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研究生返鄉創業 傳承花舞茶工藝

2020-09-07 中國新聞網

李陽研發花舞茶新品。 受訪者供圖

李陽研發花舞茶新品。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福州9月7日電 (葉秋雲)漂浮在熱水裡的花瓣慢慢下沉,慢慢在水中綻放,慢慢打開,露出花蕊,花舞茶的美就這麼展露無遺。近日,記者約訪花舞茶工藝二代傳承人李陽,親眼目睹在她的手中,花瓣與茶芽完美結合,能喝又能看,成為一道美妙的風景。

李陽出生於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的福建寧德福安市。花舞茶的前身——「工藝花茶」就誕生於福安市,由李陽的阿姨薛彤雲研發,曾轟動一時。然而,在2008年之後,由於線下銷售渠道匱乏,未能抓住網絡經濟的新機遇,花舞茶名氣漸失。

作為一名福建師範大學在讀研究生,李陽帶著花舞茶工藝項目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福建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亮相,贏得專家評委的好評。她的項目在本屆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獲金獎,目前正在準備衝刺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圖為:花舞茶。 受訪者供圖

據李陽介紹,花舞茶需將花瓣與茶芽純手工縫製而成,摘取一茶3-4葉,並剝離無用的茶葉,留下茶芽與茶杆,製作流程包括理調、乾燥、窨制、縫製、定型五大工序及二十多道細分工序,其生產工藝和外形獲得了5項國家專利。

採訪時,李陽為記者展示花舞茶產品。在泡茶過程中,可以看到茶球在一分鐘內完成迷人綻放,花在水中漫舞,好似清水出芙蓉,巧奪天工。

如今,李陽接下了傳承的擔子,立志要創立中國花舞茶標杆品牌,讓花舞茶走出國門。她結合專業知識,聚焦鄉村產業脫貧面臨的痛點,依託新農村現有的產業基礎,返鄉創業。

在家族茶企的基礎上,李陽順應「網際網路+」新趨勢,發揮花舞茶在衝泡過程中能夠欣賞花在杯中盛放帶來視覺衝擊的線上推廣優勢,創立「一茶生活」品牌,成立了花舞茶實驗室。

薛彤雲(右)向李陽(左)傳授工藝。 受訪者供圖

目前,李陽潛心進行研發,並整合家族茶企的銷售渠道,首先打開國外市場。在積極推廣中,花舞茶遠銷日本、馬來西亞、英國、俄羅斯等地。

國內市場方面,李陽團隊針對女性白領群體「時尚、休閒、健康」的生活追求,線上渠道已開拓多個電商平臺直營店,包括淘寶、1688、抖音商鋪等,第一個月在淘寶商鋪銷售6800顆茶球,銷售額達到10萬元,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可。

如今,她的團隊正投入到果香型花舞茶、養生花舞茶、手持便攜花舞茶杯等產品線的研發中。

花舞茶的製作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由此能夠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不少就業崗位。李陽的公司在寧德當地聘用了大量來自於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和下崗、留守婦女。經過再就業培訓,他們能夠進入車間完成花舞茶製作的部分工藝。

創業以來,李陽的公司已累計收購茶葉112萬斤,帶動茶農增收303萬元,收購鮮花1.1萬斤,帶動花農增收18.7萬元,培訓女工154名,間接帶動就業790人,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小小的一朵花舞茶,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在扶貧助農的路上有著多方面的意義。

對花農來說,花舞茶的製作是由單片花瓣組合縫製而成,這項工藝能夠充分利用略有缺陷的整朵鮮花,提高鮮花利用率從每畝60%到85%。對茶農來說,花舞茶的製作需要增加茶葉長度至二葉、三葉,能夠實現畝產增收140%。

「產品的根源在農民,好的產品來自於農民的辛勤。」李陽表示,公司在閩東多處高海拔的偏僻山區扶持貧困戶發展茶葉種植,每年固定向茶農收購無公害茶葉,並提供優質茶葉種植和生產技術,預計2023年還能實現茶葉收購量翻一倍。

