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8月8日7時29分在京逝世,享年101歲。
「鋼鐵科學與技術的集大成者」「中國電子顯微鏡事業的先驅者」「中國冶金史研究的開拓者」「我國金屬物理專業的奠基人」「新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這所有的榮譽和稱號,都屬於同一個人——柯俊。
國際同行稱他為貝茵體先生(Mr.Bain),因為他首次發現貝茵體切變機制,是貝茵體切變理論的創始人。
圖片來源:光明網
柯俊博士畢業後,取得伯明罕大學的終身教職。
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決定回到祖國。
他向挽留他的外國朋友說:「我來自東方,那裡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飢餓線上掙扎,一噸鋼在那裡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儘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過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生活並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心中裝著祖國,裝著人民,而絲毫不考慮自己的生活條件。這種愛國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今人學習?
但人們關注的卻都是各種花邊新聞。而對國家有著巨大貢獻,曾被譽為世界級「一代宗師」的柯俊院士逝世卻鮮為人知,熱度幾乎為零。
一篇《娛樂圈又一對低調情侶疑分手》,評論幾分鐘就過了1000條。
同一新聞平臺。
8月9日發出《「貝茵體先生」柯俊逝世,走完百年鋼鐵人生》,十幾天過去,評論量為0!
8月15日發出《為柯俊先生鮮花,道一聲「柯老,您一路走好」》,幾天過去,評論量為0!
8月20日發出《沉痛悼念材料大師,柯俊院士》,兩天過去,評論量為0!
很多新聞平臺、很多網友,對知名、不知名的娛樂明星關注太多,對默默奉獻的科學家關注太少,甚至對改寫中國科技實力、讓中國贏得世界尊重的大牌科學家,都關注太少!
不禁想到,曾為國作出貢獻讓中國的科技走上一個新高峰的知名院士,其一生的榮耀竟然不如一些娛樂圈人物的緋聞。
不禁令人哀嘆。「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圖片來源:光明網
據報導,柯俊院士生前留有遺言軀體捐贈給母校武漢大學用於醫學研究。
柯俊院士,一輩子為了祖國、人民活著。
拋棄優越的生活、科研環境回國,是為了祖國和人民。去世了,還要用自己的遺體,為深愛的祖國和人民盡最後一份力!
在最美最安靜的地方展示生命的意義,101歲的柯俊先生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
柯俊院士的一生,可以說是光芒四射的一生,是為國為民奮鬥的一生。
1951年,柯俊院士在鋼中首次發現「貝茵體切變機制」,面對著巨大的誘惑,他謝絕美、德和印度等國邀請,利用這項技術為中國發展了高強度、高韌性貝茵體結構用鋼。
可以說是為我國科技進步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沒有像柯俊院士等老前輩的篳路藍縷,我們今天的航母、軍艦、航天裝備、飛彈等戰略性武器需要的冶金材料、新材料,從何談起?
除了科學成就,柯俊院士還親手培養了眾多中國科學屆的「接班人」,可謂「桃李滿天下」。
北科大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潛偉是柯院士的「親學生」。在他的記憶裡,柯俊院士總是保持著紳士風度,永遠衣著得體。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柯俊院士指導他修改論文的過程,因為從初稿到成稿,足足改了7次!
就在答辯的前一天,柯俊院士依舊發現了論文的幾處小錯誤,特地打電話囑咐。
但在嚴謹的教學生活之外,柯俊院士卻是個隨和溫厚的老人。
原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秘書長褚幼義曾與柯俊院士共事,她說:「(柯俊院士)很願意和學生交流,為人非常隨和。我時常到家中請教,每次離開柯先生都要送到門口。」
有一次,在柯俊院士百歲壽誕時,褚幼義到他家裡拜訪。臨別時,已經百歲高齡的柯俊院士依舊堅持起身相送。
這一切,無不是柯俊院士一生的貢獻。
國家從來不會忘記為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那我們便更加不該忘記。
錢學森。圖片來源:新華網
曾經,我們耳熟能詳的是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隱姓埋名而感動。那時的我們,夢想是長大之後當一名科學家,立志好好學習,學成報國!
而現在,我們卻對黃大年、柯俊、朱英國等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卻一無所知,甚至連他們去世都沒有引起我們的絲毫在意!
曾經,我們在聽到國家的核彈爆炸、衛星升空的時候,是何等的驕傲和歡騰。現在,我們的媒體對明星的緋聞鋪天蓋地的宣傳,卻忽視了諸多科研項目的重大突破。
要知道,百年前的恥辱,是靠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洗刷乾淨的!
這一切,我們作為後人,都不應該忘記。
因為,我們享受祖國的崛起,生活在盛世中國,就是無數個如柯俊一樣,默默奉獻鑽研的科學家、建設者們的功勞!
今天,便讓我們盡綿薄之力,緬懷他們。
因為,科學家不會主動宣傳自己,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和他們做出的貢獻!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柱石和民族脊梁,誰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追逐和崇拜的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周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