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文科生都當上了理科生的老闆

2021-02-18 LinkedIn

錢鍾書曾在《圍城》裡提到一條著名的高校學科鄙視鏈,在大學裡,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國語文學系瞧不起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系瞧不起哲學系,哲學系瞧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瞧不起教育系,教育系的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這樣的鄙視鏈,在職場也屢見不鮮。理科生是「搶手貨」,資薪高,待遇好,文科生屢屢碰壁,被認為沒有一技之長,起薪更與理科生相去甚遠。

 

相信作為文科生的你,也曾多多少少遇到這些問題和質疑:

 

· 專業不對口,學科應用性不強,老闆不知道請你幹嘛。

· 你會的別人也會,缺乏核心技術,可替代性強。

· 理科生手握各大網際網路公司offer,起薪一兩萬,你還為幾千塊月薪奔波。

· 據說文科生缺乏邏輯,只會風花雪月。

· 高中成績好的都去讀理科了,文科生是不是比較不聰明?

· 文科好逃課,考試隨便過,大學四年沒幹貨。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Lee。

文科生真的那麼一文不值嗎——事實上,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都有厲害的人物,錢鍾書搞不了飛彈,錢學森也寫不出《圍城》。

在公認的理科領域,網際網路業內文科出身的大佬比比皆是,靠研究人性與痛點精準打入市場的網際網路產品中不乏翹楚。


陌陌的創始人唐巖曾是網易的主編,也是當年改改標題就能讓一篇平凡文章搖身一變成為爆款的厲害人物,而後自立門戶為陌陌掌舵,成績令人瞠目,完美的發現並填補了「陌生人社交」的一片空白,迅速累積起了過億用戶,融資上市,赴美敲鐘,成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傳奇。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網易出走創業的不在少數,能像他走的如此之快的卻也寥寥,有人說起唐巖,「他懂人心」。

誠然,洞察比產品先行,主編做CEO也能風生水起。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

英語專業

 


▲Peter Thiel

PayPal聯合創始人,Facebook,LinkedIn投資人

哲學和法學專業

 


▲Stewart Butterfield

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商業應用之一Slack執行長,Slack估值高達28億美元

哲學專業

 


▲Susan Wojcicki

YouTube執行長

歷史與文學專業

 


▲Carly Fiorina

曾任惠普執行長

歷史學專業

 


▲Ben Silbermann

Pinterest聯合創始人,估值高達110億美元

政治學專業

 

在這群牛逼哄哄的網際網路人物面前,理科光環似乎也並不那麼明顯,甚至就連只在文科學院念了六個月就輟學的Steve Jobs也崇尚美學至上,承認禪宗與哲學給他和蘋果帶來革命性的長久影響。說他們是文科生逆襲?在這個科技擁抱娛樂的跨界時代,倒不如說是水到渠成。

為什麼科技界喜歡文科生?因為科技最終面向人類。

大數據也告訴你,不只是業界大佬,一般文科生在矽谷也迎來了春天。數據科學家Alice Ma對LinkedIn上的科技企業現有在職人員的學歷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

 

從2010年到2013年,在這些高科技公司中,擁有文科學位的受僱傭人員增長速度比擁有軟體、工程等理工科學位的高10%;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就讀於美國著名大學——西北大學的62,887個人中,有3,436個文科畢業生進入了科技企業,他們中的一部分還進入了矽谷「FLAG」公司——Google、Apple、Facebook、LinkedIn;

 


 

被認為是能夠叫板微軟Office的後起之秀——Slack辦公軟體,目前已坐擁110萬用戶,估值29億美元。除了在資方眼中頗為值錢,Slack更是贏得了用戶的好口碑,無處不在的俏皮溫情讓人愛不釋手。它會跟你「八卦」項目組同事,適時讓你伸個懶腰休息一下,人性化的種種吸引了更多的年輕擁躉。

 

產出這些創意的員工,絕大部分並非理科出身

38歲的Anna Pickard,現任Slack美術總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Anna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戲劇專業。顯然Anna的專業並沒有教過她對於如何完善產品功能,但她深諳在辦公室每天用著無聊的辦公軟體是多麼難受。運用戲劇專業的知識,她為Slack編寫了很多幽默的「俏皮話」,無形中提升了用戶體驗,成為時下新寵。

 

此外,大量文科人才通過非技術類領域進入了矽谷,其中,銷售類和市場類職位佔到14%,教育佔6%,諮詢類和企業發展類分別佔5%。他們中還包擴涵蓋各領域(從產品管理到不動產)的專員。

 


 

世界最大的諮詢公司麥肯錫的MBA(工商管理碩士)比例正在逐年減少,填補這些空缺的,正是MFA(藝術碩士)。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諮詢報告,也要用藝術的表達才能讓人接受——創造力與人性化不能被「編程」,在各種面向人的領域,文科生正在「逆襲」!

