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曾輟學回家,意外錄入杭州第一中學

2020-12-17 騰訊網

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院士,這段時間無人不知,已經73歲高齡的她,猶如一位女戰士,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要知道,當時她果斷提出封城建議,可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但是,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李蘭娟院士,卻從沒有一點私心,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

正是擁有這樣的國之脊梁,有擔當有責任心,才使得民眾能夠安心在家裡隔離,這次疫情之後,李蘭娟和鍾南山,都將被全國人民銘記、感謝!

說起李蘭娟院士,她讀書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

李蘭娟院士是1960年小學畢業的,就讀的學校,是紹興夏履中心小學。小學畢業以後,李蘭娟院士不是通過考試,而是通過保送,進了紹興第一初級中學。可惜,讀初二的時候,困難時期來了,許多同學,因為吃不飽,都紛紛輟學回家了。李蘭娟院士亦是如此,輟學回家,告別了學校。

好在,這段輟學歲月,只有一個月,後來家裡省吃儉用,想辦法讓李蘭娟回到了初中校園,中考的時候,大家都會考慮考個中專,儘早有個工作,減輕家裡的負擔。李蘭娟也是這樣想的,志願填報了中專。但是呢,可能是老天的眷顧吧,她意外被杭州第一中學看中了,因為在中考期間,李蘭娟的成績特別優異。

當時,李蘭娟的班主任,高興極了,親自找到李蘭娟,懇請她去杭州一中讀書,因為在當時,杭州一中可是名校呀!於是,李蘭娟去了杭州一中,只帶了5塊錢。杭州一中珍惜人才,減免了李蘭娟的學費,還給她發放了助學金。這位學習努力的優等生,在杭州一中如魚得水,可惜,高中畢業時,卻趕上了上山下鄉,無奈之下,只得回家,後來,又想辦法去了省中醫院,學習針灸。

回到農村後,李蘭娟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掙工資的民辦教師,一種是只掙一點工分的赤腳醫生,她毅然選擇了後者。還好,1970年,李蘭娟再次迎接來了好運,被保送到浙江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浙江大學醫學院,在那兒,李蘭娟繼續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以後,成為了一名醫生。

回顧李蘭娟院士的讀書經歷,不由令人感慨,正是她一直懷有濟世救民之心,好運才一次次降臨到她身上。當了醫生以後,李蘭娟更是努力工作,她發表論文400餘篇,200多篇收錄於SCI,出版36部專著,被譽為傳染病學科第一人!