創業三年,李陽自信滿滿,「有意義就能感到充實,整個人挺開心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茶山女狀元:返鄉創業,幸福茶農——江雪霞
    茶山女狀元:返鄉創業,幸福茶農——江雪霞 2019-10-29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懷化90後女大學生返鄉創業,把青春種在桃園裡
    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有這樣一位女大學生,她放棄對口專業輾轉返鄉,不畏艱難、受盡冷眼,種下幾片桃林。她每日奔波於山頭田間,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睡在田間的簡陋板房裡。
  • 壽寧縣下黨鄉:返鄉創業路更寬
    壽寧下黨村民王光棟通過返鄉種植茶葉,創辦民宿、餐館等,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路更寬東南網7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範陳春 通訊員 吳通華)揉捻,發酵,烘焙,復焙……近段時間,身兼車間主任和制茶師的王光棟在壽寧縣下黨鄉的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直忙碌著,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制茶工藝
  • 達斡爾族90後新農民如何把柳蒿芽做成「致富茶」
    據康健介紹,茶產業是幫助家鄉脫貧致富的好路子,預計今年柳蒿芽茶產業能夠創造約2000萬元的經濟價值。  2018年,茶藝學成的康健返回家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並開始創業。這位90後新農民利用嫩江沿岸野生的柳蒿芽製成純天然的「柳蒿芽綠茶」,健康、綠色的概念以及濃鬱的民族特色令其在當地一炮打響。
  • 千畝椹莓果飄香——大學畢業生王鳳翥返鄉創業帶民致富
    「自己讀大學的時候,父親也到中國農業大學進修學習,研製桑椹酒、研製桑椹茶,並在家鄉傳統黃酒釀造工藝的基礎上,釀造出純富硒板慄發酵的黃酒,突破板慄深加工難題。」王鳳翥說起父親總是一臉的自豪和尊敬。在外求學的日子,王鳳翥時刻關注父親的事業,感覺身上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
  • 武陟縣湧動返鄉創業潮
    本報訊(記者李夢露)「創業一定要有一技之長,你要麼得經驗豐富、知識完備,要麼得有資源優勢。」1月10日,在阿里雲創新中心武陟基地裡,返鄉創業青年趙作霖侃侃而談。    趙作霖參加的是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事跡報告會,武陟縣及周邊地區的7個返鄉創業青年典型在報告會上做了經驗分享。    這群創業者大多是80後、90後,過去幾年,他們在農業、輕工業等領域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縣長申琳的帶領下,我們縣2019年新增返鄉創業人士1472名,比2018年增長約62%,帶動就業4000餘人。」
  • 90後海歸返鄉做文化旅遊IP 要打造百年老店留住「鄉愁」
    打造這個生態園的是增城小樓鎮的90後「海歸」賴錫志。    5年前,賴錫志從美國回到家鄉增城區小樓鎮二龍山開發生態旅遊,邁上創業之路。結合園區的自然特色,打造了「五月雪油桐花節」,閒置數十年的梯田變成花海,成為了網紅打卡景點。景區「烏欖節」等特色項目,更是吸引了諸多遊客。
  • 一封「家書」召喚 大同眾多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
    當時在中國油畫院就讀的大同籍碩士研究生張新看到微信轉發的這封信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暗下決心:要用所學知識回報家鄉,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如今,已經回同的張新打算籌建一家文化藝術傳媒公司。  青年學子不負芳華投身脫貧攻堅  80後青年張聖偉是雲州區吉家莊鄉固定橋村的農民之子,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地工作,通過多年打拼,成為山西新鋼聯冶金公司的一名高管。每次回村與家人短暫相見,看到父老鄉親一年到頭辛苦忙碌,收入卻總是上不去,他心裡很不是滋味,如何讓鄉親們富起來成了他的心結。返鄉創業時,張聖偉與志同道合的12個小夥伴一起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黃花。
  • 河南省2020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 示範項目和返鄉下鄉創業...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6〕135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評審認定辦法(試行)等三個辦法的通知》(豫政辦〔2017〕25號)規定,省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現將2020
