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大概有過如此經歷,每每認識外省朋友,都會被問及:「廣東人是不是什麼都吃?」似乎在他人眼中,「吃」就是廣東文化,當然飲食文化是地方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實我們廣東不是什麼都吃(他們還說我們吃福建人,無奈),只是會吃、挑吃——與廣東歷史有關。
嶺南地區自古被稱「蠻荒之地」,貧窮落後的廣東地區物質匱乏,改革開放之前,普通百姓填飽肚子都不容易,為了生存不得不「飢不擇食」,之後「什麼都吃」的飲食習慣亦流傳下來。
當然廣東除了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還有不少獨特的地方文化,了解廣東文化有多「容易」?你只需了解幾首童謠。
《落雨大》
《落雨大》是廣東地區一首代代相傳的童謠,作者及創作時間已經難以稽考,《落雨大》於廣東人有多重要?2010廣州亞運會上開幕式序曲就是《落雨大》——唯一一首廣東童謠。
譁啦啦啦落雨大,譁啦啦啦水浸街,
譁啦啦啦擔柴上街賣,譁啦啦啦阿嫂著花鞋。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
……
廣東地處太平洋西岸,海洋夏季風影響下形成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炎熱多雨(則此季節),雨說來就來,沒日沒夜的下,「水浸街」是家常便飯。
舊時做飯通常燒柴火,下雨無乾柴可燒,所以「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反映了當時人們的行為相關。
你看,《落雨大》是童謠,也是廣東文化的縮影!
《月光光》
《月光光》是廣東地區一首無確切時間起源的家喻戶曉的童謠,與《落雨大》詞曲固定不同,不同《月光光》版本所誦唱的內容不盡相同,婚嫁、飲食、讀書等等皆有涉及。
據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現收集的版本,光「廣府版」的《月光光》就多達35個,「你我」心中有一首不一樣的《月光光》。
《氹氹轉》
《氹氹轉》是廣東地區一首關於傳統節日——端午節期間的童謠
氹氹轉啊 菊花園
炒米餅 糯米糯米糰
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 我要睇雞仔
今年端午節剛過,《氹氹轉》童謠一響起,相信很多廣東的大朋友眼淚忍不住了吧?
《何家公雞何家猜》
廣東童謠——《何家公雞何家猜》,長輩教導小孩認識動物之功用,認真數數,《何家公雞何家猜》詞中共有多少種動物?
何家公雞何家猜
何家母雞咯咯咯
猴子哥哥熊先生
松鼠妹妹牛叔叔
……
廣東童謠你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補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