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娘做的鞋墊」

2020-12-23 海岱文化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

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

世上只有母愛,才會這樣恆久、樸實!只有娘做的鞋墊,才會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更加踏實地走好我的餘生之路!

娘做的鞋墊

散文

作者 / 王金良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剛走進老家院子,就把鞋裡「探頭探腦」的鞋墊拽出來,順手扔在垃圾桶旁邊。娘走過來,邊撿起鞋墊邊說:「還這麼新,扔了怪可惜的,留著我洗洗縫縫,你再墊吧。」娘把鞋墊當做寶貝一樣攥在手裡,好像怕我奪過去再次扔掉。我衝娘笑道:「哎呀,鞋墊墊在鞋裡好幾天了,你不嫌臭啊?」「你們這些孩子啊,沒經過那沒吃沒穿的緊巴日子,就是拿著東西不當東西。」娘的耳朵是越來越聾了,說話常常是答非所問。

娘向來節儉,見不得浪費一點東西。平時她一個人在老家住著,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電燈都捨不得開。燒水做飯一直用土灶燒柴火,說那液化氣灶和電飯鍋用起來不方便,也不放心。每當看見我要丟棄的舊衣物,她總要留下來看看還能否縫補或改作他用,不會讓我一扔了之。娘說,不為別的,還為少造點垃圾也好呢。

聽說我放暑假了,可以在家住幾天。娘立即洗刷起那雙鞋墊來,說等我回城時,就能墊上拾掇好的鞋墊。午飯後,娘坐在大門口,全然不顧三伏天的悶熱,一邊哼著歌謠,一邊縫補著那雙鞋墊。看上去娘不是在納鞋墊,好像一個孩子在玩著痴迷的遊戲。

娘給我做過多少雙鞋墊,數也數不清。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穿上了爺從公社供銷社買來的「解放」牌膠鞋,鞋結實耐磨,但是不透氣,我的腳又特別容易出汗,學校離家雖然不遠,大概有三四裡地,但是一天三頓飯往家跑,課間又愛跑跑跳跳地和同學打鬧,一天下來,晚上睡覺時,腳熱辣辣的疼。那時家境窘迫,一雙鞋買來一直穿到破才再買新的,沒法倒替著多洗刷幾次鞋子。娘的心最善,心疼我的腳,只好督促我每次睡覺前要洗腳。

有一天黑夜,我一覺醒來,發現娘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手裡攥著一隻沒做好的鞋墊。在我們家,爺是在家裡是「甩手掌柜」,只忙坡裡的活,家務活全是娘的。娘幹家務活總是睡的很晚,特別是秋收季節。娘「惜糧如金」,不,簡直「惜糧如命」呢!秋天的院子裡常常晾曬糧食,娘不是擔心被老鼠偷吃了,就是怕被雨淋了。旮旮旯旯裡散落的豆粒或玉米粒,娘在夜晚打著燈籠也要一粒一粒撿起來。有一次突然下雨,娘跑著到院子裡收糧食,摔倒跌得胳膊腫了好幾天,爺罵娘「為了點糧食不要命了」。娘在大忙的秋天要為我做鞋墊,就只得熬夜了。

我的老家屬於沂蒙革命老區,這裡的婦女在抗戰時期就有著拆了棉衣棉被做軍衣軍鞋支援前線的感人故事。納鞋底、做鞋墊是這裡的婦女幾乎人人都會的手藝,是個不簡單的活。先是找來破衣服或舊床單,把結實能用的部分剪成一塊塊的布頭,洗淨曬乾,這些布頭在我們老家這叫「鋪襯」;然後是「打闕子」(方言),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後來生活條件好了用白面)熬成漿糊,鋪一塊木板或一張桌子,上面鋪上一張舊報紙,然後把「鋪襯」一層一層地用漿糊粘上去,一般粘到六七層時,放在太陽下曬乾,「闕子」就打成了。再接下來就是「剪樣子」,按照鞋子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廢報紙剪裁出「樣子」,「樣子」貼到「闕子」上,沿著樣子剪裁出鞋墊底子。最後是納鞋墊,把鞋墊底子裹上一塊耐磨好看的「鋪襯」後,剩下的就是最費工夫的事,那就是「恐怕不結實,墊前密密縫」了。

