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律師體驗窮人生活,也過得太苦了!

2021-01-11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郭芷希】

最近,一條關於香港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的微博引發熱議,被轉發1.4萬次,評論2373次。

在最近一集中,大律師周國豐需要體驗低學歷年輕人的生活,節目組只給他兩百塊備用金,住宿是年輕人的沙發,吃飯和交通費,要大律師自己找工作解決。

一段時間之後,大律師由衷感嘆:太苦了!

圖片來源@截自微博「天涯歷知幸」

香港是生活成本高居全球第一的城市,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調查項目《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香港得分為107分,與新加坡和巴黎並列。同時,也是連續九年的全球樓價最高的城市,平均樓價佔年收入比率的19.4倍。而最新在2016年發布的基尼係數高達0.539,貧富差異的程度接近0.6分——聯合國相關指引中劃出的「可能引發社會暴亂」紅線。

在《窮富翁大作戰》第二輯的第三集中,大律師周國豐體驗低學歷年輕人的生活,節目組只給他兩百塊備用金,住宿是年輕人的沙發,吃飯和交通費,要大律師自己找工作解決。

在全球物價指數排名第一高,工資中位數介乎港幣一萬五千到兩萬的香港,剛開始,大律師以為很容易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結果他傻眼了,原來就算是月薪八千到九千的工作,也要求有中五程度的學歷,能熟練掌握粵語、普通話、英文。不符合要求的,只能選擇清潔工等體力勞動,工資五千到六千,大部分還要求有工作經驗。

此時,大律師體驗的角色是一位低學歷的年輕人,最後,他只能在奶茶店找到工作,每天下午三點上班,晚上十一點下班,除了中間十分鐘吃飯,其他時間都在抱著罐子搖啊搖。半夜回到家,累到倒頭就睡,一覺醒來,已經是中午,馬上又要開工。

總會有人說,「你學歷低找不到工作你就去讀書啊」,以大律師體驗的這個年輕人為例,就算是半工半讀,兩年副學士學費也要九萬,至於報讀其他文憑課程一年學費也至少三到四萬,而搖奶茶搖到手快斷掉,六天的工資也只有一千多塊。

大律師感嘆,在奶茶店,自己就像一部機器中的齒輪,不停地轉,看不到前面的方向,也看不到終點。存錢是不可能的,扣除每天開支,已經沒能力做任何事。

後來,大律師又在物流公司找了一份送快遞的工作,除了感受到勞動工作的辛酸外,他也坦言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身分不同所被對待的方式是有明顯差別的,這很現實,也很可悲,社會對低階級人士的態度是不太友善的。

這些除了關乎貧富懸殊的問題,其中涉及的還有社會流動性。

『這個社會是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他們並非不勤奮,做的工作並非沒有技術含量,更不是無關緊要,可他們的付出與回報顯然不成比例。』

同樣參與節目的田北辰,是這樣說的,在節目中他體驗清潔街道和清掃垃圾桶的工作,住在只有15平米的「籠屋」。當他站在清潔工的立場上的時候,「完全沒有別的盼望,只想著如何能吃一頓好的。怎麼會去計劃下個星期?最重要的是解決下一餐。

其中,讓他感受最深,是發現社會對厭惡性工作者的歧視,已經深入潛意識,他自己都不曾意識到:「我從來不自覺如此討人厭。原來人們是以這種眼光去看清潔工,很可能我以前也是一樣。」

他意識到底層人士之所以生存如螻蟻,絕不是一句「你不夠努力」,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在美國的芭芭拉·艾倫瑞克也有類似的體驗,在《我在底層的生活》生活在底層的幾個月體驗,從佛羅裡達到緬因,再到明尼蘇達,芭芭拉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很快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真的「不需要技巧」,即便是最底層的職業,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她深深體會到在那種薪資水平和高壓管理之下,再怎麼有上進心的人都無法翻身,尤其是中年婦女。

