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藥物研發資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助力...

2020-12-14 界面新聞

「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作為具備藥物研發尖端能力的科學家,以及我們非營利性的特點,調動我們內外部最優質的能力和資源,應對國家的需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表示,「新藥的開發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投入,不可一蹴而就,然而我們也是樂天行動派(impatient optimists),在北京市和清華大學的共同支持下,我們會堅持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為當前疫情和未來的變化做我們應有的貢獻。」

GHDDI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將充分發揮紮實的疾病和藥學基礎研究,先進的藥物研發能力、平臺設施以及國際頂尖資源等優勢,除在內部積極投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以外,免費高效的開放給全社會科研人員,共同加速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初步措施包括(網站會及時更新數據信息和新資源):

1、GHDDI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和多個化合物分子庫面向外部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開放,旨在共同開展基於不同靶點或表型的藥物篩選。分子庫包括ReFRAME化合物庫(內含全球最大的一萬兩千多個通過臨床一期的安全性已知的藥物分子),多樣性的合成分子庫,天然產物庫,中藥提取物庫等。

2、開放GHDDI計算化學和藥物虛擬篩選平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多個靶點,通過高解析度晶體結構或同源建模,基於短期或中長期藥物開發目標,利用實體分子庫(例如ReFRAME分子庫)或千萬級虛擬篩選分子庫,開展高性能計算虛擬篩選尋找能夠對病毒起作用的起始藥物分子。

3、運用GHDDI人工智慧藥物研發和大數據平臺,針對SARS/MERS等冠狀病毒的歷史藥物研發進行數據挖掘與集成,開放相關臨床前和臨床數據資源,以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預測結果,並跟進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科研動態,實時向科學界和公眾公布,為新型冠狀病毒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4、協同藥物研發服務公司(感謝北京保諾BioDuro的慷慨貢獻),提供小分子化學合成、藥物設計、藥物化學、藥代動力學、靶點蛋白生產/生物物理實驗/結構生物學等多項服務。

5、為相關研發人員提供疾病生物學、藥學、藥物研發的專業答疑和技術諮詢。

GHDDI目前擁有藥物化學、先導化合物發現/高通量篩選、人工智慧藥物研發、結構生物學、藥代動力學和動物實驗室等多個先進完備的研發支持平臺,並針對結核病、瘧疾、寄生蟲感染、腸道健康、B肝等重點疾病領域已開展了十多個研發項目,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傳染性疾病研究經驗。GHDDI表示,其願將相關技術平臺向具有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基礎或已有可行性研究方向的外部合作夥伴開放,中心研發團隊也將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研究合作。此外,中心還與二十餘家國內外頂尖科研院所、製藥企業、疾病聯盟在不同領域建立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目前也正與上述多傢伙伴機構積極聯絡,力爭為病毒研究和藥物研發尋找更廣泛的資源,為相關研究提供支持。