我上高中後,學校離家五六十裡地,在校四周才回家一次。娘做鞋墊從不在上面繡什麼花或者什麼字(娘大字不識一個),都是粗線大針縫的,針腳很大,最大的幾乎有大米粒那麼大。那時大概已經有了所謂虛榮心吧。每逢周末搞個人衛生,怕同學笑話娘做的鞋墊不好看,我就用塑膠袋包起來藏到鋪蓋底下(那時男生宿舍充滿著臭腳丫子味,掩蓋了我這個秘密),等過大周帶回家讓娘洗。過大周是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冬天或者陰雨天,鞋墊洗了幹不了,娘就用爐火或柴火烤乾。每次返校,娘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帶上三四雙乾淨的鞋墊,囑咐我在校要勤換鞋墊,別把腳捂得太臭,燻著周圍的同學。

上了大學,離家更遠了,開始娘讓爺給我郵寄過幾次鞋墊。後來我寫信說,別寄了,鞋墊的運費比買還貴,商品經濟時代了,鞋墊在校園裡就能買到,還帶著各式各樣好看的圖案。其實,是有些嫌娘做的鞋墊越來越土氣難看了。

無論世事怎麼變遷,娘對孩子的愛是不會變的。我參加工作後,每次回老家,娘還是常常問,穿皮鞋捂腳不?要不要給你再做雙鞋墊?……我總是敷衍娘說,皮鞋材料好著呢,墊著防臭鞋墊,不用再做鞋墊了。娘像是知道我的心思,有好幾次,娘自言自語說,你是怕娘年老眼花,做的鞋墊會更「醜」了吧。還說,鞋墊吸汗養腳就好,繡上什麼花,墊在鞋裡看不見,有什麼用呢?

最近幾年,我喜歡從網上或超市購買鞋墊。但這些買來的鞋墊,雖冠以「防臭」「透氣」「按摩」等美名,但實際多是一次性使用之物品,墊上沒幾天就會變形走樣,有時還會「調皮」地從鞋裡跑出來。

本來打算在老家多住一段時間,可是沒過幾天,蚊子咬的我就下定了返城的決心。當我要走的時候,娘要我等等。我看她快速地走到裡屋,掀起柜子上的箱子,她從箱子底下拽出一個報紙包。我忙過去把箱子搬回原位,箱子很重,我搬都有些吃力,不知道八十多歲的娘哪來那麼大的勁頭?我打開報紙包,裡面包裹的正是那雙鞋墊!原本扭曲皺巴的鞋墊已經變得平平整整,表面裹上了一層吸汗的「鋪襯」,納滿了密密麻麻的針腳,線依舊是那種粗白線,針腳依舊是那麼大,凸起的針腳讓鞋墊面摸起來不那麼光滑,就像娘粗糙的手。娘臉上帶著少有的喜色和紅潤,說:「你看這不和新的一樣」……

娘還在叨叨,我已經有些淚眼朦朧:世上只有母愛,才會這樣恆久、樸實!只有娘做的鞋墊,才會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更加踏實地走好我的餘生之路!

作者簡介:王金良,山東省昌樂及第中學教師。

編輯:豬心

圖片: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出品

……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如果您喜歡本文,

別忘記在文末「點讚」喲

主辦單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承辦單位: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協辦單位:山東省作協、山東省朗誦藝術家協會、山東省演講學會、澳洲山東同鄉總會、法國山東商會、德國山東同鄉會、加拿大齊魯同鄉會、美國北加州山東同鄉會

