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這位金華人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擔任李蘭娟院士團隊治療組組長!

2020-12-15 澎湃新聞

朱夢飛這個名字,是採訪永康「孤膽英雄」志願者王福田時偶然獲悉的。兩人是堂兄弟,永康市東城街道河南一村人,朱夢飛比王福田小三歲,今年48歲。

正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抗疫的朱夢飛很忙碌,昨天中午12時30分左右,他利用中午短暫的空當,接受了記者的視頻電話採訪。

大年三十主動請纓

朱夢飛是樹蘭(杭州)醫院李氏人工肝中心副主任,李氏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感染病學唯一女院士李蘭娟。

疫情暴發後,大年三十,朱夢飛在給李蘭娟發拜年簡訊時,主動請纓:「必要時,請派我到武漢馳援。」

李蘭娟欣然應允:「好的!」

當時,不少人聞「新冠」色變,朱夢飛是最早表達馳援武漢的「逆行戰士」之一。

正式出徵在2月1日晚。「晚上9時,受國家衛健委委託,李蘭娟院士帶領我們浙江緊急醫療隊,乘當天唯一的一列火車火速挺進武漢。」

當時,開往武漢高鐵停運,李蘭娟和院士團隊的成員一起,坐高低鋪抵達武漢時,已是第二天凌晨4時37分。

守好最後的防線

李蘭娟院士團隊的主戰場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重症病房,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從防護培訓到熟悉流程,到武漢當天一早,我們就投入了戰鬥。」朱夢飛說,李蘭娟院士帶領的浙江緊急醫療隊共11人,來自樹蘭(杭州)醫院、浙大一院、杭州市一醫院,都是感染科、重症監護、人工肝治療方面很有經驗的專家和醫護人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我們的任務就是形成合力,傾盡全力把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降低病死率。」

事關生死,這生死場的最後一道防線,容不得一絲馬虎。

「重症病房分清潔區、相對清潔區、隔離區,隔離區,也叫工作區,也就是病人住的房間。」視頻中, 記者看到清潔區地方不大,牆壁雪白,朱夢飛沒有全副武裝,只戴了白色的N95口罩、 藍色的帽子。

「口罩、帽子戴了幾層啊?」

朱夢飛一聽笑出聲來:「一層,清潔區不用包得嚴嚴實實。」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李蘭娟院士、朱夢飛再三和醫療組隊員強調: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更多的病人。

「口罩是否戴得嚴實, 防護服是否穿得規範……每次進病房前,我們都要相互檢查、監督;從病房出來,也要求至少有兩人結伴,並相隔一定距離。」

為什麼從病房出來,也要兩兩結伴?朱夢飛在視頻裡做起了示範。如果一個人,萬一摸不準防護服、口罩等帶子,碰到汙染面,就很可能被傳染。兩個人互相檢查、監督,就減少了汙染的風險。

讓朱夢飛感到欣慰的是,正因為防護到位,醫療隊員無一人感染。

治療組進駐重症病房後,在李蘭娟院士指導設計下,時時貫徹先進的醫療經驗,組織討論重症患者病情、指導搶救方案,朱夢飛每天忙得腳不著地。「做一臺手術4~6個小時。多的時候,一天要做四臺。」

「兩個重症病房,共收治了16個重症患者,有普通市民,也有醫護人員。」朱夢飛說,治療組救的第一個患者,是40多歲的男子,當時他已發燒三天,胸悶氣促,病情危急。經診斷為重症新冠肺炎,「炎症因子風暴」早期,一旦沒能被及時阻斷,後果將不堪設想。

治療組馬上安排做手術。經過治療後,次日該患者體溫正常、呼吸明顯好轉,三天後就從重症病房轉入普通病房,現在已出院。

朱夢飛最難忘的,是治癒了一位60來歲的醫療同行。「她在抗疫一線被感染,因為呼吸窘迫,陷入昏迷,只好切開氣管。當時,她的瞳孔都散大了,我們以為沒有機會了,但大家一直沒有放棄。」

