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廣東文化有多「容易」?幾首童謠就能解決的事兒

2020-12-25 朝讀夕寫

廣東人大概有過如此經歷,每每認識外省朋友,都會被問及:「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似乎在他人眼中,「吃」就是廣東文化,當然飲食文化是地方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實我們廣東不是什麼都吃(他們還說我們吃福建人,無奈),只是會吃、挑吃——與廣東歷史有關。

嶺南地區自古被稱「蠻荒之地」,貧窮落後的廣東地區物質匱乏,改革開放之前,普通百姓填飽肚子都不容易,為了生存不得不「飢不擇食」,之後「什麼都吃」的飲食習慣亦流傳下來。

當然廣東除了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還有不少獨特的地方文化,了解廣東文化有多「容易」?你只需了解幾首童謠。

《落雨大》

《落雨大》是廣東地區一首代代相傳的童謠,作者及創作時間已經難以稽考,《落雨大》於廣東人有多重要?2010廣州亞運會上開幕式序曲就是《落雨大》——唯一一首廣東童謠。

譁啦啦啦落雨大,譁啦啦啦水浸街,

譁啦啦啦擔柴上街賣,譁啦啦啦阿嫂著花鞋。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

……

廣東地處太平洋西岸,海洋夏季風影響下形成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炎熱多雨(則此季節),雨說來就來,沒日沒夜的下,「水浸街」是家常便飯。

舊時做飯通常燒柴火,下雨無乾柴可燒,所以「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反映了當時人們的行為相關。

你看,《落雨大》是童謠,也是廣東文化的縮影!

《月光光》

《月光光》是廣東地區一首無確切時間起源的家喻戶曉的童謠,與《落雨大》詞曲固定不同,不同《月光光》版本所誦唱的內容不盡相同,婚嫁、飲食、讀書等等皆有涉及。

據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現收集的版本,光「廣府版」的《月光光》就多達35個,「你我」心中有一首不一樣的《月光光》。

《氹氹轉》

《氹氹轉》是廣東地區一首關於傳統節日——端午節期間的童謠

氹氹轉啊 菊花園

炒米餅 糯米糯米糰

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 我要睇雞仔

今年端午節剛過,《氹氹轉》童謠一響起,相信很多廣東的大朋友眼淚忍不住了吧?

《何家公雞何家猜》

廣東童謠——《何家公雞何家猜》,長輩教導小孩認識動物之功用,認真數數,《何家公雞何家猜》詞中共有多少種動物?

何家公雞何家猜

何家母雞咯咯咯

猴子哥哥熊先生

松鼠妹妹牛叔叔

……

廣東童謠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補充哦!

