎?父母無法體會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無法與父母溝通的絕望,總是把目光盯在學習成績上。孩子的解釋總會換來無限的責罵。其實大多數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在一個好勝的年紀不喜歡父母老是貶低自己。父母的無視久而久之,會使孩子的心理扭曲。等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顏值會超高,你家孩子有嗎?
    導讀: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顏值會超高,你家孩子有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顏值會超高,你家孩子有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以家人之名》你是中國式擰巴父母嗎?
    其中齊明月的媽媽,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那種中國式父母對孩子擰巴的愛!齊明月的媽媽真的是典型的「中國式擰巴父母」了。沒錯,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明月的臉刷地一下就降下來了。這就是擰巴父母最真實的寫照,一邊想給孩子最好的,一邊就是不給。一邊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一邊卻冷著臉尋的孩子抬不起頭。在這樣的怪圈中,付出全部的父母不開心,被愛裹挾的孩子更不開心。齊媽媽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負責任,高掌控,為子女操碎了心,付出一切。明明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我有時候也在想,我為我的孩子付出了一切,為什麼得不到孩子的感激呢?
  • 孩子被寵壞的這幾個特徵,一旦出現,父母就該警惕了
    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有著來自大人們給的疼愛和寵愛,這自然是幸福的。但對於家長來說,這個「愛」的程度也是要掌握分寸的,寵愛就是裝入瓶中的蜜糖,一旦超過了某一個度,就會溢出來成了溺愛。被大人從小溺愛長大的小孩,十有八九,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並不值得稱讚。接下來這裡舉例了幾個孩子被寵壞的特徵,如果孩子出現了這幾個特徵,哪怕不是被寵壞的小孩,都要及時更正。
  • 「中國式父母」揭露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其實,小林兩口就是典型的中國自嗨式付出,只是一味的講究付出卻不知道把握度數,往往都是在給自己的晚年生活挖坑。小林兩口悽慘的結局是因為在養孩子中犯了三個錯誤,你看出來了嗎?一:以孩子為中心從兒子出生,小林兩口便發誓把最好的都給予給孩子,整個家庭的重心都放在了兒子身上,每天想的都是兒子需不需要。漸漸地,兒子的地位反超父母,如果自己的一點願望無法得到滿足,以往父母為之付出的全部也就付之東流了。這樣的孩子常常不懂感恩,十分自私,要想等他們長大對自己有所回報,簡直比登天還難。
  • 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原標題: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 最近做了一個整理統計,發現以往的數據報告中,情感護理中心每年接待的諮詢,53%是婚姻情感問題,35%是親子關係和學業問題。每次接到家長的求助,聽到的都是焦慮、急躁的口氣。也是,很多家長都等孩子不願上學了,或者到醫院精神科、情志科門診過了,對精神科藥物有恐懼心理,才尋求心理諮詢。 「馬上要高考了,我看孩子很緊張,一門考不好信心就嚴重受挫。有沒有什麼方法幫孩子放鬆一下,緩解考試焦慮?」有孩子臨考的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狀態的變化,他們的心情有時比孩子還焦慮。
  • 中國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過來的
    中國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過來的.文/李廣鳳.你贊同這個觀點嗎?---中國的大多數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活著,在他們的人生履歷裡記錄著孩子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做母親的,自從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失去了自我。不信你看,從寶寶呱呱墜地,到幼兒園,上小學,中學,直到考上了大學才總算鬆口氣。
  • 當「中國式家長」成為遊戲,你會更理解父母嗎?
    百度百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這就如同一枚硬幣有著完全不同的兩面。在遊戲製作者劉禎浩和楊葛一郎眼中,這枚硬幣的正面是愛,而背面是不恰當的表達方式。遊戲截圖。受訪者供圖  孩子眼中的「中國式家長」什麼樣?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前段時間在後臺收到這樣一封來信,一位媽媽是在孩子去上學的時候,走進孩子的房間去翻看孩子的東西,最近發現了孩子寫的日記,於是每天都會去偷偷的看孩子所寫的日記。後來發現了孩子似乎有早戀的傾向,於是在孩子回家之後母親就破口大罵孩子,一點都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與孩子大吵起來,孩子一氣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 中國父母的教育:「我都是這樣過來的!」
    我們捫心自問一下:生孩子,帶孩子真的都是女人的責任嗎?我想對大家說,這樣的父母不配成為父母!他說父母在13歲前對他說過最多且最「溫柔」的話:「我都是這麼過來的,有什麼錯!?你作為家裡的長子,照顧弟弟妹妹,掙錢養家不應該嗎?」
  • 父母身上的這些特徵很容易遺傳給孩子!看看你家是這樣嗎?
    「你家孩子真隨你,長得真白!」類似這樣的話語,我們常常能從親戚朋友口中聽到。當寶寶出生後,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會帶著欣喜的語氣,評點孩子的眼睛像爸爸、嘴巴像媽媽等等。而這些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父母的部分特徵確實容易遺傳給孩子!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好的學校到底有多拼?你也這樣做嗎
    每一個父母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特別是我們這一代90後的家長們,這是一個拼父母的年代。我想這是每個當父母的一個共同點吧!不過,顧佳的這種行為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思考。把孩子送進全市最好的幼兒園,接受最好的教學環境,享有最好的教學資源,你就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嗎?
  • 命好的女人,身上都有這幾個特徵,你有嗎?
    一個人的福報是可以從自己的善行中去求得的,一個命好的女人,身上往往有這幾個特徵! 01 孝順長輩,福報自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