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抗「疫」一線4.2萬名援鄂醫務人員當中,有2.8萬女性,佔到了援鄂醫務人員的一半以上,她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些一線女醫務工作者中,優秀代表非中科院院士李蘭娟莫屬了。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1月19日,是疫情發生後李蘭娟院士第一次是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一天鐘南山院士帶隊赴武漢考察疫情,一行人中她是難見的那朵「紅花」。
1月19日專家組赴武漢考察疫情
除夕之夜,她說自己已經向國家提出申請要帶隊支援武漢,因為「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
李蘭娟院士
到了武漢,她一頭扎進最危險的一線。在支援武漢的這段時間她沒有一天在凌晨2點之前睡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感嘆說:「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01、第一個提出「封城」的人
李蘭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院士,同時她還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李蘭娟院士
武漢疫情爆發後,她同鍾南山等專家一起前往武漢考察疫情。在武漢,作為國家專家李蘭娟做出自己對疫情的預判,同時首次提出武漢要採取「不進不出」措施,以及冠狀病毒感染要作為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等重要建議。
「不進不出」言下之意就是封城,任誰聽到都是一臉震驚。要對有著1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實行封閉措施,沒人敢說也沒人敢做,李蘭娟說了。
考察完武漢之後,她先是去了北京匯報考察情況,之後馬不停蹄的又回到杭州。回到杭州的她沒有閒著,一直遠程關注武漢的疫情,1月22日,武漢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漲到了571例,她知道疫情已經漸漸有了「燎原之勢」,當下正值春運,如果在不對九省通衢的武漢進行阻斷,疫情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1月22日,李蘭娟再次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疫情形勢嚴峻,做出決策迫在眉睫,晚一秒就多一個人百姓感染,1月23日上午10點,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新華視點 微博
很多人好奇,李蘭娟這樣一個笑起來眼睛彎彎,講著一口吳儂軟語的溫柔老人,完全不像是一個有如此魄力和勇氣向國家直言「封城」的人。對她來說,做出這樣的判斷靠的其實是專業與責任:「作為傳染病學家,這其實是一個基本的自我要求,因為專家學者不做表態,更加沒有人說了。」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危難之際,正是這份出於專業與責任的判斷,才成功切斷了病毒大範圍擴散的渠道。減輕了其他地區因病毒帶來的損失。
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
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除夕之夜 李蘭娟院士表示可以帶隊支援武漢
事實上,73歲屬於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如果在後方做研究工作環境會相對安全些。但是,她絲毫沒考慮到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披掛上陣,深入最危險的重症病房。
2月2日,李蘭娟帶隊出發馳援武漢。她說:「這次我主要是來當一個醫生。武漢那邊有很多危重病人需要我們,我希望早一點趕到武漢,解除病人的痛苦,儘可能更多地搶救危重病人,儘自己的一份力氣。」這也是繼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後,她再戰防疫最前線。
出發前李蘭娟院士在出徵旗上簽名
從Z256次列車停靠在武昌站那刻起,李蘭娟的時間表就被排了個滿檔。回憶起李蘭娟院士剛到武漢的第一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說:「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江應安接受採訪
在一線,李蘭娟的時間表被排的滿滿的。白天她在醫院觀察患者病情,與團隊討論救治方案,同時還要遠程會診浙江的重症患者,到了晚上她還要與團隊討論科研上難題,為國家的疫情防控建言獻策。
剛到武漢的那幾天,李蘭娟每天只睡3個小時。之後雖然不再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但在武漢一線的日子裡,她經常凌晨1點都還在和醫生討論病情。爭分奪秒、不舍晝夜這是疫情當前李蘭娟院士在一線1個多月的真實寫照。
03、刷爆全網的照片
關於李蘭娟一線的工作內容,我們只能從為數不多新聞報導中了解到一些。偶爾出現在新聞中,她說的每一句都能讓老百姓舒緩緊張的心,很多人說:只要是李院士說的,我都信。除此之外,一線的她就像個普通醫生一樣忙碌,直到這張照片的刷屏。
圖片來自中新網
照片中73歲的李蘭娟院士雙眼泛紅,眼神卻透著堅定。臉上是因為長期穿戴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勒出的一道道深痕。
這張照片是她2月20號深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去重症監護室探視完8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後被拍下的。照片讓李蘭娟再次走紅網絡,任誰看了都忍不住流下感動的熱淚,任誰看了都要感嘆以及:國士無雙。
然而,這位感動了全國百姓的老人,面對走紅網紅,內心卻是「拒絕」的:「在前線救治患者的所有醫務工作者臉上都會留下壓痕,這是很正常的事,我沒想到自己會因此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我更加不希望成為「網紅」。如果通過這張照片可以讓人們了解到醫務人員搶救病人的辛苦,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一件好事。」
在一線她也像其他醫護人員一樣會在防護服上寫字,她的防護服上除了名字外,前後都書寫著「武漢加油!」
李蘭娟院士在重症病房
年逾古稀的李蘭娟始終堅守在一線,如她一開始承諾的那樣「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那裡的醫護人員並肩戰鬥」。
3月23日上午,李蘭娟院士帶領21支援漢醫療隊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共栽感恩樹,感恩各地逆行的白衣天使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李蘭娟院士(左)與貴州援鄂醫療隊李燕醫師(右)共栽桂花樹
這一天,李蘭娟院士接受採訪時,記者表示大家都希望她多休息,她說,沒什麼好休息的,工作才是美麗的,能為抗擊疫情、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貢獻才是最大的快樂。
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為您深度解讀更多疫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