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① | 孩子叛逆不聽話,竟然是好事?

2021-01-14 小十點


孩子叛逆,其實是自我意識萌發


2歲以後,孩子似乎變得「小氣」、「霸道」了,手裡拿著零食、玩具,誰也捨不得分享。


即便他手裡的東西是別人給的,也一轉眼就六親不認了。


一同事說,他們家人從進門的那一刻起,衣服口袋、包包等就要被2歲多的兒子搶過去翻個遍,把所有的東西都擺出來放在沙發上,用胳膊圍成個圈來宣誓主權。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那句「我眼睛看到的東西全是我的」。


而且,他最近老打人還不知悔改,經常有鄰居的小朋友哭著來告狀。


他很有理地指著人家說:「誰叫你不把手裡的玩具給我玩,就推倒你怎麼了。」


同事滿臉地不可思議,搞不懂自己這麼大方有愛,生出來的孩子為何如此地自私蠻橫。


有時面對別人的一再指責,忍不住當眾朝屁股打他兩巴掌。



實際上,這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然經歷。


剛出生的時候,孩子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渾然一體。


2歲以後,孩子開始萌發有自主意識,開始發現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


皮亞傑說:


0~6歲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


成人後就真的以「自我為中心了」,也就喪失了「我」與他人、社會分離的機會和界限。


成人世界許許多多的糾葛,就是無界限造成的。


2歲多的兒童通過佔有的行為,來感覺到「我」的誕生、與別人的不同。


此時,父母不要過多譴責或者迴避,給他一個良好的建構自我的開端,讓他順暢地度過自我敏感期。


從聽話到反抗,要讀懂孩子的心


通常在家裡,沒有人會跟孩子搶東西。


零食任由他吃,玩具任由他玩,哪怕明知道他很任性,家人也只是嘴上數落幾句,心裡仍覺得孩子很可愛。


但是出了門就不一樣了,在公共區域沒有人會讓著他,寶寶的心裡就會開始受創。


特別是3歲左右,孩子們上了幼兒園,剛接觸群體生活時,會極其地不適應。


他們會本能地認為老師是「我」的,看到老師跟別的小朋友親暱,會非常不開心。課間玩玩具時,也會搶來搶去。


尤其是去很多人都爭搶的遊樂設施邊,比如玩滑梯等被要求排隊時,會非常生氣。


也在那一瞬間,他們開始意識到「公共物品」這個概念,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由自己支配。


而且,也沒有人會聽自己的話。



如果他搶了別人的東西,會被搶回去,甚至會有人也來主動搶他的東西。


如果他動手打了人,要麼會遭到力度更大的還手,要麼會被老師批評這個行為不對。


在屢屢被拒絕、被制止的受挫中,孩子們開始反思自己,他們一方面會沮喪,一方面開始學著面對現實。


當他們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圍著自己轉,每個人都不一樣時,便會思考如何通過秩序和合作,去取得想要的東西。


這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成長,但這個過程需要他自己去體驗和思考。


孩子叛逆期,父母該如何對待?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叛逆期,會對他們的情緒和行為處理不當。


要麼強行阻止,要麼嬌慣寵溺,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們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過於嚴厲,孩子「自主」的欲望會受到壓抑。


昨晚,我家兩歲半的女兒非要自己切豆腐,看著把一小塊切成了碎渣渣。


她奶奶說這太浪費了,一把把其餘大塊的豆腐拿走了,女兒瞬間哭到崩潰。


奶奶想讓孩子節約糧食本沒有錯,但是絲毫不商量就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


久而久之這些想主動去做的事情受到壓抑,便放棄了。


就像小時候很多想體驗家務的孩子,被父母打著好好學習的旗號,禁止讀書之外的一切活動。



導致他們成年了生活依然不能很好地自理,甚至有的人上了大學都不會洗衣服。


過於溺愛孩子,一切的欲望有求必應,等同於剝奪了孩子心理發展的機會。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懂得了察言觀色,他們會根據大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任性行為是繼續還是制止。


有些孩子只跟父母在一起時,還算乖巧懂事,只要有客人在場或者在公共場合,就無理取鬧。


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不得不妥協。


於是,孩子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鬧騰,得到了想要的玩具,通過小惡作劇釋放了內心的情緒。


