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在蘭渝鐵路修德美幹不了的隧道:分居兩頭,6年未相見

2020-12-19 澎湃新聞

父子倆在蘭渝鐵路修德美幹不了的隧道:分居兩頭,6年未相見

2018-05-10 0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條鐵路。但因當時的鐵路技術不夠先進,只能停留於幻想。這條鐵路就是途經甘、陝、川、渝22個縣、市、區,可扶持13個國家級和4個市級貧困縣的第三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蘭渝鐵路。2017年9月29日,這條曾讓世界專家束手無策的「天塹」鐵路,全線通車。

像「在豆腐腦裡打洞」 德國專家直呼「不可能」

這條從重慶到蘭州,總裡程僅800多公裡的鐵路線穿山越嶺無數,有226座隧道,396架橋梁。其中更有被稱為蘭渝鐵路「鬼門關」的「胡麻嶺隧道」。

這條隧道雖然全長只有13.6公裡,但地質條件極其複雜。隧道圍巖巖體比麵粉還要細,挖掘起來就像在「在豆腐腦裡打洞」。義大利專家對此束手無策,美國專家對此大呼無奈,德國專家帶著世界頂級設備和專業團隊連連失敗,直呼「不可能」。

△圖/巖體比麵粉還細

因此,這條隧道被定性為「世界難題」、「頭號重難點」工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世界性難題,卻被中國央企、被中國的鐵路建設者們,用中國人的智慧攻克了。

173米的「牆」將父子分隔了6年

夏荔的父親夏付華是一名36年的鐵路建設者,來自中國鐵建。因工作任務繁重,每年只能回家2次。夏荔從小就和父親聚少離多,每次夏付華回家,夏荔最喜歡的就是和他一起坐火車。在小夏荔心中,修建鐵路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為了能夠更多地見到父親,長大後,夏荔也成為了一名中國鐵建的鐵路工程師。

△圖/左為父親夏付華:中鐵十九局胡麻嶺隧道1號斜井測繪員,右為兒子夏荔:中鐵十九局胡麻嶺隧道2號斜井總工程師。

2011年,胡麻嶺隧道遇到難題,世界專家束手無策,整個工程陷入停滯。在工程技術方面頗有天賦的夏荔臨危受命,被調到胡麻嶺隧道的二號斜井擔任總工程師,與隧道那頭正擔任胡麻嶺隧道1號斜井測繪員的的父親共同攻克難題。儘管父子二人的相距僅有173米,但卻被這堵厚達173米的「牆」分隔了6年。

因女兒重病妻女返回老家 一個擁抱相隔千裡

蘭渝鐵路從2008年就開始修建,這條花了800多億元打造的鐵路幹線,帶著沿路1.8億人民的期待。如果最後的173米不能打通,整個工程都將功虧一簣。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擔任總工程師的夏荔壓力巨大。在重壓下,夏荔還要時刻忍受與妻女分隔的煎熬。

2015年,夏荔不到一歲的女兒垚垚,因不能適應胡麻嶺惡劣的環境,突發疾病,40度高燒不退,全身青紫,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為了女兒的身體,夏荔不得不將妻女送回老家。

從此,他只能在視頻中看看女兒的臉,只能緊握著手機,送給家人一個隔著千裡之外的擁抱。

沒有跨不過的河 沒有攻不破的山

父子相隔,妻女遠走,任務繁重……這一切都沒有把夏荔嚇跑。他時刻謹記父親的囑託,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攻不破的山,中國人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

經過100多個日夜的苦思冥想,夏荔和他們的團隊,終於想出了解決這個世界難題的「九宮格作業法」。

他們將一個大的作業面,分成9個小的作業面,在保證巖體穩定性的同時,讓挖掘工作得以開展。

開工第一年,父子相隔173米;開工第三年,父子相隔96米;開工第六年,父子相隔15米……2017年6月,父子相隔只剩下最後一米。這對父子經歷了8年奮戰,6年守望,終於在隧道中相見。

△圖/隧道打通,父子在隧道內相擁。

2017年9月29日,蘭渝鐵路全線通車,標誌著這條讓全世界專家都束手無策的「天塹之路」,被中國鐵路建設者們徹底攻克。

△圖/當地群眾翹首以盼隧道貫通。

中國鐵路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中國人自己有能力、有智慧、有決心解決自己的難題。

△圖/胡麻嶺隧道通車

在整條蘭渝鐵路的修建過程中,還有不計其數的感人故事,在千千萬萬央企奮鬥者中,更有無數像夏付華、夏荔這樣為夢想而努力的偉大建設者們。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屬於中國的奇蹟!