寫一份戳用戶痛點的文案,設計一個合適的績效制度,抓準人心做出爆款節目,並不比編程序容易,獲益也不見得比技術大牛少——因為薪酬與勞動無關,而是與不可替代性有關。

 

且不說那些遙遠的大神,大家都認為最沒營養的娛樂新聞,經過嚴謹的編排論證和個人價值觀的再次輸出,也能被萬人追捧——蘿貝貝用「嚴肅八卦」打開了娛樂新聞的另外一面。

 


蘿貝貝

 

搜集大量的信息源,形成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線索,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分析公眾娛樂事件的背後脈絡,通過現象反觀明星的交友觀和世界觀;

從大眾對劉曉慶等「丫頭教」的嘲笑,剖析社會對女性角色定位的扭曲——學新聞的她,認真地思考,嚴肅地八卦,深刻地毒舌,幾乎每天產出「十萬+」,廣告軟文收入不菲,引領讀者追看熱潮。

有深度的「嚴肅八卦」,其價值與收益都遠超「實用」的代碼。

 

文科沒有定律,既可怕,也可貴有定律的東西可以被自動化替代,而經驗與深度卻難以被複製替代。做到這種境界,誰還敢說文科生沒有價值?這個深度和高度,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最後,致所有的文科生——我們身處科技和文娛的風口,內容創業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是最好的時代,網際網路和文化產業之間不再是鴻溝,「文理科」已經是不屬於這個時代的陳詞濫調。在這種價值觀下急於給自己貼上標籤,以文科生的身份迷茫焦慮,或以理科生的身份沾沾自喜,恐怕都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

文理分科只是為了應試教育,沒有人是一輩子的文科生或理科生,永遠保持學習的勁頭,勇於並善於跨界,不要擔心你現在跨的界別人怎麼看。

賈伯斯也說過,「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應該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

跳出你的舒適區,接受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加油。


漫畫新欄目《職場你萌說》,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體替你們鳴出一件職場上的不平事!嗷~~

