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家長的一句話很重要

2020-12-23 娛訊相擁

文/墨墨

之前看到一些家長坐在一起討論著育兒經,期間一位寶媽抱怨道:「我家的孩子特別的膽小,每次讓他做什麼事情都說「我不行,我不敢」,都不知道他在害怕些什麼。」

這個話題瞬間引起了各位家長的激烈討論,旁邊的一位家長回道:「我還以為就我家孩子是這樣呢!每次帶她出去玩的時候,總躲在我身後,看到小朋友玩遊戲明明非常想一起玩,但是怎麼說都不願意去。」

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自身性格問題,沒法改變,要麼就認為是孩子年齡小的原因,長大就好了。所以家長儘管感覺這樣不好但是也沒有過多的擔憂。

其實孩子在3歲之前膽子小、懦弱很多時候是正常的,家長的確無需過多的擔心,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接觸的人和物都比較少,對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懼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情況往往會隨著孩子上學,接觸外界環境而改善。

但是倘若等到孩子3-6歲仍舊膽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一下了,及時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和懦弱。

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呢?

一是未知世界和想像帶來的恐懼。我小侄女平時看著膽子很大,但是實際上就是個紙老虎,從小就特別怕黑,每次只要天一黑就絕對不出門。

晚上我們都在客廳看電視,她想要去上廁所非要讓我陪她去。我問她為什麼,她回道:「我不敢,外面有怪物。」我告訴她外面什麼都沒有,根本不用怕。但是說什麼她都堅信天黑了外面會有怪物。

小孩子的想像力比較豐富,認知能力較差,對於家長的一句話都會浮想聯翩,其實就是自己嚇自己,孩子的這種恐懼來源於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想像。

二是害怕失敗,有些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被否定。就像《親愛的小課桌》裡面的徐敬凱雖然各方面都很不錯,但是卻表現得比較自卑,沒有同齡人的大方和自信。

孩子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媽媽的打壓,徐敬凱媽媽認為她在別人嘴巴裡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了,如果自己再捧他的時候,他就會嘚瑟。別人說他好話,自己就說他不好的。

徐敬凱長期生活在家長的打壓和否定中,變得非常沒有自信,所以才會出現不行不敢的情況。在很多時候不管自己行不行,總會下意識地會表現出退意。

而當孩子表露出退意的時候,家長這樣做

孩子的內心都是比較敏感的,當孩子犯錯或露出膽怯的時候不要總是去責怪孩子。另外「我相信你」這句話要儘量少說。

偶爾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給孩子帶來力量,但是過度的說「我相信你」可能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壓力。來自父母的這份肯定和希望讓他們不敢失敗,會讓孩子變得不敢嘗試,害怕失敗。

家長要嘗試去感受一下孩子的恐懼,不要一味說「別怕!有什麼可怕的」。這對孩子來說沒有絲毫的作用,並不能消除孩子的恐懼。

家長可以去做孩子所恐懼的事情,用親身體驗讓孩子看到他所恐懼的東西並不可怕,根本不會傷害到自己。

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直面自己的恐懼,客觀地進行處理,在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幫助孩子從恐懼中走出來。

平時多肯定鼓勵孩子,不要總對孩子說「你真笨」這些話。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自信。就像徐敬凱一樣,他需要的不是別人的讚揚,而是父母的肯定。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孩子知道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當孩子面對新事物說我不行我不敢的時候,家長可以說:「沒關係的,這件事你沒有做過不會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害怕。」

家長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讓孩子說我不行、我不敢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話很重要,可能會推動孩子勇敢前行,也可能會讓孩子逃避退縮。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們因為忙於工作疏於引導,讓孩子在性格上面造成永遠的缺陷。

面對孩子的不良性格,父母可能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好自己的寶寶。建議各位寶媽可以通過閱讀繪本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從現實生活以及書本雙管齊下,應該會比較省力。

前段時間幫助我的孩子買了一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書籍,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特別喜歡,尤其是繪本當中的插圖以及小故事。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行為習慣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3~6歲的時候,可以作為培養孩子情商以及提高性格能力的一本工具書,讓孩子養成一個優秀的品格,學會做人的道理。

這套故事書籍全套一共有10冊,是由多名幼兒專家聯合在一塊編寫的,繪本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從多個角度對孩子進行引導。確保寶寶聽了之後更加自信勇敢,變得誠實有愛心。

