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 蔡英文在選戰初期就已主動拜訪臺灣工商界龍頭,備受外界關注。香港《大公報》7日評論稱,回顧四年前「大選」,蔡英文敗給爭取連任的馬英九,很大程度上是未能獲得「經濟選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歸根到底是其空洞無物的兩岸主張「臺灣共識」不獲島內主流民意認同。
文章摘編如下:
雖然2016年「大選」選戰還未正式開打,但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已是四處走,展開拉票行程。不料,全臺「工業總會」連珠炮式的提問,讓蔡英文受到「震撼教育」。對於工總提出的「不承認『九二共識』,如何維持兩岸現狀」、「如何促進臺灣產業發展與就業」等8個問題,蔡英文依舊使出一貫的模糊伎倆、顧左右而言他,只是辯稱民進黨「不反商」、只反「特權」,至於「九二共識」,則完全沒有提及。這是因為蔡英文根本就沒有具體可行的兩岸政策,當然就「啞口無言」了。
蔡英文在選戰初期就已主動拜訪臺灣工商界龍頭,備受外界關注。回顧四年前「大選」,蔡英文敗給爭取連任的馬英九,很大程度上是未能獲得「經濟選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歸根到底是其空洞無物的兩岸主張「臺灣共識」不獲島內主流民意認同。
當時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臺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華邦電子董事長焦佑鈞、正崴集團董事長郭臺強、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等人紛紛公開力挺「九二共識」,強調臺灣已沒有本錢再承受兩岸關係停滯的代價與風險。
2012年「大選」臺灣企業巨頭集體支持「九二共識」,顯然是要向社會傳達一個清晰的信息:「九二共識」不僅存在,而且行之有效,來為臺灣帶來龐大的商機的同時,更帶來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其實,兩岸經貿交流密切,受益的不僅是大財團、大企業。
不要忘了,每一個大企業背後是數千名基層員工,倘若企業賺錢,員工的飯碗無憂;如果企業虧本,裁員也就難免了。可見,兩岸關係是前進還是倒退,不但影響老闆的事業,更攸關打工一族的荷包。任何人都難以置身事外。
由於民進黨陷入「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這幾年攸關臺灣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議題,如兩岸服貿、自經區等,無不遭到民進黨的杯葛和阻撓,也因而落下「反商」的不良印象。日前工總質問蔡英文:面對藍綠惡鬥的政治環境,如何建構「健康成熟的政黨政治」?臺灣投資環境惡化,如何推動創新經濟?臺灣如何避免「鎖島」?如何推動兩岸經貿發展?
這一系列問題正正擊中蔡英文和民進黨的軟肋,也道出了島內工商界的憂慮和不滿。但蔡英文仍以四年前就拋出的「臺灣必須要先有內部共識,才能處理兩岸定位」來搪塞工商界,顯然未能令商界大老們滿意。
島內有工商界人士指出,企業最怕政策不確定,不管未來誰當政,政策不能反覆變動。看來,蔡英文倘若仍拿不出切實的兩岸政策,任憑她舌燦蓮花,也難說服「經濟選民」。(朱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