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73歲李蘭娟院士乘火車馳援武漢:我沒考慮什麼時候回家……

2020-12-13 武漢發布

「李院士是主動請纓,她今晚9時上火車,不是高鐵。」2月1日晚,電話那頭,忙碌中的李蘭娟院士的助理呂老師抽空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楊子宸 攝

據介紹,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看到武漢確診人數增加,2月1日主動向國家衛健委請示,決定帶團隊馳援武漢。下午,樹蘭醫院舉辦了一個簡短樸素的出徵儀式,團隊一行一共9人,包括感染科、重症監護、人工肝治療方面的專家。

李院士說:「當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入關鍵期,武漢的醫院裡危重症患者比較多,病情嚴重,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療。浙江在抗擊H7N9時,總結了一套經驗。這次,浙江的危重症病人救治時,也用上了人工肝技術。浙江的經驗應該應用到全國。這次去武漢,我們會把四抗二平衡這一套浙江經驗帶過去,希望武漢的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這次緊急出徵的醫護人員大多於中午十二點多才接到通知,緊急集結了感染科、重症監護室、人工肝等科室的精兵強將。此番主要是為了搶救危重病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楊子宸 攝

據了解,早在2013年抗擊H7N9禽流感時,李蘭娟院士團隊對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比較好的經驗,叫四抗二平衡。首先是抗病毒治療,第二是抗休克治療,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繼發感染。

還要兩平衡,第一個平衡是維持水電解質酸鹼的平衡。第二個是微生態的平衡,病毒感染以後,往往也有微生態的失衡,導致細菌繼發感染,所以微生態平衡能夠減少繼發感染。所以這一套方案和方法,在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當中,還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中午12時多,決定馳援武漢後,李蘭娟院士馬上匆忙回了趟家,簡單收拾了一些隨身行李。於下午2時15分趕回醫院,和團隊成員們匯合,準備出發。醫院為他們準備的隨行物資,包括一些日用品、食品以及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護用品。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楊子宸 攝