但久而久之,會發現他吵著買回來的東西頃刻間扔得到處是,當著外人撒潑打滾也根本沒有原因。


那是因為他根本不珍惜費盡心思得到的東西,也並不是真的想要什麼,而只是單純宣洩內心的叛逆而已。



那種情緒沒有引起家人的注意,才故意各種作。


害怕孩子哭鬧、對他們有求必應的溺愛,不僅滿足不了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反而會錯失讓孩子真正地表達自我的機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寫到:


兒童的心靈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水晶,也是蘊含著無窮寶藏的寶庫。


他們每種行為的背後都蘊含著特殊的心理密碼,需要大人們去用心挖掘。


我們需要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才能理解他們那些行為的含義。


兩三歲時的叛逆是孩子的心理關鍵點,家人要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給予一定自由的選擇權。


既不用家長的權威來強制阻止,也不總是認為他們年齡小就無底線地妥協。


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同時明白有規則的束縛能將內心的反叛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這樣他們才會變得「合作」起來。


孩子叛逆期,其實也是家長的成長期,點個「在看」,我們一起面對。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孩子的三個叛逆期,讓孩子乖乖聽話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叛逆未必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心理髮育的正常過程,更像是「覺醒期」。在叛逆期的特殊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免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 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
    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心理,那是因為他們經歷的還不夠多,他們想闖出一片新天地,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敢闖敢拼,是好事。建議不要苦口婆心的去嘮叨他們,適當的讓他們自己經歷讓他們自己處理,一個人不真正經歷一件事就不能真正理解這件事,讓他們自己歷練歷練。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幼兒叛逆期到了,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提到叛逆期,很多父母會說那還早呢,孩子要十幾歲才進入叛逆期嘛。事實並非如此,有時候當你發現,原本小天使一樣的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那可能就是幼兒叛逆期到了呢。看起來樂樂的確不聽話,但是不聽話只是一種現象,其核心原因就是樂樂進入了幼兒叛逆期。
  • 孩子叛逆不聽話、厭學成績差,沉迷遊戲
    朋友家孩子讀初二了,叛逆期很叛逆,脾氣犟不聽話,多次偷家裡的錢,她快被氣死了;學校老師也多次說孩子成績差,希望家長幫一下。他爸氣不過動手打他,孩子不但不理解家長的擔心,竟和他爸還手,摔門就走。之前給他報補習班,幾個月也不見成績提高,孩子卻更加厭煩學習;朋友很擔心孩子叛逆期做傻事,耽誤學習,長大後悔抱怨家長。心急如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睿智燈塔-孩子叛逆怎麼辦,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孩子叛逆怎麼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不管家長說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歪理,振振有詞地反駁,這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那麼,作為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呢?實際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和行為,尤其是那些違背正常規律、現實狀況、人們認知的思想和行為。一般情況下,孩子叛逆的表現主要為與父母觀點不一致,反對家長的言論,他們希望通過另類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根據調查顯示,十到十五歲的孩子叛逆率最高。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可以嘗試一下「魚缸法則」
    現在一提起孩子「叛逆」,真真是讓家長們頭疼的一大事。本來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叛逆」期的孩子真的不僅聽不進去講的道理,反而的屬於「沒事找事」。帶孩子回家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有些話使他們生氣。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時間,一般從2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一共要經歷三個叛逆期。所以說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你是否能出來的好,就直接影響了孩子以後是或否做得更過。最近,我了解了我父母的心情。
  • 孩子叛逆與其說是不聽話,不如說是成長的過程
    三年前,我辦中學輔導機構的時候,遇到一個叛逆特別嚴重的男孩。那年他上九年級,面臨中考。孩子的父親是一個煤礦的中層幹部,媽媽是礦上小學老師。據孩子的媽媽介紹,孩子以前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自從初二迷上網路遊戲,經常逃學去網吧。後來網癮越來越大,竟然不想上學了,想幫人打遊戲賺錢。在父母的再三勸說下,孩子才答應補習功課,迎接中考。
  • 孩子進入「幼兒叛逆期」,不聽話又粘人,如何正確引導?
    說起叛逆期,很多人想到的是青春期叛逆期,差不多上初中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別強,最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青春期叛逆期並不是人生的唯一一個叛逆期,在寶寶差不多2-3歲的時候,也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
  • 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
    導讀: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是好事,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歲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是進入叛逆期,三個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
