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豫鄂種糧農民老齡化調查:十年後誰來種田

2020-12-11 搜狐網

  遂寧市是今年四川大旱的重災區,在這個市安居區常理鄉酒店埡村五組,70歲的組長張元洪告訴記者,全組共156人,外出打工的就有六七十人,基本是青壯年勞動力,在家種地的大都是老人,今年抗旱時想找幾個年輕人引水抗旱都很困難。

  記者最近深入川豫鄂三省產糧區調查發現,儘管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然而,由於種糧仍未走出「比較效益低」的怪圈,如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業生產面臨「後繼乏人」的窘狀,一些農民和基層幹部甚至發出「十年後誰來種田」的擔憂。

  年輕的不願種 年老的快種不動了

  資中縣是川中丘陵地區一個百萬人口大縣,縣水利農機局局長鍾永良告訴記者,由於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打工,今年縣裡組織的抗旱工作隊到走馬鎮陳家坪村的一個村民小組,全組只有四個勞動力在家,其餘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大抽水機要七八個人抬,結果是連抬機器的人都找不齊。

  湖北省隨州市何店鎮龔家店村位於平壩地帶,水土條件較好,屬於糧食主產區。現年47歲的村民葉全華說:「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在鎮上開『面的』,一個到蘇州打工去了,他們都不願種田。村裡有一些人家乾脆把地送給別人種,舉家外出打工了。像這樣的,全村有50多戶。」

  龔家店村村民葉忠清家的情況也差不多,他有三個孩子,一個在廈門打工,一個在修車,一個還在上初中。他說:「算細帳,種田沒啥搞頭,也划不來。但是我們這些人年紀大了,文化水平又低,也沒啥技術,不種地幹什麼。再說,不種地自家的口糧也沒辦法解決。」

  「村裡的年輕人沒人願意種地,也不會種,他們會算帳,種田又苦又累,還掙不了幾個錢。」葉全華和葉忠清擔心,「我們這些『老傢伙』再過十年就種不動田了,到時候誰來種地啊!」

  惠農政策留不住農民外出的腳步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特別是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先後有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優惠政策,然而,這一切並未能從根本上留住農民外出的腳步,無法讓種糧農民的心「踏實」下來,使種糧成了「老年人」的事情。究其根本,種糧比較效益偏低是癥結所在。在位於河南省糧食主產區的汝南縣西關客車站,記者見到了正要外出打工的三橋鄉辛莊村村民劉百順。他告訴記者:「村裡『能跑能跳』的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現在農業稅免了,糧價也不算低了,國家對種糧農民還有補貼,這些都是事實,但是俺們那裡人均耕地才一畝多,化肥種子又一個勁地漲價,種地還是不划算。」

  記者在糧食主產區採訪時,和農民算起種糧的投入產出帳,情況都差不多,結論大都是「沒啥賺頭」,而且很不穩定,一遇天災,虧本是經常的事。很多農民反映,種糧保口糧、賺點油鹽錢還可以,要靠種糧掙錢致富,難上加難。

  與種糧收益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務工收入已成為當前農民的主要現金來源。僅以四川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轉移輸出勞動力17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46.9億元,勞務收入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量的貢獻率達68%。

  很多基層幹部反映,農民的選擇很實際,其中也透出很多無奈:教育、醫療、養老等「三座大山」逼得農民別無選擇。在湖北省隨州市何店鎮天星村,年僅36歲、留守在家的王文義算是一個「例外」了,因為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了。他說:「我是沒辦法。我有兩個弟弟,一個在湖南打工,一個還在上高中。要不是家中有患病的老母親需要照顧,我也早出去打工了。」

  王文義說:「家裡的六畝土地全靠我一個人種,根本種不過來。算算種糧的細帳,刨除成本後,沒幾個錢賺。靠種糧保吃飯可以,但用於看病、上學差得遠。我二弟上高中每年就要花6000多元。我們這裡還沒搞農村合作醫療,看病是個沉重的負擔,前段時間我姑姑的胃嚴重潰瘍,在區醫院住了十幾天,就花了一萬多元。」

  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曉明認為,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於農村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一家一戶的超小規模生產,加之農資價格上漲過快、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等因素,使得種糧比較效益低的矛盾異常突出。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國家有免徵農業稅及進行糧食直補等各種優惠政策,對農民以種糧增加收入的政策激勵績效仍然有限。其結果是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出現較為嚴重的單向非均衡流動現象。如果上述情況沒有明顯改變,種糧農民「老齡化」趨勢在一定時期內還會繼續發展。

