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
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
世上只有母愛,才會這樣恆久、樸實!只有娘做的鞋墊,才會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更加踏實地走好我的餘生之路!
娘做的鞋墊
散文
作者 / 王金良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剛走進老家院子,就把鞋裡「探頭探腦」的鞋墊拽出來,順手扔在垃圾桶旁邊。娘走過來,邊撿起鞋墊邊說:「還這麼新,扔了怪可惜的,留著我洗洗縫縫,你再墊吧。」娘把鞋墊當做寶貝一樣攥在手裡,好像怕我奪過去再次扔掉。我衝娘笑道:「哎呀,鞋墊墊在鞋裡好幾天了,你不嫌臭啊?」「你們這些孩子啊,沒經過那沒吃沒穿的緊巴日子,就是拿著東西不當東西。」娘的耳朵是越來越聾了,說話常常是答非所問。
娘向來節儉,見不得浪費一點東西。平時她一個人在老家住著,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電燈都捨不得開。燒水做飯一直用土灶燒柴火,說那液化氣灶和電飯鍋用起來不方便,也不放心。每當看見我要丟棄的舊衣物,她總要留下來看看還能否縫補或改作他用,不會讓我一扔了之。娘說,不為別的,還為少造點垃圾也好呢。
聽說我放暑假了,可以在家住幾天。娘立即洗刷起那雙鞋墊來,說等我回城時,就能墊上拾掇好的鞋墊。午飯後,娘坐在大門口,全然不顧三伏天的悶熱,一邊哼著歌謠,一邊縫補著那雙鞋墊。看上去娘不是在納鞋墊,好像一個孩子在玩著痴迷的遊戲。
娘給我做過多少雙鞋墊,數也數不清。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穿上了爺從公社供銷社買來的「解放」牌膠鞋,鞋結實耐磨,但是不透氣,我的腳又特別容易出汗,學校離家雖然不遠,大概有三四裡地,但是一天三頓飯往家跑,課間又愛跑跑跳跳地和同學打鬧,一天下來,晚上睡覺時,腳熱辣辣的疼。那時家境窘迫,一雙鞋買來一直穿到破才再買新的,沒法倒替著多洗刷幾次鞋子。娘的心最善,心疼我的腳,只好督促我每次睡覺前要洗腳。
有一天黑夜,我一覺醒來,發現娘坐在椅子上睡著了,手裡攥著一隻沒做好的鞋墊。在我們家,爺是在家裡是「甩手掌柜」,只忙坡裡的活,家務活全是娘的。娘幹家務活總是睡的很晚,特別是秋收季節。娘「惜糧如金」,不,簡直「惜糧如命」呢!秋天的院子裡常常晾曬糧食,娘不是擔心被老鼠偷吃了,就是怕被雨淋了。旮旮旯旯裡散落的豆粒或玉米粒,娘在夜晚打著燈籠也要一粒一粒撿起來。有一次突然下雨,娘跑著到院子裡收糧食,摔倒跌得胳膊腫了好幾天,爺罵娘「為了點糧食不要命了」。娘在大忙的秋天要為我做鞋墊,就只得熬夜了。
我的老家屬於沂蒙革命老區,這裡的婦女在抗戰時期就有著拆了棉衣棉被做軍衣軍鞋支援前線的感人故事。納鞋底、做鞋墊是這裡的婦女幾乎人人都會的手藝,是個不簡單的活。先是找來破衣服或舊床單,把結實能用的部分剪成一塊塊的布頭,洗淨曬乾,這些布頭在我們老家這叫「鋪襯」;然後是「打闕子」(方言),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後來生活條件好了用白面)熬成漿糊,鋪一塊木板或一張桌子,上面鋪上一張舊報紙,然後把「鋪襯」一層一層地用漿糊粘上去,一般粘到六七層時,放在太陽下曬乾,「闕子」就打成了。再接下來就是「剪樣子」,按照鞋子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廢報紙剪裁出「樣子」,「樣子」貼到「闕子」上,沿著樣子剪裁出鞋墊底子。最後是納鞋墊,把鞋墊底子裹上一塊耐磨好看的「鋪襯」後,剩下的就是最費工夫的事,那就是「恐怕不結實,墊前密密縫」了。
