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墨
之前看到一些家長坐在一起討論著育兒經,期間一位寶媽抱怨道:「我家的孩子特別的膽小,每次讓他做什麼事情都說「我不行,我不敢」,都不知道他在害怕些什麼。」
這個話題瞬間引起了各位家長的激烈討論,旁邊的一位家長回道:「我還以為就我家孩子是這樣呢!每次帶她出去玩的時候,總躲在我身後,看到小朋友玩遊戲明明非常想一起玩,但是怎麼說都不願意去。」
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自身性格問題,沒法改變,要麼就認為是孩子年齡小的原因,長大就好了。所以家長儘管感覺這樣不好但是也沒有過多的擔憂。
其實孩子在3歲之前膽子小、懦弱很多時候是正常的,家長的確無需過多的擔心,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接觸的人和物都比較少,對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懼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情況往往會隨著孩子上學,接觸外界環境而改善。
但是倘若等到孩子3-6歲仍舊膽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一下了,及時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和懦弱。
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呢?
一是未知世界和想像帶來的恐懼。我小侄女平時看著膽子很大,但是實際上就是個紙老虎,從小就特別怕黑,每次只要天一黑就絕對不出門。
晚上我們都在客廳看電視,她想要去上廁所非要讓我陪她去。我問她為什麼,她回道:「我不敢,外面有怪物。」我告訴她外面什麼都沒有,根本不用怕。但是說什麼她都堅信天黑了外面會有怪物。
小孩子的想像力比較豐富,認知能力較差,對於家長的一句話都會浮想聯翩,其實就是自己嚇自己,孩子的這種恐懼來源於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想像。
二是害怕失敗,有些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被否定。就像《親愛的小課桌》裡面的徐敬凱雖然各方面都很不錯,但是卻表現得比較自卑,沒有同齡人的大方和自信。
孩子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媽媽的打壓,徐敬凱媽媽認為她在別人嘴巴裡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了,如果自己再捧他的時候,他就會嘚瑟。別人說他好話,自己就說他不好的。
徐敬凱長期生活在家長的打壓和否定中,變得非常沒有自信,所以才會出現不行不敢的情況。在很多時候不管自己行不行,總會下意識地會表現出退意。
而當孩子表露出退意的時候,家長這樣做
孩子的內心都是比較敏感的,當孩子犯錯或露出膽怯的時候不要總是去責怪孩子。另外「我相信你」這句話要儘量少說。
偶爾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給孩子帶來力量,但是過度的說「我相信你」可能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來自父母的這份肯定和希望讓他們不敢失敗,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嘗試,害怕失敗。
家長要嘗試去感受一下孩子的恐懼,不要一味說「別怕!有什麼可怕的」。這對孩子來說沒有絲毫的作用,並不能消除孩子的恐懼。
家長可以去做孩子所恐懼的事情,用親身體驗讓孩子看到他所恐懼的東西並不可怕,根本不會傷害到自己。
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直面自己的恐懼,客觀地進行處理,在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幫助孩子從恐懼中走出來。
平時多肯定鼓勵孩子,不要總對孩子說「你真笨」這些話。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自信。就像徐敬凱一樣,他需要的不是別人的讚揚,而是父母的肯定。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孩子知道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當孩子面對新事物說我不行我不敢的時候,家長可以說:「沒關係的,這件事你沒有做過不會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害怕。」
家長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讓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敢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話很重要,可能會推動孩子勇敢前行,也可能會讓孩子逃避退縮。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們因為忙於工作疏於引導,讓孩子在性格上面造成永遠的缺陷。
面對孩子的不良性格,父母可能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好自己的寶寶。建議各位寶媽可以通過閱讀繪本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從現實生活以及書本雙管齊下,應該會比較省力。
前段時間幫助我的孩子買了一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書籍,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特別喜歡,尤其是繪本當中的插圖以及小故事。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行為習慣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3~6歲的時候,可以作為培養孩子情商以及提高性格能力的一本工具書,讓孩子養成一個優秀的品格,學會做人的道理。
這套故事書籍全套一共有10冊,是由多名幼兒專家聯合在一塊編寫的,繪本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從多個角度對孩子進行引導。確保寶寶聽了之後更加自信勇敢,變得誠實有愛心。
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等到大了1點之後,讓孩子選擇性觀看書中有趣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