在大家的精心治療下,病人終於轉危為安。聽到她甦醒的消息,李蘭娟情不自禁雙手擊掌叫好。

截至記者採訪時,治療組已治癒三名重症患者。

謝謝家鄉人民的支持

「謝謝家鄉人民的支持!作為李蘭娟院士醫療隊治療組組長,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榮譽,更是責任。我將不辱使命,圓滿完成重任。」朱夢飛說,全國各地醫療團隊的精誠合作和全國人民大後方的愛心支持,是他們戰勝病魔的動力。期待疫情早一天結束,共享春暖花開。

「疫情結束,最想做什麼?」

朱夢飛脫口而出:「吃永康肉麥餅。」

朱夢飛最鬱悶的是,王福田馳援武漢前特地買來的四五十個永康餅,因為「太搶手」,他「一個都沒吃到」。

朱夢飛(左)和堂哥王福田

朱夢飛提醒家鄉人民,雖然情況好轉,但隨著復工復產返工潮到來,以及輸入病例增加,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防控的弦還得繃緊,不能放鬆。

「現在最擔心的是,輸入性的零散傳染源可能存在。還需要繼續做好及早發現傳染源的監測、防控工作,及時隔離,以免造成傳播。」

口罩還需要戴多久?

朱夢飛笑笑:「戴口罩是阻斷傳播路徑比較好的方式。每個地方情況不同,不過,時間應該不會太長了。」

來源|金華日報 金華新聞客戶端

作者|李豔

編輯|汪寒

校對|吳麟

原標題:《了不起!這位金華人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擔任李蘭娟院士團隊治療組組長!》

