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章:中國改革開放 世界煥然一新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文章:中國改革開放 世界煥然一新

2014-08-22 06:01:48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吉翔

  來自中國的偉大覺醒和偉大創造,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來自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

  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各項紀念活動在中國陸續展開,國外媒體的關注持續升溫。

  「鄧小平的全面經濟改革帶來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將中國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發展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鄧小平在重大歷史關頭力挽狂瀾,在黨內享有崇高威望……正是改革開放政策讓北京迅速崛起」……很多外國媒體不約而同將視線投注於鄧小平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給中國命運帶來的歷史性改變。

  歷史的對照,更能讓世界進一步意識到中國30多年來走過的非凡歷程。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面對十年內亂造成的經濟困難、思想禁錮,國家百業待興——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處於世界的邊緣。而今天,中國呈現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的繁榮景象——國際社會公認,中國是世界舞臺中央的重要角色。

  打開這個歷史性變化的大門,最關鍵的鑰匙只有一把——改革開放。拿起這把鑰匙解決問題,讓中國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中國飛速發展起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同樣開啟了世界的新時代。美國學者傅高義說過,鄧小平,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正在蔓延,美國芝加哥大學一場有關中國市場轉型的研討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提出這樣的論斷——「中國的奮鬥,就是世界的奮鬥」。同一年,美國《時代周刊》在一篇關於中國改革的評論文章中指出:「這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故事。它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不僅僅屬於中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鄧小平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敏銳地看到時代條件的變化,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發展是核心問題。這個基本判斷,意味著在千變萬化的國際風雲中,發現了中國改變自身命運的歷史性機遇,作出了中國與世界積極互動、相互影響的戰略抉擇。

  全方位對外開放,同世界上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交往,吸取和借鑑一切有益的經驗……中國同世界的聯繫因此而日益緊密起來,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為全球增長提供巨大能量。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中國和平發展成為符合各國利益的穩定器。

  今天,世界觀察中國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的目光,延伸到中國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也包含了本屆領導人堅持深化改革的政治宣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頻頻亮相的政治意義明顯」……一些外國媒體共同讀出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與意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立足國情、深謀探索深水區和攻堅期的進取之道。

  「膽子大,步子穩」,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來自中國的偉大覺醒和偉大創造,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夢的實現,必將為推動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
    「改革開放改寫了我的人生軌跡」「生在改革年代何其幸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一家的幸福生活」「城市因它煥然一新,國家因它文明富強」……「時光博物館」的留言牆上,觀眾寫下一個時代的共鳴。歷史長河中,40年也許只是「彈指一揮間」。
  • 「改革開放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特殊意義」
    那時報紙雜誌不是很多,我們每天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報紙上了解中國政治經濟新動向。當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標誌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我饒有興致地閱讀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 人民日報:在改革開放中走向新時代的中國憲法學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漸發展出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憲法理論和制度,中國憲法學也由此獲得長足發展。憲法學既從改革開放和法治實踐中汲取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又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理論為改革開放和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 人民日報:紀念毛澤東與銘記改革開放一樣莊肅
    今年也是改革開放35周年,我們牢牢銘記。兩件大事,一樣莊肅,彼此聯繫:對毛澤東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把毛澤東同志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我們紀念毛澤東同志,因為他是一位偉大人物,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與發展振興奮鬥一生,建立了豐功偉績。回望歷史,毛澤東同志的最大功績無疑是領導黨和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不無感慨地總結,中國發展道路與西方有著根本差異,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新「現代化模式」的崛起。在世界的坐標系中看,中國改革開放這個「20世紀最重要事件之一」,不僅助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深度融入世界,更向世界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40年波瀾壯闊的變革,繪出一個民族向上生長的脈絡,讓中國在幾十年時間裡走過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
  • 我的改革開放詞典:時代強音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40年來,中國奏響改革開放的激揚樂章。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始終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改革開放大潮從歷史深處奔湧而來,向民族復興澎湃而去,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書寫了中國發展進步的壯麗史詩。
  • 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讓我和中國緊密相連」
    「中國改革開放讓我和中國緊密相連」(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非常幸運,我親歷了中國的發展」
  •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
    人民日報發布評論員文章稱,歷史昭示我們,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只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多贏;只有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才能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發展;只有堅持變革、不斷創新,才能始終站在時代潮頭。
  • 博鰲讓世界感知中國改革開放脈動
    作者:袁晴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於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又重要的歷史時刻,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召開的重要意義自然不言而喻。未來的中國,如何在國際舞臺上更好貢獻中國智慧?如何讓中國改革的紅利惠及亞洲惠及世界?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權衡好國家間的互利共贏?
  • 胡必亮:改革開放的中國經驗及世界意義
    4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不勝枚舉,概括而言,一是我國整體上貧困落後的面貌得以徹底改變,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二是制度建設基本成型,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出強大活力,並為中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 「改革開放與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潘玥斐)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和越南、寮國社會主義革新32周年。為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實踐經驗,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認識,1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改革開放與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國際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主旨演講。
  • 《中華文摘》文章:鄧小平版改革開放詞典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鄧小平誕辰100周年之計,關於鄧小平的各種回憶、紀念文章和相關報導,已陸續見於報端。今天,我們推出的,是鄧本人在改革開放20年裡對一些事情說過的一些話,發表的一些意見。這些話為正史所載,不是回憶,不是演繹,不是「私人歷史」。
  • 人民日報:「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成功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法國經濟類報紙《論壇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工業生產、零售業和投資活動等實現迅速有力的回升。文章稱,「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積極意義」。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1]「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2]本文擬對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探討。
  • 體驗中國「高考」作文(我看改革開放40年)
    體驗中國「高考」作文(我看改革開放40年) 2018-12-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高考」作文(我看改革開放40年)
  • 改革開放讓中國欣欣向榮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人們也許還在吃大鍋飯,掙公分,還在為一日三餐的著落而愁眉不展。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人們致富的夢想也許真的只是一個長長的夢而無法實現。
  • 湯加前駐華大使拉圖: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讓世界矚目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讓世界矚目,期待中國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湯加前駐華大使拉圖——中國改革開放成就讓世界矚目■江 山在湯加前駐華大使拉圖家中,擺放著許多與中國相關的照片和飾物
  • 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世界眼中的中國改革開放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特稿: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世界眼中的中國改革開放新華社記者 班威今年的兩會,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一路向前,改革開放這個「春天的故事」既改變了中國,也改寫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改革探討的兩個主要問題是:如何與世界經濟接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應以什麼為目標?在幾經爭執之後,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標誌著中國最終放棄了以單一所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到20世紀末,中國基本完成了經濟體制的轉軌。中國政府的職能也有所調整,以適應經濟體制的變動。2001年,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