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成都的第一家店在八寶街開張營業。時值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剛剛拉開序幕,家樂福成為了最早進入中西部的世界500強零售商之一。14年後,從成都八寶街第一家店起步的家樂福,如今已有13家大型超市遍布成都東南西北。
法國人官漢仁站在成都熱鬧的十字街邊,一邊在心裡默默地盤算著,一邊興致勃勃地看著眼前川流不息的自行車大軍從四面八方匯集一起又迅速散開,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車鈴聲。更令官漢仁欣喜的是,街道兩旁的小店和餐館裡始終人來人往,無論是購物還是吃飯,人們多帶著一份輕鬆自在。
圖為成都新都家樂福門店外景。
這是1998年,時任家樂福中國區總裁的官漢仁來成都做開店先期市場考察。根據集團在中國開疆拓土的新戰略,以及家樂福在世界各地選址開店的幾項基本要求,他在成都轉了一大圈後滿意地說:「成都是一個好地方,是小北京。」他向法國總部提出申請,希望儘快在成都開設4家門店。
1999年9月,家樂福成都的第一家店在八寶街開張營業。時值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剛剛拉開序幕,家樂福成為了最早進入中西部的世界500強零售商之一。八寶街店與家樂福在全球各地開設的大超市相比,最具中國特色的地方是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自行車停車場。自行車是當時成都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每個家庭至少有2輛自行車。
給記者詳細講述這段往事的是劉永健先生。這位曾經在法國留學的成都人很有生意頭腦,他預測家樂福發展前景廣闊就加入了家樂福。「看到家樂福的規模,就想進去試試,先在深圳店實習培訓,1998年家樂福成立了中西區,我就回到了成都,沒想到一幹就是15年。」如今,這位在家樂福工作了15年的老員工已經是家樂福中國中西區發展總監,見證了家樂福在成都的進步和成長中走過的春夏秋冬。
成都是重點擴張城市
寒來暑往,14年後,從成都八寶街第一家店起步的家樂福,如今已有13家大型超市遍布成都東南西北。對成都市民來說,家樂福當年完全是一種全新的購物環境和購物理念。截至2013年3月,成都家樂福無論是門店數還是營業額,都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今年我們還將在成都再開2家新的門店。」家樂福中國區副總裁、中西區總裁施德明自豪地說,成都是家樂福擴張發展的重點城市,近年來每年都以新開門店2家至3家的速度穩健發展。家樂福中國目前執行的「以主城為依託,向周邊衛星城及二三線城市布點擴張」的發展策略也是由成都團隊首創的。
據介紹,家樂福在成都的發展和擴張,其實是與整個成都城市發展的規劃與布局相一致的。追隨成都建設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的腳步,家樂福藉機積極擴張,沿成渝經濟圈開設了家樂福射洪店和資陽店,在天府新區開設了華陽店。同時,借成都「北改」春風,積極向北部發展,先後在2012年10月和12月開設了新都店和大豐店。根據「全域成都」的規劃藍圖,成都中心城區為第一圈層,與第一圈層接壤的郊區、縣為第二圈層,第二圈層之外的郊縣、市為第三圈層。目前家樂福在「第二圈層」的雙流、新都、溫江都已經開設了門店,今年還會有新店在青白江開設。在第三圈層中,家樂福也已經在大邑布點,並將在今年開設邛崍店。
新都店店長何智榮向記者介紹說:「我以前開店只要20多天,新都店卻用了40多天,更注重質量,公司還給我頒發了最佳效率獎。」在家樂福不同門店工作了15年的臺灣人何智榮充滿感情地說:「對於店長,每一個店就像一個新生兒,一定要健康發展。你越熟悉當地消費者的習慣,你越能將服務做得好。對你要求最高的顧客,就是你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和當地加強聯繫,融入市場,貼近消費者。比如我們新店的通道寬4米,比其他中國門店的通道都要寬一些。由於新城缺少娛樂設施,這裡的人吃完晚飯就可來家樂福逛逛。」記者了解到,新都店與家樂福通常選址開店的做法有些不同,這個只有20萬人的新城區讓家樂福看到了無限潛力。
成都與家樂福緊密相連
成都作為家樂福中西區總部所在地,管轄家樂福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新疆、陝西等廣闊的中西部省區市的營運發展和商品採購。施德明介紹成都13家門店的經營情況如數家珍:家樂福在成都的每家門店賣場營業面積均超過8000平方米,其中,位於佳靈路的紅牌樓店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絕大部分面積用於商鋪經營,是家樂福在中國的「商鋪」旗艦店,它代表的是家樂福在中國開展多業態經營的新模式。2012年,儘管受到外部環境及消費增速放緩的影響,成都家樂福還是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並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機會。
在家樂福成都各個門店內,記者看到了每斤售價只有0.69元的柑橘。「這些水果這麼新鮮,怎麼賣這麼便宜?」大世界店店長孫裕鵬告訴記者,2007年初,家樂福引進了「農超對接」採購模式,將歐洲的成功實踐經驗引入中國。這種全新的採購模式,不通過任何的中間環節直接向農民採購農產品,從而減少傳統的中間流通環節。「超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超對接是一種多贏的合作方式,有助於提高農民的收入,使農民獲得技術支持來提高生產技能和標準。在正式開展農超對接工作以來,成都家樂福向35個農民合作社採購當地農產品,2012年累計金額達到5200萬元人民幣,既保證了市民擁有新鮮便宜的「菜籃子」,又通過家樂福的銷售平臺將獼猴桃、橙子、花椒等當地土特產銷往全國。
施德明介紹,傳統的零售採購鏈有五六個環節,從農民到批發市場,再到小批發商、大批發商,最後才到超市。而現在是直接從農民手中進貨,這大大減少了中間環節,縮短了供應鏈條,增加了採購透明度,不僅可以保證食品新鮮度,同時能夠降低成本和價格。據統計,這一類商品從價格上總的來說比其他形式低15%,能很大程度上刺激需求。
「如果要用一個身份來概括家樂福和成都的關係,我更傾向於說家樂福是成都的『企業公民』。」施德明認為,一方面,成都近些年的迅猛發展為家樂福的擴張提供了良機,另一方面,家樂福也作為企業公民積極參與了成都的發展,可以說,家樂福和成都緊密相連。
計劃每年新增2家門店
「成都作為家樂福中西部地區的總部,對家樂福集團在中國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樂福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執行長唐嘉年回顧2012年在中國取得的良好業績時表示,對成都的增長勢頭很滿意。目前,家樂福的門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行業業態已出現飽和趨勢。唐嘉年透露,未來幾年,家樂福將轉向以成都為代表的市場空間更為廣闊的中西部地區以及其他中小城市,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保持強勁穩健的增長速度。「成都地區我們計劃未來每年新增2家門店,深耕當地市場。」
說起四川成都,唐嘉年的話語中充滿喜愛之情。「我親身的體驗是,成都和法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都講究生活的藝術。」掌舵中國未到一年,他已3次到訪成都,不僅因為文化與美食,更因為這裡是家樂福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核心。他說,選擇成都,一方面是看好這個市場隨著中西部崛起的無限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因為成都市政府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本文轉載來自:經濟日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