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村種糧記

2021-02-13 河南日報農村版

■本報記者 宋朝 李夢露 通訊員 董潔 宋習習


  

  12月7日,農曆二十四節氣裡的大雪,藏在河南西部丘陵山地裡的三門峽市陝州區西李村鄉王彥村還沒有見到雪花的影子;太陽反而很好,從村東的嶺上俯瞰,好多平房上都白花花的。

  「房上曬的都是粉面,現在正是做紅薯粉條的時候。」62歲的李念群是村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頭兒,他說:王彥人把紅薯澱粉叫「粉面」,合作社主營業務是做紅薯粉條。

李念群家房頂上的紅薯粉面

  1400口人的王彥村每年都要種1000多畝春紅薯,正常年景畝產都在5000斤上下,今年鮮食紅薯價格低,村民們都想做成粉條賣個好價兒。

  陝州區西李村鄉王彥村的3800畝耕地和3000畝荒坡都在海拔500多米的淺山丘陵上,屬豫西旱作農業區,前幾年政府出資增加了水澆地面積,村裡人種糧的勁頭更大了。

記者採訪蘭來法(右二)

  82歲的蘭來法說,他二十來歲的時候地裡不打糧食,一畝地能收150斤麥子就不錯了;現在不得了,一畝地咋說也能收七八百斤!

  56歲的楊素霞家2018年種了17畝「偃高21」小麥新品種,麥收時畝產在村裡「拔了尖」,鄉親們都來她家「取經」;今年麥播,這個品種就在王彥村「火」了。

  2019年王彥村麥收面積是1600畝,村黨支部委員蘭點超算了算:總產量起碼有120萬斤吧。

工人正在對紅薯澱粉做二次過濾

  除了種糧,王彥人還熱衷存糧。

  「村裡70%的農戶家裡都有存糧,多的上萬斤,少的也在千斤以上。」蘭點超說。

  王彥人存糧分兩塊兒:一塊兒是把麥子存在鄉麵粉廠裡,要吃的時候去拉麵;另一塊兒就是把麥子存在自己家裡。

  70歲的邢彥鎖就老兩口在屋裡開火做飯,家裡糧倉裡裝了1000多斤麥子,麵粉廠發的小本本上還存有1500斤麵粉。

  蘭來法有5個兒子,其中兩個在外地工作,他要求在家的三個兒子要保證給在外的兄弟每家存足1000斤麥子。

村民在合作社曬自家粉條

  有飯吃還要有錢花。

  上級號召調整產業結構,王彥村種了1000多畝花椒樹,但全村的花椒樹都種在了荒坡上、地邊上,沒有佔一分一釐莊稼地。

  楊素霞家還是王彥村的菸葉種植大戶,她家的60畝煙田都是從鄰村流轉來的,自家的17畝地歷年就是小麥和秋季的雜糧。

  楊素霞說:紅薯和菸葉都是春地種的,麥收後地裡就種黃豆、紅小豆、綠豆,玉米現在也少了,全村也就四五百畝吧!

  今年的紅小豆收成很好,蘭點超種的5畝紅小豆賣了4000多塊錢。

  鮮紅薯今年四毛錢一斤,5000斤能賣2000塊錢;但五六斤鮮紅薯能加工一斤粉條,一斤純紅薯粉條的批發價是10元,除去加工費用,收入倍增。

  農閒時,楊素霞的丈夫蘭正禮就出去幹活了:幹一天好歹也掙一百多;二妮兒很快大學畢業了,她要在市裡找個工作,你得攢錢給孩子買個房子吧!

  蘭點超說:一到農閒,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去了,也有不少在市裡買房安家的,一到收莊稼的時候,他們都會回到王彥村。

  今年麥收後,一個孩子嫌在家裡放麥子佔地方,要把麥子全賣掉換成錢,當爹的說啥都不依,最後「官司」打到村裡,村幹部「和了稀泥」:把他家的麥子都存到了麵粉廠。

  幾十年了,王彥村的3800畝耕地一直在種糧食,但王彥村村民的房子越來越好,村裡的大型農機具和小轎車越來越多,村裡有鑼鼓隊、秧歌隊,2011年這個村就已經是陝州區的「興縣富民先進村」了。

王彥村村民家門頭上的「耕讀傳家」

  家裡有糧,心裡有底。

  抗日戰爭的時候,王彥村曾經是陝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至今舊址完好。蘭來法說:俺村人歷來覺悟高、和共產黨親。

  「現在年輕人眼裡只剩下錢了,我們這些老年人還是不習慣,萬一有錢也買不來糧食了,那可就要餓著人了!」邢彥鎖說:家裡有糧,心裡有底。

  現在王彥村的年輕人也不再和老一輩人犟了,他們還為老人們的做法找到了依據:中國人的碗裡要裝中國糧。

  今年王彥村的麥播面積超過了去年的1600畝,當下小麥長勢很好。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責任編輯:樊蒙蒙

凡「河南日報農村版」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微信(ID:hnrbncb),否則不但會舉報你到哭,還會追究法律責任哦~

小編每天為你推送最深度的報導,解讀重大政策,反映農民生活,為農業生產、農民豐收保駕護航。

歡迎各種形式、觀點獨特、文風質樸清新的文章踴躍來稿。

喜歡看什麼,還可第一時間在後臺聯繫小編哦!!

