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遠學生的QQ群內,有一個段子在流傳著:「有一所學校叫『田家炳』,有一個班叫『東方班』,有一個老師叫『芳師』,她就是我們都敬愛的林冬芳老師。」
林冬芳是田家炳中學初三年級的英語教師。從1989年走上講臺至今,林冬芳已在三尺講臺上度過了逾30年的光陰。雖然已是50出頭的人,但她的心態永遠保持在18歲。「他們都叫我『芳師』,我們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做鬼臉、吐舌頭。」林冬芳說。
令記者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臉上永遠掛著親切笑容的老師,曾是一名腫瘤患者。「我經歷過手術,也接受過化療,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更加鍾愛三尺講臺。我希望能將人生價值揮灑在講臺上。」林冬芳說。
2019年2月,她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如今她依然堅守三尺講臺,揮灑熱愛。
走在潮流前端的英語老師
圓潤的臉龐、帶著笑意的眼睛,一身棗紅色的長裙,眼前林冬芳雖然穿著樸實,但她卻是學生口中「最潮」的人……
「我每學期都會教給學生好幾支流行英語歌,讓他們在聚會的場合秀一下,展現自己的英語實力。」林冬芳說,她教的歌曲都是從抖音熱歌榜中挑選的。「上學期,我的學生學會了唱奧利·莫爾斯的《That girls》,他們一見到我便說:芳師,that girls來兩句。」
本以為林冬芳只熟悉通過抖音翻紅的英文歌曲,細聊後才發現,她對阿黛爾、泰勒·斯威夫特、克裡斯汀娜·阿奎萊拉等歐美流行歌手也有所了解。「如何教育出一名優秀的學生?我的答案是與時俱進,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了解當下的學生才能孕育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英語作為舶來品,本就讓學生難提起興趣,加之沒有優良的語言環境,不少學生對英語抱著「排斥」的態度。而英語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貫穿整個中學,打好英語基礎、激發學生們對英語的熱情十分重要。
「所以從2000年開始,我每節課都會給同學們放一首英文歌,借學生們對流行歌曲的熱愛來學習英語。」剛開始,林冬芳播放的是中文歌曲的翻譯版,比如《take me to your heart》。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林冬芳的歌單開始更新換代。「2018年,我選了一首歡快的《I won't never let you down》;2019年至2020年,我開始刷抖音,從抖音裡面選歌。」
英文歌,不僅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口語,用於對話和作文之中。在林冬芳帶的班中,即使是英語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會說上兩句簡單的英語。「有時候我的心情不好,他們還會鼓勵我說:I won't never let you down。」
今年疫情期間,學生們只能在家上網課。為了鞏固學生們的英文成績,林冬芳學會了使用在學生群體中流行的學英語的APP,為學生們挑選經典的英文句子進行背誦。「很多大學生使用的英語APP都會有每日一詞、每日一句的提示功能,我也專門為學生們定製了這樣的『功能』。」林冬芳說。
緊跟潮流不掉隊,這是學生們對林冬芳的評價。「『芳師』總是會用最新潮、最易懂的方式讓我們學好英語,她的課堂生動又不枯燥。」學生小劉說。
編寫百多條順口溜輔助學生記憶
長期在山區教學,教學條件雖然趕不上大城市,林冬芳仍希望能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因此,林冬芳經常利用空閒時間去學習,旁聽風趣幽默的課程,融會貫通,形成了獨特的「東方」教學法。
初中英語,單詞時間的讀法是學生們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聽力中,時間出現的頻率高,而且需要注意細節的地方較多,這類題目在考試中丟分較多。」林冬芳說。
在教學的過程中,林冬芳發現,學生們對past、to的時間表達混淆不清。
林冬芳別出心裁,將時間的讀法編成一句順口溜。「時間表達past、to,一小時有60分,30分鐘是中線,面對始終要分清,右邊past,左邊to,左邊時數要加1,to前60減去分鐘數,30 half要記清,15要用a quarter,先後分時牢牢記,每天一次不忘記。」
