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長江第2號洪水正在上遊形成 洪峰流量將大於1號洪水

2020-12-2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武漢7月12日電(記者 黃豔)受新一輪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大渡河、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出現較大洪水,特別是嘉陵江上遊多站發生超警戒、超保證或超歷史洪水,今年長江第2號洪水正在長江上遊形成,洪峰流量將大於此前1號洪水。

來自長江委水文局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11時,岷江上遊出現超歷史最高水位洪水,嘉陵江支流白水江出現超保證水位洪水,金沙江中遊幹流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嘉陵江亭子口水庫出現超50年一遇的入庫洪水。預計7月12日長江幹流寸灘站將出現一次50000立方米每秒量級的洪水,而三峽水庫將出現約5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流量大於此前的1號洪水。

長江防總表示,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今年第2號洪水正在長江上遊形成。此前,長江委水文局已於11日8時發布洪水橙色預警。長江防總於11日14時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調度上遊部分水庫削峰攔洪,減輕川渝防洪壓力。

據氣象部門預報,7月12日至13日,岷江、嘉陵江流域仍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過程,累積面雨量20毫米到60毫米,局部可達100毫米左右。同時,受今年第8號颱風影響,長江中下遊特別是兩湖地區將有明顯降雨過程。

目前,長江防總辦已向四川、重慶等有關省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力做好當前防汛抗洪工作,同時增派四川和重慶2個工作組,協助指導地方開展防汛搶險工作。

