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寶媽私信我問:孩子缺少自信、很膽小怎麼辦?
我身邊也會有寶媽朋友跟我說,孩子明明能力很好,但是遇到事情總是說「我不行」、「我不敢」、「我不會」,連試都不敢試就退縮不前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李玫瑾老師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敢表達、不敢表現、不敢嘗試的現象,很可能是在之前的養育過程中受到了某些影響。
孩子總說「我不行」、「我不敢」,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甚至從未得到過誇獎,做事情總是被批評、嫌棄,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表現得很自卑,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敢展示自己的能力。
而面對挑戰的時候,孩子也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而且害怕結果不好會被批評,產生逃避的想法,乾脆躲著說不行、不敢、不會。
還有些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差,遇到挫折或者困難時就會一蹶不振,而這種失敗、困難的經歷和記憶讓孩子感到無法接受,孩子也會本能的逃避挑戰、逃避失敗,很難再有直面挑戰的勇氣。
不過,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說:
「沒有任何養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完全體驗不到焦慮。人類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傷害和危險。許多恐懼都無法避免,而且,也無須避免。」
所以也有一些孩子被養育的很好,但是也難免會有恐懼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這種恐懼來自於未知和想像力。
像《新生日記》中劉璇準備讓大兒子雄赳赳單獨一個房間,在收拾房間的時候雄赳赳發現了一個裝飾品,就問:「這是仙人掌嗎?」劉璇就解釋:「這個是水晶石,很堅硬的石頭,碰到之後會流血。」
結果雄赳赳一聽,立刻覺得這個石頭很可怕,不僅自己躲得遠遠的,還拉著媽媽不讓她靠近。
這就是因為小孩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大人的一句話就能讓他浮想聯翩,而且因為孩子理解能力不太好,還很容易想偏、想錯,陷入恐懼中。
這裡是嬌嬌媽育兒圈,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