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2020-12-13 湖北衛視大揭秘

在武漢抗「疫」一線4.2萬名援鄂醫務人員當中,有2.8萬女性,佔到了援鄂醫務人員的一半以上,她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些一線女醫務工作者中,優秀代表非中科院院士李蘭娟莫屬了。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1月19日,是疫情發生後李蘭娟院士第一次是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一天鐘南山院士帶隊赴武漢考察疫情,一行人中她是難見的那朵「紅花」。

1月19日專家組赴武漢考察疫情

除夕之夜,她說自己已經向國家提出申請要帶隊支援武漢,因為「國家的大事,自己義不容辭。」

李蘭娟院士

到了武漢,她一頭扎進最危險的一線。在支援武漢的這段時間她沒有一天在凌晨2點之前睡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感嘆說:「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01、第一個提出「封城」的人

李蘭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院士,同時她還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李蘭娟院士

武漢疫情爆發後,她同鍾南山等專家一起前往武漢考察疫情。在武漢,作為國家專家李蘭娟做出自己對疫情的預判,同時首次提出武漢要採取「不進不出」措施,以及冠狀病毒感染要作為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等重要建議。

「不進不出」言下之意就是封城,任誰聽到都是一臉震驚。要對有著1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實行封閉措施,沒人敢說也沒人敢做,李蘭娟說了。

考察完武漢之後,她先是去了北京匯報考察情況,之後馬不停蹄的又回到杭州。回到杭州的她沒有閒著,一直遠程關注武漢的疫情,1月22日,武漢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漲到了571例,她知道疫情已經漸漸有了「燎原之勢」,當下正值春運,如果在不對九省通衢的武漢進行阻斷,疫情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1月22日,李蘭娟再次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地「封城」。疫情形勢嚴峻,做出決策迫在眉睫,晚一秒就多一個人百姓感染,1月23日上午10點,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新華視點 微博

很多人好奇,李蘭娟這樣一個笑起來眼睛彎彎,講著一口吳儂軟語的溫柔老人,完全不像是一個有如此魄力和勇氣向國家直言「封城」的人。對她來說,做出這樣的判斷靠的其實是專業與責任:「作為傳染病學家,這其實是一個基本的自我要求,因為專家學者不做表態,更加沒有人說了。」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危難之際,正是這份出於專業與責任的判斷,才成功切斷了病毒大範圍擴散的渠道。減輕了其他地區因病毒帶來的損失。

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

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除夕之夜 李蘭娟院士表示可以帶隊支援武漢

事實上,73歲屬於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如果在後方做研究工作環境會相對安全些。但是,她絲毫沒考慮到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披掛上陣,深入最危險的重症病房。

2月2日,李蘭娟帶隊出發馳援武漢。她說:「這次我主要是來當一個醫生。武漢那邊有很多危重病人需要我們,我希望早一點趕到武漢,解除病人的痛苦,儘可能更多地搶救危重病人,儘自己的一份力氣。」這也是繼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後,她再戰防疫最前線。

出發前李蘭娟院士在出徵旗上簽名

從Z256次列車停靠在武昌站那刻起,李蘭娟的時間表就被排了個滿檔。回憶起李蘭娟院士剛到武漢的第一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說:「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都要見面,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我感覺,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江應安接受採訪

在一線,李蘭娟的時間表被排的滿滿的。白天她在醫院觀察患者病情,與團隊討論救治方案,同時還要遠程會診浙江的重症患者,到了晚上她還要與團隊討論科研上難題,為國家的疫情防控建言獻策。

剛到武漢的那幾天,李蘭娟每天只睡3個小時。之後雖然不再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但在武漢一線的日子裡,她經常凌晨1點都還在和醫生討論病情。爭分奪秒、不舍晝夜這是疫情當前李蘭娟院士在一線1個多月的真實寫照。

03、刷爆全網的照片

關於李蘭娟一線的工作內容,我們只能從為數不多新聞報導中了解到一些。偶爾出現在新聞中,她說的每一句都能讓老百姓舒緩緊張的心,很多人說:只要是李院士說的,我都信。除此之外,一線的她就像個普通醫生一樣忙碌,直到這張照片的刷屏。