小新向你們致敬!

責任編輯:王心志

主  編:金冬偉

內容來源:央視新聞、中國鐵建猜你喜歡

(本文原標題:《淚奔!173米的距離,這對父子倆卻走了6年,背後的真相讓人紅了眼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28)

相關焦點

  • 173米的距離父子倆卻走了6年,背後的真相讓人紅了眼眶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條鐵路。但因當時的鐵路技術不夠先進,只能停留於幻想。這條鐵路就是途經甘、陝、川、渝22個縣、市、區,可扶持13個國家級和4個市級貧困縣的第三條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大動脈——蘭渝鐵路。
  • 決勝蘭渝線:6年掘進173米,8年打通「地質博物館」
    這條隧道全長13.6公裡,是蘭州到重慶方向的第一條長大隧道。夏荔是其中2號斜井的工程師。和他相距幾裡地,父親夏付華在1號斜井內工作。夏荔想多見見父親,選擇來到胡麻嶺隧道。到胡麻嶺他才發現,隧道不通,父子二人施工期間幾乎見不上面,「和在老家相隔幾千裡地沒區別。」
  • 蘭渝鐵路重慶至隴南、成都至岷縣列車時刻表「出爐」
    看清時刻表 蘭渝鐵路就要上路了重慶至隴南、成都至岷縣列車時刻表「出爐」  每日甘肅網11月29日訊(西部商報記者張文博通訊員強科) 11月28日,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備受關注的蘭渝鐵路線岷縣至廣元段預計將於今年12月26
  • 蘭渝鐵路「盤活」山區經濟 讓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 (本網記者 洪煜然)享有「千年藥鄉」美稱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境內海拔2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5.7℃,日照充足,無汙染,為畜牧業提供了優質、綠色、無公害的牧草生長環境。
  • 蘭渝鐵路開行時速160公裡「復興號」動車組
    當日,蘭渝鐵路首次開行時速160公裡動力集中「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該車與高鐵形成優勢互補,為旅客提供差異化服務。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1月8日,乘警邱永強(前)在蘭州至重慶北的D754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上查看列車行李架。 當日,蘭渝鐵路首次開行時速160公裡動力集中「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該車與高鐵形成優勢互補,為旅客提供差異化服務。
  • 成蘭鐵路躍龍門隧道:復工工人每天要防範「三毒」
    四川在線記者 徐登林 文/圖打孔、鑽杆、導管、注漿,3月13日,在阿壩州茂縣成(都)蘭(州)鐵路躍龍門隧道3號橫洞小裡程35號掌子面(作業單元),中鐵五局成蘭鐵路工程茂縣指揮部現場施工員趙鍾賢帶領著5名工人,在昏暗的隧洞裡進行著4.5米超前小導管施工。大家在開挖臺車上來來往往、上上下下.「不要碰到傳感器。」
  • 蘭渝鐵路動車13日全線拉通試驗,復興號CR200J擔當
    4月13日,時速160公裡集中電力動車組列車亮相蘭渝。今天,蘭渝鐵路動車全線拉通試驗,由蘭州局集團組織,復興號CR200J擔當。復興號CR200J列車新聞+++爭取蘭渝鐵路在年內加開動車組據此前消息稱,我省與重慶、廣西、貴州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對加強與東南亞、中亞、南亞等區域經貿合作,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長江經濟帶的有機連接具有重要意義。
  • 蘭渝鐵路今日全線開通運營 共開行5對旅客列車每天開行貨物列車30對
    原標題:蘭渝鐵路今日全線開通運營  共開行5對旅客列車每天開行貨物列車30對  中國甘肅網9月29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記者 張雲) 9月28日,記者從蘭州鐵路局召開的蘭渝鐵路開通運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蘭渝鐵路今日全線開通運營
  • 蘭新高鐵大坂山隧道貫通 為世界最長高原高鐵隧道
    我國首條高原高速鐵路蘭新高鐵還在創造著更多的世界紀錄。昨天(13日),全長16公裡的蘭新高鐵大坂山隧道貫通,成為世界最長的高原高速鐵路隧道。蘭新高鐵預計今年底全線通車,可將北京至烏魯木齊的時間縮短到12小時左右。
  • 100年了…修不?
    圖|視覺中國2007年5月12日,蘭渝鐵路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立項;2008年9月26日,全線開工建設。開工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落地實施任務更加艱巨。我國西部地區地勢地質複雜特殊,德國隧道專家評定「不可能在這種地層中打隧道」。
  • 世界最長高原高速鐵路隧道大坂山隧道貫通