相關焦點

  • 服務|73歲李蘭娟院士乘火車馳援武漢:我沒考慮什麼時候回家……
    「李院士是主動請纓,她今晚9時上火車,不是高鐵。」2月1日晚,電話那頭,忙碌中的李蘭娟院士的助理呂老師抽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楊子宸 攝據介紹,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看到武漢確診人數增加,2月1日主動向國家衛健委請示,決定帶團隊馳援武漢。下午,樹蘭醫院舉辦了一個簡短樸素的出徵儀式,團隊一行一共9人,包括感染科、重症監護、人工肝治療方面的專家。
  • 又一位女院士馳援武漢,她是李蘭娟校友,清華碩士,如今已是將軍
    這位已經73歲高齡的老人,一直戰鬥在武漢疫情的第一線,兩次帶隊出徵武漢,她是全國人民心目中不老的女神。 除了李蘭娟院士,又一位女院士馳援武漢。這位女院士身份跟其他人可能還有一點不一樣,她既是院士,又是一位著名的女將軍,她還是李蘭娟院士的浙江大學校友,她就是陳薇。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出發馳援武漢
    杭+新聞訊 2月1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再出發,率領一支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出徵儀式在1號樓20樓大會議室,記者現場採訪到幾位醫生護士。李蘭娟院士介紹,現在疫情已經進入關鍵期,危重症病人不斷增加,浙江在救治H7N9患者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並應用李氏人工肝、幹細胞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馳援武漢,樹蘭醫院專家組帶著人工肝新技術、幹細胞等,希望人工肝技術、微生態調節、幹細胞治療等,能夠讓這次疫情的病死率下降。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來源:錢江晚報】今天,李蘭娟院士將結束馳援,從武漢返回杭州,這也是她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的第60天。她所支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癒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轉為輕症。多次赴湖北進北京;走入「紅區」,擔負著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建言獻策……這位73歲老人的「戰疫經歷」驚心動魄。 主動請纓去武漢1月18日,李蘭娟同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前往武漢研判疫情。
  • 李蘭娟:剛來武漢的時候看到那麼多病人死亡,壓力非常大
    她就是中國感染病學科唯一一位女院士—李蘭娟,從主動請纓武漢到今天已逾2個月,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和之前每一次抗擊疫情時一樣,一直在一線。「一定要到一線去,因為作為一個醫生,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親自查看病人。」李蘭娟院士這樣告訴記者。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我願意領隊,到武漢去,幫助救助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
  • 小學生學術發布會得到院士點讚!李蘭娟院士今天中午走進崇文實驗學校
    今天中午,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音樂廳出現了激動的一幕,李蘭娟院士出現在學校的「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上,親自為學校學生的論文做點評。李蘭娟院士聽完一位六年級學生的研究論文後肯定了孩子們的探究意識,為同學們善於思考的精神點讚。
  •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0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專業。2月2日抵達武漢,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該團隊關於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經驗和研究成果,已經寫入了國家診療方案。
  • 李蘭娟院士醫療隊今日撤離武漢!疫情前的她,原來經歷了這麼多……
    今天(3月31日),抵漢近60天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浙江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在前往機場的大巴上,李蘭娟帶領團隊成員一齊說道:一起來、一起拼、一起贏、一起回,一個都不能少。
  •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戰鬥在浙南抗疫最前沿
    這位體重108公斤的壯漢在表達感謝時數次哽咽。得知他康復離開,救治過他的醫生戴震宇頗感欣慰:「再辛苦也值得了。」日前,溫醫大附一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自從溫州市全面啟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來,該院第一時間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臨床診治組,2000餘名黨員幹部相繼籤署了防疫承諾書……「在疫情面前,我們勇作表率,主動出擊,這是使命和擔當。」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2020年2月4日,李蘭娟院士所率的科研團隊公布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重大科研成果——「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種藥物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能起到抑制作用,而且效果不錯。在這疫情越發嚴峻的時期,這則消息無疑給全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1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領域專業人員,在漢指導疫情防控59天。2月2日團隊抵漢後,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 為什麼再來武漢?李蘭娟:國家有需要 我隨時出發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接過兩項沉甸甸的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9月17日,李蘭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在這場抗疫大戰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每一個人。」
  • 金華一中開學典禮請來李蘭娟院士!視頻寄語振奮人心
    這位神秘嘉賓就是和鍾南山攜手戰疫的院士面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傳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記者了解到,李蘭娟和金華的緣份,並不止金華一中這段珍貴的視頻。今年5月,重慶市金華商會會長王福田將戰疫期間,李蘭娟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逆行天使林」栽種桂花樹時使用過的鐵鍬,捐贈給金華市博物館。
  • 李蘭娟院士再赴武漢:國士出徵,不念歸期
    今天凌晨4:40,李院士團隊已經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已經在湖北省人民醫院開展工作。此次醫療組的隊員均來自浙大一院和樹蘭醫院,包括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內科等多個科室的醫護骨幹。此前,李蘭娟院士帶領的團隊,已經成功地分離出來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株,並且有可能在疫苗上有所突破,這讓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希望。
  • 荊湘大地 同胞深情 湖南旺旺醫院重症醫學團隊馳援武漢
    16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培訓現場。紅網時刻2月21日訊(通訊員 鄧媛)2月21日下午15點,湖南旺旺醫院16名醫護人員整裝待發,啟程前往武漢,奔赴抗疫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踐行「白衣戰士」的初心與使命。湖南旺旺醫院作為長沙市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醫院,在接到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關於緊急組建新冠肺炎防治醫療隊通知後,第一時間派出由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傳染(感染)科共16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加入本次湖南省醫療隊伍馳援武漢。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1月19日,是疫情發生後李蘭娟院士第一次是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一天鐘南山院士帶隊赴武漢考察疫情,一行人中她是難見的那朵「紅花」。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 李蘭娟院士團隊找到兩款藥究竟是什麼?專家解讀
    新京報訊2月4日下午,針對新冠肺炎傳來好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以下稱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病毒。
  • 李蘭娟院士周末的一天
    帶領團隊兩赴武漢,深入臨床一線連續作戰60天;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積極建言獻策……當前,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國外疫情仍在蔓延,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帶著她驚心動魄的戰「疫」經歷,出現在上海合作組織醫院合作聯盟抗疫國際遠程研討會晉江分會場上,向世界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印度正值抗疫關鍵時期,非常需要中國的抗疫經驗。」
  • 李蘭娟院士證實阿比多爾能抑制新冠 石藥集團琦效獲全民關注
    中訪網關注 2月4日,我國新冠病毒研究迎來重大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在武漢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阿比多爾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她還建議將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以下稱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