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但中國菜留給世界的印象卻並不是精細,無論八大菜系還是滿漢全席,相比精細,品類豐富和兼容並包才是中國菜最大的特點。在精細這一條路上,反倒是隔壁的日本人要走得更遠一些,日本料理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精緻健康、一絲不苟,極力追求還原食物本來的味道,這種對精細和本質的追求甚至還蔓延到了酒精飲料上。
今天我們喝的就是一款非常精細的日本梅酒酒——俏雅(THE CHOYA)本格梅酒。以嚴謹認真著稱的日本人對於酒精飲料的管制非常嚴格,「本格」這兩個字可不是隨便用的,日本的酒類稅法對此有非常之嚴格的規定。除了梅子、糖、基酒之外絕對不能有任!何!添!加!的梅酒才能叫本格梅酒。本格梅酒的香氣和味道一定、必須、絕對是用酒精長時間浸泡梅子萃取出來的,使用香精和酸味劑勾兌的梅酒如果標註「本格」的話,屬於會被追責的違法行為。
然而,近十年間日本梅酒的產量翻了兩倍都不止,梅酒更是成為了日本出口量第一的酒類飲料,但日本梅子的產量卻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用香精和酸味劑勾兌的合成梅酒在市場中到底有多少不言而喻。
更何況,日本的法律可阻擋不了別國進口商自行修改包裝,所以想喝地道的日本梅酒,除了認準「本格」兩個字以外,還得仔細看配料表。比方說我們從日本買回來的這瓶梅酒,它的配料表上酸味料、香料、著色料下面都寫著「なし」(naxi「無」的意思),這樣才能保證喝到原汁原味的日本梅酒。
仔細看這瓶本格梅酒的正面酒標,雖然是在日本買回來的酒,但是比較關鍵的一些信息卻完全不需要翻譯,並沒有什麼閱讀難度。俏雅(CHOYA)單年(SINGLE YEAR)本格梅酒,全部使用紀州產的南高梅釀造,梅子使用量315g,並且經過了一年的熟成。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款梅酒的酒精度居然達到了15%vol,所以不要因為人家是果酒就輕視它,光以酒精含量而言,它已經等於六七瓶500ml的普通啤酒了。
品鑑過程,打開這瓶梅酒,還沒倒出來的時候就能聞到一股略帶杏仁兒香的甜味兒,湊近了仔細嗅,這個味道並不是很像梅子的味道,和杏仁露的香氣倒是十分接近,記得以前也喝過一款紀州南高梅釀製的梅酒,那款酒同樣有這股混雜著奶香氣的杏仁兒味,看來這應該是南高梅的特色香氣了。
先喝一口常溫狀態下的梅酒,入口卻並不是預想中帶著杏仁味的甜美液體,反倒是極高的酸度和濃鬱的梅子香。這股酸度非常之不俗,好像在嘴巴裡剛嚼碎了一顆青澀的梅子似的,噴濺的汁水淋了滿口的酸香,除此之外在舌根還能感受到一絲苦杏仁兒的味道,雖然梅酒乍一入口的味道和香氣差異巨大,讓我們有些猝不及防,但這味道並不討人厭,回口清新的酸度更是齒舌生津,這種酸爽清瘦的味道其實挺奇妙的。
喝完了常溫狀態,準備兌一些熱水嘗嘗,結果這次的味道結結實實地給了我們一個腦瓜崩,明明兌了一半的熱水後已經稀釋了很多,但酸度卻奇蹟般地不降反升,真是令人措手不及,不過在這個冬天裡喝一口暖暖的梅酒,一股暖流從胃部向全身瀰漫的感覺很舒服。就是酸度有些超標了,兌了熱水之後已經脫離了「特色」的範疇,走上了追求高酸度的奇怪路線。
接下來是加冰飲用,扔進幾枚晶瑩剔透的冰塊兒之後,酸味雖然依舊不俗,但總算是回到了正常的範圍,但是苦杏仁的味道卻更加明顯了,回口也缺乏了常溫狀態下那種齒舌生津的明快酸度,雖然加冰飲用的風味也還過得去,但常溫還是最佳選擇。
最後是兌蘇打水,說實話味道其實挺一般的,感覺上就是一種普通的碳酸飲料,那股清冷的杏仁香和梅子香被蘇打水掃蕩一口,喝起來的口感也比較一般。平時喝得碳酸飲料大多甜度都不低,碰見這麼一個不走尋常路的高酸款式,實在很難讓人愛得起來。
總結,這款日本的本格梅酒打破了梅酒留給我的固有印象。和大多偏甜,最少也是酸甜並舉的梅酒不同,這款不走尋常路的梅酒酸味要遠遠大於甜味,不是那種會讓你喝一口就非常喜愛的類型。畢竟大多數人對於酸味的接受度都不太高,但要說它不好喝的話還真不對,無論是沁人心脾的梅子香還是順滑生津的口感,這款酒一喝就能知道絕對不差。只能說在口味的選擇上有些太另闢蹊徑了,這瓶有性格的梅酒完全有資格成為一部分人的心頭愛。沒辦法,就是這麼有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