    新華社西寧2月13日電(齊中熙、王利、劉鳳翥) 由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承建的世界最長的高海拔地區高速鐵路隧道蘭新鐵路客運專線大坂山隧道13日貫通。    大坂山隧道全長15918米,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和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的大坂山中高山區,海拔3000米至4200米,穿越大坂山主峰,是蘭新鐵路客運專線第一長隧,也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高速鐵路隧道。    隧道地處高海拔地區,高寒缺氧、最低氣溫達零下34攝氏度,自然條件艱苦。
  • 蘭新高鐵大梁隧道:一年只有兩個季節
    祁連山中儘管氣溫已低至零下25攝氏度,可是還有一群人不為所動,依然像往常一樣,仔細檢查著各種檢測工具、儀器,分類、分組裝上軌道車,隨時準備向著43公裡之外的「世界高鐵第一高隧」——蘭新高鐵大梁隧道進發。
  • 中國鐵建承建的蘭新二線大坂山隧道貫通
    由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承建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最長隧道——大坂山隧道近日貫通。大坂山隧道全長15918米,起點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境內,由東南向西北走行,終點位於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隧道通過地區為大坂山中高山區,洞身穿過大坂山主脊,平均海拔約3000米,最高海拔為4211米,最大埋深1085.5米。
  • 龍洲灣隧道工程渝南大道橋建成通車
    08-30 19:08:54 來源:重慶日報客戶端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龍洲灣隧道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渝南大道橋率先建成通車,即日起向社會開放,它直接連接一品和魚胡路,為今年9月龍洲灣隧道工程順利建成通車打下基礎。
  • 成蘭鐵路(成川試驗段)標準化管理現場會側記
    12月2日至3日,成蘭鐵路公司召開標準化管理觀摩現場會。在兩天的時間裡,該公司以及16家施工、設計、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集中觀摩了2013年成蘭鐵路標準化管理建設成果。進工廠、下工地、走城鎮,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議、一路比,與會人員不僅親眼見證了各標段項目部踐行標準管理、建設發展的良好態勢,也親身感受到了加快成蘭鐵路標準化建設的激情與活力。
  • 9502.6米!大瑞鐵路秀嶺隧道建設創下新紀錄
    9502.6米!大瑞鐵路秀嶺隧道建設創下新紀錄 原標題: 11月3日,由中鐵八局施工的大瑞鐵路秀嶺隧道進口平導順利掘進至9502.6米,這一掘進長度創造了鐵路山嶺隧道獨頭掘進的新紀錄。
  • 成蘭鐵路四川段2020年完成 通車後成都到九寨溝2小時
    川西北首條鐵路──成蘭鐵路什邡至綿竹段鋪架施工於近日完成。記者獲悉,成蘭鐵路四川段全線鋪軌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展開。據了解,成蘭鐵路四川段起於成都,經廣漢、什邡、茂縣、九寨溝等12個車站到達黃勝關車站後,出川駛向蘭州,是我國又一條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修建的「天路」,設計時速為200公裡。「我們計劃每天以60米的進度,繼續向黃勝關鋪架作業。」
  • 長大隧道+北鬥,中國鐵建新增兩大鐵路科技創新基地
    12月15日,2020年鐵路行業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公布。鐵一院「特殊複雜環境下長大隧道建造技術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鐵五院「北鬥導航裝備與時空信息技術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位列其中。特殊複雜環境下長大隧道建造技術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鐵一院「特殊複雜環境下長大隧道建造技術鐵路行業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國在鐵路行業的首個隧道科技創新基地,也是鐵一院繼「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陝西省鐵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及「中國鐵建BIM工程實驗室」後又一重量級科研創新平臺。
  • 致我們終將老去的寶成鐵路
    寶成鐵路王家沱至樂素河間山體塌方現場對於這件關乎寶成鐵路沿線人民生產生活的大事,鐵路部門事前未進行通告,事後又遲遲不予以答覆,應該說在處置上存在不妥。不過,這一事件也給我們寶成鐵路沿線人民敲響了警鐘。它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的寶成鐵路已經老了。它已經不像我們一直認為的那麼重要了,對全國而言,它甚至已經變成了可有可無。「因河成道」是古人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工具比較落後的條件下,建築道路的常用方法。寶成鐵路於1952年開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