芭芭拉一個月的體驗過後,認為廣大的勞工才是真正維繫這個社會的實質力量,但是得到的回報卻往往不成正比。

不可否認,有些貧窮,的確是和懶惰有關。但是大部分的貧窮則與一個人的出身、天份、教育、時機、運氣等不同的因素緊緊聯繫在一起。面對這樣的人,怎麼忍心指責他們:窮人就是因為不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香港大律師及其公會」
    香港的大律師和律師在香港,律師按照執業特點可簡要分為兩類,分別是大律師(barrister)和事務律師(solicitor),日常生活中,事務律師簡稱為「律師」。香港的法院分為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四個級別。
  • 修例風波中那些「泛黃」的香港大律師
    香港的大律師職業和公會是怎樣的?大律師和律師有什麼區別?香港的大律師和律師在香港,律師按照執業特點可簡要分為兩類,分別是大律師(barrister)和事務律師(solicitor),日常生活中,事務律師簡稱為「律師」。香港的法院分為裁判法院、區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四個級別。
  • 什麼是御用大律師?為什麼香港律師叫大狀?
    香港皇家律師行的說法並不普遍,說到大律師和事務律師的區別,事務律師在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無發言權。如需要在上述法院訴訟,需由事務律師轉聘訟務律師(大律師)進行。常常有人搞不清楚大律師和事務律師的區別?其實國內是沒有這個分類的,這是英美法特別是英國的稱呼。
  • 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湯家驊:大律師公會不應挑釁與製造恐慌
    今天,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香港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湯家驊表示,大律師公會此前針對「涉港國安法」多次發表聲明,這些聲明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毫無事實根據。他認為,一個負責任的專業團體,發表的聲明不應充滿挑釁與製造恐慌,或將事情無限放大,而是應該用專業知識向市民作出解釋。
  • 美國的窮人過得怎麼樣?《我在底層的生活》這本書告訴你
    不過有些作家,真的在底層生活過,真的為了吃飽肚子發過愁,比如英國作家奧威爾,就是寫《1984》《動物農莊》的那位,他寫過一本書叫《巴黎倫敦落魄記》,就是講自己在巴黎餐廳當小工的真實經歷。奧威爾是怎麼說貧窮的呢?
  • 香港考慮放寬對大律師選擇副業的限制,但仍保留內部懲罰的可能
    香港大律師公會正在考慮放寬對大律師選擇副業的限制。據《南華早報》,根據一份最早將在明年 1 月討論決定的提議,希望從事第二份職業或從事其他兼職工作的大律師將不再需要大律師公會的同意,但須就該決定提前告知公會。對副業的限制源於公會的一貫保守和對整個大律師團體職業聲望的保護。
  • 論點窮富翁大作戰:窮人是命,註定一生窮?
    《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四位來自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的香港人,到四個基層家庭生活近一星期,從事低時薪工作賺取生活費。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文 | 公子小白 以上是《窮富翁大作戰》的首期旁白。
  • 香港大律師庭上出言不遜,年三十被法官下令通緝!丨萬邦訊
    ,根據《裁判官條例》籤發拘捕令,通緝執業大律師梁耀祥歸案,成為香港司法史上首宗裁判官通緝律師歸案的事件,震撼香港司法界。據悉,私人執業18年的大律師梁耀祥,於2018年底接辦在東區裁判法院第十四庭審理的一宗交通案件,案中被告為泰籍人士,被控一項「行人疏忽」罪名,指控其過馬路時,未有遵從馬路指示。該案聆訊期間,梁耀祥及法官針鋒相對,梁耀祥在庭上質問何麗明:「Are you insane?」2月4日,梁耀祥未有依時出庭代辯,只由事務律師向何麗明法官解釋。
  • 在上海就能聘請香港大律師,專長國際仲裁和國外法律顧問
    香港大律師公會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據香港大律師公會介紹,在香港,律師和大律師是兩種不同的職業。大律師在法庭上享有充分的發言權,可在所有香港法院進行的案件中代表當事人出庭應訊,還可以接受聘請就涉及訴訟的問題或其他專門法律問題提供專業意見。
  • 夏博義擬參選大律師公會主席,又是一個洋人「黃官」?丨香港一日
    戴啟思下月卸任大律師公會主席「人權大狀」夏博義擬接棒香港大律師公會下月改選執委會,已破例連續擔任主席三年的戴啟思,按公會憲章規定,須卸任主席。隨選舉提名期展開,潛在接替人選開始浮面。有建制背景的大律師則指,夏博義在法律界地位顯赫,執業時間比戴啟思還要長,認為對方立場「偏黃」,相信屬戴啟思陣營推薦的人選。香港63歲新冠患者擅自出院後去向不明,警方發照片通緝上周五,香港伊利沙伯醫院一名63歲男性確診患者李運強,擅自離開醫院,至今仍未尋回,院方報警求助。
  • 香港小孩是咋過的?幼兒園就得吃三種「苦」,大人都累得喘不過氣
