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2020-12-16 新華社

(七)1978-2018,如果將這40年奔騰不息的偉大進程,放到世界現代化史和制度變遷史來看,這一世界上「最複雜」「最成功」的偉大變革,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不止一個西方學者說過,我們無法再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

它拓展了人類現代化的道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發展中國家「走自己道路」的信心。英國學者馬丁·雅克不無感慨地總結,中國發展道路與西方有著根本差異,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新「現代化模式」的崛起。在世界的坐標系中看,中國改革開放這個「20世紀最重要事件之一」,不僅助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深度融入世界,更向世界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

40年波瀾壯闊的變革,繪出一個民族向上生長的脈絡,讓中國在幾十年時間裡走過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過去6年多來,這輛「復興號」現代化列車,更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驅動下,以飛馳的速度劃出一道炫目曲線,開闢了現代化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它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極大地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跨越時代的真理力量。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際,俄羅斯《真理報》刊發紀念文章指出,中國的成就讓人們依然寄望於「十月的光芒」。從跌宕起伏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看,40年改革開放走出的這條「中國道路」,不僅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共產黨隆重紀念這兩件大事,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也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以馬克思命名的科學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40年改革開放,從根本意義上說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的偉大社會變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展現出磅礴的力量,讓推斷「歷史終結」的人不得不修正觀點,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與道義的光芒。

獨特的探索、獨特的道路、獨特的理論、獨特的制度,讓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成為二戰以來經濟全球化、國家現代化潮流中最為重要的歷史進程,更成為50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最為厚重的歷史篇章。

(八)2017年12月,在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嘉賓,來到中央黨校參觀。在刻著「實事求是」4個大字的石碑前,外國政黨的領導人們紛紛留影。

這個場景,讓人想起「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一段話: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讓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特殊的發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

無數探尋的目光投向中國。《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甚至有個「古怪的想法」:要是美國能做一天中國有多好!「做一天中國」,是希望「在這一天裡,我們可以制定所有正確的法律規章」,克服難以迅速作出重大決策的制度弱點。

讓弗裡德曼羨慕的,是一個強大的執政黨帶來的高效「國家能力」。布萊克在《現代化的動力》一書中表述為,「現代化的核心問題」,是「政治領導的決定性作用」。學者們用不計其數的案例表明,邁向現代化的每一步,每一項改革與創新,都會涉及制度的調整、利益的重組。越是重大的、深刻的改革,涉及的範圍越大、利益也越複雜,稍有不慎就可能「停車」乃至「翻車」。從歷史經驗來看,那些在改革過程中一遇到問題就引發危機的國家,往往是因為缺少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牢固的制度基礎。

也許我們還需要打開另一個視野。40年前改革開放航程初啟,正值「戊戌變法」80周年。這個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改革持續103天後以失敗告終,改革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展開歷史捲軸,從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中華民族雖不乏「載入史冊」的改革之舉,結局卻鮮有善終。

20世紀70年代末中華大地開啟的這場前所未有的新的革命,因為始終有執政黨的堅持和引領,而擁有最堅實的政治保證,40年一氣呵成,40年依然強勁。

40年來,正是因為黨的堅強領導,確保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具有穩定的制度框架;正是因為黨的堅強領導,中國能夠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正是因為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按照一定的順序、節奏和力度展開。相信對於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稍有了解的人,都會同意這樣的結論:「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

外媒觀察,「強大的中央領導和先鋒人物對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至關重要」,而他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是「一位有遠見的領導人」「一個認真的改革者」,「中國恰恰需要這樣一位領袖」。有人統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間,先後召開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365個重要改革文件,確定357個重點改革任務;6年多來,共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其中許多是事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有人總結,曾經,中國道路對世界的啟示,更多是經濟方面的;但黨的十八大以後的中國改革,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借鑑。經濟建設上,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政治建設上,更加強調製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建設上,堅定樹立文化自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社會建設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態文明建設上,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6年多來的全面深化改革,拓展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航道,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改革開放最為本質的特徵,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九)在很多人看來,中國的改革最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它始終要在「世界級」體量的層面,處理「世界級」的難題。美國學者傅高義曾說,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堅定地搞改革開放,沒有前路可循,「中國面對的是一項苛刻的、史無前例的任務」。

走過40年,中國改革依然面臨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也讓改革來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

2018年10月金秋,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改革開放的先行之地廣東。6年前履新之初,他首次出京考察就是來到深圳,在蓮花山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表達「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勇氣和決心。而今再一次來到這塊熱土,就是向世界宣示「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山峰是用來攀登的,河流是用來跨越的。今天的中國,復興圖強的時間表,已進入至關重要的「下半程」。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前後相續的目標,「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將改革進行到底」,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我們的心胸燃燒著希望,我們前進的道路鋪滿陽光」「讓我們從今天出發飛向明天,讓我們把每個日子都當做新的起點」。1978年,中國詩人艾青寫下《光的讚歌》。

