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李蘭娟,衝殺在抗疫一線!卻遭污衊!

2020-12-13 騰訊網

作者:弘毅劍心

抗擊疫情以來

有兩句話在網上流傳

「鍾南山說動才能動!」

「聽奶奶的話!」

這兩句話

一句說的是84歲的鐘南山

一句講的是73歲的李蘭娟

兩位老人

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

為了你我的安康

衝殺在武漢抗疫一線

令人感佩

▲鍾南山與李蘭娟共同參與防疫會議

01.

之前寫過鍾南山爺爺的故事

今天本想好好寫寫李奶奶的

可是

意外總先行到來

讓人無比地憤慨

在昨天的文章裡

筆者介紹了

李蘭娟院士團隊的成果

兩種藥物效果明顯

可同一天

針對李蘭娟院士的污衊

迅猛而至

某公眾號發布文章

鋒利的矛頭直指

衝殺在抗疫一線的李蘭娟院士

文章核心內容有三

第一,「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的研究成果。

第二,該公司董事長鄭傑是李蘭娟的兒子,李蘭娟還是該公司董事。

第三,這兩種藥只是「初步測試」,沒有經過完整的臨床醫學驗證,效果根本不知道。

摘要還發質問

治死人怎麼辦

寥寥數百字

用心極可誅

02.

其實

上述文章所編造的內容

根本不難查證

前面提到的兩個藥物

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

一個是俄羅斯於1993年上市的

一個是美國公司2006年開發的

至於文章提到的

「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則是一家從事醫療信息化管理的公司

於2008年1月18日剛剛成立

在此居然被說成了醫藥巨頭

▲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專業的醫院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用戶提供從混合雲架構到雲醫院信息系統,以及網際網路健康雲醫院的整體解決方案。

可以想像

上述文章的作者

在編造謠言的時候

是多麼善於移花接木

還有人跑到了微博上去造謠

其實

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

筆者是直接略過去了

基於對李蘭娟院士的了解

知道上述種種其實是污衊

看上去的言之鑿鑿

其實是在胡亂扯淡

03.

2003年

非典肆虐時

不止有鍾南山

當時已有李蘭娟

當年非典蔓延時

是他倆臨危受命,率兵出徵

聲勢洶湧的「非典」爆發時

56歲的李蘭娟任省衛生廳廳長

首提及時隔離、及時公布信息

倡導克制謹慎使用激素、抗生素

SARS十周年紀念時

醫學跟蹤發現

曾在浙江治療的SARS病人

沒有一人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

17年後

武漢疫情危在旦夕

再度領銜出徵的

還是他們

當我們在歌頌84歲的鐘南山時

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

他們都是國士

都是我輩楷模

不容許絲毫詆毀和污衊

這位73歲的老奶奶

本該含飴弄孫了

卻再次為遭受劫難的神州大地

無悔逆行至風暴的中心

而在她的團隊發布重大成果時

居然還有人污衊詆毀

真的是喪心病狂其心可誅

國有戰,召必回

2020年的除夕當天

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

她卻匆忙地奔赴北京

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會議

面對這樣一位為國出徵的老人

面對這樣一位有召必回的國士

真心想不通

為何有人忍心污衊詆毀

04.

對李蘭娟院士的污衊

令人憤怒和惱火

而5日還有一條熱搜

又讓人心疼和敬佩

2月2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李蘭娟來到武漢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副院長江應安說

七十幾歲的老人了

真的是不分晝夜

她凌晨4點下的火車

吃過早餐接著就開會

各個醫院的專家

基層的管理者

全部都要見面

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我們

我感覺

這個老太太

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除夕當晚9點多

李蘭娟從北京返回杭州

晚飯來不及回家

就在首都機場吃了一份餃子

面對這樣這位

為了抗擊疫情

每天只睡3小時的老人

很多網友都表示心疼

請李奶奶保重身體

恰如一位網友所言

她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是真正值得追的明星

這麼拼的老奶奶

這樣的民族英雄

怎麼忍心污衊和詆毀呢

05.

李蘭娟院士是什麼人?

她是挽救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生命的女戰士!

▲20世紀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達80%。

李蘭娟義無反顧的投身於肝炎治療事業,經過10餘年的反覆探索、實驗,1996年,李蘭娟團隊終於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成為我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

中國的肝醫學史上

將永遠記錄這位以身涉險的女戰士

李蘭娟院士是什麼人?