    可能比我們的孩子苦得多。香港電視臺有一部紀錄片叫做《沒有起跑線?》,講述了大部分香港孩子,尤其是幼兒園階段孩子的種種生活,其中一開始就有一段發人深思的話,奠定了紀錄片整體的基調,這句話是這樣的:如果在香港不做兩件事,你會活得很瀟灑,第一不要買房子,第二不要生小孩。孩子們的競爭,從肚子裡就開始了。
  • 大律師黃英豪:香港的教育制度需重新檢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律師黃英豪。紅網時刻前方報導組 香港報導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律師黃英豪是愛國愛港人士的代表,無論是成立「守護香港大聯盟」,還是關注選舉公正公平,都能見到他的身影。11月22日,紅網時刻記者就香港問題對其進行了採訪。
  • 香港大律師公會人士指特首指定法官是「人治」湯家驊:這種說法很...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主要內容20日公布,相關措施包括中央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等。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苦
    現在這個時代,相信有很多人都在否認知識改變命運的真實性,畢竟有些人的成功是跟讀書掛不上關係的,可是在面對讀書是好是壞這件事,只有體驗過社會中苦的人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又沒有辦法去勸導孩子,不妨讓孩子通過影片去了解生活中的苦,還能帶給家長很多啟發。
  • 香港大律師李家齊初步確診,香港懲教署:曾探訪3囚犯均無病徵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曾擔任法官、現為香港私人執業大律師的李家齊,今天(21日)被初步確診染上新冠肺炎。香港「星島網」報導截圖香港《頭條日報》報導截圖據香港「星島網」、《頭條日報》等多家港媒報導,曾擔任法官、現為私人執業大律師的李家齊,今天(21日)被初步確診染上新冠肺炎。「星島網」援引消息稱,李律師此前曾到荔枝角懲教所作法律探訪,見過其接辦的案件被告。
  • 黎智英保釋 香港大律師:匪夷所思
    (觀察者網訊)官司纏身的黎智英,被控欺詐後再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中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昨日(23日)竟獲准保釋,引來各界譁然,香港政界人士今日(24日)續指高等法院的決定令人感到驚訝,認為等同「畀機會黎智英走佬」(給黎智英跑路機會),促請特區政府律政司應儘快就保釋上訴。
  • 月薪4萬也過得很苦逼你信嗎?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在我印象裡,潮流,繁華,輝煌的香港人,其實過的比我們還苦逼,經常看香港片,覺得香港很繁華很熱鬧,裡面的人都開著汽車,住著樓房,經常下餐館啊什麼的,覺得他們的生活真幸福。可實際呢?並不見得就好過,因為香港的工資雖然高,但是,他們的物價房價,更是高得嚇人。
  • 香港窮人慘10倍?別被忽悠
    導語:近日一篇名為《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10倍》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瘋傳,其主旨不言自明;然而「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像。由多位來自較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或成功經驗的香港人,在節目中體驗香港基層人士的日常生活。參加者將與基層人士同住多日,或嘗試露宿街頭,並親身參與低收入或厭惡性工作如倒垃圾等,以體驗基層人士生活。這一節目播出正值香港貧富矛盾激化之時。香港政府也不斷推出各種措施,保障低收入者權益。包括額外綜援、電費減免、退稅等在內,類似的「利民紓困政策」多達十項,覆蓋了88.6%的住房條件惡劣居民。
  • 香港讀法律是怎樣的體驗
    但只讀這個專業是不能在香港作律師的,必須過PCLL,而考PCLL的條件就是common law system的 LLB或者JD成績要達到 2nd upper honour。如果只有LLM,是拿不到律照的。 目前香港只有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開設法學課程。
  • 【另一面】香港窮人比內地慘10倍?不靠譜
    別被忽悠 導言:近日一篇名為《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10倍》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瘋傳,其主旨不言自明;然而「香港窮人比內地窮人慘」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像。六十秒讀懂專題:香港的貧困線為「相對貧困」,香港的貧困人口收入水平與大陸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香港政府會綜援計劃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援助金,還會與機構合作向其提供食物與交通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