    其實孩子此時已經進入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會變得特別叛逆,家長需要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很多家長面對叛逆的孩子,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既然叛逆期的孩子喜歡和家長對著幹,那麼家長也可以嘗試和孩子對著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變聽話。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家長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有用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平時聽很多父母在一起聊天時,抱怨自家的「神獸」越來越不聽話,同時感嘆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真是天生的勞碌命。尤其是孩子的叛逆期讓家長聞之色變,那個曾經萌萌噠的孩子可能變得不聽話、暴躁,動不動就給父母臉色看。於是許多家長開始情緒失控變成「咆哮式」家長,變得面目猙獰。孩子沒有孩子的樣子,父母沒有父母的樣子,彼此互相折磨,好好的家整天被硝煙瀰漫著。
  • 「叛逆期」不叛逆 加減乘除法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走過叛逆期
    而起伏最大的就是情緒,藉此推斷,孩子們叛逆的狀態如約而至了。兒子班裡,大點的娃已經13歲,小的便如我家小同學,剛剛滿11周歲。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年級越來越高,懂得道理多了,但反而不聽話不好管了。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和大人對著幹,不認可老師和家長講的東西,予以抵抗,叛逆嚴重者離家出走、罵人、打人,甚至自殘。
  • 叛逆、頂嘴不聽話?別著急,這幾招幫你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
    :「以前孩子什麼都聽著我的,很乖巧聽話,但孩子現在變得十分暴躁,不僅嫌自己嘮叨還經常對著幹,弄得家裡雞犬不寧,自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其實孩子變得不聽話叛逆愛頂嘴都是青春叛逆期惹的禍,要知道這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家長們必須要面對的一條溝壑,當然家長們也不必因此而擔心著急,完全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當然在解決之前家長首先得找出孩子做出這一系列叛逆行為的原因。
  • 孩子叛逆期是階段性的,了解孩子幾個叛逆階段,教育也就從容了
    孩子的叛逆期是有階段性的,叛逆期可不是指孩子的青春期。不少家長都陷入一個誤區,他們"天真"的以為孩子只在青春期叛逆,過了青春期自然就好了。這是一個誤區,孩子從小時候就會出現叛逆期,不過家長將其歸結到孩子調皮搗蛋的原因上。的確,孩子年齡小,為父母帶來的麻煩也較少,遇到問題容易解決,因此不會引起家長的注意。
  • 3歲孩子進入叛逆期,不聽話?學會這兩種方法比打罵管用
    可可今年3歲了,今天她媽媽說見面就給我訴苦:「可可是不是進入了叛逆期了,說什麼也不聽,老是和我對著幹,真煩人。早上讓洗臉,就不洗臉 。才三歲的小孩會有叛逆期嗎?」第一個 叛逆寶寶期一般在2至4歲。這個時候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會通過自己激烈的肢體動作來和父母表示自己的抗議。第二 育齡叛逆期是6至9歲的學齡叛逆期,這一階段孩子就要開始上學了,他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所以經常很任性地對抗父母的想法。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怎麼辦?
    從教12多年來,總會被家長問到:老師,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總跟我吵架,孩子拒絕溝通,怎麼辦?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證明孩子長大了,父母們不必過於苦惱焦慮,要理解孩子和有效溝通。叛逆期在12-18歲的青春期表現最為明顯,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自尊心特別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有時候會故意跟大人對著幹。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尊重。最後,學會對孩子說「不」,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並說明原因。 0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
  • 原來叛逆期「難管」「不聽話」只是叛逆期的副作用,真是漲知識了
    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兩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6~8歲的兒童叛逆期,還有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與生理特點。叛逆期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難管,愛唱反調,什麼事情都愛和你對著幹。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往往也比較頭疼。
  • 孩子開始叛逆,其實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喜事,很多家長不明白
    孩子從聽話變得叛逆,家長往往難以適從,所以朋友也很焦慮,正在想各種辦法讓孩子變回原來的樣子。不過,我勸朋友,要理性看待孩子叛逆。叛逆中的孩子,自我意識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對於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的需求。叛逆只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家長不用擔心。
  • 青春期孩子變叛逆,親媽被氣進醫院,這樣的孩子到底該如何教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家長沒有不為自己孩子好的,但偏偏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進入了青春期,孩子紛紛高喊「我的世界我做主」。原本乖巧聽話的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愛頂嘴不聽話的孩子。這個階段的教育最為艱難,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學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