投稿郵箱:hnrbncbwx@126.com

相關焦點

  • 全國產糧狀元縣種糧大戶張海清採訪記
    新華網長春1月15日電(記者王曉明)10公頃玉米,全程機械化耕種,不但提高了種糧效益,還節約了勞動力,實現了多渠道增收。吉林省榆樹市種糧大戶張海清說,機械化作業確實迸發生產力。  1月15日,記者來到全國知名的產糧狀元縣--吉林省榆樹市的弓棚鎮榮譽村,走訪遠近聞名的種地大王--張海清。
  • 呵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高興之餘,還要看到,一些地方出現種糧大戶因為種糧收益下降退租跑路現象。對於這種現象不能等閒視之。這種現象折射了如何切實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問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關係到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和糧食安全。  在當前和很長一段時期內,一家一戶小規模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面。我國有2.2億農戶從事糧食生產,是基本主體,他們是否有生產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決定性影響。
  • 衡山縣白果鎮:種糧大戶春耕忙
    衡山縣白果鎮種糧大戶育秧點。衡山縣白果鎮種糧大戶育秧點上,村民正在搭棚。衡山縣白果鎮種糧大戶育秧點上,村民正在蓋膜。紅網時刻衡陽3月20日訊(通訊員 劉彧 文峰 劉永歡 記者 宋美君)「去年我種600畝田,今年我種了800畝。
  • 勇做「吃螃蟹」的種糧人
    原標題:勇做「吃螃蟹」的種糧人   全國勞動模範、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朱春華。
  • 不負好春光 東陽種糧大戶春耕忙
    連日來,記者走到田間地頭,看見不少種糧大戶開始搶抓時節忙春耕。記者從東陽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18年東陽市承包流轉耕地面積6.96萬畝,大小麥、水稻複種面積10.91萬畝。其中,早稻面積4.57萬畝,連作晚稻面積4.15萬畝,單季稻面積1.97萬畝,大小麥麵積0.22萬畝。
  • 含山種糧大戶,災後生產自救保障提供到位
    2020年11月25日,安徽省含山縣林頭鎮雙前村胡樓自然村的種糧大戶戴儉喜正在收拾耕田農機具。他告訴記者,2020年汛期他家的300畝水稻有一半受災。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他開展生產自救,目前栽下的150畝油菜長勢良好,小麥也剛播種完成,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
  • 冷水江市農業農村局積極組織種糧大戶代烘代工
    為降低種糧農戶損失,市農業農村局積極組織稻穀收割在家未烘乾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到有烘乾設備的種糧大戶處進行集中烘乾,儘量減少農戶因天氣原因造成的影響。據初步統計,截止到目前,全市通過種糧大戶烘乾設備乾燥的稻穀達到500餘噸。
  • 川豫鄂種糧農民老齡化調查:十年後誰來種田
    惠農政策留不住農民外出的腳步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特別是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先後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優惠政策,然而,這一切並未能從根本上留住農民外出的腳步,無法讓種糧農民的心「踏實」下來,使種糧成了「老年人」的事情。究其根本,種糧比較效益偏低是癥結所在。
  • 達旗16名青年聯手返鄉種糧
    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黃木獨村16名青年聯手返鄉種糧,走上了富裕道路。初見李亮,他正與前來銷售玉米的村民交接。年輕的臉,凍得通紅。作為黃木獨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李亮的2020年格外忙。「敕勒川糖業的5000畝甜菜訂單和蒙聯生態農業的7000畝籽粒玉米訂單,終於搞定了。」站在小山一樣高的玉米堆旁,李亮面露喜色。付出與回報往往成正比。
  • 種糧大戶康朗恩
    說起景洪市嘎灑鎮曼洪村的種糧大戶康朗恩,許多農技人員和農戶都認識他。他十餘年來一直在從事水稻、玉米規模化種植,每年少百來畝,多則近千畝的水稻、玉米種植規模,是景洪市少有的幾個穩定從事糧食規模化種植農戶之一。
  • 如東喜豐生態家庭農場:豐產不「豐收」種糧大戶遇煩惱
    如東喜豐生態家庭農場:豐產不「豐收」種糧大戶遇煩惱 發布時間:2016-01-04 20:11 查看數: [列印] [大 中 小] 前入論壇討論以前農村有「散戶種糧虧本,大戶種糧得利」的說法,
  • 【洞庭赤子 沅江楷模】洞庭湖「種糧能手村」:從「為生計種田」到...
