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和近代,社會流行的生活哲學都是從最頂級的文科生的思想中演變簡化而來,進而影響著俗人消解俗世的方法論。
即便在伽利略和愛因斯坦或者霍金這樣的科學巨人時代,最頂級理科生的哲學投射的是宇宙、星系和物質,解決的是整個地球的前途命運問題 —— 和普通人無關。
沒有哪個時代像當下這樣,理科生的哲學具有如此無孔不入的普適性,改變著地鐵、路邊攤、星巴克、寫字樓裡的語境。
理科生的哲學,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底層邏輯。
徐易容也是一個很會講哲學的高級理科生。
1 順勢
如果不創業,徐易容如今也會是 BAT 高級花名冊上顯赫的名字。
他高中獲得過山西省奧數冠軍,隨後取得北大計算機系學士、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碩士學位,矽谷阿莫頓研究院 3 年工作履歷,2003 年回國進入 IBM 中國軟體開發中心。
2004 年 11 月,時任百度 CTO 的劉建國向他拋出橄欖枝,希望他去做百度的實驗室。劉是徐易容在北大時的老師,師生之誼沒有打動他。身處 IBM,「會俯視這樣的創業團隊」,徐易容說。
那還是日後的巨頭們開著火車吃火鍋進軍鵝城的年代,徐易容眼裡的「勢」還是大平臺。
老師劉建國還是改變了徐易容的軌跡。九個月後,百度在美國上市了。劉建國連問了他三次:「易容,你後悔了吧?」
在優等生自尊心的驅使下,徐易容做出了創業的決定。第一個創業項目抓蝦最終難以為繼,送給了豆瓣的楊勃。
從 2008 年底到 2009 年 11 月美麗說創立,徐易容「盲流」了快一年。他到國內外很多地方去滑雪,在瑞士採爾馬特雪場,他看著人群從雪道上一衝而下,醍醐灌頂,創業也如滑雪,必須找到大勢。
切割垂直市場在 2010 年前後已經成為理科生們創業的盛宴。
徐易容選中了時尚這塊蛋糕,從美麗說到今天的 HIGO。在看似順風順水的創業下半場,徐易容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等待,等待市場被教育的結果,等待新的消費風口。
徐易容拿賈伯斯舉例。
「 1985 年,他離開蘋果公司,到 1997 年再回到蘋果公司。這十二年間,賈伯斯在幹什麼?實際上這十二年的賈伯斯是非常衰的,他沒有做成什麼事情。換句話講,這十二年的賈伯斯在等待一個真正的消費電子時代的到來,他在等那個趨勢。 」
在徐易容的趨勢圖上,美麗說重新定義時尚媒體的終點已經撞線,未來是在為一個「新型的時尚服裝產業出現」打開空間。
「我只能等著,所以說從美麗說出來後,我並不能夠預期 HIGO 馬上獲得成功。」
2 至簡
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業都在解決痛點問題。幾乎所有的商業鐮刀都割向中產階層。
徐易容對中產階層消費的欲望路徑把握簡潔,至簡在時尚上是一種風格,在商業戰略上便因為目標清晰而成為護城河。
徐易容把 HIGO 的價值定義為:全球時尚新品、價格特別好、保證正品。他說這三個維度構成了一個針對中國新中產的有趣市場。
徐易容定義的三個維度和他始終強調的「高級感」媾和在一起,就是對中國所謂新中產階層至簡的痛點洞察。
「這群人擁有社會過半的財富,普遍受過高等教育,渴望財富和尊重,但他們覺得很累,終其一生也無法進入 0.1% 的富人行列,絕大部分人還沒有實現車釐子自由。」
有錢,卻不是那麼的有錢。
「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注重精神生活,視野很好,追求質地高級的商品,他們不會以用上了工廠貨或淘寶貨為榮。」
願意花錢,更享受在花錢帶來的辨識度。
「支付高價買到新品會顯得他不夠精明,我們的價格會比品牌店便宜百分之三十,而代購無法保證正品,朋友圈微商購買更像是撿便宜。」
HIGO 能滿足新中產所有隱秘的消費心理矛盾。
徐易容把 HIGO 的全部商業邏輯歸結為「美感」,「我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和機會,中國人在意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我們有文化的傳承,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產對美感的感知會不斷提升」。
徐易容描繪的中產美感提升過程大概就是他需要再繼續等下去的時間。
3 協調
徐易容在自己充滿現代建築大師柯布西耶風格的辦公室接受 ZAKER 採訪時,穿著一件麥昆標誌性的骷髏頭白 T,外搭一件 Thom Browne 的米色襯衫。
型男一枚。
理工男踩進時尚圈,在外人看來有一種衝突感。徐易容並不這樣認為,「當你作為工程師的時候,你去寫代碼也需要協調,好的代碼跟一幢建築是一樣,它本身就是協調的。」
他一直掛在嘴邊的美感在他看來就是一種高級的協調。
而作為一個創業者,真正讓徐易容發生從 0 到 1 裂變的是學會了團隊的協調。
從美麗說與蘑菇街合併成軍的千人陣容到 HIGO 出走的百餘人團隊,失衡的不僅僅是徐易容一個人。
人人都有「站在高崗上」的感覺,將多兵少。「明明是不過百來人的團隊卻硬是保存了大公司的那套層級制度,信息傳達還需要經過四級」,徐易容回憶說。
他泡在 798 的星巴克裡,認真重溫《將心注入》、《重新定義公司》、《解密無印良品》,惡補「如何帶領團隊」的課。
隨後,徐易容「激進」地勸走了 30 多個老同事,「我必須得為結果負責,否則大家都得死在路上。」
其實在第二次創業時,徐易容就認識到了團隊的重要性,這一點,甚至他被看作是「為什麼是蘑菇街並了美麗說而非相反」的答案:「他們的團隊要更強一些。」 蘑菇街的創始人陳琪曾在淘寶工作了六年,是標準的阿里人。
對話
ZAKER:創立美麗說是您跨界創業的一次嘗試,您為什麼會選擇時尚行業?
徐易容:第一次創業做個性化閱讀之後,我就不再想做泛泛的網際網路的東西了,那時我對垂直行業產生了興趣。我看過教育、醫療、旅遊等行業,最後選定了時尚行業。這個行業基本上是把用戶的需求解決得好,就會有充足的發展空間,我喜歡這種自由的東西。
ZAKER:抓蝦、美麗說的兩次創業經歷給您的啟發分別是什麼?
徐易容:我用了三年時間做抓蝦,發現做事情一定要順勢。做美麗說,我學習到的是:一個有明確的價值觀和文化的團隊是多麼的重要。
ZAKER:您很愛滑雪,曾說過創業如滑雪,必須找到大勢。在大勢判斷方面,有沒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給創業者?
徐易容:很多創業者有兩個問題,一是他們會沉迷在自己的視角裡,沒有真正去觀察用戶的需求,所以他們做的都是自己的東西,但不是用戶所需要的東西。第二個是他們往前看的時間太短,一般只看一兩年,我建議要往前看 5 到 10 年,同時要去看大的需求,大智若愚的去判斷,其實並不難。
ZAKER:創業 15 年,您覺得在網際網路這個賽道上的機會是多了還是少了?
徐易容:我覺得沒有機會了,網際網路今天是一個巨頭壟斷完的行業,純網際網路的業態包括兩種,一種是媒體,另一種是交易。 今天用戶不缺信息,也不缺交易。
ZAKER 熱點工作室 文 / 李淑君 視頻 / 李耀華 張如敏 攝影 /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