相關焦點

  • 《雞公仔》《氹氹轉》 雞仔童謠你識幾首?
    《雞公仔》《氹氹轉》 雞仔童謠你識幾首? 關鍵詞:童謠;雞仔;雞公仔;粵語;山鷹;廣東省;曾應楓;版本;老爺;媒人 作者簡介:   雞年話雞   《雞公仔》《氹氹轉》 雞仔童謠你識幾首?
  • 廣東省舉辦「第二屆嶺南童謠節」 了解文化培養家鄉情
    通過創作、傳唱積極向上、健康活潑的童謠,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讓青少年在歌聲中了解嶺南文化的深刻內涵,培養熱愛嶺南家鄉的情感。」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金旭庚補充說:「有不少童謠從小事寫起,再引申到集體大事,給人感覺鮮活、不空洞,內容也容易被人記住。」  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協會副主席陳潔明表示,這次評選優秀童謠讓他感覺新鮮:「以前多是職業選手創作,語言不夠鮮活,這次評選讓人看到『野生』的力量,不僅語言新,內容還非常接地氣,充滿了生活細節,給人的感覺比職業選手更清新。」
  • 十首最具廣東文化特色的童謠,滿滿都是回憶,你還會唱嗎?
    了解一個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童謠」是最佳的方式之一,作為老廣,從小則會誦唱各類廣東童謠,即使何人教予、教於何時已經無從憶起。廣東地區代代流傳的童謠數不勝數,為大家整理十首最具廣東文化特色,滿滿都是回憶,你還會唱嗎?
  • 最適合孩子的15首中國童謠(1)
    丹媽建議,不妨也給孩子換換口味,給孩子讀一讀童謠。如果說長篇累牘的古詩詞,給孩子餵下去是「大補營養」,那麼童謠就是他們的「小零食」,是童年不可或缺的調味劑。仔細去了解童謠,你會發現,它既有詩的顏值,也有詩的才華。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記者從本市的一些幼兒園了解到,在多家幼兒園的唱歌舞蹈課上,老師教的基本上都是 《我有一隻小毛驢》、《春天在哪裡》、《兩隻老虎》之類的普通話兒歌,幾乎聽不到粵語童謠。在一些中英文雙語幼兒園,孩子們對英文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了粵語,即使是生長在本地的石岐娃,對一些本地俚語也既不會說也聽不懂了。
  • 甘肅省公示40首優秀童謠弘揚傳統文化
    甘肅省公示40首優秀童謠弘揚傳統文化 2015-01-08 09:57:00 導讀:7日下午,蘭州市城關區鼓樓巷幼兒園中一班的老師段曉慧,正在給小朋友們教童謠。這首由她自己創作的童謠名字叫《牛大碗》,獲得了甘肅省優秀童謠成人組的優秀獎。
  • 思考:童謠會不會消失
    跑腿:包括廣州童謠在內的本土民俗在少兒教育中被忽視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幼教人士和家長的重視,部分幼兒園在普通話教學的基礎上,在課外活動和興趣課上專門教授粵語和廣州民俗,將流傳多年的老童謠編上具有現今時代特點的新歌詞,讓小朋友能聽得懂容易記住。專家指出,傳統廣州童謠中的內容離現在社會有些距離,小朋友不容易接受理解,只有通過改編才能使其普及發展。
  • 和寶寶邊玩邊唱這幾首童謠,家長零基礎也能做好英語啟蒙
    柒媽是英語專業出身的,身邊總會有親戚朋友向我求教怎麼輔導孩子英語課程。當我自己有了孩子後,還會有人問我,想給孩子英語啟蒙一下,自己又不會英語,不知道怎麼下手。甚至有朋友問我,英語啟蒙是不是需要每天教給孩子讀幾個單詞,寫寫就行了。其實,英語說到底,終究是一個語言工具。
  • 河北衡水:百首童謠傳唱核心價值觀
    有濃濃的親情、友情,有對祖國的熱愛,有對生活、對大自然的讚美……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幾首童謠陪伴成長,一首好的童謠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滏陽小學堅持寓教於樂、融教於趣、化教於心,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首童謠傳唱活動,組織小學生編童謠、唱童謠、傳童謠。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傳承人周長楫:平平仄仄閩南謠
    平平仄仄閩南韻 口口相傳囝仔歌周長楫,廈門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童謠」福建省級的代表性傳承人。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他,為推廣普及閩南文化一直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早在擔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時候,他就開始致力於閩南話以及閩南文化的研究和推廣,長期在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主持各類閩南話節目。退休後,他還負責搜集了500多首閩南童謠,分門別類編進教材,供廈門市幼兒園和小學使用。著有《閩南方言大詞典》、《閩南童謠》、《閩南方言與俗語》等作品,並多次赴臺灣和新加坡擔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員,對閩南話研究頗有建樹。
  • 你能唱幾首童謠?