圖片來自中新網

照片中73歲的李蘭娟院士雙眼泛紅,眼神卻透著堅定。臉上是因為長期穿戴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勒出的一道道深痕。

這張照片是她2月20號深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去重症監護室探視完8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後被拍下的。照片讓李蘭娟再次走紅網絡,任誰看了都忍不住流下感動的熱淚,任誰看了都要感嘆以及:國士無雙。

然而,這位感動了全國百姓的老人,面對走紅網紅,內心卻是「拒絕」的:「在前線救治患者的所有醫務工作者臉上都會留下壓痕,這是很正常的事,我沒想到自己會因此受到如此大的關注,我更加不希望成為「網紅」。如果通過這張照片可以讓人們了解到醫務人員搶救病人的辛苦,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一件好事。」

在一線她也像其他醫護人員一樣會在防護服上寫字,她的防護服上除了名字外,前後都書寫著「武漢加油!」

李蘭娟院士在重症病房

年逾古稀的李蘭娟始終堅守在一線,如她一開始承諾的那樣「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那裡的醫護人員並肩戰鬥」。

3月23日上午,李蘭娟院士帶領21支援漢醫療隊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共栽感恩樹,感恩各地逆行的白衣天使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李蘭娟院士(左)與貴州援鄂醫療隊李燕醫師(右)共栽桂花樹