支持單位:致公黨山東省委 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

相關焦點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梨鄉行」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順著下山的路,自行車像離弦的箭,我們一頭扎進了梨的海洋梨鄉行散文作者 / 劉明才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美姑」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修——理——風——箱——啦——」美 姑小說故事漢子看著美姑忙來忙去的身影,對自己說:「這人善呢,早晚要好好地報答人家,走時做一把新風箱送她。」漢子的手藝精,在村上傳開去,修理風箱的活越來越多,每天總是從早忙到晚,給美姑做一把新風箱的想法就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每天折磨著他。美姑再送飯時,他便有了內疚,把頭埋得很深,心裡狠狠地想:日久見人心,這人真善呢,我要用最好的木材做一把風箱給她,三輩子也用不爛呢。
  • 「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走筆神童山」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齊魯風月就在神童山蕩漾,而光陰結成的繭已然蝶化走筆神童山散文
  • 故事:繡花鞋墊
    他又驚又喜地問:「這鞋墊是誰給你的?」李農回答說:「是我娘。」李五十追問:「你娘叫啥名字?」當他聽到李農回答「彩蓮」時,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激動地說:「兒啊,我就是你失散多年的爹啊!快告訴我,你娘在哪裡?」誰知,兒子卻哽咽著回答說:「娘讓我告訴你,她不想見你。」李五十大吃一驚:「為啥啊?」李農卻啥也不肯說。
  • 烏賊娘MK-II?「侵略!烏賊娘」第五卷出現黑色烏賊娘
    烏賊娘MK-II?「侵略!烏賊娘」第五卷出現黑色烏賊娘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0-12-28 16:24:33
  • 山東父母做10雙鞋墊送兒開學
    山東濟南的王浩傑考上了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離開家去學校報到。因為白天要做農活,沒什麼土特產可以給他帶上,所以父親專門給他炒了自家種的花生,說「這才是爹娘的味道」。母親則連夜給他做了10雙鞋墊,讓他能換得過來。
  • 山東一對父母做10雙鞋墊送兒開學!網友:慈母手中線...
    今天,#父母做10雙鞋墊送兒開學#衝上微博熱搜榜這份開學的「禮物」雖然樸實卻飽含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與期待感動了無數網友山東濟南的王浩傑考上了哈爾濱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離開家去學校報到因為白天要做農活,沒什麼土特產可以給他帶上所以父親專門給他炒了自家種的花生,說「這才是爹娘的味道」母親則連夜給他做了10雙鞋墊,讓他能換得過來。王浩傑說從小就穿習慣了母親給他縫製的鞋墊,很溫暖。父母希望他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博士。
  • 「揭秘」NBA球星運動員為何都定製鞋墊?居然出乎意料
    「揭秘」NBA球星運動員為何都定製鞋墊?居然出乎意料 在NBA,我們大家經常看到球星打完球把穿的球鞋送給粉絲,然而也就是在這時候,我們能發現球星在送鞋之前,都會做一個「小舉動」,就是將自己的鞋墊抽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爺爺級企鵝戀上「獸娘動物園」芙露露看板娘...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爺爺級企鵝戀上「獸娘動物園」芙露露看板娘 2017-05-22
  • 「講好山東故事」「難忘煎餅那些事」
    而山東煎餅的歷史由來已久,煎餅卷大蔥更是山東美食的代表。蒲松齡也曾著有《煎餅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煎餅的製作其實很簡單,製作成本也低,用五穀雜糧即可,糧食的質量差點也不要緊。我的家鄉在山東濰坊青州的西南山區,最常見的便是玉米面加豆面,磨成膠糊狀再用三條腿的鐵鏊攤製成薄薄的圓餅狀。保存時間長,且抗餓。所以在我的記憶裡,煎餅是農家人一日三餐的主食。
  • 「黃老師講故事」替死鬼到底是真的還假的?這是真的(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妖不勝德」的這個道理,最有名的公案是《了凡四訓》裡面講的,台州應尚書這個故事。台州應尚書他年輕的時候,在山中小廟裡面修習功課,準備考試。半夜都會聽到鬼在外面呼嘯而過,這應尚書也很特別,他也知道外面鬼在叫,「夜鬼嘯集,往往驚人」,會把人家嚇跑,但是應尚書不怕。有一天晚上就聽到那個鬼在說了,某婦以夫久客未歸,有一個婦人她的丈夫去外面做生意,很久都沒有回來,「翁姑逼其嫁人」,她的公婆逼她嫁人,「明夜當縊死於此」。所以這個鬼有報通,祂會知道說,一個人要準備自殺,祂都知道。明天晚上她會在這邊上吊自殺,「吾得代矣」,我可以找她當替死鬼了。