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等到大了1點之後,讓孩子選擇性觀看書中有趣的圖片。

相關焦點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媽媽的一句話很重要
    孩子表露退意時,父母的一句話決定孩子的高低兩位媽媽在孩子表露退意時,說的第一句話截然不同,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結局。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膽怯懦弱,不敢獨自面對一些困難和新事物的寶寶。對於那些打小就懦弱的孩子來說,面對一丁點的挑戰都會表示認輸,整天將「我不行,我不敢」放在嘴邊。對於出現的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調整自己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鼓勵支持,讓孩子得到更好地成長。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父母的一句話很重要
    媽媽似乎有些著急了,忙問道:難道你不喜歡玩嗎?女兒才羞答答地說道:我不行,我玩不好。看著女兒不敢嘗試,媽媽開始鼓勵,「玩不好也沒關係,媽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呀?」結果,女兒一口回絕,「不好,我不行就是不行嘛。」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萌生退意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有沒有碰到孩子比較慫的時候,出去玩遊樂設施,稍微有一點兒驚險刺激的項目,別的孩子躍躍欲試,自己的孩子按兵不動,說什麼也不去,「我不行,我不敢,」本來父母是想讓孩子鍛鍊鍛鍊膽量,可孩子膽小,壓根兒不想玩。
  • 「我不行,我不敢」孩子心生退意,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與挑戰,有勇氣的孩子一般都會迎難而上,絕不會心生退意,勇往直前。但是人有百樣種,各有各不同,生活中的既有勇敢無畏的孩子,也有遇到困難退縮不前的孩子。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這樣說,你的一句話很重要
    「我不行」、「我不敢」等。幾乎所有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夠勇敢、不爭氣。當面對孩子說「我不行」時,很多父母會將失望寫在臉上,甚至惡語相向;或者急切地說,「不怕、怕什麼、有什麼怕的」!孰不知,當孩子萌生退意和怯意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這種反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那個說「我不行,我不敢」的孩子,在害怕什麼?
    漫漫帶娃路你是否興致勃勃地準備帶孩子嘗試一下新事物卻被孩子的一句「我不行」澆了一頭冷水?你是否經歷過臨近上場時孩子卻跟你說:「媽媽,我不敢去」?❶面對未知 想像作祟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有時成人無意的一句話,就可以引發孩子的無限想像:自己一個人睡,房間裡會不會突然出現怪獸?會不會突然出現壞人把我抱走?我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
  • 「媽媽,我不敢,」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行」?
    「我不行/我不敢」?在不同的情況下,孩子說「我不行/不敢」的原因各不相同:1、不敢做沒做過的事:孩子小的時候,通常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明確的判斷,不管什麼事都好奇,「我不行/我不敢」,家長該怎麼辦?家長最好不要制止孩子探索他感興趣的事物。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探索,探索感興趣的事物很重要。如果家長不認同孩子的興趣,或者以耽誤學習為由,阻止孩子探索,可能會破壞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利於成長。
  • 孩子說「我不敢」時,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只會說「別怕」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沒做過的事,但是卻總是說「我不敢」,家長們一般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可是這樣說之後,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敢嘗試呢?1、不要只會說「別怕」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對家長說「不敢、害怕」,是在表達自己的恐懼,這個時候孩子是想要你安撫他。如果你只說「沒事,這沒什麼好怕的」,是沒什麼用的,這樣的一句話還不如給孩子一個陪伴他的玩偶要有用,你可以告訴他「小熊會幫你趕跑壞蛋的。」
  • 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寶媽私信我問:孩子缺少自信、很膽小怎麼辦?我身邊也會有寶媽朋友跟我說,孩子明明能力很好,但是遇到事情總是說「我不行」、「我不敢」、「我不會」,連試都不敢試就退縮不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的「不行」「不敢」「不會」都是家長的「給予」
    一.作業不行孩子入學都有作業考試,從一年級的拼音學習、寫字、閱讀、家庭方面的掃地、疊被子、收碗等等問題,家長們都會隨口說出「不行」二字。孩子真的不行嗎?孩子天生就是不行的嗎?當家長每次說不行時,其實都會給孩子一種心裡暗示,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做不好。
