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鈞媽有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一兩歲多了,還抱著奶瓶在喝水。問為什麼不用普通的敞口水杯啊?
家長就會說:「哎呀,他不會用那個,每次喝的一身都是水。還是這種奶瓶好。」
借用網絡語就是:不會吧不會吧,不會還有人這都不知道吧。
既然有人不知道,那鈞媽自然要為大家宣傳一波了。
1
1、孩子容易長胖
根據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顯示,1歲後仍使用奶瓶的孩子,到5歲半時的肥胖發生率是22.9%。
原因在於長期無法戒掉奶瓶的寶寶,通常會不自覺攝入更多的奶,從而引起肥胖。
2、容易長出奶瓶齒
寶寶如果過度依賴奶瓶,習慣含著奶瓶邊吃邊睡,日積月累就容易發生奶瓶性齲齒,甚至產生牙齒生長畸形問題(歪斜、暴牙)。
3、容易引發中耳炎
用奶瓶喝奶的孩子,往往更喜歡躺著喝奶,但奶液可能通過咽鼓管流進中耳,從而給細菌的生長提供營養,引發中耳炎。
3、影響口腔肌肉發育
寶寶一歲半後還依然很依賴奶瓶,可能會無法很好地食用一日三餐,從而無法很好地鍛鍊咀嚼吞咽,進而導致口腔肌肉發育異常,影響說話。
看到了嗎,即影響健康,還影響顏值,怎麼看都不是很好的選擇啊。
1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研究:寶寶在1周歲後要開始停止使用奶瓶,到了18個月大後則要完全戒除奶瓶。
最理想的情況是這樣,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後,應開始訓練不要在半夜餵奶,且務必清潔牙齒後再入睡,不可以讓孩子習慣含著有奶的奶瓶入睡。
當孩子會獨立坐後,就應該開始讓孩子使用吸管學習杯,一歲後就別再使用奶瓶!
當然,這點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做到。那麼在看到鈞媽這篇文章後,請抓緊時間。
1
1、養成良好習慣
在建立任何習慣前,一定要先維持一段時間,維持的意思是指人、時、地都應該儘量不變,例如睡前建立的習慣是用杯子喝奶→看巧虎刷牙→上床睡覺,讓小孩熟悉步驟。
孩子熟悉之後,如果你沒做這個步驟他自己都會問你。這種時候大致就算成功了,之後要一直這樣,哪怕去別人家裡玩,也要說好應該堅持。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想用奶瓶喝奶,只是為了滿足口欲行為,這時候可以抓抓或摸摸孩子的手,或拿出他最愛的玩具安撫,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如何判斷孩子是口欲還是真的餓了,如果轉移不了注意力,還會哭鬧,有時就是餓了。也有的小朋友飲食習慣一直很好,會固定的時間吃飯。
可由家長自行判斷。
3、鼓勵孩子
畢竟小小孩的自尊心還在建立中,所以要儘量用正面的態度去引導,不要用恐嚇等負面言語,因為小孩一旦抗拒,那之後就比較難挽回了。
例如,你可以跟孩子說,他昨天很棒,都沒有喝奶瓶睡覺,超級棒的。
4、與其他家人約定清楚
要開始實施戒奶瓶的措施前,記得要跟其他照顧者溝通過,畢竟如果彼此對戒奶瓶的態度不一致,那實在會增加困難度。
尤其是老一輩的人,他們有時是見不得孩子委屈,一看孩子不開心就不管不顧的什麼都答應孩子。
如果不和他們商量好,會拖很多後腿。
1
1、寶寶最初接觸杯子,建議選擇水流不大的學習杯(即鴨嘴杯)或吸管杯。
2. 鴨嘴杯的形狀和奶嘴接近,寶寶更容易接受;隨後過渡到軟管吸管杯;再大一些,可以換成硬管吸管杯;最後,讓寶寶使用普通杯子。
3、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跳躍式進階,爸媽要注意寶寶的習慣和喜好及時地為寶寶的杯子升級。
1
鈞媽總結:很多時候,家長們只是覺得喝奶就應該用奶瓶,並沒有想過有戒奶瓶這回事,以為奶瓶齒是正常的。
其實這樣對孩子並不好,乳牙的作用鈞媽之前就說過了。所以家長們要及時給孩子戒掉奶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