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2020-10-31 嬌嬌媽育兒圈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寶媽私信我問:孩子缺少自信、很膽小怎麼辦?

我身邊也會有寶媽朋友跟我說,孩子明明能力很好,但是遇到事情總是說「我不行」、「我不敢」、「我不會」,連試都不敢試就退縮不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李玫瑾老師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敢表達、不敢表現、不敢嘗試的現象,很可能是在之前的養育過程中受到了某些影響。


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一、很少得到誇獎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甚至從未得到過誇獎,做事情總是被批評、嫌棄,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表現得很自卑,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

而面對挑戰的時候,孩子也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而且害怕結果不好會被批評,產生逃避的想法,乾脆躲著說不行、不敢、不會。


二、抗挫折能力比較差

還有些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差,遇到挫折或者困難時就會一蹶不振,而這種失敗、困難的經歷和記憶讓孩子感到無法接受,孩子也會本能的逃避挑戰、逃避失敗,很難再有直面挑戰的勇氣。


三、想像力帶來的恐懼

不過,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說:

「沒有任何養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完全體驗不到焦慮。人類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傷害和危險。許多恐懼都無法避免,而且,也無須避免。」

所以也有一些孩子被養育的很好,但是也難免會有恐懼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這種恐懼來自於未知和想像力。


像《新生日記》中劉璇準備讓大兒子雄赳赳單獨一個房間,在收拾房間的時候雄赳赳發現了一個裝飾品,就問:「這是仙人掌嗎?」劉璇就解釋:「這個是水晶石,很堅硬的石頭,碰到之後會流血。」


結果雄赳赳一聽,立刻覺得這個石頭很可怕,不僅自己躲得遠遠的,還拉著媽媽不讓她靠近。

這就是因為小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大人的一句話就能讓他浮想聯翩,而且因為孩子理解能力不太好,還很容易想偏、想錯,陷入恐懼中。



