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疫情防控下咋及時辦案?信息化手段是「救命稻草」,更能提質...

2020-12-25 中國長安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受制於看守所等辦案場所嚴格的防控措施,提訊、取證、開庭等訴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甚至無法正常開展。為此,檢察機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部署要求,強化疫情防控的檢察擔當,著力加大信息化應用力度,充分運用政法一體化辦案信息系統、「三遠一網」(即遠程多方庭審、遠程提訊、遠程送達,檢察工作網)系統、刑事智能輔助辦案系統、雲技術等信息化技術助力辦案,積極主動履行檢察職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和日常檢察工作同步抓緊抓好。在確保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維護疫情防控秩序、社會大局穩定的同時,大力推動了檢察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了檢察業務與科技信息的進一步融合,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司法辦案積累了有益的經驗,值得總結、深化和推廣。最高人民檢察院選取了各地檢察機關信息化助力涉疫案件辦理的5個典型案例予以發布。

一、以信息化技術有效解決疫情防控形勢下刑事檢察業務難題

【技術要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檢察機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部署要求,在嚴格司法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新的檢察技能辦案。一是處理好檢察信息化與服務辦案的關係。充分利用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政法一體化辦案信息系統、刑事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和「三遠一網」系統,使檢察技術創新成果同檢察工作深度融合,形成新型檢察工作模式,有效解決告知難、提訊難、籤字難、庭審難等問題,實現遠程提訊、遠程會議、遠程庭審等,從而更好地服務疫情期間的檢察工作。二是處理好檢察信息化與保證辦案質量的關係。通過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以及刑事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與公安機關、法院對接,結合辦案的具體情況,實現了案件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從而有效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固定證據,在批准逮捕、提起公訴和審判階段都發揮了應有作用。三是處理好檢察信息化與提高辦案效率的關係。通過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提供的案件受理、分配、卷宗領取、送案管理、涉案財物管理等規範操作,保障案件在辦理中高效、安全、穩定運行。

案例一: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利用手寫電子籤名有效解決王某某涉嫌盜竊案遠程提訊筆錄籤名捺印難題

【案件情況2019年12月22日至2020年1月期間,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夥同他人在重慶市南岸區上新街、茶園新區等地,多次盜竊門麵店內手機、現金等物品。2020年1月6日,王某某被抓獲歸案。

2020年2月5日,重慶市南岸區公安分局將採取刑事拘留的王某某提請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檢察官不能前往看守所現場提訊犯罪嫌疑人。2月10日,在合適成年人的見證下,南岸區人民檢察院利用遠程提訊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完成提訊工作。檢察官利用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在檢察院製作好電子筆錄,同合適成年人一起通過籤名板籤名確認後,再同步發送至看守所遠程訊問室,王某某核對確認後直接在籤名板上簽名捺印。檢察官、犯罪嫌疑人、合適成年人三方確認無誤後提交至手寫籤名捺印系統歸檔,並將電子筆錄上傳至統一業務應用系統。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遠程提訊並籤名製作電子筆錄。

2月12日,因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犯罪情節較輕,作案時系未成年人,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且具備監護條件,無社會危險性,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王某某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遠程提訊,嫌疑人在看守所端設備籤字確認。

【技術應用】疫情期間,山東、湖北等地監獄出現確診病例後,重慶市的看守所暫停面對面現場提訊,給檢察機關辦案提訊帶來困難。傳統的遠程提訊,檢察官將電子版筆錄發送到看守所,由在看守所的書記員列印出紙質版筆錄,再將紙質版筆錄交由犯罪嫌疑人核對、籤名捺印後,帶回單位交由檢察官籤名確認,最後檢察官把紙質筆錄掃描為電子版筆錄,上傳到統一業務應用系統。這個過程導致兩個難題,一是辦案不安全,到看守所的書記員與犯罪嫌疑人、看守所提訊民警等面對面接觸,增大了疫情傳播風險。二是證據不安全,疫情期間由於不能面對面接觸,最終的紙質筆錄不是檢察官、犯罪嫌疑人、見證人等同時籤名確認,存在「事後補籤」的問題,紙質筆錄被篡改後不易被發現。