在課堂上,林冬芳教授完口訣之後,便拿出一個鐘錶對學生進行檢測。「what time is it?」「it's twenty past four!」在林冬芳的引導下,學生們積極搶答,歡樂在課堂上徜徉。
如此一來,令人頭疼的問題便迎刃而解。林冬芳意識到,輕鬆的氛圍有助於學生學習,於是她便經常把知識點改編成順口溜、簡化成小圖,講給學生聽。
「The number of和A number of後面究竟是跟單數還是複數?很多學生都容易搞混,但是只要記住『The單A復』,結果便顯而易見。」「which使用看情況,介代結構是關鍵,非限制性插入語,本身有that用which。」說起這些順口溜,曾經的「小東方」、現已從大學畢業的女生小梁,都能毫不費力背出來。
每一條有趣易記的順口溜,都是林冬芳費心打磨的成果。「辦法土了點,但『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能提高學生成績的就是好辦法』,所以我現在也在一直堅持。」林冬芳說。
如今,她已經編了100多條順口溜,有時其他老師也會跟她「借」順口溜去用。「朗朗上口,好記,不只是學生,我們老師也十分喜歡用。」田家炳中學一位老師告訴記者。
富有「東方特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名列前茅。從2008年至2013年,林冬芳所帶的班級英語成績穩居平遠縣第一。每一屆都湧現出2—3名的英語高分學生。她也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
兩次大手術也不能阻擋她重返課堂
2012年10月,林冬芳因腹痛難忍到醫院就診。醫生馬上為她安排手術,並囑咐她要休養半年才能繼續工作。住院期間,她通過電話、留言等方式遙控指揮班級。11月,學校召開主題班會,她忘卻了大病初癒的身體狀況,只記得自己是一位班主任,應該到場,而且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說完最後一句話,我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怎麼也起不來。後來是同組的老師把我送回家,我丈夫把我背上樓。」林冬芳回想起這段日子,眼神裡沒有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反而透露出了重返講臺的喜悅。
「在家裡感覺悶得慌,回學校看見學生,心情很舒暢。」「固執」的林冬芳把藥帶到了辦公室,一邊上課一邊養病。此時,離她手術結束還不到1個月。
時隔兩年,病魔再一次找上林冬芳。2014年12月,她再次前往醫院就診。這次,醫生在她體內發現了一個腫瘤。之後,她開始接受化療。「化療的日子十分難受,掉頭髮、噁心、肌無力等,都在折磨著我,學生和家長給我的支持是康復的最大動力。」
林冬芳說,那段時間,學生和家長用盡辦法為她加油打氣:發簡訊、打電話、成群結隊到醫院看望她。有一天,學生們圍在林冬芳身旁,一名學生閃著淚光說:「我們這麼多人,難道救不了一個芳師嗎?」回想起這個細節,林冬芳數度哽咽。
林冬芳決定振作起來。在病房裡,她帶領病友來回走動,鍛鍊身體。她是整層樓「最快樂」的人,使病房充滿生機。6次化療後,林冬芳戰勝了腫瘤。休養康復期間,只要一聽說學校需要老師臨時代課,她都會一口答應,即使短暫回到課室,也覺得是一次獲得精神滿足的機會。
「康復之後,家裡不同意我再回去上課了,希望我能夠好好地調理身子。我丈夫希望我能像一個50多歲的人該有的樣子:將身體放在第一位,教學放在第二位。」然而,熱愛教學的林冬芳怎肯就此罷休。嘗試著打幾天牌之後,她還是撥通了校長的電話:校長,我想回學校上課。
「她上課總是充滿正能量。」回憶起曾經的課堂,已經讀大學的黃同學不禁感慨:「初三的時候,芳師當我們班主任,我們天天學習的勁頭十足。」
If I rest,I rust。(如果我休息,我就會生鏽)這是林冬芳的座右銘。「教學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我熱愛這個講臺,喜歡看到學生們充滿笑容的臉龐。」林冬芳說,她最想看到的就是學生們將她的愛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
「我給了學生最多的愛,我希望學生們能夠將這份愛回報給社會。」
原標題:
中國好人、平遠縣田家炳中學英語教師林冬芳:
一支粉筆寫盡芳華 三尺講臺揮灑熱愛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梁時禹
【作者】 梁時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