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細菌耐藥性,騰盛博藥合作開發潛在「best-in-class」療法

2020-12-13 騰訊網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Qpex Biopharma宣布,就其治療多重性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多款潛在「best-in-class」在研療法,在大中華地區,與騰盛博藥(Brii Biosciences)達到了一項多產品合作協議。

不同於研發新型抗生素,Qpex的研發策略是通過深入理解耐藥性產生的機理,開發一系列能抑制這一機理的藥物。通過對耐藥性的重塑,重新煥發那些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實踐證明的抗生素的療效。Qpex的研究人員重點著眼於β-內醯胺酶抑制劑(BLI),β-內醯胺酶使得細菌對青黴素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些潛在β-內醯胺酶抑制劑含有不常用的硼元素,旨在通過單藥或組合使用來對抗不同情況下的多重耐藥菌感染。

本次合作將集中在治療對碳青黴烯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桿菌科(CRE)上,包括3款產品,它們分別是:

OMNIvance:靜脈注射用,基於BLI,可治療不動桿菌屬,腸桿菌科和銅綠假單胞菌(包括耐碳青黴菌的菌株)的感染。

ORAvance:一種口服BLI組合,用於在門診患者中治療多重耐藥的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或允許住院患者從靜脈轉入口服治療。

下一代多粘菌素:靜脈注射用,新一代合成多粘菌素,具有更好的治療特徵,旨在解決由假單胞菌和不動桿菌引起的高度耐藥性感染。

其中,OMNIvance和ORAvance使用了Qpex的新型超廣譜BLI QPX7728,來抑制絲氨酸和金屬β-內醯胺酶,它能恢復多種靜脈和口服β-內醯胺抗生素對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的療效。

Qpex的產品研發管線(圖片來源:Qpex官方網站)

騰盛博藥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洪志博士表示:「中國面臨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更為嚴重,而超級細菌的傳播已是一個被充分意識到的全球性威脅。騰盛博藥為能與Qpex攜手,一道在大中華地區推進的其先進的產品管線而感到開心。本次合作將幫助解決耐藥菌公共健康危機。」

參考資料:

[1] Qpex Biopharma and Brii Biosciences Enter Into a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to Develop and Commercialize Antibiotics for Drug-Resistant Infections in China. Retrieved October 22, 2019, from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qpex-biopharma-and-brii-biosciences-enter-into-a-strategic-collaboration-to-develop-and-commercialize-antibiotics-for-drug-resistant-infections-in-china-300942653.html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騰盛博藥擬明年赴港IPO 新冠肺炎、愛滋病等6種治療藥物研發獲重大...
    12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騰盛博藥了解到,其在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12月16日發布了公司最新研發動態。  騰盛博藥執行長洪志博士介紹說,騰盛博藥致力於解決當今社會面臨的最緊迫的公共衛生難題,通過加快新藥開發來預防、治療和治癒一系列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慢性B型肝炎、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以及愛滋病等
  • 清華大學醫學院與騰盛博藥籤署合作協議
    清華大學醫學院與騰盛博藥籤署合作協議清華新聞網6月25日電 6月2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與騰盛博藥醫藥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盛博藥」)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進行為期五年的技術合作,就「傳染病領域創新藥物臨床試驗項目」開展技術合作,並共同培養臨床試驗專業人才。
  • 針對乳腺癌 羅氏潛在best-in-class新藥GDC-9545中國獲批臨床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羅氏(Roche)1類新藥GDC-9545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擬開發用於雌激素受體(ER)陽性、HER2陰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 PLoS Biol:交替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打擊」耐藥性的細菌
    ,耐藥性細菌會引發機體患病而且通常會引發威脅生命的疾病。研究者利用了一種序貫療法,即利用交替劑量的抗生素來有效抵禦細菌的感染;這種進行療法管理的技術可以降低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風險,同時也可以維持藥物的長期效力。研究表明,利用兩種抗生素的藥物療法或許會以一定劑量殺滅細菌,而這種藥物劑量通常也會促進細菌藥物耐受性的快速產生,並且維持細菌的生長。
  • 兩款藥物已遞交申請 中國突破性療法還有哪些潛力品種?
    借著這篇文章,筆者盤點下中國企業開發的或者引入的突破性療法,以及中國企業開發的具有潛在突破性療法潛質的藥物,本文尚不關注進口品種。fast-follow差異化開發:best-in-class品種開發開發best-in-class品種,毫無疑問這是fast-follow差異化開發的另一個重要策略。隨著國內企業創新能力日益增強,best-in-class開發是後續國內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 「超級細菌」剋星!新型抗生素可有效抑制耐藥性並增強免疫力
    據估計,到2050年,抗生素耐藥性感染每年可能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並累計給全球經濟帶來100萬億美元的負擔。越來越多的細菌開始對所有可用的抗生素治療產生耐藥性,但幾乎沒有研發中的抗菌新藥物,這就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類別,以防止公共衛生危機。 「我們採取了一種雙管齊下的策略,開發既能治療難治性感染,又能增強宿主自然免疫反應的新分子。」
  • 「抗生素吃夠療程」或引發耐藥性
    他們深入研究後發現,弗萊明的獲獎演說裡包含一段軼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說的是一名女子悽慘死去,只因她丈夫沒有好好服用抗生素,從而把具耐藥性的病菌傳染給了她。  這個故事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接受治療時讓細菌接觸抗生素,但藥量不足以把它們全部殺滅,你就可能在倖存的細菌中播下耐藥性的種子。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如果成功商業化,那麼那些感染了超強、高度進化的「超級細菌」的醫院患者,可以服用這種被稱為雙作用免疫抗生素(DAIAs)的靜脈注射藥物,來清除細菌感染。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抗體被動免疫預防或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全新理論,早在抗生素發現之前,人類就在血清療法中成功實踐了這樣理論。自19世紀末以來,人們採用血清療法治療各種感染病,包括白喉、肺炎、腦膜炎、丹毒、炭疽等,證明抗體療法是對抗感染疾病的有力武器。這種治療手段的耐藥性可能性很低,原因就在於並不直接殺死或抑制細菌病原體生長,而是將細菌病原體產生的毒力因子中和。
  • 過去5 年世界多出這五種耐藥細菌,幾乎無藥可治
    當細菌以阻止抗生素髮揮作用的方式改變時,就會產生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的這種所謂「抵抗機制」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可以在不同的細菌之間共享,從而更廣泛傳播開來。這令人感到擔憂,因為耐多藥感染需要更長的療程(通常是18到24個月),而且要使用昂貴的抗生素,對腎臟和其他器官也會產生傷害。現在已經發現,這些病例中有6%實際上是廣泛耐藥感染(除了對兩類抗生素有耐藥性外,對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藥性)。廣泛耐藥結核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至123多個國家和地區,治療成功率僅為30%,令人極為擔憂。
  • ...溼疹兩大皮膚病,潛在「first-in-class」外用療法達到3期臨床終點
    Tapinarof是一種潛在「first-in-class」的芳烴受體(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調節劑。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皮膚病。全世界有幾百萬銀屑病患者,其中80%的患者為輕度至中度銀屑病患者。
  • 抗生素耐藥性研究新成果:「超級細菌」的剋星來了
    研究表明,每100個人當中就有2人的鼻子攜帶MRSA,然而他們沒有出現任何感染跡象,卻可以將該細菌傳播給其他人。曾經在3D人造皮膚的人類模型進行的試驗顯示,蛋白質能夠防止細菌感染,研究人員指出該治療可以安全有效地用於人類。
  • 細菌耐藥性試驗測定MIC值綜述
    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細菌感染並不因為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而減少,而是出現了更多的細菌感染;更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甚至多重耐藥性,變得愈加難以對付,成為人類健康事業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2細菌耐藥性  耐藥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細菌對藥物所具有的相對的抵抗力。耐藥性的程度依該藥對細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表示。
  • 博騰股份:公司在與客戶的合作中,既有基於客戶的智慧財產權合作的...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11日訊,有投資者向博騰股份提問, 請問公司為別的公司做CDMO醫藥中間體,特別是高級中間體,有自己的專利嗎?如果有的話公司不授權,別的公司是不是不可以做?公司做醫藥中間體在中國行業地位如何?在國際上地位如何?將來如何發展和定位?
  • 開發天然殺傷細胞療法,艾伯維達成合作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艾伯維(AbbVie)和Dragonfly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達成一項研發合作,雙方將基於Dragonfly公司獨有的TriNKET技術平臺,開發治療腫瘤和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的天然殺傷(NK)細胞療法。
  • 超2億美元合作 輝瑞/Dewpoint共同開發DM1潛在療法
    編譯|柯柯1月6日,Dewpoint宣布與輝瑞開展一項新的研究合作,以開發治療強直性肌營養不良症1型(DM1)的潛在療法。根據協議,Dewpoint將獲得預付款,並有資格獲得研發和銷售裡程碑付款,如果所有裡程碑都能實現,該公司將獲得總額高達2.39億美元的付款,並將有資格獲得任何獲得批准的藥品版稅。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潛在的青光眼新療法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潛在的青光眼新療法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21:55 據《先進科學》雜誌報導
  • |青黴素|細菌|耐藥性|...
    而疾病和藥物之間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持續到今日,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這一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愈發嚴峻。雖然抗生素對病毒無效,但在新冠肺炎治療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抗生素不僅用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也用於很多輕型和普通型患者。
  • Science:利用小分子SMARt-420逆轉結核分枝桿菌的抗生素耐藥性
    開發治療細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已明顯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健康。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不斷地進化出挫敗這些抗生素的能力,從而讓我們再次處於危險當中。也正因如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療法,或者在一些情形下,利用新的技術讓舊的療法再次起作用。
  • 關於「超級細菌」!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2】PLoS Genetics: 新研究有助於解決「超級細菌」耐藥性的問題doi:10.1371/journal.pgen.1008448最近,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關鍵蛋白質在幫助細菌「吸收」環境中的DNA的機制。利用新的成像方法,科學家們首次看到細菌如何利用鞭毛與環境中的DNA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