遠程提訊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在關鍵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保障了辦案安全。採用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製作訊問筆錄,省去了傳統遠程提訊中紙質筆錄列印、傳送、掃描等環節。最重要的是,犯罪嫌疑人在南岸區看守所訊問室就可以在筆錄上簽名捺印,減少了訊問過程中的人員交叉接觸,真正做到了零接觸。二是保障了筆錄證據的安全性。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記錄了用戶籤名、籤字軌跡、筆壓筆痕、時間、現場照片等信息,通過數字籤名加密技術保證電子筆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事後可鑑真還原。同時,籤名捺印過程配備同步錄音錄像,進一步確保筆錄籤名捺印的真實性。僅2020年2月至3月疫情期間,南岸區人民檢察院共製作189份電子筆錄,充分滿足了辦案需要。三是通過定製各種法律文書模板適應辦案需要。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可根據不同案件的辦案需求,定製專用訊問功能模塊,配置相關法律文書模板。目前,該系統已嵌入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等8類法律文書,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便捷性。

遠程提訊手寫電子籤名捺印系統符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刑事訴訟中應用電子籤名和電子指紋捺印有關問題的意見》(公通字〔2019〕18號)文件規定,安全認證、加密等技術規範,能保障原始數據封裝成不可更改的文件格式並脫離原系統保存、歸檔,成功解決疫情期間遠程提訊「最後一公裡」問題。

二、信息化技術開啟「非接觸」辦案模式助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落實

【技術要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人員流動帶來感染風險,檢察機關啟用「非接觸」辦案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辦理涉疫案件,依託多種信息智能化系統,全程覆蓋卷宗交接、案卷審查、提審訊問、律師閱卷、律師在場見證、量刑建議提出等環節,促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落實,推動檢察機關精準量刑建議採納,高效推進案件快速辦理,保障了依法辦案和防控疫情兩不誤。

案例二: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採用「非接觸」辦案模式辦理李某某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案件情況】2019年底,被告人李某某通過微信平臺結識喜好鷹、隼的被告人魯某,在不具備馴養繁殖及經營資質的情況下,為牟取利益,先後以人民幣2300元、4000元的價格將二隻遊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出售給同樣不具備資質的被告人魯某,供其個人豢養。2020年3月17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非接觸」的方式審結案件,對被告人李某某、魯某提起公訴。

【技術應用】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在卷宗移送環節,依託其建成的智能卷宗歸檔管理平臺,採用線上分配提醒、線下掃碼取卷的自助模式,實現實體卷宗無接觸交接。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依託卷宗管理平臺實現卷宗無接觸交接。

在遠程提審環節,除利用該院遠程視頻設備對取保候審的魯某遠程訊問,還對羈押於崇明區看守所的李某某跨區連線、遠程提審。同時,設置遠程提審網上預約平臺,助力辦案人員合理安排提審時間,提升辦案效率。

在律師閱卷環節,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引導律師線上完成閱卷資質審核及閱卷時間預約,設立專門的自助閱卷設備,律師可在刷取、識別律師證件信息無誤後,自行對本人所代理的案件取卷閱卷。同時,藉助「刷臉測溫」設備,對所有進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人員非接觸式體溫監測,保障在院人員的健康安全。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刷臉測溫,保障健康安全。

在案卷審查環節,依託刑事智能輔助系統完成線上卷宗審查,搭配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建成的認罪認罰風險監控系統,對案件實時預警及風險評估,藉助自動比對「類案」的起訴書和判決書,協助承辦人精準把握定罪量刑。

案例三: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人民檢察院利用信息化技術辦理黃某某防疫用品詐騙案

【案件情況】2020年1月25日至2月20日,黃某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明知沒有貨源的情況下,仍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出售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用品的虛假消息,多次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行卡收取吳某某等三人支付的貨款300萬元。期間,因遭被害人質疑,陸續退回240萬元,至案發尚有57萬元未退還。2月26日,黃某某被公安機關傳喚到案。3月4日,黃某某詐騙一案移送台州市黃巖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3月11日,黃巖區人民檢察院以詐騙罪向黃巖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提出確定量刑建議;3月20日,黃巖區人民法院經開庭採納黃巖區人民檢察院的量刑建議,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黃某某有期徒刑十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六萬元。

在庭審中,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利用多媒體大屏幕進行數字卷宗示證。

被告人對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和定性無異議,自願認罪認罰。

【技術應用】2020年3月4日,黃某某詐騙一案通過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移送審查起訴。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保障案件訴訟順利進行。