她是58歲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

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

作為傳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作為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她於2005年

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院士是什麼人?

她是最先提出「武漢封城」建議的人!

2020年1月26日

很多人從央視的採訪中得知

李蘭娟院士是武漢封城背後的「推手」

當時有人或許不理解

她為何提出這樣的舉措

就如她在17年前

隔離那些非典感染者一樣

如今一定是滿滿的佩服

於千萬人口的武漢而言

封城需要多大的勇氣

可想而知

李蘭娟院士超前提出該建議

是該具有多大的魄力

就是這樣一位有卓著功勳

有巨大魄力、有院士頭銜的老人

她至於去推銷自己孩子公司的藥嗎

此刻

疫情還在蔓延

李蘭娟院士

仍然帶隊在一線拼殺

她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

再一次保護了我們

我們也該保護好她

我有國士

天下無雙

醫者仁心

不容污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73歲李蘭娟在武漢的58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李蘭娟院士向衛健委請纓逆行武漢,第二天晚上就帶隊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出發的時候李蘭娟院士說沒考慮什麼時候回來,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在武漢鏖戰58天後,李蘭娟與團隊於昨日(3月31日)踏上了返程之路。回首李蘭娟院士在武漢「驚心動魄」的58天,寫滿了敬業、忙碌與不可思議。
  • 73歲的李蘭娟有多硬氣?面對美國專家,英語流利的她堅持說漢語!
    最近,73歲的李蘭娟,被美國邀請,傳授中國抗疫肺炎經驗。尤其在這個關鍵時期,祖國媽媽被非議、被污衊,李院士堅持用漢語發言代表一種態度,不然我們要一直順著別人嗎?不要!我們要站在自己的立場,發出中國的聲音!李蘭娟的做法,真的是一種大國風範。
  • 周末 您好 | 李蘭娟院士:73歲再戰疫情一線
    4月15號,浙江省援鄂第五批返浙醫療隊隊員結束了在安吉的休養,其中也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其團隊。新冠肺炎疫情面前,73歲的李蘭娟院士如同17年前面對「非典」時一樣,再赴抗疫最前線。
  • 73歲李蘭娟再披戰袍,是中國百姓公認的民族脊梁!
    在武漢抗「疫」一線4.2萬名援鄂醫務人員當中,有2.8萬女性,佔到了援鄂醫務人員的一半以上,她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些一線女醫務工作者中,優秀代表非中科院院士李蘭娟莫屬了。02、馳援武漢 堅守一線除夕之夜,各省市援鄂醫療隊星夜兼程奔赴武漢的消息刷爆全網。最讓人感動的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說:「我個人已經向國家提出來了,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 抗疫英雄無數,鍾南山等4人獲殊榮,為什麼沒有李蘭娟?原因何在
    就像現在一樣,大家也疑惑為什麼沒有李蘭娟。 2020年7月,為表彰李蘭娟的卓越貢獻,浙江省首次將「科技大獎」頒給李蘭娟個人和團隊獎金300萬。 浙江省這個「最高科技獎」跟國家最高科技獎一樣,每年不超過2項。雖然這不屬於國家獎項,但同樣是對李蘭娟貢獻的認可。
  • 在武漢連續奮戰,73歲李蘭娟院士今日回杭:「我這60天,驚心動魄」
    在此次疫情中,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學家的李蘭娟,已經在武漢連續奮戰兩個月,時至今日,那張曾衝上熱搜的照片,依舊打動人心:脫掉防護口罩的李蘭娟,兩側臉頰上是深深的壓痕,但卻笑得溫暖又平和。多次赴湖北進北京;走入「紅區」,擔負著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建言獻策……這位73歲老人的「戰疫經歷」驚心動魄。 主動請纓去武漢1月18日,李蘭娟同鍾南山院士等6位專家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前往武漢研判疫情。
  • 翻開李蘭娟院士的微笑,是我們共同的抗疫回憶|美好家園新刊到
    【封面】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親赴武漢一線支援的李蘭娟院士。有一個鏡頭捕捉到,73 歲的李蘭娟院士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 查房出來後的瞬間:脫掉防護裝備,面部的壓痕清晰可見,但那個淺淺的微笑如此動人。那一天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武漢一線指導抗疫的第19 天。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70年代的她從這所學校畢業
    現如今鍾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為了人民的健康臨危受命,奮戰在科研一線。有很多的網友都說看到鍾老既踏實又心疼。84歲本該是在家裡安度晚年的時候,但是他卻在為保證人民的健康做著努力。而另一位老人則是李蘭娟,對於2003年經歷過非典的人應該對這個名字是特別熟悉的。
  • 李蘭娟院士周末的一天
    帶領團隊兩赴武漢,深入臨床一線連續作戰60天;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積極建言獻策……當前,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國外疫情仍在蔓延,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帶著她驚心動魄的戰「疫」經歷,出現在上海合作組織醫院合作聯盟抗疫國際遠程研討會晉江分會場上,向世界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印度正值抗疫關鍵時期,非常需要中國的抗疫經驗。」
