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9日電 題:銘記「己立立人」校訓 傳承田家炳精神——訪香港首間田家炳中學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香港仁愛堂田家炳中學的出口處,鑲嵌著一面大幅的彩色馬賽克圖畫。畫中,已故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和藹可親,由他親自擬定的校訓「己立立人」4個大字格外醒目,指引著在校師生傳承前行。
這所位於新界屯門區一條公共屋村內的學校,是田家炳於1987年在香港捐辦的第一所中學。彼時,屯門區的工商業並不發達,且交通不便,區內居民普遍收入較低。
該校首任校長、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回憶,田家炳最初在屯門區建廠,便留意到該區有許多基層學生需要幫助,於是在此捐資興學,希望保障貧困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
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表示,「己立立人」不僅是對學生和教師的勉勵,也是對校長的督促,希望師生在立己的同時,推己及人。
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捐資興學,田家炳絕非一捐了之,而是深度參與。戴希立透露,由于田家炳當時身在加拿大,遂通過書信與他商量校訓。「我們很重視『明德修身』,也重視貢獻社會和國家。最後,我們同意以『己立立人』作為校訓。」戴希立說。
戴希立表示,「己立立人」不僅是對學生和教師的勉勵,也是對校長的督促,希望師生在立己的同時,推己及人。田家炳很喜歡這個校訓,後來經常跟其他人講解分享。
該校中學五年級學生徐啟雋說,學校時時提醒他們要堅守校訓,田家炳精神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學們都非常尊敬這位無私奉獻、信守承諾的老人家。」
去年11月,徐啟雋聯同其他年級的學生代表為99歲的田家炳賀壽,並送上同學們親手做的禮物。席間,田家炳還鼓勵他們要「勇於追夢」。「當得知田老先生辭逝,大家非常傷感,紛紛在網絡留言,願田老先生安息。」
剛畢業的高中生黎嘉豪憶述,田家炳在這次見面中還與學生們分享朱柏廬治家格言,更幽默地向同學們「下背誦挑戰書」,「很可惜再沒有下一次探訪,再沒有機會接觸這位親切的老人。」
香港首間田家炳中學校園內,展板上一篇篇文章記載著學生們對老人慈善人生的追憶;一張張照片記錄著田家炳來過的痕跡。
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校園內,展板上一篇篇文章記載著學生們對老人慈善人生的追憶;一張張照片記錄著田家炳來過的痕跡。「文化廣場」的醒目位置,則是田家炳去年為學校親筆題寫的勉詞——「展翅飛騰,邁向理想;五育並重,德育為先」。
從該校畢業又回校擔任中文科老師的姚敏儀認為,30多年來,田家炳的辦學理念始終如一,不刻意追求考試成績,容許學生多元發展,重視德育教育。校內師生關係融洽,有「家庭氛圍」。這對她今時的教育理念影響頗深,「我感覺自己不只是打一份工,還享受帶領學生發展自我。」
同樣回校擔任中文教師的陳穎芝憶述,自己懷孕時堅持教學獲田家炳關心鼓勵。她認為,田家炳真誠關心和尊重每位教師,也有助教師提升教學素質。
香港仁愛堂田家炳中學中文教師的陳穎芝認為,田家炳真誠關心和尊重每位教師,也有助教師提升教學素質。
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老師和學生在田家炳先生的言傳身教中體會『己立立人』的真正意義。」該校現任校長吳潔容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學生不單從課本上學習孔子的『己立立人』精神,更可通過田家炳的真實故事學習,對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帶來積極作用。」
據介紹,仁愛堂田家炳中學近年已躍升至區內名校之列。吳潔容相信,田家炳精神是當中重要的推動因素,教學團隊有著一份使命感。她期盼,該校每位學生他日離開校園,發展個人事業,心中能時刻銘記「己立立人」的校訓,以此作為人生座右銘,努力傳承田家炳精神,成就自己、回報社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