一是利用技術審查,確保案件質量。疫情期間,防疫用品短缺,群眾需求驟增,針對防疫用品的網絡詐騙案件多發,檢察機關在辦理案件時需要注重電子證據的收集、審查和運用。本案定案的關鍵證據主要是儲存在手機裡的簡訊,微信聊天記錄,微信、支付寶交易記錄等電子證據,它們具有易遭刪除、病毒損壞、被修改等特點。針對該情況,在提前介入階段,引導偵查機關第一時間固定電子證據,全面準確收集電子數據;在審查起訴階段,將案件的所有電子證據委託技術部門進行勘察覆核,對未全面提取的證據信息進行恢復提取,從而構建完善的證據體系,促使被告人認罪認罰,提升案件質量,確保庭審效果。

二是運用「單軌制」,保障依法和高效相結合。防疫期間不僅要減少人員接觸,也要依法辦案、提高辦案效率。本案運用浙江政法一體化「單軌制」協同辦案模式,即將原先的紙質卷宗、法律文書全部由電子卷宗替代,通過政法一體化辦案系統進行無接觸推送。通過網上審查案件,法律文書一鍵送達,該案僅用了10天即向法院提起公訴,既減少了人員接觸,又提高了辦案效率,達到依法辦案與疫情防控兩不誤的目的。

三是多角度釋理說法,促使認罪認罰。本案運用檢察機關大數據,綜合全案案情,通過相似案例比對分析,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辦案人員從事實、證據,人情、法理等多角度充分向黃某某釋法說理,靈活運用收集的電子證據,促使其認罪認罰,並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同意檢察機關提出的確定刑量刑建議。

四是庭上多媒體示證,精準量刑獲採納。抗疫越吃勁,越要依法辦好案。本著「帶頭辦難案、辦好案」的理念,本案由檢察長親自辦理並出庭履職,法院院長親自擔任主審法官。通過一體化辦案系統傳送的數字卷宗,快速製作了庭審預案,清晰、全面、生動的庭審證據展示,讓法官、被告人、辯護人、旁聽群眾清晰地了解了案件的全貌。法院最終採納檢察機關的精準量刑建議。

案例四: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全流程「雲」辦理張某妨害公務案

【案件情況】張某,女,大慶市龍鳳區某小區居民。2020年2月12日早上,張某欲出小區大門,因出入通行證過期、次數用盡而被社區防疫工作人員攔阻勸返。張某強調自己「要出門上班,我也沒病」,但無法出示單位證明,且拒不提供單位聯繫方式。工作人員耐心規勸無效後,情緒暴躁的張某摘下口罩,衝撞、謾罵工作人員,造成該小區北門多人聚集圍觀,嚴重影響小區其他居民出入。見到防疫人員堅持原則,張某還主動報警,聲稱工作人員對其有毆打行為。兩位公安民警到達現場後要求其戴上口罩,先離開現場恢復其他人員出入秩序,張某拒不配合民警詢問,並踢踹一名民警,又將另一名民警手部撓傷,隨後被依法強制帶離。到了分局後,張某又將值班民警的執法記錄儀拽掉,並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張某的行為嚴重幹擾了疫情防控工作,產生了惡劣影響。2月20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就此案向龍鳳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月26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法院遠程開庭審理此案,鑑於被告人張某認罪認罰,當庭宣判被告人張某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

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通過三方庭審系統出庭公訴。

【技術應用】疫情期間,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全程運用偵查活動監督平臺、雲視訊掌上辦公軟體、遠程提換一體化平臺、遠程提訊及遠程庭審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實現了辦案提前介入、固定證據、提審及庭審全流程無接觸「雲」辦理,在保障辦案效率的同時避免了人員流動和直接接觸,杜絕了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2020年2月13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偵查活動監督平臺」與公安機關執法監督相銜接,將偵查活動監督與審查逮捕工作有機融合,在疫情期間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對公安機關辦案流程進行全過程監督,精準找出節點問題並進行動態分析。針對張某涉嫌妨害公務案,指派2名檢察官提前介入,使用雲視訊等掌上辦公軟體進行溝通聯絡,引導偵查機關調查取證。在詳細了解案情、認真查閱卷宗證據材料基礎上,從完善證據鏈條、確保證據確實充分的角度,提出調取大慶市政府關於疫情期間封閉管理有關文件公告等6個方面引導取證意見。