相關焦點

  • 73歲的她,第一個建議武漢封城,凌晨4點到武漢,每天只睡3小時,為什麼還要被黑?
    武漢戰疫她第一個說出「封城」二字 其實,大凡關注李蘭娟院士在本次新冠疫情裡的所言所行的人,絕不會被那些無稽之談牽著鼻子走大家或許不知道,這一次疫情,第一個提議封城的人,就是李蘭娟。說實話,封城——這絕不是能輕易說出口的兩個字。
  • 抗疫英雄中,鍾南山等4人獲最高榮譽,那個提出封城的李蘭娟呢?
    但奇怪的是,這次的表彰卻沒有李蘭娟,那麼那個提出武漢封城提議的李蘭娟怎麼樣了呢?不少網友都發聲,提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其實李蘭娟和鍾南山院士的工作性質有很大差異,她主要負責的是臨床科研教學領域,並不是臨床李蘭娟也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提名。這個獎項的份額與共和國勳章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領域不同,在過去,袁隆平也曾獲得過這個榮譽,所以國家並沒有忘卻每一位抗疫英雄。
  • 73歲的李蘭娟,衝殺在抗疫一線!卻遭污衊!
    可同一天針對李蘭娟院士的污衊迅猛而至某公眾號發布文章鋒利的矛頭直指衝殺在抗疫一線的李蘭娟院士文章核心內容有三第一,「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倡導克制謹慎使用激素、抗生素SARS十周年紀念時醫學跟蹤發現曾在浙江治療的SARS病人沒有一人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17年後武漢疫情危在旦夕再度領銜出徵的還是他們當我們在歌頌
  • 不止鍾南山,還有李蘭娟!
    全家人的生計,都靠李母一人賣山貨維持,貧寒的家境,食不果腹的時代,使得李蘭娟痛下決心,決定輟學。中途退學,這對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來說,是多麼殘忍的事。但無可奈何,她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地作別老師,離開校園。班主任老師於心不忍,就出主意,讓她先別退學,請一個月假,行李還留在學校,回家想想辦法,實在想不出再說。
  • ...疫情震中或轉移至美國;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上...
    2丨李蘭娟披露武漢封城細節:1月22日深夜向上匯報必須封城據中國衛生雜誌,對於武漢的封城細節,李蘭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月18日出發去武漢時,我曾跟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張平主任通過電話,請他「守牢」浙江,防止出現第二代病人。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我願意領隊,到武漢去,幫助救助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
  • 73歲李蘭娟院士再戰前線!童年家貧差點輟學,曾是紹興赤腳醫生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1月18日,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等一起趕到武漢再戰防疫前線。李蘭娟院士是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她深入臨床一線,在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她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近半個世紀,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傳染病診治作出了重大貢獻。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感嘆說:「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01、第一個提出「封城」的人李蘭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目前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院士,同時她還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 李蘭娟:剛來武漢的時候看到那麼多病人死亡,壓力非常大
    1月17日,向國家衛健委提出可作為專家組成員到武漢;1月18日,接緊急通知前往武漢,明確提出「人傳人」;1月22日,連夜向相關部門建議「武漢封城」;2月1日,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到現在依然留在武漢,她說:「武漢還需要我,那我就留在這。」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來源:錢江晚報】今天,李蘭娟院士將結束馳援,從武漢返回杭州,這也是她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的第60天。她所支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癒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轉為輕症。在此次疫情中,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學家的李蘭娟,已經在武漢連續奮戰兩個月,時至今日,那張曾衝上熱搜的照片,依舊打動人心:脫掉防護口罩的李蘭娟,兩側臉頰上是深深的壓痕,但卻笑得溫暖又平和。
  • 李蘭娟院士醫療隊今日撤離武漢!疫情前的她,原來經歷了這麼多……
    1月18日,李蘭娟曾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首次赴武漢研判疫情;2月2日,李蘭娟帶領團隊抵達湖北武漢。再戰武漢,李蘭娟有著自己的期望:「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來。」 近60天來,李蘭娟及其團隊一直在負責重症患者的救治。
  • 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李蘭娟,曾力頂壓力,讓1000多人隔離!
    李蘭娟上世紀40年代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農村家庭,與魯迅先生同鄉。李蘭娟的爸爸早年生病,不能承擔家中農活。全部由媽媽來養家,上帝是公平的,讓她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就會賜予她另外一件東西。李蘭娟小時候就學習優秀,但是到了初中家裡承擔不起學費,無奈李蘭娟上了一所中專院校—杭州第一高中。
  • 李蘭娟回家了 機坪上那些「穿過人海的牽手」……
    李蘭娟回家了。 3月31日13時55分,李蘭娟院士和浙江省援鄂第五醫療隊員一起搭乘浙江長龍航空GJ6011航班從武漢飛抵杭州。從2月10日從杭州火車東站乘高鐵到武漢,在連續51天奮戰在抗第一線後,如今她回到了家鄉,迎來了最美人間四月天。
  • 公交車上一份特殊的失物:寄給李蘭娟院士的23封信和7個快件 回到了...
    杭州日報訊 每天都會有人因為疏忽不慎將東西遺忘在公交車上,公交司機撿到的失物也是五花八門。在杭州開了8年公交車的鄧明學師傅前些日子在18路公交車上撿到的一個包裹,卻尤為特殊。他打開手提袋後發現,裡面裝著滿滿的信件和快件,收件人均寫著李蘭娟院士,寄件人不僅來自杭州本地和省內寧波、溫嶺等城市,還來自上海、北京、揚州、馬鞍山、巢湖、瀋陽等城市,最遠的信件是從新疆阿克蘇寄來的。鄧師傅簡單清點了一下,發現一共有23封信和7個快件,有一些已經拆封。
  • 《自然》雜誌評選年度人物,李蘭娟上榜後,高調拒絕「夾帶私貨」
    但該榜單中有關李蘭娟院士事跡的介紹卻似乎出現了一些"夾帶私貨"的行為,稱李院士為"封城設計師"。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目前李院士已經致信該刊,要求更正關於自己的不實描述。
  • 為了國家,他3次送妻子上戰場,李蘭娟夫婦的神仙愛情我慕了!
    被保送到初中後,家裡已經承擔不起她上學需要的費用,李蘭娟無奈之下向老師提出輟學。但老師當然不會讓這樣一位優秀的孩子輟學,便向學校申請了獎學金,李蘭娟才得以讀完初中。3年後,李蘭娟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生活費,開始自學針灸方面的知識。
  • 杭州郵政物流「老司機」逆行千裡 8次挺進武漢|李蘭娟院士親自收貨...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先後8趟,將每車約20噸的物資,從杭州送往遠在1100餘公裡外的武漢。4人2輛甩掛車24小時不停直奔武漢「我去!」1月25日中午,中國郵政浙江省郵政運輸中心杭州車隊負責人王建平發出通知,需要駕駛員護送抗疫一線急需的醫療物資,奔赴武漢。
  • 關於李蘭娟事跡簡介作文範文大全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毫不猶豫地奔向戰「疫」第一線,率先提出武漢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團隊在疫情一線不停奔波。
  • 封城11日,武漢眾生圖
    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了11天。普通人被困家中,醫護人員依然奮戰在一線......在抗疫的這十幾天裡,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應著這個世界。因為他隻身駕車將5000個口罩、200套防護服送往了武漢,1月30號凌晨才返回北京。從第一次看到鍾南山院士的報導,他就開始密切關注這次疫情。但武漢封城的消息一出,才讓他真正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那種感覺,第一反應就是記憶中的非典又一次捲土重來了。」
  • 李蘭娟未提名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網友紛紛感到可惜
    雖然沒有評上,但是李蘭娟院士為抗擊疫情所做出的的貢獻我們都會牢牢記住的。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疫情期間率先提出封城措施,封城在疾控史上都是絕無少有的,但是李蘭娟院士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還是向中央提出武漢封城的措施。就連在2003年非典期間也沒有封城措施,李蘭娟院士敢於封城是冒著極大風險的,萬一疫情沒有那麼嚴重,院士的聲譽將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