李蘭娟院士表示,這次去打算長期奮鬥,自己也沒有考慮什麼時候回來。

1月18日,受國務院、國家衛健委委託,她與鍾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達武漢,聽取了武漢的有關情況匯報,也查看了有關現場。李院士說:「我們的任務是對疫情進行研判,向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做匯報。」此後,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李蘭娟院士曾多次表示:「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來源:錢江晚報】今天,李蘭娟院士將結束馳援,從武漢返回杭州,這也是她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的第60天。她所支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癒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轉為輕症。多次赴湖北進北京;走入「紅區」,擔負著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建言獻策……這位73歲老人的「戰疫經歷」驚心動魄。 主動請纓去武漢1月18日,李蘭娟同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前往武漢研判疫情。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出發馳援武漢
    杭+新聞訊 2月1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再出發,率領一支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出徵儀式在1號樓20樓大會議室,記者現場採訪到幾位醫生護士。我已經把自己超市買的東西快速整理了一下。」2:06,樹蘭醫院的工作人員把樹蘭醫院最近一段時間緊急收集到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搬運到現場,他說:「我們盡最大努力收集了。」相關負責醫生正在緊張的核實出徵人員的信息和物資信息。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我願意領隊,到武漢去,幫助救助患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
  • 這位金華人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擔任李蘭娟院士團隊治療組組長!
    疫情暴發後,大年三十,朱夢飛在給李蘭娟發拜年簡訊時,主動請纓:「必要時,請派我到武漢馳援。」李蘭娟欣然應允:「好的!」當時,不少人聞「新冠」色變,朱夢飛是最早表達馳援武漢的「逆行戰士」之一。正式出徵在2月1日晚。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除夕之夜 李蘭娟院士表示可以帶隊支援武漢事實上,73歲屬於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如果在後方做研究工作環境會相對安全些。但是,她絲毫沒考慮到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披掛上陣,深入最危險的重症病房。2月2日,李蘭娟帶隊出發馳援武漢。她說:「這次我主要是來當一個醫生。
  • 73歲的李蘭娟,衝殺在抗疫一線!卻遭污衊!
    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84歲的鐘南山一句講的是73歲的李蘭娟兩位老人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為了你我的安康衝殺在武漢抗疫一線84歲的鐘南山時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他們都是國士都是我輩楷模不容許絲毫詆毀和污衊這位73歲的老奶奶本該含飴弄孫了卻再次為遭受劫難的神州大地無悔逆行至風暴的中心而在她的團隊發布重大成果時
  • 又一位女院士馳援武漢,她是李蘭娟校友,清華碩士,如今已是將軍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讓很多人記住了李蘭娟院士這個名字,也記住了這位古稀老人的樣子。這位已經73歲高齡的老人,一直戰鬥在武漢疫情的第一線,兩次帶隊出徵武漢,她是全國人民心目中不老的女神。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70年代的她從這所學校畢業
    對於工程院院士,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袁隆平。在2020年開端最新企業國民關注的事情就是肺炎疫情,幾乎全國人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的實時動態。在抗疫情的過程當中,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為了能使武漢快一點渡過難關,八方馳援武漢,共渡難關。在這次疫情當中給人民吃了定心丸的是兩位老人,這兩位老人也特別受人關注。
  • 周末 您好 | 李蘭娟院士:73歲再戰疫情一線
    4月15號,浙江省援鄂第五批返浙醫療隊隊員結束了在安吉的休養,其中也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其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面前,73歲的李蘭娟院士如同17年前面對「非典」時一樣,再赴抗疫最前線。
  • 李蘭娟:剛來武漢的時候看到那麼多病人死亡,壓力非常大
    她就是中國感染病學科唯一一位女院士—李蘭娟,從主動請纓武漢到今天已逾2個月,已經73歲的李蘭娟院士和之前每一次抗擊疫情時一樣,一直在一線。「一定要到一線去,因為作為一個醫生,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親自查看病人。」李蘭娟院士這樣告訴記者。
  • 李蘭娟: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曾輟學回家,意外錄入杭州第一中學
    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李蘭娟院士,這段時間無人不知,已經73歲高齡的她,猶如一位女戰士,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要知道,當時她果斷提出封城建議,可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但是,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李蘭娟院士,卻從沒有一點私心,從沒有為自己考慮過。
  • 李蘭娟,擬推薦為國家級表彰對象
    其中,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推薦對象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推薦對象中,均有李蘭娟院士。李蘭娟(資料圖 來源:中新網)「政事兒」注意到,不久前,李蘭娟獲浙江省科技大獎。疫情期間,李院士不顧花甲年高,仍帶隊前往武漢,堅守抗疫一線,為疫情防控貢獻了「浙江力量」。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元,李蘭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穿越人海,鄭樹森和李蘭娟院士伉儷牽手,網友:這碗狗糧我幹了
    看到飛機降落的那一剎那間,鄭樹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鏡,因為他要第一時間看清妻子平安歸來,李蘭娟院士下了飛機,已經70歲的鄭樹森穿越了人海,一下子就走到了李蘭娟院士的面前,緊緊地握住的她的手。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你我的心情是一樣的,眼睛裡閃著淚光,被這樣平凡又偉大的愛情所打動著,更有許多網友在下面評論道「這樣的愛情我羨慕了」「這碗狗糧我幹了,你隨意」「偉大的愛情,淚奔」「這是什麼神仙愛情」鄭樹森和李蘭娟院士的愛情著實讓人羨慕,一位是多器官聯合移植事業的開拓者,
  • 李蘭娟院士醫療隊今日撤離武漢!疫情前的她,原來經歷了這麼多……
    今天(3月31日),抵漢近60天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浙江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在前往機場的大巴上,李蘭娟帶領團隊成員一齊說道:一起來、一起拼、一起贏、一起回,一個都不能少。
  • 愛情最美的樣子:李蘭娟夫妻相守45年,你回家,我雨中撐傘接機
    愛情最動人的地方,並不是對方為你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始於細枝末節的一點一滴。這次疫情中的民族英雄,國士無雙李蘭娟原始無疑就擁有一份「我欣賞你,所以我願意成就你」得動人愛情。而馳援武漢已近兩個月的李蘭娟院士,也在3月31日結束了在武漢的工作,返回杭州。她說:「目前來看,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這次,我親自參加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這個經歷讓我難忘。
  • 小學生學術發布會得到院士點讚!李蘭娟院士今天中午走進崇文實驗學校
    今天中午,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音樂廳出現了激動的一幕,李蘭娟院士出現在學校的「創新研究室學術發布會」上,親自為學校學生的論文做點評。李蘭娟院士聽完一位六年級學生的研究論文後肯定了孩子們的探究意識,為同學們善於思考的精神點讚。
  •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武漢人民拉出一條條橫幅,表達對浙江醫療隊的感激之情。隊員們在酒店房間裡留下的感謝信和一些小食。出發前,杭州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鄧旻爸爸把大家講哭了。杭州市中醫院張秀紅護士看著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熱淚盈眶。3月31日上午,李蘭娟院士結束在武漢兩個月的馳援,返程回杭。
  • 李蘭娟院士成長經歷曝光,實力打破「寒門難出貴子」的偏見
    這場疫情讓我們認識了醫學界的4大明星: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王辰,他們同時也收穫了全國無數的大小粉絲,成為現代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時也是助力孩子成長的標杆。這裡我想分享一下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女戰士:李蘭娟院士。
  • 杭州郵政物流「老司機」逆行千裡 8次挺進武漢|李蘭娟院士親自收貨...
    「這時候去武漢,有擔憂可以理解,但我不怕,怕就不去了。」43歲的「老司機」羅東湖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戰。和他一樣,杭州車隊共有4人報名「參戰」,兩人一車,負責運輸2輛甩掛運輸車。第二天凌晨2點,天還沒亮,羅東湖就起床收拾,凌晨3點趕到杭州郵件處理中心集合,開上一輛運輸車到蕭山坎山裝貨。
  • 李蘭娟回家了 機坪上那些「穿過人海的牽手」……
    李蘭娟回家了。 3月31日13時55分,李蘭娟院士和浙江省援鄂第五醫療隊員一起搭乘浙江長龍航空GJ6011航班從武漢飛抵杭州。從2月10日從杭州火車東站乘高鐵到武漢,在連續51天奮戰在抗第一線後,如今她回到了家鄉,迎來了最美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