  •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2020-09-25 17:54:32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分享健康傳播的經驗。李蘭娟在大會上發言。 駱雲飛 攝  李蘭娟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在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疫苗研發、診斷治療、公共衛生管理等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數位技術、科技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抗疫英雄和教師妻子共上「開學第一課」
    83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內江援助湖北的21名白衣戰士……他們都是奮戰在一線的抗疫英雄。4月13日,是全市初中一、二年級和小學各年級開學複課的日子。「鍾南山院士,這位參與2003年非典戰鬥的83歲老人再次掛帥出徵;他臨危受命,奔走於疫情防控最前線,奔走在最危險的地方。」「李蘭娟,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她本該在家享受晚年生活。但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她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抗疫最前線。」「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他不顧自己身患漸凍症,也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堅守在抗疫前線。」
  • 為什麼李蘭娟院士,值得我們尊敬|戰疫日記
    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已經有73歲高齡。但在疫情面前依舊奔赴一線。在2月2日,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根據筆者的了解,出發之前,李院士就表示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鬥的準備。而抵達武漢後,李蘭娟的院士抗擊疫情的決心再一次體現出來。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在這段時間,我國出現了許多醫療英雄,而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兩位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另一位則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 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 不止鍾南山,還有李蘭娟!
    在17年前的「非典戰疫」中,李蘭娟院士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如今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當我們在歌頌84歲的鐘南山時,也不要忘了讚美73歲的李蘭娟。他們都是國士,也都是我輩楷模!這次武漢「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大家都很感嘆,說鍾南山院士都84了,李蘭娟院士都73了,如果再過幾十年,再有大疫情,他們還能再戰嗎?不用怕!我們擔心的,院士們都想到了,希望就在「樹蘭醫學獎」培育的,這幾十位「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當中!
  • 73歲李蘭娟院士再戰前線!童年家貧差點輟學,曾是紹興赤腳醫生
    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1月18日,同84歲的鐘南山院士等一起趕到武漢再戰防疫前線。李蘭娟院士是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她深入臨床一線,在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她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近半個世紀,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傳染病診治作出了重大貢獻。
  • 抗疫英雄中,鍾南山等4人獲最高榮譽,那個提出封城的李蘭娟呢?
    但奇怪的是,這次的表彰卻沒有李蘭娟,那麼那個提出武漢封城提議的李蘭娟怎麼樣了呢?這些專家都是在此次抗疫行動中的核心人物,可以說沒有他們的付出,抗疫不會這麼順利。鍾南山院士雖然已經84歲,但在接受領導人頒獎時,他健步如飛,器宇軒昂,還開玩笑稱,自己特意走得快一些,就是為了證明自己還不老,還可以繼續為國家醫療事業做貢獻,隨後贏得一片掌聲。
  • 李蘭娟在福建晉江分享抗疫經驗 對常態化防控疫情提建議
    16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蒞臨福建晉江分享抗疫經驗,並就常態化防控疫情提出意見建議。分享會上,李蘭娟以自己和團隊的經歷,分享了在武漢連續60天的抗疫故事和診治經驗。
  • 一線戰疫58天,李蘭娟院士今日離漢返浙
    3月31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九通海源酒店,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療國家醫療隊 (李蘭娟院士醫療隊)啟程離漢。
  • 被潑了髒水的李蘭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70幾歲的老人不分晝夜,凌晨4點下火車,吃過早餐接著就開會,定質量方案見面,給全組人員講解疾病關鍵知識。 02 李蘭娟院士公布抗疫最新成果 卻被潑髒水
  • 蕭山小朋友給李蘭娟院士寫信:期待與您相約春天 李奶奶回信了!
    > 【最新消息】本端記者將小朋友們的信轉給了李蘭娟院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