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有著來自大人們給的疼愛和寵愛,這自然是幸福的。但對於家長來說,這個「愛」的程度也是要掌握分寸的,寵愛就是裝入瓶中的蜜糖,一旦超過了某一個度,就會溢出來成了溺愛。
被大人從小溺愛長大的小孩,十有八九,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並不值得稱讚。接下來這裡舉例了幾個孩子被寵壞的特徵,如果孩子出現了這幾個特徵,哪怕不是被寵壞的小孩,都要及時更正。
一、沒有規矩
規矩這個詞彙太寬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方方面面體現出來,例如吃飯的時候吧唧嘴且敲打碗筷;去做客卻不講禮貌;在公共場所裡隨地扔垃圾且大聲喧譁……這不僅是沒有規矩的體現,甚至是沒有教養的體現。
孩子剛出生,宛若一張純潔的白紙,那麼在孩子幼年之際,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規矩,規定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家長不樹立規矩,放縱孩子自由的話,孩子不講規矩的習慣會越來越多,甚至難以改變。
二、總是喜歡和家長談條件
相信家長都被孩子談過條件,例如「你給我吃零食,我就吃飯」、「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站在這裡不走了」……這是很多小孩的通病,經常用一些理由來和家長談條件,有的家長較為心軟且不夠強硬,很有可能就答應了,接下來孩子就會把這一招數掌握得爐火純青。
當孩子第一次和父母談條件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和態度,絕不退讓,在事情解決之後,認真的和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想要的東西不是撒撒嬌、威脅家長就可以得到的。
三、從來不會主動幹活
如果是被寵壞的小孩,從小動手能力差,且不會主動幹活,一旦家長喊他去幫忙做些什麼,定會用其他理由搪塞。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會動手幹活,動手能力需要父母從小培養,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兒就不讓孩子幹。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孩子被寵壞有很多個特徵,這些特徵會給他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當家長發現之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過來,養成良好習慣,培養良好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