    湖南省沅江市共華鎮福安村是洞庭湖平原遠近聞名的「種糧能手村」。採訪前,記者和村支書溝通,希望能找3位種糧能手說說他們的故事,到了村部一看,竟然有8位村民在此等候。黝黑的皮膚、健碩的身材,這和記者心目中「種糧能手」的形象完全吻合。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聊起了各自的經歷。「我們村是洞庭湖區的一個垸子,土壤肥沃得很,種糧的傳統有100多年了。全村2700多戶,光種糧大戶就有300多戶,正常年份一年兩季畝產量2000斤是『及格標準』。」64歲的王佑賢率先打開話匣子,「村裡共有1.2萬畝耕地,根本不夠種,所以大家都到外面去包地。
  • 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來北川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6月6日—7日,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以下簡稱衢州種糧協會)一行20人來北川羌族自治縣參觀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舉辦衢州-北川農業龍頭企業產業合作對接座談會,洽談兩地農業產業合作等事宜。縣委常委、副縣長貴麗青,副縣長楊勇等先後陪同。
  • 按圖索「麥」記
    新華社合肥5月20日電 題:按圖索「麥」記  新華社記者姜剛、吳慧珺  初夏的「皖北糧倉」,金色的麥田與天際線連成一片,微風拂過,麥田蕩起金色波浪。種糧大戶馮輝的心也隨著這麥浪舒展蕩漾。  夏收在即,與其他糧農操心小麥好不好賣不同,安徽省渦陽縣種糧大戶馮輝的500畝小麥早在5個月前就預售一空。  馮輝的小麥「長」在一張特殊的電子地圖上。這張地圖名為安徽省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分布圖。  在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官網,點開這張地圖,全省麥區的小麥產地、品種、規模等生產信息一目了然,強筋麥、弱筋麥都能按圖找到。
  • 明年種糧農民,可以申請哪些補貼?醫療保險還有3個好消息!
    咱們種糧農民獲得扶持力度還會越來越大!那麼在2021年咱們糧補、糧價會有哪些變化?咱們種糧農民到底能夠申請哪些補貼?咱們先說一說糧補的好消息!好消息1:2021年種糧農民可以申請5項糧補!從補貼的角度來講,對於咱們種糧農民來說,最多可以申請到5項糧補!下面老道就結合《2020強農惠農政策》和《2020春耕工作指南》給大家做一個具體梳理!補貼1: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大家常說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這項補貼只要是種糧農民都可以申請!
  • (圖表·漫畫)[新中國70年看變遷]過去種糧看天氣
    (圖表·漫畫)[新中國70年看變遷]過去種糧看天氣 新華社圖表,北京,2019年9月23日 漫畫:過去種糧看天氣 新華社發 王威 作
  • 「種糧不賺錢」基本農田就能種草種樹、佔用破壞?3大實招嚴懲治
    一些人在永久基本農田裡種草種樹、挖塘養魚等濫用或破壞耕地行為,說起理由來還顯得理直氣壯:「種糧不賺錢。」「種糧不賺錢」基本農田就能種草種樹、佔用破壞?實際上,國家已經實行很多措施加以引導和嚴管嚴懲,有了這3大實招,現狀將有大改觀。(1)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發放種糧補貼。
  • 葛忠奎:打造「產供銷一條龍」農業聯合體 帶著種糧戶富起來
    作為全國農業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揚州中月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忠奎用十年時間,帶領當地農戶開闢了一條種糧致富路。眼前的這大片農田,將近3000畝,還有25天左右,稻子就可以開鐮收割,預計畝產1400斤。葛忠奎興奮地說,他的稻米品種優選,味道好、質量佳,這得益於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
  • 自種稻穀現磨現賣 玉環種糧大戶進縣城開米鋪
    開辦米坊的是玉環縣有名的種糧大戶柯榮光,他說:「進城開米鋪,我是想嘗試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提高種糧效益。」  柯榮光這幾年搞「環保」種糧,專門找土壤質地、灌溉用水、空氣溼度都適宜的稻田承包,不僅年年豐收,而且米質優、口感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去年,柯榮光承包了1400畝水田,產糧75萬公斤。今年,他又擴種了800畝土地。
  • 台州市椒江區 種糧大戶為水稻田夜夜打水灌溉
    台州市椒江區 種糧大戶為水稻田夜夜打水灌溉 2013年08月16日 06:27:14   浙江日報8月15日訊「黑夜中看到一支支手電筒在閃爍,那都是我們合作社打水員在打水。」15日凌晨時分,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柏樹裡惠民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理事長、種糧大戶楊燈聰來到自己承包的一片水稻地裡,和幾名社員一道忙著打水灌溉。  「昨天雖下了場雨,但對乾旱的水稻田作用不大。」平常聲音洪亮的楊燈聰由於連續12個夜晚加班加點,聲音有些嘶啞。  老楊說,他所在的合作社種植了1300畝晚稻,分布在該街道蔡橋村、閘頭村、柏樹裡村以及鄰近的前所街道椒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