  • 號稱現代興起水果茶的1.0版本,玉林茶泡登上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返鄉青年陳武侃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項目,手繪明信片、開發文創產品,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村民陳志麗因為愛好茶文化,在村子裡開了一間茶室,宣傳玉林茶泡,傳播茶文化。至清代,玉林的富戶人家,在嫁女時用茶泡敬遍親戚朋友,俗稱「新人茶」。在新郎到女家「迎親」或「回門」時,女家須以大型精緻的茶泡相饋贈。男家也須以同樣規格的茶泡,饋贈女家的「送嫁娘」。逢年過節,或在祝壽、孩子出生等場合,玉林民間常以茶泡招待賓客。上世紀50年代前期,北京人民大會堂建成時,玉林縣政府曾組織一批能工巧匠,精心鏨制大型精巧的立體、平麵茶泡,專人送到北京展覽。
  • 涼山這些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被通報表彰
    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12月17日,省政府在廣元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
  • 平壩土陶手藝人黃簡松:返鄉創業喚醒「鄉愁」 傳承工匠精神
    2017年,黃簡松懷揣夢想從這裡起步,他有「智」,帶著自己的理想毅然返鄉創業,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他有「志」,目睹老式民居樓所剩無幾,誓要將家鄉民居樓展現在世人眼前。「要做好這些民居模型並不容易,太髒太辛苦,曾想過改行。」他說,創業之初並不理想,許多人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去關注民居這類文化,好在遇上鼓勵自己的老師,堅定了創業的決心。
  • 喜茶真相:創始人聶雲宸原來是這樣一個90後
    排隊,為什麼一杯再普通不過的茶飲,會如此難以購買,沒有接觸到喜茶創始人之前,券商中國記者也深感疑惑。近日,IDG資本新消費峰會上,記者採訪到了90後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及喜茶投資人IDG資本合作人連盟,深度了解一杯茶的背後故事。
  • 四川表彰300名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附名單)
    12月17日,四川省政府在廣元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
  • 非遺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寶藏,許昌大學生紮根農村售賣「鄉愁」
    2012年年底,和靜靜回老家時發現,祖輩傳下來的做社火道具的手藝,鮮有年輕人學習,但國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號角已經吹響。「老手藝裡有我們的鄉愁,有國家政策扶持,肯定有市場。」和靜靜決定抓住這個機遇,留在老家創業。如今,在許昌,像和靜靜這樣紮根農村創業,研發文創產品,售賣「鄉愁」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 90後牛津女博士後回國當教授 學生:太漂亮
    「90後」,英國劍橋大學碩士,牛津大學博士、博士後、女教授。看這個頭銜,你大概已經很好奇「來者何人」?然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位來自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級女學霸的名字,最近入選了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
  • 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陳平:真抓實幹助增收 農旅融合闖新路
    舉報   四川新聞網消息(餘靜 記者 李田)日前,記者從四川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上獲悉
  • 創業丨90後小夥子畢業後回鄉當起農場主
    清晨五六點鐘,當公雞開始打鳴,拿起了鋤頭、鐵鍬,他開始了紮根鄉村的創業計劃,無論這五個夏天溫度多高,他都在基地上、大棚裡,栽培、養護,他堅定地踏上了創業之路,也是首家本地草花企業。大學畢業返鄉創業的90後大學生周於涵,1997年出生,2018年畢業於嘉職院商品花卉專業,畢業後的他回鄉開始找地,他的理想就是打造一片草木花基地。
  • 今天,四川通報表彰300名返鄉下鄉創業明星個人和企業(附名單)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燕巧12月17日,省政府在廣元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會議通報表彰了郭應娟等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成都市紅珊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00名企業「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