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榮思R-thinking推出,電影類系統的專業術語,深受小夥伴們的歡迎,後臺源源不斷收到反饋和催更,經過系統的整理後,榮思決定推出關於電影專業術語的系列詳解文章。篇篇乾貨砸到電影留學申請者手中,趕快收藏榮思獨家Series1,讓我們一起開啟新篇章。
專業術語在電影留學申請材料上
重要性不言而喻
千不可因不規範的詞彙拉低文書質量
看完文章趕快檢查申請文書是否有誤吧
電影專業術語Series 1
-A-
American Montage 美國式蒙太奇:
一種表達時間飛逝或故事發展摘要的剪接技巧,始於1930年代的美國好萊塢,此技巧的特點,在於利用一連串短促的報紙標題鏡頭告訴觀眾事情發展。
Accelerated Montage 加速蒙太奇:
一種剪接的技巧,其目的在於增強動作在影片中加速度效果,在電影剪接中,常常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來處理追逐的高潮場面。原理是將發生過的每一個連續動作的畫面予以減短,或跳過去不用,造成節奏加快的視覺效果。
Apple Box 墊腳箱:
一種堅固的木材或膠合板,用來支撐現場各種重量,箱子有各種尺寸,其中最小尺寸的稱為「薄餅」,因為它幾乎是平的。因在早期電影製作中,常用裝蘋果的木箱來解決演員或物體高度的問題,因此將墊腳箱叫作蘋果箱。
ADR 附加對話記錄:
Additional Dialogue Recording的縮寫,在拍攝後重新錄製聲音用來代替質量差的聲音或稍微改變線條傳送的過程。偶爾用來給另一個演員配音,另外可以稱為「looping」
Assemble 順片:
剪接的第一道程序,剪接師根據拍攝進度將每個場景的待用鏡頭,依劇情順序接成一條帶子,接好的帶子被稱為粗剪拷貝,可供精剪做為基礎。
-B-
Back projection 背景投影:
一種古老的技術,將事先錄製的鏡頭出現在正在拍攝的演員身後,通常用於駕駛場景,被現在的綠幕所代替。
Boom 吊臂:
用於拍攝電影中設備的伸縮臂,可從非常小的手持式到非常大的各種尺寸。
Blue Coating 藍衣鏡頭:
一層位於鏡頭表面的藍色薄膜,用於改善鏡頭傳送光線的能力,並防止不必要的偏光和散光。
Body Make-Up Artist 身體化妝師:
負責除頭、頸、手等部位化妝的特效化妝師。
Burn-in Time Code 刻錄時間編碼:
一種錄像帶,其中在磁帶上顯示時間碼計數的「窗口」疊加在一部分圖片上。
-C-
Change pages 更改事件:
如果在拍攝過程中更改了腳本,則以「更改事件」的形式開始進行更改,更改所用的顏色與原腳本不同,在拍攝過程中有很多變化的劇本看起來就像一道美麗的彩虹。
Camera Speed 攝影速度:
指底片在電影攝影機中轉動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數來計算,正常的攝影速度是一秒24格。
Chinese Dolly 斜式推軌:
美國攝影棚慣用語,指攝影機一邊向後拉,一邊快速橫搖拍攝,其推軌與被攝主體呈傾斜的角度。
China Pencil 剪接筆:
剪接師使用的一種油性鉛筆,可以在工作拷貝上做記錄,特別是要做濃、淡等效果時,是剪接室必備的工作物品。
Color Chart 色板:
用彩色底片三層乳劑能感受的紅、綠、藍、黃、青等顏色,加上從白到黑的中性灰色板組合起來,有系統排列的一種彩色圖板。
Call Sheet 通話表:
指要拍攝的所有場景以及在某一天拍攝所需的所有人員和設備的表單。
-D-
Double Feature 兩片同映:
觀眾以一張電影票的代價,可以看到兩部影片,其中一部通常在品質上超優於另外一部。
Day-For-Night Photography 日光夜景:
一種攝影技巧,可以在白天拍攝夜晚的場景。
Defocus Transition 出焦轉場:
一種轉場方式,即轉動鏡頭的焦點,直到整個場景變得完全模糊不清,轉場之後,再重新入焦,以交代場景中時空變化。
Dry Run 現場排演:
臨拍攝前的完整排演工作,攝影組的工作人員也必須在排演中模擬實際拍攝狀況。
Dolby Sound 杜比音響:
由英國杜比實驗室於1970年代發展出的電影節立體聲系統,這種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影院音響體驗。
Dolby Pro Logic 杜比音效:
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是美國杜比公司開發的環繞聲系統,杜比環繞聲系統則是美國杜比實驗室為改善立體聲質量而研製成功的影院音響系統。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為了放音對稱起見,環繞音箱採用了左環繞和右環繞音箱,分別從放大器輸出,所以商業上把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的輸出稱為五聲道。但因左、右環繞聲音箱接在一個聲道上,輸出的是相同的環繞聲道信息,故實質上仍舊是四聲道。
- 圖片來源於網絡 -
關於電影類專業術語還有很多很多
這裡僅列舉了九牛一毛
文內沒有你想要的請留言獲取
接下來榮思將定時更新
為申請電影專業的你們提供切實幹貨
敬請期待榮思獨家Seri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