2月17日,公安機關以張某涉嫌妨害公務罪提請審查逮捕,龍鳳區人民檢察院於受理當日依法批准逮捕。2月19日、20日,辦案檢察官通過一體化提換系統完成遠程換押手續,通過遠程視頻方式兩次提審張某,告知權利義務及認罪認罰制度相關規定。在辦案同時釋法說理,反覆引導,耐心向張某講解其行為的性質和危害。最終,張某表示悔罪,並通過遠程認罪認罰具結系統,自願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同意適用速裁程序審理。2月20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檢察院就此案向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2月26日,大慶市龍鳳區人民法院、大慶市看守所、龍鳳區人民檢察院三方遠程開庭審理此案,鑑於被告人張某認罪認罰,龍鳳區人民法院採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當庭宣判被告人張某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

三、信息化遠程辦理刑事申訴、司法救助,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技術要領】遵循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檢察產品的原則,讓法律具有溫度,讓正義更有效率,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是新時代檢察辦案不懈追求的目標。12309檢察服務中心作為檢察機關的辦案窗口,是檢察機關辦案質效的「傳感器」,接受人民群眾對檢察產品滿意度最直接的反饋。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探索採用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完成暢通線索舉報渠道,遠程接訪,派駐值班律師制度配合遠程視頻提供在線法律諮詢和幫助,利用遠程辦案平臺進行辦案人、律師、信訪人三方視頻辦案,遠程提訊核實案情,案件程序性信息手機簡訊推送,最終法律文書遠程送達等工作,真正實現12309信訪案件從受理到結案全流程的信息化助跑辦案。

國家司法救助是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採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檢察機關對於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對其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以支付救助金為主要方式予以救助。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站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強化權利救濟和促進司法公信建設的高度,採取線上溝通、線上調查、線上辦理的方式,主動了解當事人家庭生活狀況,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快速開展救助工作,既彰顯黨和政府的民生關懷,又有利於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案例五: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信息化全程助跑12309,信訪案件轉化為司法救助

【案件情況】2018年5月,四川到拉薩打工人員嚴某(信訪人)因勞資糾紛與原案被告人張某發生衝突,被毆打致重傷二級,後張某投案自首。經法院審理,張某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十個月,附帶對嚴某的民事賠償9.2萬元。但是因張某無力賠償且無可執行財產,嚴某始終沒有得到任何賠償。2019年1月,嚴某因不服生效判決信訪申訴至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以期得到法律賠償。經接訪幹警初步審查,發現其申訴理由不成立,但是嚴某作為刑事被害人,因重傷治療花費巨大,且身體殘疾難以靠務工維持生計,加上需撫養女兒、贍養父母及嶽父母,全家人生活十分困難,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符合司法救助的條件。於是在向嚴某告知信訪申訴案件審查意見的同時,告知其可以申請司法救助。在嚴某申請司法救助後,城關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嚴某符合依法進行司法救助的條件,決定向申請人嚴某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4萬元人民幣,並遠程送達了司法救助決定書。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視頻遠程接訪當事人。

【技術應用】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在告知嚴某可以申請司法救助時,向其介紹了網上辦案提交相關材料與網絡視頻接訪的渠道。

此後嚴某多次通過遠程視頻接訪的方式向辦案人員和駐院值班律師進行案件諮詢。辦案人員為了更好地釋法說理化解社會矛盾,遠程連線嚴某、值班律師、原案件承辦檢察官等人,核實案件情況,不僅查清了相關事實,更藉助值班律師的法律解答和援助,平息了嚴某心中的疑惑與不滿。最終信訪人員嚴某理解了相關法律規定,撤回了申訴的信訪要求,並接受了檢察機關申請司法救助的建議。

2020年3月,嚴某又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遠程接訪平臺提交了《司法救助申請書》《傷殘鑑定意見》、遭受經濟損失及貧困人員信息等相關證明材料。檢察機關辦案人員通過遠程視頻辦案的方式多次與律師、信訪人溝通核實案件細節,並且將案件辦理的程序性信息同步簡訊推送告知嚴某。在嚴某提交救助申請後的4個工作日,根據《人民檢察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細則(試行)》,以及最高檢、國務院扶貧辦《關於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相關要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認為嚴某符合依法進行司法救助的條件,決定向申請人嚴某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4萬元人民幣,並遠程送達了司法救助決定書。