第37集:HR總是要問一些他們不知道的問題,候選人也總是回答他們一些不想回答的問題。



本文由LinkedIn領英原創,作者Lee。

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在公眾號回復「赤兔」)。如有問題請聯繫領英客服電話:4000106277。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6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文科生 vs 理科生的相愛相殺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面對面交談,卻只能嘆息:這話,我沒法接!文科生和理科生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更沒有好壞之別。只是思維方式不同,有時雙方會產生可愛的誤解,有時看待同一事物卻會產生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 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最好的選擇是哪個城市?
    媒體人黃章晉說「北京是座多麼美好的城市,全世界有自己思想體系的人,80%都住在北京五環內」。所以,北京是文科生的樂園,你如果會講故事,會做PPT,在北京,多半如魚得水。如果你是文科生,甭管你會點什麼,一定要來北京,這裡有全國最大的舞臺、最大的麥克風,你總有一天能夠出彩。如果你什麼都不會,那更要來北京,只有在北京,才能學到更多。如果你是理工科生,千萬不要去北京,在那裡,你多半要給文科生打工,因為PPT比C語言更能成為硬通貨。
  •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有多大?
    二:高考志願上的差距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專業對於理科生來說並沒有任何的限制,但對文科生卻處處限制。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一些理工類和醫學類專業真的需要一些基本的理化生知識。所以,文科生只能報考一些教育,經濟,語言,文學類專業。但是又因為一些理科生也會選擇這些類專業,就使文科生高考錄取有著更大的難度。
  • 黑板上畫王者榮耀,理科生和文科生大顯身手,美術生:都是弟弟
    黑板上畫王者榮耀,理科生和文科生大顯身手,美術生:都是弟弟要說當下最受學生們喜歡的遊戲,王者榮耀絕對是其中之一,而且這款遊戲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學生因為喜歡打王者沉迷於手機遊戲,有的學生熱衷於cosplay
  • 文科生和理科生到底有什麼不同?
    今天微博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異。那麼,在這裡呢,小編也想和大家來討論這個話題:文科生和理科生到底有什麼不同?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文科生比較傾向於感性思維,而理科生比較傾向於理性思維。比如,同樣是看見一朵花。文科生會想著讚美它,而理科生會從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發分析它為何會長在這裡。再比如,理科生寫文章的時候,傾向於用數據和實驗來進行嚴謹的論證,而文科生傾向於用優美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來打動讀者。
  • 文科生的煩惱就是總與理科生比
    一旦到了用人環境當中,當然越快見效的東西越吸引人,所以理科生自然受歡迎程度會超過文科生,這也是文科生比較吃虧的一點所在。但長遠來看,不在現在發光,也不會影響在未來發光,是金子總有展現的時刻。,在現在的時代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了,不然為啥高考理科生與文科生的比例是3:1,而比值越變越大。
  • 理科生的遊戲日常,能看懂的都是真學霸,網友:文科生不懂!
    高中分為文理科,很多理科生覺得選文科好,每天不用做那麼多的題,只需要讀讀背背就可以了,但是文科生卻覺得理科生幸福,不需要死記硬背那麼多的知識,只需要刷點題就可以。但是只有自己真正身處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對方都不容易。你知道理科生的遊戲日產是什麼嗎?
  •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竟有這麼大?很多人畢業後才懂得
    高中就文理分科,所以大家在高考之後選擇的專業或者各方面都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就比較疑惑,為什麼高中高考之後,理科錄取的專業要遠遠高於文科錄取的專業,對於理科可以選擇很多不同的專業,可是文科能選擇的卻是寥寥無幾,不僅如此,畢業之後他們的差距也非常大,明顯可以感覺理科生的就業率高於文科生,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
  • 還覺得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嗎?這三方面優勢,秒殺理科生!
    還覺得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嗎?這三方面優勢,秒殺理科生!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文科生不如理科生,就業難工作機會少,但是,這只是在一些方面上,不能一概而論,在這三方面文科生的優勢就十分明顯,甚至是秒殺理科生。
  •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文科生不懂理科生的浪漫? 前幾天,熱搜上一個話題 #理科生的戀愛方式# 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 文科生和理科生,誰是「優質股」?就業市場很現實
    文科生和理科生,誰才是優質股?誰更有前途?他們彼此的差距,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很多大學生,平時對這個問題不關注,也不太關心自己和對方的差距。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距,確實比較大,這些差距,在走向就業市場的時候,就非常現實地呈現出來了。
  • 理科生VS文科生,畢業後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無論是高中老師老師還是家長都經常和我們說:學理科要比學文科好就業,而且理科生的工資待遇一般都要比文科生高在當時我們可能只是埋頭苦學,專注於備戰高考,沒有太注意文科生和理科生畢業以後存在的差距。直到我們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就業和工資待遇方面的巨大差距。
  • 文科生與理科生的差異,句句精闢,讓人心服口服!
    4、理科生比較客觀,一個答案多種求法;文科生比較主觀,多種求法多種答案。Science students are more objectiv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find an answer.
  • 論法國也有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別!
    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中國人眼中我們文科生和理科生不管是思維方式和穿著都是有著挺大的區別的,差別還是挺大的!那麼,法國的文科生和理科生,有什麼區別呢?法國人做了一組圖,形象的描述了法國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zì)別(hēi)。關於香菸(les clopes)文科生:抽菸不夠酷(我們自己種煙、自己卷!)
  • 比拼記憶力 難道理科生比文科生更聰明?
    記憶力、寫小說、背詩詞,這些本來被認為是文科生所擅長的領域,卻總冒出幾個理科生拔得頭籌,不禁讓人覺得疑惑,文科生的地盤為何屢屢被理科生攻佔?為此,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了心理學家、教育專家和中學老師,來解答這個謎題。
  • 夜思 |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優越?
    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優越?來源 | 冰川思享庫  ID|ibingchuansxk作者 | 李躍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這使我油然想到,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在補習班上學到的各種解題套路,那些定律與公式,那些讓他們氣喘籲籲的各種競賽試卷,全部意義往往就維繫於某一次升學考試,很多人也許終生在現實生活中都派不上用場。而一個人在精神發育時期偶然與某一本書、某一篇文章乃至與某一段文字相遇並被其打動,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忘懷,這正是靈魂成長的奧秘。
  • 二戰日本讓文科生上戰場,理科生留校學習,理科生為啥香?
    「排在分列隊首位的是東京大學,素白的校旗上,『大學』兩個字不僅嚴肅,更讓我覺得凜然。」「看臺上,站滿了送行的理科生、女學生。送行者與出陣者,都因為祖國戰況不利的未來,而愈顯悲壯。」一名文科生在廁所牆壁上寫下悲催的告別語:「理科生,以後就拜託你們了。」理科生在日記中說,「只能流著眼淚看完」。
  • 名古屋大學公布二戰時期學生日記:文科生上戰場 理科生留學校
    原標題:名古屋大學公布二戰時期學生日記:文科生上戰場理科生留學校二戰時期的日本,高中生被分成了兩類:文科生和理科生。這不只是學科的劃分,甚至是命運的分界線:文科生要上戰場,理科生則可以繼續學業。
  • 涼涼,理科生太激烈了吧!理科生為什麼比文科生多?
    理科生人數多,已經是全國公認的現象:同時,歷史的洪流也導致了對兩類人才的需求量不同,並直接反映在大學和招生上。社會對人才的期許當然是價值創造。但是不同於理工科-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許多文科人創造的價值往往難以直接定量衡量和評估。如果你是一個文科生,鑽研了多年釐清某個斷代史,普通大眾問你「這值幾個錢?」
  • 人工智慧是文科生的黃金時代,還是理科生的夢魘?
    因為人工智慧的算法是可以在已有基礎上超越式迭代的,這對傳統企業家提出了新挑戰。這就需要傳統企業家,首先在思想上「歸零」。不要因為現在企業的規模和存量,就擔心人工智慧帶來的顛覆,進而阻礙了革新和自我顛覆,「如果自己不顛覆自己,那別人也會來顛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