附:在線合作申請表單

相關焦點

  •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會同清華免費開放資源,助力攻克新冠病毒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是由蓋茨基金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清華大學共同支持的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近日,該研發中心積極投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向全社會科研人員免費開放平臺和資源。據介紹,目前研究中心會同清華大學向外部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免費開放的平臺與資源包括:1.研究中心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和多個化合物分子庫面向外部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開放,旨在共同開展基於不同靶點或表型的藥物篩選。
  • 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怎樣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已經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而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將是我們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的關鍵所在。但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可以阻止病毒感染的藥物,終止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本期「科學連線」邀請到了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丁勝教授,為我們分享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思路和最新進展情況。
  • 抗新冠病毒藥物何時出現?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等待時間需要以年計
    抗新冠病毒藥物何時出現?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等待時間需要以年計  Winnie Lee • 2020-04-05 11:36:08 來源:前瞻網
  • 新華製藥與中南大學舉行創新藥物研發合作籤約儀式
    中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陶立堅,湘雅藥學院副院長李乾斌,湘雅藥學院胡高雲教授、李曉暉教授、陳卓博士,新華製藥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代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杜德平,副總經理鄭忠輝、魏長生等出席活動。籤約儀式由杜德平主持。抗肺動脈高壓創新藥物在中南大學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基礎研究紮實。新華製藥與中南大學合作,旨在為公司在肺動脈高壓治療領域開創全新藥物。
  • 輝瑞中國研發中心 在華砥礪15年 蓄力加速中國和全球同步研發進程
    輝瑞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陳朝華女士表示:"經過15年的發展,中國研發中心已成為輝瑞全球重要的研發樞紐,而且輝瑞全球正一步步將更多核心技術和資源傾斜到中國。在加快滿足國內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的同時,我們希望協同業界,在中國創建一個世界水平的、屬於全球研發共同體一部分的生物製藥研發生態環境,幫助中國本土的臨床研究走向國際化。"
  • GHDDI免費開放三項人工智慧在線服務,加速新藥研發,賦能製藥行業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今日正式對外開放三個人工智慧藥物研發(AIDD)平臺在線服務,包括:COVID-19人工智慧虛擬篩選平臺、ADMET預測評估平臺和基於靶點結構的人工智慧超高速虛擬平臺。
  • 全球肥胖症藥物研發進展分析
    治療藥物及市場現狀肥胖症臨床治療藥物根據作用機制可分為三大類:中樞抑制食慾藥物食慾由下丘腦腹內側的飽中樞與下丘腦外側區的攝食中樞調節。兩個長效減肥藥已被停用:利莫那班和西布曲明因為會增加精神和血管疾病風險而被全球撤市。
  • GHDDI免費開放三項人工智慧在線服務 加速新藥研發
    原標題:GHDDI免費開放三項人工智慧在線服務,加速新藥研發   鈦媒體12月21日消息,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今日正式對外開放三個
  • 星藥科技李成濤: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承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會,協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生會、網絡中心研究生會、人工智慧學院學生會、化學工程學院學生會、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學生會、微電子學院學生會。2020年8月29日,第18期「AI未來說·青年學術論壇」(「AI+X」領域專場)以「線上平臺直播+微信社群圖文直播」形式舉行。星藥科技李成濤帶來報告《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 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團隊和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現...
    至今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藥物聯用療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ACT)仍舊是治療惡性和重症瘧疾的一線療法,對全球的抗瘧工作起到了突出貢獻,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然而由於耐藥性瘧原蟲的產生,ACT療法已先後在東南亞和非洲地區出現了治療失敗的病例,開發新型抗瘧藥物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科學和公共衛生問題。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正因為研發路途艱險,因此任何新技術的誕生,都是對疲倦不堪的工業界的一劑強心針。製藥巨頭如藥明康德、先聲藥業在AI藥物研發的投入上逐年增加,科技巨頭如谷歌、騰訊、百度等也在布局AI+藥物研發賽道,騰訊還推出的AI藥物發現平臺雲深智藥為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算法支持。「作為新藥研發的一個工具,AI前景可期。」
  • 「特寫」突發疫情使人措手不及,如何讓公共衛生領域的藥物研發更有...
    找到長效的機制來保障抗菌、抗病毒這類短時間或不會投入市場的藥物研發的可持續性,在全球範圍內一直被討論。今年6月,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曾專門開設了一場關於公共衛生領域藥物研發的可持續機制探索研討會來討論這個問題。
  • 阿斯利康宣布在滬建全球研發中心:要在中國開發更多創新藥物
    據了解, 全面升級後的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心將聚焦患者需求最迫切的疾病領域,通過開發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分析及轉化醫學等新功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新藥研發網絡中的戰略地位,發揮其在早期研發、全球準入、轉化科學等領域的核心作用,助推更多本土及全球新藥在中國進行早期研發及孵化。
  • 招聘|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RCDD) 博士後與專職...
    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RCDD)成立於2009年,下設藥物設計、藥物篩選、結構生物學、藥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實驗室,並管理中山大學藥學院小分子庫。研究團隊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專職副研究員3人、博士後2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20餘人。
  •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同在全球社區,人類命運與共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尊敬的嘉賓們、朋友們:我謹代表清華大學,歡迎各位參加由清華大學和中國日報社合作主辦的 「新時代大講堂」。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都正在努力地與疫情進行戰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周四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時強調,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唯一的途徑。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認識到:全球命運與共。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新冠藥物研發、強生、京東健康
    作者:林怡齡,圖片來自「億歐網」 上周,億歐大健康跟進了吉利德、康泰生物(300601,股吧)的新冠藥物研發動態,在新冠疫情持續了近10個月之際,多家藥企的新冠疫苗研發已經進入了最後時刻。
  • 華為招兵買馬強化AI藥物研發?業內人士:符合華為硬核科技定位
    其中利用 AI 進行藥物研發更是備受熱捧,AI 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藥物研發的多個場景,包括藥物靶點發現、候選藥物挖掘、化合物篩選、ADMET 性質預測、藥物晶型預測等。 目前,網際網路巨頭谷歌以及國內網際網路玩家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已經相繼入局 AI 藥物研發。
  • 抗纖維化藥物研發成為國際 創新藥物研發熱點
    Intermune生物製藥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抗纖維化藥物研發的專業公司,對於國內製藥界的人們來說相對陌生。但旗下的吡非尼酮(pirfenidone)大家相當熟悉,這是首個以纖維化為適應症的小分子藥物。2008年在日本以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適應症上市後,隨即在韓國、歐洲各國、加拿大和中國上市,並於2014年10月在美國上市。羅氏製藥正是在Intermune公司收到美國FDA的上市批准函後宣布收購信息的。
  •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深創投健康產業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周伊等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的人士表示,華為的布局將給藥物研發領域帶來新的工具,加速國內新藥研發。但是,也有不同觀點,一位受訪的藥理藥學教授認為:「目前的人工智慧高度依賴於高質量有標識的大數據,而新藥研發包括很多體內生物學相關的工作,未知的東西人工智慧做的事情有限。」
  • 針對GPCR家族的抗體藥物研發
    鴻運華寧基於哺乳動物細胞展示技術所開發的高效GPCR全長抗體展示平臺能夠有效篩選抗體及提高親和力,獲得靶向性高、治療效果好、經濟效益可觀的抗體藥物。針對GPCR的抗體藥物研發情況目前,全球僅有日本協和發酵麒麟公司的Mogamulizumab(商品名為Potelieo)在日本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