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1日訊(本網記者 王倩倩)近日,微信朋友圈盛傳一條消息稱,高血鉀症患者病史多有使用低鈉鹽相關經歷,認為食用低鈉鹽會增加患高血鉀症的風險。網傳消息到底是真是假?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進行了調查並諮詢福建省立醫院北院的黃醫生獲得了解答,該傳言非常片面,屬於典型的因噎廢食。
(網傳圖片稱低鈉鹽是「送命鹽」,會增加患高血鉀症的機率)
「急診的高鉀血症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是用的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比普通鹽貴,認為貴的就是好的。 我們腎臟科醫生,天天講,就買最便宜的雪花鹽,不能買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恐怕一般的醫生也不知道,或者也沒有注意,只有腎臟科醫生特別重視。」這條廣為流傳的朋友圈裡稱,有醫生朋友發出這樣善意的提醒。
網傳消息是否屬實?
網絡闢謠舉報平臺記者經調查並諮詢福建省立醫院北院黃醫生了解了相關情況。對此,黃醫生指出,低鈉鹽易導致高鉀血症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低鈉鹽雖然含有氯化鉀,但是腎功能的排洩可以完全地對消鉀離子的攝入。而低鈉鹽針對身體沒有其他方面問題的患者是有好處的,我們都知道普通食鹽裡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就是導致高血壓最大的元兇;而低鈉鹽則是利用氯化鉀代替一部分氯化鈉,從而減少鈉的攝入。這則朋友圈措辭偏激,結論沒有任何辯證性,屬於典型的因噎廢食。
但黃醫生也表示,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低鈉鹽不會導致高鉀血症,但是對小部分的特殊人群而言,確實有這方面的影響。腎功能已經出現障礙、嚴重腎功能不全、尿毒症以及正在使用保鉀類利尿藥人群如果食用低鈉鹽,要格外注意高鉀血症的發生。同時,一些高血壓患者或者心衰患者用藥會服用一些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的降壓藥,其中包括一些保鉀的利尿劑。服用此類藥品的患者血鉀普遍偏高,也不適合食用低鈉鹽。
那麼,易患高鉀血症的人群除了應避免食用低鈉鹽外,在飲食上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黃醫生提醒,鉀離子不只是低鈉鹽中含量較多,一些常見的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含量同樣不容小覷,如香蕉、柑橘類的食物都要注意避免。此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肉類、豆製品、堅果類食品等的含鉀量都相對較高,建議易患高血鉀症的人群慎重食用。
對於調味品的選購以及日常的用量,黃醫生建議,沒有基礎病的一般人可以自由選擇,而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適宜選用低鈉鹽,甲狀腺疾病患者不適宜選擇含碘鹽。而不論哪種鹽,每人每日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至6克之間,攝入過多的鹽也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網絡闢謠舉報平臺提醒: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信謠,不傳謠。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廣大網民要擦亮雙眼,對於未經核實的消息不要隨意轉發。
來源:東南網《網絡闢謠舉報平臺》 作者:王倩倩
註:轉載必須註明來源與作者
【來源:福建闢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