這裡是嬌嬌媽育兒圈,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我不行,我不敢」孩子心生退意,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媽媽我不敢回家之後,斌斌和自己的媽媽說了這件事情,表情很委屈:「媽媽,我不行,我不敢上臺表演。你可不可以幫我和老師說不要讓我去表演啊?」對斌斌來說,上臺表演這件事情,或許就像上刀山下火海一樣困難。,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的①沒有的到過肯定的評價有的孩子從小到大,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沒有得到過他人一句肯定的評價。
  • 「媽媽,我不敢,」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行」?
    「我不行/我不敢」?在不同的情況下,孩子說「我不行/不敢」的原因各不相同:1、不敢做沒做過的事:孩子小的時候,通常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明確的判斷,不管什麼事都好奇,如果總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挑毛病,會讓孩子漸漸變得膽小,沒信心,不敢嘗試新事物。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家長的一句話很重要
    文/墨墨之前看到一些家長坐在一起討論著育兒經,期間一位寶媽抱怨道:「我家的孩子特別的膽小,每次讓他做什麼事情都說「我不行,我不敢」,都不知道他在害怕些什麼。」這個話題瞬間引起了各位家長的激烈討論,旁邊的一位家長回道:「我還以為就我家孩子是這樣呢!
  • 那個說「我不行,我不敢」的孩子,在害怕什麼?
    漫漫帶娃路你是否興致勃勃地準備帶孩子嘗試一下新事物卻被孩子的一句「我不行」澆了一頭冷水?你是否經歷過臨近上場時孩子卻跟你說:「媽媽,我不敢去」?❶面對未知 想像作祟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有時成人無意的一句話,就可以引發孩子的無限想像:自己一個人睡,房間裡會不會突然出現怪獸?會不會突然出現壞人把我抱走?我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
  • 「我不行!」孩子總愛否定自己,「資格感」的缺失,原因在家長
    當孩子上學後,老師反映孩子上課很難集中注意力,雖然她本身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從來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常常把「我不行」掛在嘴邊,每次搞活動,她都膽怯地躲得遠遠的。隨著孩子的長大,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了,看到孩子這樣,媽媽心裡如刀割一般難受,可這一切不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造成的嗎?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媽媽的一句話很重要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一個班級裡,有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動手能力也非常不錯,而有的孩子則恰恰相反,對新事物很抗拒,從來不願意自己動手。對於這種現象,不少學者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家庭原因在孩子的性格養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這樣說,你的一句話很重要
    男孩子帶著哭腔對媽媽說:「我不行,媽媽我不敢。」媽媽對他說:「我知道你害怕,帶著你的害怕走過來,你可以做到。」「我不行」、「我不敢」等。孩子回家時,垂頭喪氣地說,她並沒有參加競選。媽媽問起原因,孩子說:「我覺得我不行。」媽媽說,「是不是害怕別人不選自己?」在媽媽的追問,孩子索性說:「我覺得沒意思,不想當班幹部。」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萌生退意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有沒有碰到孩子比較慫的時候,出去玩遊樂設施,稍微有一點兒驚險刺激的項目,別的孩子躍躍欲試,自己的孩子按兵不動,說什麼也不去,「我不行,我不敢,」本來父母是想讓孩子鍛鍊鍛鍊膽量,可孩子膽小,壓根兒不想玩。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時,父母的一句話很重要
    看著女兒不敢嘗試,媽媽開始鼓勵,「玩不好也沒關係,媽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呀?」結果,女兒一口回絕,「不好,我不行就是不行嘛。」面對女兒的執拗,媽媽再次勸說:我們就試試看嘛,我們來堆你喜歡的城堡,怎麼樣?最終,女兒還是不願意玩,大聲哭起來。
  • 「玻璃心」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表現,將來步入社會可能吃不開
    談起孩子「玻璃心」的問題,我總會想到前公司有一個95後的男孩,是一個聰明、開朗、且有才華的孩子,因為很機靈所以剛來的時候非常受領導的歡迎。但大約待了有3個月,這個男孩就選擇辭職了,原因是一個項目沒有做好,直屬領導批評了他,讓他覺得這非常傷自尊,表示無法忍受這樣的領導。
  • 孩子總說我不會我不敢,遇到困難就退縮,怎樣鼓勵才有用?
    每次讓他踏出一點點舒適區都是一種巨大挑戰,無論讓他嘗試什麼新事物,甚至是看上去很好玩的事情,他的第一反應一般都不會是很興奮,而是很消極:我不行,我不會,我不敢,我做不好,我一定會輸……凡事都往壞處想,理由藉口一大堆,試都不試就要逃。
  • 孩子遇事總說害怕,我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我自己犯的錯
    周六的時候,我帶孩子去他上英語課的小區遊樂場玩,他想玩滑梯,但看到上去的樓梯口有一個男孩子拿著玩具武器,像是要保衛自己的地盤一樣,孩子在樓梯前猶豫,小聲說著我害怕。他小心地去玩了一下,但一看到那個男孩子,又不敢了。不僅這件事,平時遇到陌生人也會害怕,帶孩子去上課也會說害怕。我反覆思考,在自己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什麼原因會讓孩子害怕。還記得孩子小點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當孩子講不聽或者任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會把他關到一個黑房子裡去,其實不是真的黑黑的,只是這樣叫而已。
  • 孩子總說:「我不行」| 如何克服習得性無助
    「我不行!我彈不了這首曲子,我根本沒有彈鋼琴的天賦!」「反正我達不到學校老師的要求,我努力了也沒用!」「沒有人願意和我玩,沒有人會喜歡我…」又或者是,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行為:面對桌子上成堆的作業,習得性無助的兒童在遇到失敗時,往往將原因一味地歸於自身等內部因素,認為是自己缺乏能力;而把成功歸因於運氣等外部因素。以至於他們經常低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無法通過努力解決學習和生活問題,產生無助感。積極的歸因訓練,即讓孩子們學會把失敗歸因於缺乏努力,或全面地看到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非一味責怪自己。
  • 孩子的「不行」「不敢」「不會」都是家長的「給予」
    一.作業不行孩子入學都有作業考試,從一年級的拼音學習、寫字、閱讀、家庭方面的掃地、疊被子、收碗等等問題,家長們都會隨口說出「不行」二字。孩子真的不行嗎?孩子天生就是不行的嗎?當家長每次說不行時,其實都會給孩子一種心裡暗示,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做不好。
  •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我將從繪本創作者與繪本賞析、繪本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意義、繪本講解的技巧這三方面展開分享。2、《我不敢說,我怕被罵》——畫風樸拙,色調柔和中又混搭出玩皮與可愛的氣氛,不時在淡雅裡跳脫出幾個機靈又醒目的色彩,似乎給人一種故事主人公性格特點的暗示,讀者的潛意識按鈕就此被打開,懸念從此鋪陳開來令人回味。人物形象簡練而概括,筆觸勾勒單純流暢顯得活潑而靈動,極簡中透露的生動與整體圖畫的大場面相輝映,與孩子內心單純又不願為外人所道的秘密世界一拍即合,孩子看後一定會非常喜愛。
  • 孩子總說「我不會」,家長需要反思三件事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給女兒輔導作業時,常常懷疑她女兒的智力有問題,因為她說什麼,孩子都說「我不會」。我問她是不是經常吼孩子,她說是。其實朋友的女兒並不是不聰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朋友給的壓力太大了,總是各種斥責,讓孩子覺得亞歷山大,為了保護自己,只好用簡單的「我不會」來應付,省得說錯了還要挨媽媽的罵。
  • 「很想念一個人,卻不敢聯繫,多半是這些原因」
    有時候,想一個人到深處,反而不敢聯繫,她會害怕這份想念對他是種負擔,他會害怕這份想念沒有回應,他會害怕這份想念影響他們之間現在的關係。深愛一個人,就是這樣的小心翼翼,哪怕想念也害怕對方知道,不如偷偷藏起來,只要自己懂得這份思念就好。
  • 孩子總說「我不行」,和邊緣型人格有關,父母要做到合理歸因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有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在面對一些事情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打退堂鼓,甚至不曾嘗試就否定了自己。案例麗麗的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在進入小學後,麗麗發現女兒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女兒的情緒變得低落了很多。女兒經常在放學回到家後對麗麗說「媽媽,我的同學都不喜歡我怎麼辦?」
  • 孩子膽子小,不敢表達,可能是這3個原因導致的
    平時家長應該注意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不要總用嚇唬或者恐嚇的方式去管教孩子,這些威脅在家長的眼中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他們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經常會被家長說出的話嚇到,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怯懦膽小的性格,說話聲音都不敢大聲。
  • "我憑什麼要聽你的",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多半是這2個原因
    這位寶媽有一個4歲的女兒,原本女兒還算乖巧,但是到了3、4歲的時候,她就變得很不聽話了。有一天準備出門的時候,媽媽說:&34;。但是女兒卻在穿鞋這件事情上,和媽媽起了爭執。女兒表示一定要穿好看的繡花布鞋出門,但媽媽覺得天氣熱,不用穿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