  郭曉明及川豫鄂三省的基層幹部建議:在現階段,國家應在堅持已有惠農政策的前提下,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採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進一步「安農心」,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讓種糧農民有利可圖。加大投入支持以提高品質為導向的糧食品種改良,實現糧食生產的優質優價;加快發展糧油加工業,提高附加值,擴大糧食生產的增收空間;繼續堅持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基本戰略,以擴大種糧農民經營耕地規模為基礎提高糧食生產比較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制度創新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實施差異性區域扶持政策,對糧食主產區改善生產條件等給予更多的投入支持,從更宏觀的層面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相關焦點

  • 輕壯勞力外出 川豫鄂種田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
    新華網成都12月13日電(記者楊三軍)記者最近在川豫鄂三省產糧區了解到,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業生產面臨「後繼乏人」的窘狀。  遂寧市是今年四川大旱的重災區,在這個市安居區常理鄉酒店埡村5組,組長張元洪已70歲了。
  • 呵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高興之餘,還要看到,一些地方出現種糧大戶因為種糧收益下降退租跑路現象。對於這種現象不能等閒視之。這種現象折射了如何切實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問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關係到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和糧食安全。  在當前和很長一段時期內,一家一戶小規模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面。我國有2.2億農戶從事糧食生產,是基本主體,他們是否有生產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決定性影響。
  • 這裡是馳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有中國最危險的房子!
    塔雲山,位於陝西鎮安縣城西南35公裡處,是馳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2015年12月,塔雲山景區入選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雲霧間」之美譽。這裡是馳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有中國最危險的房子,看到如此險峻的建築物,你敢往上爬嗎?
  • 鄂豫川黑聯合春晚總有一款適合你
    鄂豫川黑聯合春晚總有一款適合你 2019-02-01 14:53:參與互動    專治你的「選擇困難症」  鄂豫川黑聯合春晚總有一款適合你
  • 【洞庭赤子 沅江楷模】洞庭湖「種糧能手村」:從「為生計種田」到...
    家裡只有5畝地的曾光明是全村第一個外出種糧的村民。2000年,他來到幾十公裡外的千山紅鎮,把當地閒置的140畝地包下來。「那個時候還沒有土地流轉的概念,我就是埋著頭種田,也不管其他。」曾光明說。從福安村出去的「種糧能手」不僅走遍了湖南所有產糧縣,有的還去了江西和湖北,最高峰時在外流轉的土地總面積超過10萬畝。「可以說,哪裡有拋荒地,哪裡就有福安人。」村民曹衛明如此總結。
  • 機械化育秧 讓農民種糧進入「科技時代」
    當前正值水稻育秧的農忙時節,平原示範區大力推廣機械化育秧技術,讓農民種糧進入「科技時代」。
  • 銅仁護農穩糧保四百萬人民食無憂 改良農田科學種田補貼農民
    銅仁護農穩糧保四百萬人民食無憂 改良農田科學種田補貼農民 2020-08-04 14: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這名「80後」汕頭青年不僅是「全國十佳農民」,把大米種到國外
    一說起「面朝黃土背朝天」,許多人都會想起農民耕作的辛勤場景。在汕頭市潮陽區,有一對農民父子雖然常年與田地打交道,但他們卻與傳統農民的耕作模式不同,他們利用現代化機械助農增收,開拓出一片更為廣闊的農業發展前景。這對父子兵,就是「全國種糧大戶」馬鎮順及其兒子馬學傑。
  • 讓更多農民愛種地會種地
    ,「誰來種地、地怎麼種」問題日益凸顯。  為了增強農業補貼政策的導向性,加快推進規模種糧的發展進度,他認為還應增加三項補貼:「一是規模種糧補貼,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糧企業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補貼力度,提高對種糧大戶的補貼標準。二是售糧補貼,讓農民售糧越多,得到的補貼就越多。售糧補貼政策應主要針對商品糧生產重點區域和主體。
  • 國內經濟最強省,淺勘:財稅電及四經普(粵蘇魯浙與豫川鄂)
