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症是指人體的血清鉀濃度低於正常值,這在一些人群中是比較常見的。不同的系統可能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表現。那麼,低鉀血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如何治療和預防低鉀血症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低鉀血症的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系統
常見肌無力和發作性軟癱,發作以晚間及勞累後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見,頭頸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現呼吸困難,發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繼而乏力,最後自主活動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較遠端肌肉症狀稍輕,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著或蹲著不能站起
2.心血管系統
低鉀可使心肌應激性減低,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輕症有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重症發生陣發性房性或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纖顫,缺鉀可加重洋地黃和銻劑中毒,可導致死亡。
3.泌尿系統
長期低鉀可使腎小管受損引起缺鉀性腎病,腎小管濃縮,氨合成,泌氫和氯離子的重吸收功能均可減退或增強,鈉排洩功能或重吸收鈉的功能也可減退,致代謝性低鉀,低氯性鹼中毒。
4.內分泌代謝系統
低鉀血症可有糖耐量減退,長期缺鉀的兒童生長發育延遲;尿鉀排洩減少(<30mmol/24h),但由腎小管性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引起者,尿鉀排洩量增多(>40mmol/24h)。
低鉀血症的危害
1、消化系統
生活中出現低鉀血症可引起腸蠕動減弱,輕者有食欲不振、噁心、便秘,嚴重低鉀血症患者可引起腹脹、麻痺性腸便阻。
2、心血管系統
低血鉀時一般為心肌興奮性增強,可出現心悸、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出現房室阻滯、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最後心臟停跳於收縮狀態。此外還可引起心肌張力減低,心臟擴大,末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等。
3、神經肌肉系統
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性減退,出現四肢肌肉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等腎病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昏迷。
4、泌尿系統
長期低鉀可引起缺鉀性腎病和腎功能障礙,腎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多尿且比重低,尤其是夜尿增多。這可能與遠曲腎小管細胞受損,對抗利尿激素反應降低,水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另外,缺鉀後膀胱平滑肌張力減退,可出現尿瀦留,病人常易合併腎盂腎炎。
5、酸鹼平衡紊亂
低鉀血症可導致代謝性鹼中毒。
低鉀血症的中醫治療
脾胃虛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方中黨參,白朮、山藥、扁豆、蓮肉均為健脾益氣之品;茯苓、苡仁健脾滲溼;砂仁、陳皮和胃理氣。若畏寒肢冷,可酌加附子、乾薑以溫脾陽。
肝腎虧虛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方藥:虎潛丸加減,方中虎骨,牛膝強壯筋骨(虎骨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鎖陽溫腎益精;當歸、白芍養血柔肝;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滋陰清熱。
邪毒衝心
治法:解毒瀉濁,養心安神
方藥:在各型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急服犀角散解毒瀉濁(犀角已不用,可用水牛角代替),加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硃砂、龍齒重鎮安神定悸。
如何預防低鉀血症
1、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
2、補鉀。如果低鉀血症較重或者還有顯著的臨床表現如心律失常肌肉癱瘓等,則應及時補鉀。
補鉀最好口服,每天以40~120mmol為宜,只有當情況危急,缺鉀即將引起威脅生命的併發症時,或者因噁心嘔吐等原因使患者不能口服時才應靜脈內補鉀。
如低鉀血症伴有代謝性鹼中毒或酸鹼狀態無明顯變化,宜用KCL,KCL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症實際上也都適用,因為低鉀血症本身就可以引起缺氯。
如低鉀血症伴有酸中毒,則可用KHCO3或檸檬酸鉀,以同時糾正低鉀血症和酸中毒。
3、在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
結語:常見肌無力和發作性軟癱,發作以晚間及勞累後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見,頭頸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現呼吸困難。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