相關焦點

  • 長江2018第1號洪水現身,丹江口、三峽加大出庫流量
    長江2018第1號洪水現身,丹江口、三峽加大出庫流量 楊瑩 通訊員 朱俊君/中國水利網 2018-07-05 14:56
  • 長江水文上遊局VS長江5號洪水!
    長江上遊多流域多江段集中發生超保大洪水,重慶發生歷史罕見特大洪水。長江委水文上遊局防汛測報進入「戰時」狀態,全局大聯動,迎戰大洪巨浪。一起來感受上遊水文人與長江5號洪水拼搏較量的六天七夜!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8月17日8時,嘉陵江北碚(三)站水位193.72米,相應流量25800立方米每秒。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經形成,洪峰量級將超過嘉陵江第1號洪水。
  • 長江委水文上遊局全力應對長江第3號洪水
    長江朱沱水文站 馮東 攝 清溪場水文站 朱輝 攝 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岷江、嘉陵江及向家壩至寸灘區間、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7月26日14時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
  • 長江第5號洪水通過三峽水庫,上遊水庫群攔洪141億立方米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23日消息,記者今天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已通過三峽水庫。據統計,8月16日至8月22日8時,長江上遊水庫群累計攔洪141億立方米,其中三峽水庫攔洪81.9億立方米。 長江委滾動會商。 在應對長江第5號洪水的過程中,水庫聯合調度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 長江形成2020年第3號洪水 水利部細化實化應對措施
    7月26日14時,長江上遊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此次洪水編號為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長江中下遊幹流石首以下江段及兩湖超警0.58~2.04米;太湖平均水位4.62米,超警0.82米,周邊河網區有42站水位超警0.01~0.90米,其中10站水位超保0.02~0.30米;淮河上中遊幹流王家壩以下河段超警
  • 三峽入庫流量猛升,水利部:長江2號洪水形成
    7月17日上午,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發布消息稱,受到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幹流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快速上漲,7月17日上午10點流量已經上漲至50000立方米/秒,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
  • 長江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19日2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4.6萬立方米/秒,較本輪洪水的峰值6.1萬立方米/秒下降了1.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受長江上遊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
  • 南方多地日雨量破極值 長江現2016年第1號洪水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張尼)近日,南方地區連續遭遇強降雨侵襲,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長江也出現2016年第1號洪水。中央氣象臺已連續兩天拉響暴雨橙色預警,國家防總也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多部門正嚴陣以待,應對極端降雨天氣。
  • 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形成 梅雨期雖已結束,但防汛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形成 梅雨期雖已結束,但防汛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時間:2020-07-27 13:07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江2020年第3號洪水形成 梅雨期雖已結束,但防汛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26日14時發布消息說,長江2020年第
  • 第五號洪水洪峰橫掃重慶主城區,美麗山城一片汪洋
    前天剛送走第四號洪水洪峰,沒想到第五號洪水洪峰今日又到,使美麗的山城迎來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強降雨過程,受其影響今日重慶主城區一片汪洋,市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重慶地處大西南,是長江和嘉陵江匯合處,幾千年來有九省之咽喉統稱,也是進川必經之路,水利交通相當發達。
  • 黃河出現2020年第4號洪水
    新華社鄭州8月11日電(記者宋曉東)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11日7時6分,黃河上遊唐乃亥水文站出現25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洪峰,為黃河2020年第4號洪水。黃河水利委員會發布黃河上遊汛情藍色預警,自11日8時起,啟動黃河上遊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 三峽水庫20日將迎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水利部門加緊部署——嚴陣以待...
    未來一段時間,汛情將如何發展?據預測,華西秋汛降雨量略偏多,南方沿海地區還將有颱風登陸,華南、西南等地區要做好山洪災害防禦和中小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  7月5日以來,長江幹流蓮花塘站已持續超警46天。8月19日,黃河今年第5號洪水正在演進中。
  • 洪水還是那個洪水,但三峽不再是那個三峽,時代變了!
    三個方向的洪水同時湧入長江中下遊幹流,接連形成了8次洪峰。8月7日13時,九江大堤發生決口。洶湧的長江洪水將4號閘與5號閘之間衝垮了30餘米,3小時後,洪水進入九江市西城區,城內的40萬人的家園頃刻就要被洪水淹沒。
  • 長江委水文局:為何「百年一遇」的洪水遇到了好幾次?
    當我們說「百年一遇設計洪水「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在很長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平均100年就可以發生1次不小於這一量級的洪水,這個「量級」可以是洪峰流量,也可以是洪量。重現期長,設計頻率小,洪水量級大;重現期短,設計頻率大,洪水量級小。需要注意的是,平均100年出現1次,並非每100年出現一次。怎麼理解呢?
  • 長江委專家解讀汛情:目前長江中下遊的洪水小於1998年
    新華社武漢7月20日消息,「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正在演進發展。與「1號洪水」相比,這次上遊洪水來勢更猛,中下遊面臨的防汛形勢也更複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20日召開新聞通氣會,就目前長江汛情和水旱災害防禦的焦點問題進行解析。
  • 從洪水到重慶,洪水被淹沒到三樓,深處為195.9米
    昨晚以來,重慶主城遭遇最強洪峰,磁器口,洪懸崖洞穴,朝天門,南濱路被洪水淹沒,南濱路道路關閉。據最新消息,之前,洪峰將穿越重慶主城,菜園壩站之前可能出現最高水位,水位為7.5-8.5米,江北區村灘站水位為7-7.5米,磁器口水位有望達到8-9米。
  • 寸灘水文站首現超警戒水位 長江上遊今年最大洪水過境重慶主城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首現超警戒水位 長江上遊今年最大洪水過境重慶主城新華社重慶7月27日電(記者柯高陽)179.97米、180.21米、180.47米……7月27日6時許,長江上遊基礎性水文站寸灘站,正在上漲的江水漫過江邊堤岸上的
  • 長江重慶段迎最大洪峰:水位突破191.41米,洪崖洞變成「水簾洞」
    受近期四川盆地連續強降雨影響,沱江、涪江發生超保洪水,岷江發生超歷史洪水。8月19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兩路夾擊重慶,形成流量超過74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2020年8月20日4時,位於長江重慶段的寸灘水文站內,江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81年洪水位191.41米」,這標誌著長江重慶段出現突破1981年歷史極值的洪水位。重慶長江寸灘水文站,是長江上遊重要的基本水文站,其水位高低直接關係重慶中心城區安危。
  • 40年來最大洪水襲擊重慶,明日上午將現最高水位
    重慶遭遇40年來最大洪水襲擊,城區多地進水,水情預報顯示,各監測站點將在明日上午迎來最高水位。2020年8月19日,受長江上遊幹流以及多條支流洪峰疊加影響,長江、嘉陵江重慶段水位高漲,19日8時,長江朝天門站水位190.54米,超過保證水位5.54米。據新華社消息,洪水已漫過江岸湧向城區,朝天門碼頭、洪崖洞、南濱路等多個低洼地段已被洪水淹沒。重慶主城區多條道路已實施交通管制。
  • 關於「7月2日凌晨洪水將超過2012年水位」是假消息!
    以下是最近部分關於暴雨洪水的謠言:謠言一:7月2日凌晨江津幾江街道洪水將超過2012年水位1日下午,幾江街道部分市民朋友圈流傳一則關於「7月2日凌晨,長江洪峰過境,預計洪水將超過2012年水位」的消息,引發眾多網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