這一天,李蘭娟院士接受採訪時,記者表示大家都希望她多休息,她說,沒什麼好休息的,工作才是美麗的,能為抗擊疫情、為挽救病人生命做出貢獻才是最大的快樂。

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為您深度解讀更多疫情資訊。

相關焦點

  • 73歲的李蘭娟,衝殺在抗疫一線!卻遭污衊!
    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84歲的鐘南山一句講的是73歲的李蘭娟兩位老人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為了你我的安康衝殺在武漢抗疫一線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他們都是國士都是我輩楷模不容許絲毫詆毀和污衊這位73歲的老奶奶本該含飴弄孫了卻再次為遭受劫難的神州大地無悔逆行至風暴的中心而在她的團隊發布重大成果時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回首李蘭娟院士在武漢「驚心動魄」的58天,寫滿了敬業、忙碌與不可思議。
  • 周末 您好 | 李蘭娟院士:73歲再戰疫情一線
    4月15號,浙江省援鄂第五批返浙醫療隊隊員結束了在安吉的休養,其中也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其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面前,73歲的李蘭娟院士如同17年前面對「非典」時一樣,再赴抗疫最前線。
  • 李蘭娟院士給同學們寫了一封信
    2020年伊始,每個中國人都被捲入了一場特殊的戰役中,在這場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戰鬥中,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軍人、工人、農民……每個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在這些人中,高級別專家組成員,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逆風而行的身影,更是讓我們感動。
  • 重披戰袍搭檔蔡英文?蘇貞昌四兩撥千金回應
    人民網8月17日電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造訪宜蘭童玩節,與妻子推著90歲的老母親,這是他連續第二年帶母親遊童玩節,他說:「連90歲的老人家都來童玩節,童玩節真的成功了!」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縣長林聰賢陪同,蘇貞昌一家人坐在臺下,欣賞俄羅斯小丑島馬戲表演團演出,他不時拍手大笑,還與小丑來個愛的抱抱,相當親切。
  • 關於李蘭娟事跡簡介作文範文大全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毫不猶豫地奔向戰「疫」第一線,率先提出武漢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團隊在疫情一線不停奔波。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在此次疫情中,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學家的李蘭娟,已經在武漢連續奮戰兩個月,時至今日,那張曾衝上熱搜的照片,依舊打動人心:脫掉防護口罩的李蘭娟,兩側臉頰上是深深的壓痕,但卻笑得溫暖又平和。多次赴湖北進北京;走入「紅區」,擔負著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建言獻策……這位73歲老人的「戰疫經歷」驚心動魄。 主動請纓去武漢1月18日,李蘭娟同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前往武漢研判疫情。
  • 被潑了髒水的李蘭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導讀: 從2020年2月的第一天開始,國家衛建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就一邊被有些人稱讚,一邊被另一些人質疑。 質疑的聲音主要來源於她的商業動機。有文章說,李蘭娟力推抗新冠病毒藥物,是幫兒子「賣藥」。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70年代的她從這所學校畢業
    現如今鍾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為了人民的健康臨危受命,奮戰在科研一線。有很多的網友都說看到鍾老既踏實又心疼。84歲本該是在家裡安度晚年的時候,但是他卻在為保證人民的健康做著努力。而另一位老人則是李蘭娟,對於2003年經歷過非典的人應該對這個名字是特別熟悉的。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出發馳援武漢
    杭+新聞訊 2月1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再出發,率領一支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出徵儀式在1號樓20樓大會議室,記者現場採訪到幾位醫生護士。李蘭娟院士介紹,現在疫情已經進入關鍵期,危重症病人不斷增加,浙江在救治H7N9患者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並應用李氏人工肝、幹細胞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馳援武漢,樹蘭醫院專家組帶著人工肝新技術、幹細胞等,希望人工肝技術、微生態調節、幹細胞治療等,能夠讓這次疫情的病死率下降。
  • 73歲的李蘭娟有多硬氣?面對美國專家,英語流利的她堅持說漢語!
    最近,73歲的李蘭娟,被美國邀請,傳授中國抗疫肺炎經驗。我們要站在自己的立場,發出中國的聲音!李蘭娟的做法,真的是一種大國風範。美國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萬了,雖然他們中的一些人總是顛倒黑白、不講道理,尤其是那位74歲老爺子。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戰「疫」,挺起「民族脊梁」
    特約評論員/唐代遠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梁。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近日,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抗擊疫情公益主題MV《民族脊梁》,唱出了醫護人員、消防戰士、一線基層幹部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的艱苦努力和堅韌品格,他們迎難而上、抗擊疫情的行動,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震撼著世界,共同譜寫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這場中國戰「疫」,讓世界見證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 網遊小說,他是學渣,卻成為最強路人王,披戰袍奪權杖登王座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網遊小說,他是學渣,卻成為最強路人王,披戰袍奪權杖登王座!一、《英雄聯盟之王者榮耀》——知白守黑(點擊下方,閱讀小說內容↓↓↓)【簡介】他,是韓服最強路人王,各路強者對他心存敬畏;他,是S4世人眼中無冕之王,所有榮光加諸一身;他,是最神秘的中國天才,沒有人知道他的來路;他,只不過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
  • 李蘭娟稱返浙後將繼續關注武漢
    3月31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九通海源酒店,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即將榮歸故裡,臨上車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動情地說。她的衣服上,已經被醫療隊隊員、武漢市民和康復患者們貼滿了紅心和點讚標籤。從酒店大廳到門前登車的短短十來米,李蘭娟一步一停,步步牽掛。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
  • 73歲李蘭娟院士再戰前線!童年家貧差點輟學,曾是紹興赤腳醫生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1月18日,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等一起趕到武漢再戰防疫前線。據公開資料,李蘭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 不止鍾南山,還有李蘭娟!
    在17年前的「非典戰疫」中,李蘭娟院士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如今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當我們在歌頌84歲的鐘南山時,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他們都是國士,也都是我輩楷模!1972年4月,李蘭娟25歲時,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0-02-03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蘭娟: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曾輟學回家,意外錄入杭州第一中學
    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院士,這段時間無人不知,已經73歲高齡的她,猶如一位女戰士,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要知道,當時她果斷提出封城建議,可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但是,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李蘭娟院士,卻從沒有一點私心,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第002期,疫情逆行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經有73歲高齡。但在疫情面前依舊奔赴一線。在2月2日,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根據筆者的了解,出發之前,李院士就表示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鬥的準備。而抵達武漢後,李蘭娟的院士抗擊疫情的決心再一次體現出來。
  • 為什麼再來武漢?李蘭娟:國家有需要 我隨時出發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接過兩項沉甸甸的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9月17日,李蘭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在這場抗疫大戰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