  • 當代社會裡「審美畸形」現狀。|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本文圖片來源 網絡作者 | 半菀那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下社會裡,有哪些審美畸形的現象?在這個問題下面的留言高達幾百萬。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個人的回答:短短幾句話,基本概括了當代社會裡的幾大「審美畸形」。
  • 夏番動畫「魔物娘的相伴日常」CAST公開 雨宮天為女主配音
    夏番動畫「魔物娘的相伴日常」CAST公開 雨宮天為女主配音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數字故事講述」應用紀實
    「數字故事講述」是求師得數位學習組的招牌課程。早在2015年寒假數位學習組的第一輪慕課探索之時,李海妹(Laura)老師就指導慕課先修的學員學習這一由美國休斯敦大學所編訂的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讓課程的參與者製作含有圖片、文字的視頻,來表述一件視頻製作者了解的事情。而筆者最早在數位學習組的學習也開始於此……我在數位學習組擔任的是學生顧問一職。
  • 池袋組&橫濱組的故事,「催眠麥克風 side B.B & M.T.C」漫畫開始連載
    池袋組&橫濱組的故事,「催眠麥克風 side B.B & M.T.C」漫畫開始連載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 好故事有萬能公式:凡事皆有規律,講故事也不例外
    只要掌握了這套公式,就可以講出一個好故事。1臺灣有一位作家寫了一本書叫《故事課》,把一個完整的故事拆分成了七步。分別是: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2把故事講出來簡單,但是要講成好故事,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不可否認,書中的七步法,確實可以把一個故事講的跌宕起伏。但是,歸海看到的是七步法只提供了一個的基本故事框架,卻沒有進一步細節的講解。
  • 好故事有萬能公式:凡事皆有規律,講故事也不例外。
    其中最容易讓人聽懂並且記住的表達形態,就是故事。從文學表達,到廣告營銷,從職場晉升,到日常溝通,故事無處不在,它每時每刻都在改變我們的想法,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一直以為講故事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其實,所有的故事都遵循一套萬能公式。只要掌握了這套公式,就可以講出一個好故事。
  • 「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小說故事「江山誤」
    1919年,德國在一戰中失敗,列強不僅沒有把山東還給中國,反而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消息一傳到回來全國譁然,引起了五四運動。此時同在在北京讀書的韓西州和沈淮兩人的祖父看到自己的家鄉不能順利回歸祖國,痛心疾首,毅然參加了這次運動。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風雨撼動著這個國家,什麼都在變,而神奇的是這兩家人在動蕩中一直比鄰而居,或許是冥冥之中緣分使然吧。
  • 誕生於矽谷車庫,用六年講好一個「聲網」故事
    在疫情的危與機,和全球市場的不確定裡,趙斌要和團隊一起,給美股投資者講好聲網的增長故事。「全球」的故事之所以難講,是因為不是嘴上喊著全球化的口號就能成事兒。太多的全球化故事,只是包裝了一個虛晃一槍的美夢,讓投資者和小股民掏出錢包後眼含熱淚。而聲網在成立之初就把業務範圍擴張到全球。海外客戶中,除了一些從國內出海的公司外,還有很多海外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北美、印度、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客戶較多。
  • 大腳「拇外翻」,讓你腳趾頭痛還變形!
    細心的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她們的大腳趾都有點「突出」。沒錯,這就是連明星也無法避免的不良體態「拇外翻」趕緊花2秒瞄一下自己的腳趾,看看有沒有同樣的情況!①「扁平足」你知道嗎?我們每走一步路,都需要大拇趾做一個很重要的運動 —— 第一蹠趾關節背屈,也就是「推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