    結果表明,如今,27%的英國父母假如不費九牛二虎之力,就無法回憶起哪怕是一首童謠。在各年齡段的父母中,無法完整回憶起一首童謠的比率分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父母(39%);55~64歲的父母(27%);65歲以上的父母(13%)。
  • 開幕式音樂總監:我希望把廣東童謠推向亞洲
    他接受南都專訪表示,廣東童謠《落雨大》不僅本地人聽了會感動,而且他也希望把這首歌介紹給嶺南以外的人們,把廣東童謠推向亞洲。童謠的力量廣東童謠《落雨大》不僅開啟了整場晚會的序幕,在其後的每一個篇章,其旋律都不斷浮現。李海鷹說,最初,他先確定的是,要選一首粵語作品。
  • 衡水市優秀童謠評選活動揭曉 100首優秀童謠獲獎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去年,衡水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聯合組織開展了衡水市優秀童謠評選活動。日前,活動結束,100首優秀童謠獲獎。據了解,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該市採用廣泛發動、各地各部門推薦和自投稿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此次活動,廣大教師、家長、文學愛好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創作,踴躍投稿,共徵集到作品1520首。
  • 閩南語童謠20首,太好聽了!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閩南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據福建地方典籍記載, 公元618年~907年(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看到民間有人傳授《月光光》的童謠,並記下該首童謠:「月光光,渡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撐船來前路。問郎長,問郎短,問郎一去何時返」。
  • 抖音超火爆的哄睡童謠,用我們的兒時童謠留住孩子的童年
    童謠》:原價:80元,返團價格59元推薦理由1、主題豐富多樣,內容貼近生活,給孩子一個五彩繽紛的童年童謠對孩子語言發展以及認知大有好處。因為童謠朗朗上口,合轍押韻,孩子愛聽,也容易跟著媽媽學。一共有100首,百首百歲經典童謠,是幾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凝聚了父輩們對生活的體會和感悟,對未來的憧憬和祝福。童謠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是一本難得的素質教育和心智開發的「典範」圖書,多多誦讀童謠,會給孩子們的童年帶來更多的快樂。這套《嘿,童謠》,對於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促進大腦發育極有益處。精選100首百歲經典童謠,給孩子更好的語言啟蒙。
  • 小學生自編童謠抵制"灰色童謠"
    為了抵制這種「灰色童謠」對學生思想的侵襲,二七區劉樓小學在學生中開展了以自編童謠拒絕「灰色童謠」的活動。   「灰色童謠」在校園悄然流行   近日來,在中小學校園開始流行一種「童謠」。這種童謠十分順口,很容易就能記住。
  • 閩南童謠繼承人教小記者學童謠 過別樣記者節
    閩南網11月11日訊 膾炙人口的閩南童謠,曾陪伴著一代代閩南人走過美好的童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很多童謠已經失傳,令人心痛。連日來,本報記者報導的《古早味的閩南語童謠》引發一股追憶潮,讀者們紛紛一起來曬古童謠、探尋如何傳承。
  • 創作上百首新童謠傳承閩南文化 童謠爺爺作品登上「學習強國」
    楊安東出版的《閩南新童謠》匯集了他的50首作品楊安東在教幼兒園的學生學閩南童謠「童謠爺爺」童年裡 最難忘母親口中童謠「是母親,給了我閩南童謠的啟蒙,讓我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梳理了腦海裡眾多的閩南童謠後發現,當時口口相傳的童謠多不完整,文字俚語也差別很多,他想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文化內涵,對閩南童謠進行創新。《惠安女 水茫茫》是楊老閩南童謠的處女作,也算成名作。其中指代惠安女漂亮的「水茫茫」一詞是楊老的創新想法,這個靈感,就來源於他小時候就聽過的一句「崇武阿嬸水茫茫」。
  • 熟讀這兩部童謠的孩子,童年該有多美好
    當眾多父母帶著孩子紛紛為《西遊》《齊天大聖》《哪吒》等票房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童年從未真正的遠離我們。當唐三藏拿著獨門法器《兒歌三百首》降妖除魔,當哪吒坐在屋頂自唱童謠,承包的不僅是我們的笑點,更是兒時的美好回憶。
  • 第十四期:廣東有文化之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童謠」
    「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對很多老廣而言,廣府童謠意味著歡樂與懷舊。然而時至今日,孩子們仍朗朗上口的廣府童謠可能就只有《月光光》、《落雨大》、《雞公仔》幾首,大部分的廣府童謠近乎湮沒。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些童謠,讓我們一起來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