我上高中後,學校離家五六十裡地,在校四周才回家一次。娘做鞋墊從不在上面繡什麼花或者什麼字(娘大字不識一個),都是粗線大針縫的,針腳很大,最大的幾乎有大米粒那麼大。那時大概已經有了所謂虛榮心吧。每逢周末搞個人衛生,怕同學笑話娘做的鞋墊不好看,我就用塑膠袋包起來藏到鋪蓋底下(那時男生宿舍充滿著臭腳丫子味,掩蓋了我這個秘密),等過大周帶回家讓娘洗。過大周是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冬天或者陰雨天,鞋墊洗了幹不了,娘就用爐火或柴火烤乾。每次返校,娘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帶上三四雙乾淨的鞋墊,囑咐我在校要勤換鞋墊,別把腳捂得太臭,燻著周圍的同學。
上了大學,離家更遠了,開始娘讓爺給我郵寄過幾次鞋墊。後來我寫信說,別寄了,鞋墊的運費比買還貴,商品經濟時代了,鞋墊在校園裡就能買到,還帶著各式各樣好看的圖案。其實,是有些嫌娘做的鞋墊越來越土氣難看了。
無論世事怎麼變遷,娘對孩子的愛是不會變的。我參加工作後,每次回老家,娘還是常常問,穿皮鞋捂腳不?要不要給你再做雙鞋墊?……我總是敷衍娘說,皮鞋材料好著呢,墊著防臭鞋墊,不用再做鞋墊了。娘像是知道我的心思,有好幾次,娘自言自語說,你是怕娘年老眼花,做的鞋墊會更「醜」了吧。還說,鞋墊吸汗養腳就好,繡上什麼花,墊在鞋裡看不見,有什麼用呢?
最近幾年,我喜歡從網上或超市購買鞋墊。但這些買來的鞋墊,雖冠以「防臭」「透氣」「按摩」等美名,但實際多是一次性使用之物品,墊上沒幾天就會變形走樣,有時還會「調皮」地從鞋裡跑出來。
本來打算在老家多住一段時間,可是沒過幾天,蚊子咬的我就下定了返城的決心。當我要走的時候,娘要我等等。我看她快速地走到裡屋,掀起柜子上的箱子,她從箱子底下拽出一個報紙包。我忙過去把箱子搬回原位,箱子很重,我搬都有些吃力,不知道八十多歲的娘哪來那麼大的勁頭?我打開報紙包,裡面包裹的正是那雙鞋墊!原本扭曲皺巴的鞋墊已經變得平平整整,表面裹上了一層吸汗的「鋪襯」,納滿了密密麻麻的針腳,線依舊是那種粗白線,針腳依舊是那麼大,凸起的針腳讓鞋墊面摸起來不那麼光滑,就像娘粗糙的手。娘臉上帶著少有的喜色和紅潤,說:「你看這不和新的一樣」……
娘還在叨叨,我已經有些淚眼朦朧:世上只有母愛,才會這樣恆久、樸實!只有娘做的鞋墊,才會給我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更加踏實地走好我的餘生之路!
作者簡介:王金良,山東省昌樂及第中學教師。
編輯:豬心
圖片: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出品
……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如果您喜歡本文,
別忘記在文末「點讚」喲
主辦單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承辦單位: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協辦單位:山東省作協、山東省朗誦藝術家協會、山東省演講學會、澳洲山東同鄉總會、法國山東商會、德國山東同鄉會、加拿大齊魯同鄉會、美國北加州山東同鄉會
支持單位:致公黨山東省委 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