    河南還是在豫川鄂裡,拔得頭籌, 湖北相對較低些,以1200億千瓦時左右,落後四川約300億千瓦時。三產用電較輕,各省大致是為同尺度比較(除天候影響差),如果說工業數據蘇粵接近,真正拉開兩省差距的顯然是三產,扣除不含深的廣東也比江蘇高出約180億千瓦時。
  • 8年過去了,西南科技大學畢業,回農村種田的河南男孩,如今怎樣
    ——陶淵明真正的種地種田可沒有陶公般那麼閒情逸緻,一般是早起出門,烈日當空,汗流浹背,而且老一輩農民種了一輩子的田,也沒掙到錢。如今要提起種田,先不說掙不掙錢,相信許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幹了。不過有一些思想先進的大學生,則願意做先行者,願意回歸農村。
  • 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來北川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6月6日—7日,衢州市種糧農民互保合作協會(以下簡稱衢州種糧協會)一行20人來北川羌族自治縣參觀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舉辦衢州-北川農業龍頭企業產業合作對接座談會,洽談兩地農業產業合作等事宜。縣委常委、副縣長貴麗青,副縣長楊勇等先後陪同。
  • 有人提出農民退休,作為農二代不再種田,該怎麼辦?
    有代表提出農民退休,做為農二代,不再種地的你們,對此有啥看法?他們提出農民退休了,農民的兒女們,即農二代,都進城打工去了,家裡的田地由誰來種?其實大家不必擔心,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解決農民年滿65周歲後,老有所養的大問題,並不是考慮農民退休後,田由誰來種的問題。
  • 葛忠奎:打造「產供銷一條龍」農業聯合體 帶著種糧戶富起來
    在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召開之際,我蘇網聯合江蘇新聞廣播推出系列報導《金秋迎豐收 點讚新農人》,一起聆聽江蘇新農人的創業創新故事。作為全國農業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揚州中月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忠奎用十年時間,帶領當地農戶開闢了一條種糧致富路。眼前的這大片農田,將近3000畝,還有25天左右,稻子就可以開鐮收割,預計畝產1400斤。葛忠奎興奮地說,他的稻米品種優選,味道好、質量佳,這得益於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
  • 誰來養活中國?
    在生產過程中,農民只需要在糧食作物生產環節中主要是田間管理投入一定勞動力。經過計算,糧食作物生產實現機械化後,每畝地只需投入3~4個工。除去生產成本,包括耕地、收割的社會化服務費用,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每畝的純收入便是3個工的總價,由此可以計算出勞動力的單價。
  • 種糧農民注意:今年開始農民糧補迎2大「變化」,糧食補貼有變?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近些年來國家鼓勵農民種植,只要農民符合規定就可以領取到相應的糧補。2020年農民糧補迎來了2大「變化」,事關所有農民的利益,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至於什麼是糧補,其實顧名思義就是對糧食的補貼。一般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補貼,另一種則是對於特定農作物的補貼,例如玉米、小麥、棉花等農作物。
  • 鄂豫爭礦十年:爭議礦區已廢棄,億萬富翁礦主被拖破產
    橫跨鄂豫兩省的丹江口水庫東南方向,有一座延綿數公裡的煤窯溝山,山上蘊藏著大量的炭質頁巖石。這種看起像煤但不是煤的石頭不易燃燒,灰分高,屬粘土巖,可用作水泥生產原料。/記者 牛泰1 採礦糾紛:礦長反目轉投他方從湖北襄陽老河口市洪山嘴鎮楊華崗村出發,沿著蜿蜒山路便能抵達鄂豫兩省行政交界處,對面就是河南南陽市淅川縣
  • 農民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本,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每一年,種地,不管農民掙不掙錢,甚至在特殊年份,農民種地甚至虧本,總有從農民種田的過程中的獲利者。從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莊稼,分別是經營種子的、經營花費農藥的,還有幫你收割莊稼「麥客」,聯合收割機手等。當然最大的獲利者是城裡人。為什麼這麼說?聽我慢慢給你道來。
  • 第一屆鄂魯陝豫運籌學學術研討會
    第一屆鄂魯陝豫運籌學學術研討會(2019))
  • 明年種糧農民,可以申請哪些補貼?醫療保險還有3個好消息!
    咱們種糧農民獲得扶持力度還會越來越大!那麼在2021年咱們糧補、糧價會有哪些變化?咱們種糧農民到底能夠申請哪些補貼?咱們先說一說糧補的好消息!好消息1:2021年種糧農民可以申請5項糧補!從補貼的角度來講,對於咱們種糧農民來說,最多可以申請到5項糧補!下面老道就結合《2020強農惠農政策》和《2020春耕工作指南》給大家做一個具體梳理!補貼1: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大家常說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這項補貼只要是種糧農民都可以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