  • 別讓「我不敢」成為孩子的潛臺詞
    孩子在說「我不敢」我們經常會在幼兒園面前看到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拼命拽著爸爸媽媽衣角不鬆手的孩子;也會在公園裡見到緊緊握著孩子的手,拽著他不讓他去玩滑梯的家長;我們會在街上看到被要求和家長的熟人打招呼,卻躲在家長背後遲遲不肯開口的孩子;我們還會碰見,在地鐵上炫耀自己晚上躲在門後學狼叫,讓孩子堅信「九點還不睡覺的孩子會被
  • 你還敢教育孩子與人為善嗎?我不敢了
    ​​​昨晚我回答了一條悟空問答,就被很多人用很惡毒的語言攻擊了。是關於一篇報導,講的是河南新鄉的一個幼兒園,兩位家長當著孩子們面打老師,女人拉著,男人直接抄起凳子往老師頭上砸。不用說,我的觀點就是譴責了這兩位家長。不敢肆無忌憚的在學校裡撒野。發表後不到半小時,竟然收到近100多道評論。各種謾罵,汙穢的語言。雖然幫我漲了粉絲,也增加了不少閱讀量。但我頭腦中一直有一個疑慮解不開,是我不適合寫這些熱點話題嗎?為什麼現在家長都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某育兒節目上孩子吃飯的時候非要在餐桌上搭積木,爸爸媽媽勸他說吃完飯再玩,沒想到孩子突然就發起了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使勁的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有用,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標籤「你這孩子能不能聽點話」,孩子聽了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一邊哭一邊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自我否定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前幾日,同事聚會,飯後閒聊,寶媽們就開始說起各自家的娃,小麗說她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老是不敢嘗試。說自己有次帶他去海邊玩,他看到小朋友們都在沙灘上堆城堡,她看見孩子流露出渴望的眼神,她就說:「你是不是也想玩啊」?我們也坐下一起玩?本來很嚮往的小眼神,在聽到自己的提議後,立馬搖頭說:「媽媽,我們走吧!」。
  • 「媽媽,我不敢」,孩子退縮怎麼辦?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
    王女士一遍又一遍的勸說,試圖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可是依然沒有效果,孩子還是不敢嘗試。王女士的愛人在旁邊看著非常火大,覺得一個男孩子怎麼可以如此膽小。不禁訓斥了幾句。沒有想到爸爸的批評,讓兒子更加害怕了,哭著說:「媽媽我不敢。」氣的爸爸恨不能一腳把他踢下泳池。遊泳館的教練在旁邊看到了這一幕,走過來蹲下和孩子進行溝通,帶著小朋友一點一點的嘗試。
  • 「太難了,我不行!」當孩子這麼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文/元媽前兩天,我家孩子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工程」。就在前兩個月,這個5歲的小傢伙還經常喜歡把「這太難了,我不行」掛在嘴邊,沒想到現在卻自己拼出了一個航空母艦!1100多片的小顆粒積木,30多頁的大圖紙,最終成品近1米。
  • 「媽媽,我不敢」孩子退縮怎麼辦?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別做錯了
    文|秘籍君「媽媽,我不敢!」省實驗的遊泳池邊,我剛停下來歇會兒,就聽到了這麼一聲大喊。扭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八歲的孩子正死扒著遊泳池邊的扶手不肯下水,寶媽則在泳池裡站著,明顯在催著孩子學遊泳。奈何小傢伙非常恐懼,死也不肯下,寶爸氣得都想踹他下水了,擋不住孩子一聲聲「媽媽我怕,我不敢」,最終還是放棄。
  • 「家長退群」事件上央視,家長:教是我教,改是我改,到底誰辛苦
    這位家長憤而退群的一聲怒吼,引起了家長們的極大關注和共鳴,說出了許許多多家長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話:批改作業本就是老師的職責,憑什麼推給家長來做?如果你稍微不配合的話,老師馬上在群裡信息轟炸。 「你們配合老師的工作,自然我們也會更加在意你家孩子。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師的。你連自己家孩子學習都不關心,難道指望老師嗎?」
  • 「我不會,我害怕!」當孩子膽怯退縮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我不敢!我害怕!」「玩個沙子有什麼好怕的?看看小朋友們都在玩呢,快過去。」「我不!我不會,我不要去!」,看著沙灘上追來跑去的小孩子們,我抬眼看了下小女孩,不過四五歲,本該是好奇心爆棚的年齡,卻對著大海膽怯退縮,一步不敢邁出。
  • 「我不行!」孩子總愛否定自己,「資格感」的缺失,原因在家長
    當孩子有一點不如自己意的時候,她就會崩潰,鳴鳴就是在媽媽這樣的情緒裡成長起來的,每次打罵完孩子後,媽媽的內心又非常的後悔,隨著孩子的長大,家裡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媽媽的脾氣也沒有改進,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對,但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的語言的辱罵,對孩子的否定,看似沒有什麼,其實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