40年大潮激蕩,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

淘沙見金,改革不惑,「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已經開啟。沿著改革開放這條創造歷史的道路不斷奮進,鍥而不捨、一以貫之、再接再厲,中國人民將走向更加光輝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完)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上)(一)12月,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內,人潮湧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考察,莊嚴的宣示、豪邁的話語,是歷史的回聲,也是時代的號角,穿越激蕩40年,響徹壯闊新時代。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考察,莊嚴的宣示、豪邁的話語,是歷史的回聲,也是時代的號角,穿越激蕩40年,響徹壯闊新時代。
  • 人民日報文章:中國改革開放 世界煥然一新
    人民日報文章:中國改革開放 世界煥然一新 2014-08-22 06:01:48來自中國的偉大覺醒和偉大創造,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打開這個歷史性變化的大門,最關鍵的鑰匙只有一把——改革開放。拿起這把鑰匙解決問題,讓中國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中國飛速發展起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同樣開啟了世界的新時代。美國學者傅高義說過,鄧小平,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下)(一)1978—2018。「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今天,我們審視改革開放40年,最具活力的,是人;今天,我們紀念改革開放40年,最該致敬的,也是人。(二)時間是一種充滿魔力的尺度。
  • 相約國博,感受改革開放40年偉大變革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多角度、全景式鋪展開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觀眾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新中國第一號博士學位證書  一件件珍貴展品,見證著改革開放40年極不平凡的歷史進程。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蹟——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上) (一)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它使我們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起來。
  • 人民日報:紀念毛澤東與銘記改革開放一樣莊肅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我們隆重紀念。今年也是改革開放35周年,我們牢牢銘記。兩件大事,一樣莊肅,彼此聯繫:對毛澤東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把毛澤東同志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 鄭州57中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講座
    中共鄭州市金水區委黨校邵松梅教授受鄭州57中邀請,做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講座。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6日下午,鄭州57中邀請中共鄭州市金水區委黨校邵松梅教授做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由鄭州57中黨委副書記徐謙主持。
  • 改革開放40周年,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壯我國威,強我中華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18年,回頭不再是從前。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至今已經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歲月。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初心鑄就千秋偉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9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初心鑄就千秋偉業——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下)(一)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穿越革命和建設的洪流、激蕩改革與發展的風雲,70年艱辛奮鬥,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億萬人民,把歷史性成就與變革寫在廣袤大地,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內容概括 主要講了什麼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再次發出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號召,寄望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蹟!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這次載入史冊的重要會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徵程,進行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經過40年砥礪奮進,覺醒的中國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新徵程。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勇於創造新的歷史。
  • 任仲平發出了哪些黃鐘大呂之聲
    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版發表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全文4600字。這是第一次以「任仲平」為名刊發評論。從此,「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被認為多用於分析重大問題,出現在歷年的人民日報上。  22年來,任仲平寫出了一系列精彩而深刻的評論文章,成為引領社會時政的風向標。
  •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而談及這40年間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關鍵性的因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同時他也在黨的十九大上這樣說道:「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新華社「鍾華論」齊發聲!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日報》頭版隆重推出任仲平署名文章。今天刊發的上篇《奮鬥創造人間奇蹟》指出,於「漏舟之中」走向站起來,於「瀕臨崩潰邊緣」走向富起來,於「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將中華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於記憶深處,讓一個東方古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強盛,創造了中華民族從沉淪而奮起、由苦難而輝煌的命運轉折。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 人民日報1月15日署名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1月5日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 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偉大的覺醒》有感
    12月19日晚,觀看《我們的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時,在我內心掀起波瀾的並不是美妙的歌聲、婀娜多姿的舞蹈,而是一段短暫卻句句都烙印在心坎的詩朗誦《偉大的覺醒
  • 國家博物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時間+亮點+預約+交通)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國家博物館預約入口:點擊進入  展覽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緊扣改革開放40年曆程,緊扣改革開放的歷史縱深感、群眾獲得感、發展成就感,安排設計了6個主題內容展區,多角度、
  • 專訪:「中國改革開放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變革」——訪聯合國商務...
    新華社聯合國12月14日電專訪:「中國改革開放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變革」——訪聯合國商務理事會前副主席約翰·艾倫新華社記者王建剛 謝鍔「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惠及億萬中國人民,還使整個世界受益。僅從它對人類社會貢獻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深遠影響看,此舉堪稱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變革!」聯合國商務理事會前副主席約翰·艾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願意用「所能找到的最美麗辭藻」來讚揚這場發生在中國的變革。「中國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 北醫三院輔助生殖技術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2019年1月1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面向民眾開放迎來第47天。據了解,單日現場觀眾超五萬人次,累計現場觀眾達240餘萬人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輔助生殖技術成果作為醫學技術進步代表入選展覽。
  • 感受偉大變革中的歷史溫度
    感受偉大變革中的歷史溫度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掠影「這種收音機,我家裡還有,現在可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