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郵政物流「老司機」逆行千裡 8次挺進武漢|李蘭娟院士親自收貨...

2020-12-24 杭州網

杭+新聞 空蕩蕩的街面、鮮少的車和人,建築屏幕上循環播放著「武漢加油」。羅東湖透過駕駛室玻璃看到的這座城市,和他以往感受到的車水馬龍完全不同。

作為中國郵政浙江省郵政運輸中心杭州車隊的一名駕駛員,這並不是羅東湖第一次來武漢,但這幾次卻是意義非凡且將讓他終身難忘的送貨經歷。

1月25日,大年初一。當天中午羅東湖和另外三名同事——肖斌、賈永松、張健一起,主動接下公司發布的一項「特殊任務」。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先後8趟,將每車約20噸的物資,從杭州送往遠在1100餘公裡外的武漢。

4人2輛甩掛車

24小時不停直奔武漢

「我去!」1月25日中午,中國郵政浙江省郵政運輸中心杭州車隊負責人王建平發出通知,需要駕駛員護送抗疫一線急需的醫療物資,奔赴武漢。

「這時候去武漢,有擔憂可以理解,但我不怕,怕就不去了。」43歲的「老司機」羅東湖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戰。和他一樣,杭州車隊共有4人報名「參戰」,兩人一車,負責運輸2輛甩掛運輸車。

第二天凌晨2點,天還沒亮,羅東湖就起床收拾,凌晨3點趕到杭州郵件處理中心集合,開上一輛運輸車到蕭山坎山裝貨。「這是企業和團隊捐贈過來的物資,大多都是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等醫療緊缺物資。」物資裝載齊全,已是凌晨5點,羅東湖和隊長張健一起,開著載重約20噸的甩掛運輸車,一路疾馳,直奔武漢。

「去往武漢的高速路上,人車罕見,高速服務區的商店也都關著門。」羅東湖說,一路上,餓了,他們就在車上吃泡麵、麵包和牛奶;困了,就由另一位駕駛員接力,做到「人停車不停」。

從杭州到武漢,約1100餘公裡的路程,需要驅車12個小時。當天下午5點多,羅東湖和張健抵達武漢郵局。一下車,就立馬有工作人員過來測量體溫,並對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冬天的武漢很冷,羅東湖的心裡卻很暖。「看著一箱箱醫療物資卸下又裝上,我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物資順利送達,來不及停歇,羅東湖和同事原地調頭,又馬不停蹄趕回杭州。

重要醫療設備他們連夜送到

李蘭娟院士親自籤收

1月26日首赴武漢,次日回杭,休息了一天,羅東湖在29日又重新奔赴武漢。最著急的一次,有天他早上8點剛從武漢回杭,晚上8點就又在去的路上了。

2月6日,羅東湖再次收到出發指令。但這次指令有點特別,要裝載的是浙一的物資設備,送達地也不是武漢郵局,而是需要定點送到武漢某賓館,即浙一醫療團隊的駐地。

6日下午,羅東湖和另一位駕駛員將郵車開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停在17號樓前。他們和醫院雙方的工作人員冒著淅瀝的小雨,小心翼翼地將裝著醫療耗材的一個個大箱子搬進車廂,其中有1臺是李氏人工肝治療儀。

「醫院領導再三強調說,『這是救命的設備』,讓我們小心護送。」羅東湖叫不出這臺設備的名字,只知道這很重要。「就像要完成使命一樣,能送這一趟,我覺得很光榮。」

這個不眠夜裡,他們一路向西。2月7日上午9點,郵車準點到達武漢郵區中心局,在武漢郵車的指引下,他們駛入了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駐地。醫療隊負責人李蘭娟院士聞訊,也趕出來參與物資接收。

羅東湖下車,看到對面走來的竟是李蘭娟院士時,也非常驚訝。

「昨天才讓他們送出,今天就到了。這麼快,感謝你們!」戴著口罩的李蘭娟院士說道。

羅東湖和同事穿好防護服,幫忙將設備卸下。李院士將貨物清點完畢後,和羅東湖他們合了影。羅東湖也對李院士說了句,「保重身體,注意安全。」

從4人到13人,最多一天發四車

至今已運送22車物資

事實上,今年43歲的羅東湖在郵政已經跑了13年,跑過最遠的是青海,往返5000多公裡。在他看來,「杭州到武漢,12小時,這點路並不算什麼」。十多天來,他們曾在早上遇到過大霧,車過大別山地區,還遇到小雪,但羅東湖淡淡地說,「這種事情遇過太多了,放慢車速就好」。

去年9月,羅東湖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的他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其實,當時他主動請戰,並沒有和家人商量過。直到晚上回家,他才告訴了妻子。「這時候你怎麼能去武漢呢?」妻子剛開始不太理解,但是看到他那麼堅決,也就妥協了,還特意為他準備了麵包、方便麵等食物,讓他千萬注意安全。

