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壩地區將通兩條地鐵
本報記者 曹政
昨天,鐵科院網站發布了地鐵3號線一期和12號線的環評報告書,這兩條線路的走向和設站情況也有了眉目。根據規劃,3號線和12號線都是北部地區東西走向的線路,織密北部路網的同時也都經過東壩地區。按計劃,3號線一期和12號線年底開工,2020年建成通車。
3號線:規劃多年終於開建
在最新版本的規劃中,經歷半個世紀紙上變遷的3號線已經換了模樣,西起海澱區田村,東至東壩北區。而今年年底,3號線將率先開工一期工程,一期的起點就處在東二環路下方那座神秘的東四十條地鐵「站中站」。
規劃設計圖顯示,3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約22公裡,全部為地下線,設站15座。西起東四十條站,沿工體北路、農展館南路、朝陽公園南路、姚家園路向東,在規劃星火站前轉向星火地區,之後沿姚家園北一路向東經朝陽體育中心後轉入東壩中路,進入東壩地區,沿東壩大街、金榆路至線路終點。
從此前市規劃委展出的3號線東四十條站設計方案來看,由於列車改為採用8A編組,已經提前建成的部分站臺也會面臨改造,將成為3號線車站的站廳層。
3號線一期15座車站中,6座為換乘站:在東四十條站換乘2號線,在工人體育館站換乘17號線,在團結湖站換乘10號線,在朝陽公園站換乘14號線,在東風站和管莊路西口站均換乘12號線。
12號線:北崗子車站取消
又一條貫通東西的地鐵線——12號線全長約29.6公裡,全部為地下線,主要經過海澱區、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四個城區。
從線路走向上看,12號線西起西四環路四季青橋南,沿西四環向北至遠大路轉向東,經長春橋路下穿蘇州橋後進入北三環路;線路沿北三環向東到光熙門轉向南,在三元橋沿機場高速轉向東北,下穿東四環後進入酒仙橋地區;再沿芳園西路、萬紅路穿過酒仙橋地區後,下穿東五環進入東壩組團北區,並結合東壩國際商貿區規劃在東壩北區設置終點站。
記者對比環評前後的兩個版本走向圖發現,環評後的12號線車站已經由21座減至20座。減少的這座車站為酒仙橋站與東風站之間的北崗子站,此前這站被標註與平谷線實現換乘。另一座此前規劃與東四環線換乘的霄雲橋站也改為了芳園裡站。
值得一提的是,貫通東西的12號線有大約三分之二的站點是換乘站:長春橋站換乘10號線,蘇州橋站換乘16號線,人民大學站換乘4號線,大鐘寺站換乘13號線,薊門橋站換乘昌平線南延,北太平莊站換乘19號線,安華橋站換乘8號線,和平西橋站換乘5號線,光熙門站換乘13號線,西壩河站換乘17號線,三元橋站換乘機場線和10號線,高家園站換乘14號線,東風站和管莊路西口站換乘3號線。
影響:助力東部地區開發
按照計劃,3號線一期和12號線都在今年年底開工建設,有望在2020年建成通車。
環評報告書顯示,地鐵12號線開通後,將緩解沿線的地面交通壓力,疏解線網中2號線、10號線部分換乘節點的客流壓力,同時促進酒仙橋地區及東壩地區的開發建設,實現軌道交通與東壩國際商貿區的一體化開發,為沿線眾多功能區的發展提供交通支持。
同樣東西走向的3號線,也將緩解東壩地區的地面交通壓力。3號線一期工程定位為大運量等級線路,途經東城、朝陽2個行政區。這條線路串聯了中心城、東風、東壩等主要居住和功能區,銜接了朝陽公園、工人體育館、朝陽體育中心等大客流集散點以及對外樞紐鐵路星火站等,既服務於中心城地區,同時服務於東壩邊緣集團,兼顧交通疏解和發展引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