每次結束運輸任務,羅東湖和同事們都要在單位的宿舍裡進行自我隔離,等待下一趟任務,所以他們已經10多天沒回過家了。

王建平告訴記者,每一趟援鄂物資發車之前,公司都會給駕駛員配備口罩、洗手液、消毒水、酒精、防護服和乾糧等等。如今,這個馳援團隊有了15位駕駛員,已運送22車援鄂防疫物資前往湖北,最多一天發過4車。

值得一提的是,郵政採取的是甩箱運輸。「每輛甩掛運輸車可以匹配多個箱底,貨物先裝後卸。每次到武漢,直接把裝著物資的滿箱甩掉,再把空箱運回來,這樣大大減少卸貨時間,也就能縮短駕駛員在武漢的停留時間。」王建平說道。

「疫情不退,物流不退!」15名郵運司機背後,是杭州郵政寄遞條線的堅守和擔當。在這個年關,還有無數物流人奔赴在疫情一線城市,搭起生命運輸線,以最快的速度送去疫情剛需的醫療防護物資。最近幾天,郵政的公司領導和杭州部分社會人士,也對這個團隊發來慰問。

而就在剛剛,羅東湖接到指令,2月16日上午,他又要出發了。

相關焦點

  • 這位金華人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擔任李蘭娟院士團隊治療組組長!
    正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抗疫的朱夢飛很忙碌,昨天中午12時30分左右,他利用中午短暫的空當,接受了記者的視頻電話採訪。大年三十主動請纓朱夢飛是樹蘭(杭州)醫院李氏人工肝中心副主任,李氏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感染病學唯一女院士李蘭娟。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我願意領隊,到武漢去,幫助救助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
  • 中國郵政:面對抗疫大考,郵政人給出九個答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作為快遞「國家隊」一批又一批的郵政人勇衝一線用付出與堅守來踐行  人民郵政為人民的信念!號角響,郵政人勇赴一線國家需,郵政在。疫情爆發後,中國郵政迅速響應,於1月25日正式開通全國綠色寄遞通道,為武漢地區提供救援物資快速運輸服務。
  • 李蘭娟: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曾輟學回家,意外錄入杭州第一中學
    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院士,這段時間無人不知,已經73歲高齡的她,猶如一位女戰士,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要知道,當時她果斷提出封城建議,可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但是,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李蘭娟院士,卻從沒有一點私心,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
  • 金華一中開學典禮請來李蘭娟院士!視頻寄語振奮人心
    這位神秘嘉賓就是和鍾南山攜手戰疫的院士面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傳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當溫婉、慈祥的李蘭娟出現在大屏幕上,全體師生發出陣陣歡呼。「原本她能親自參加我們的開學典禮,可惜北京有任務衝突,只能以視頻的形式和師生見面。」金華一中校長方家鴻告訴記者,今天的開學典禮緊緊圍繞抗疫主線,教育莘莘學子弘揚抗疫精神,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來源:錢江晚報】今天,李蘭娟院士將結束馳援,從武漢返回杭州,這也是她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的第60天。她所支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癒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轉為輕症。救治病人和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亡率,這是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治李蘭娟院士醫療隊的使命。「目前來看,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這次,我親自參加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這個經歷我終身難忘。」李蘭娟的語氣帶著一些如釋重負。
  • 李蘭娟:剛來武漢的時候看到那麼多病人死亡,壓力非常大
    她就是中國感染病學科唯一一位女院士—李蘭娟,從主動請纓武漢到今天已逾2個月,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和之前每一次抗擊疫情時一樣,一直在一線。「一定要到一線去,因為作為一個醫生,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親自查看病人。」李蘭娟院士這樣告訴記者。
  • 李蘭娟院士的表情包來了,快收藏!
    你有一組《蘭姐》表情包待接收表情包的江湖地位無人不知絮絮叨叨說十句都不敵一個表情包來的親切疫情當前《蘭姐》表情包驚喜上線生動活潑、溫暖無限、正能量滿滿由李蘭娟院士教給大家防疫知識很貼切~~這個Q版的表情包是由杭州跟屁蟲影視有限公司鐵扇團隊創作完成的。
  • 穿越人海,鄭樹森和李蘭娟院士伉儷牽手,網友:這碗狗糧我幹了
    3月31日下午,支援武漢將近兩個月的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成員返回了杭州,這也預示著我國的疫情基本接近尾聲。就在李蘭娟院士回杭州的這天,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早早地就在停機坪處迎接,撐著一把傘在小雨中站得筆直,老院士笑著說:「蘭娟不知道我來接她,我要給她一個驚喜。」言語中就透露著欣喜與甜蜜。
  • 李蘭娟院士入選最高科技獎候選人,為何要提及高福院士?
    李蘭娟院士提名最高科技獎,高福院士卻沒戲?一文超500萬閱讀這一篇題目為《大反轉:李院士提名最高科技獎,身兼要職資歷老的高福院士卻沒戲》的文章,超500萬閱讀,在線上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李蘭娟院士成功當選202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這個獎項獎勵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年僅評選出2人,最終可獲得這個獎項,這也是一生的榮譽。李蘭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是值得祝賀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
  • 李蘭娟回家了 機坪上那些「穿過人海的牽手」……
    李蘭娟回家了。 3月31日13時55分,李蘭娟院士和浙江省援鄂第五醫療隊員一起搭乘浙江長龍航空GJ6011航班從武漢飛抵杭州。從2月10日從杭州火車東站乘高鐵到武漢,在連續51天奮戰在抗第一線後,如今她回到了家鄉,迎來了最美人間四月天。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第002期,疫情逆行者: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經有73歲高齡。但在疫情面前依舊奔赴一線。在2月2日,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根據筆者的了解,出發之前,李院士就表示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鬥的準備。而抵達武漢後,李蘭娟的院士抗擊疫情的決心再一次體現出來。
  • 安吉農民手工製作摺扇 獻給李蘭娟院士
    「李院士,您是武漢人的救命恩人,更是中國人的驕傲!我製作了一把摺扇送給您,表達我對您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樸素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溫暖人心,正在隔離休養的李蘭娟院士連聲道謝。打開扇面,一面是李蘭娟院士半身肖像,慈祥的笑容,堅毅的目光,一條絲巾圍脖在白大褂的映襯下突顯儒雅氣質,肖像左上方書寫著一行「人民衛士李蘭娟院士」的文字;另一面用隸書寫著「萬眾一心抗擊疫情」,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張北興從17歲開始從事手工摺扇製作,至今已近四十年。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在武漢抗「疫」一線4.2萬名援鄂醫務人員當中,有2.8萬女性,佔到了援鄂醫務人員的一半以上,她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些一線女醫務工作者中,優秀代表非中科院院士李蘭娟莫屬了。要對有著1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實行封閉措施,沒人敢說也沒人敢做,李蘭娟說了。考察完武漢之後,她先是去了北京匯報考察情況,之後馬不停蹄的又回到杭州。回到杭州的她沒有閒著,一直遠程關注武漢的疫情,1月22日,武漢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漲到了571例,她知道疫情已經漸漸有了「燎原之勢」,當下正值春運,如果在不對九省通衢的武漢進行阻斷,疫情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 李蘭娟院士周末的一天
    當天下午4時30分許,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福建省晉江市醫院12樓會議室,眾人隨之報以熱烈的掌聲,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研討會上,李蘭娟院士言辭懇切地說,全國多部門統一聯防聯控是及時大規模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同時,根據當地流行暴發情況,應用大數據進行可能傳染源的追蹤,在政府層面統一制定防控策略等。「與會各國代表對李院士的發言評價非常高,認為中國成功的抗疫經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等,對當前嚴峻的國際抗疫情勢非常有指導意義!」
  • 73歲的李蘭娟,衝殺在抗疫一線!卻遭污衊!
    」這兩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的研究成果。對李蘭娟院士的污衊令人憤怒和惱火而5日還有一條熱搜又讓人心疼和敬佩2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來到武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說七十幾歲的老人了
  • 李蘭娟:這兩個月每一天都驚心動魄,返浙後會繼續關注武漢
    3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浙江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李蘭娟院士說,「這兩個月來的每一天都驚心動魄。」她還表示,回到浙江後,他們將繼續關注武漢的疫情發展,關注新冠肺炎的救治,他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科研項目還將繼續。
  • 李蘭娟院士再赴武漢:國士出徵,不念歸期
    今天凌晨4:40,李院士團隊已經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已經在湖北省人民醫院開展工作。,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等十位專家組成的浙江高級別專家組,從杭州東站出發,坐上Z257次火車,奔赴武漢,開展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救治指導工作。
  • 每天只睡3小時,李蘭娟院士「沒有問題,我身體蠻好的」
    目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目前正和她的團隊在武漢。我們將走進李蘭娟的「一線日記」,紀錄她的工作,記錄一線醫護人與病毒賽跑的速度。2月4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李蘭娟抵達武漢第3天。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出發馳援武漢
    杭+新聞訊 2月1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再出發,率領一支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出徵儀式在1號樓20樓大會議室,記者現場採訪到幾位醫生護士。李蘭娟院士介紹,現在疫情已經進入關鍵期,危重症病人不斷增加,浙江在救治H7N9患者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並應用李氏人工肝、幹細胞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馳援武漢,樹蘭醫院專家組帶著人工肝新技術、幹細胞等,希望人工肝技術、微生態調節、幹細胞治療等,能夠讓這次疫情的病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