縱觀該案從信訪申訴案件到司法救助案件的辦案全流程,城關區人民檢察院借力信息化手段有效化解了信訪案件的社會矛盾,「高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僅用4個工作日便完成了從申請、審核到作出救助決定的全部司法程序,不折不扣落實了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全力確保疫情期間檢察業務辦案不停滯、不拖延。真正落實了最高檢張軍檢察長提出的檢察辦案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要求,讓人民群眾在案件中感受到了「高效」的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最高檢四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看點
    高頻率大力度發布典型案例基於四大考慮為辦案一線提供最直接鮮活有效範例指導確保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最高檢高頻率、大力度發布多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基於更好地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檢察機關依法從嚴從快打擊涉疫情防控犯罪、更好地解決司法辦案中的疑難問題
  • 疫情期間遠程提訊,犯罪嫌疑人如何籤名捺印?最高檢相關負責人答問
    檢察技術與檢察業務融合推進疫情防控倒逼信息化快速發展——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鍾福雄就檢察信息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期間司法辦案典型案例答記者問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發布這樣一批信息化助力檢察辦案典型案例,主要考慮是什麼?
  • 最高檢涉疫情犯罪系列典型案例背後的法治思考
    近年來,最高檢高度重視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對司法辦案的規範指導作用。但是以往發布典型案例,在訴訟節點上一般把握在法院作出生效判決後再予發布。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大量涉疫情案件的發生,需要最高檢層面以最高的效率和最有效的方式指導基層一線辦案和偵查取證,相關工作不能等、不能拖。
  • 【要聞】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案件管理業務疫情防控期間典型案(事)例
    」「六保」決策部署和最高檢黨組「防疫、辦案兩不誤」的工作要求,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案件管理職責,勇於擔當作為,創新工作方法,同步抓緊抓好疫情防控和案件管理工作,在案件受理流轉、流程監控、律師異地閱卷、遠程會見等方面湧現出了一批典型案(事)例,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同時為未來疫後案管工作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 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案件管理業務疫情防控期間典型案(事)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各地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和最高檢黨組「防疫、辦案兩不誤」的工作要求,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案件管理職責,勇於擔當作為,創新工作方法,同步抓緊抓好疫情防控和案件管理工作,在案件受理流轉、流程監控、律師異地閱卷、遠程會見等方面湧現出了一批典型案
  • 最高檢:故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嚴重後果 要從嚴追訴
    北京青年報記者11日從最高檢獲悉,近日,最高檢制定下發《關於組織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檢察業務工作的通知》,強調堅決依法從嚴從快追訴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相關檢察業務工作,維護防疫工作秩序,維護社會穩定、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
  • 揭秘最高檢發布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背後的故事
    最高檢黨組意識到,緊迫狀態下的司法辦案問題,僅靠下發通知、文件並不能保證將相關司法理念和精神準確及時傳達到一線每一位檢察人員,也很難及時、直觀地向社會公眾發出明確警示和提醒訊息,發布典型案例成為最優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 中國電信陸豐分公司: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隔離點的視頻監控網絡等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加強聯防聯控,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中國電信陸豐分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擔當央企責任,在最短時限內快速完成南塘、銅鑼湖農場、內湖等疫情防控重點區域187支視頻監控槍安裝建設任務。
  • 運用信息化手段築牢疫情防控陣地
    記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交通保障組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科學研判、統一部署,利用信息化手段築牢疫情防控陣地。據介紹,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檢查檢測工作的實際,市公安局組織開發了道路交通卡口個人信息自助登記系統,創新實行手機掃碼登記,並在短時間內上線使用,有效避免共用紙筆、人員聚集等帶來的風險,極大地提高了防控登記工作效率,提高車輛通行速度,切實減輕了一線人員負擔。
  • 創新運用信息化手段,上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大學生黨課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同時,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拉開了我國高等學校線上教學的大幕,大學生黨課也不例外。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發展,我們需要把混合式教學法引入大學生黨課教學體系。
  • 最高檢發布第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第十批5個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詳細介紹了檢察機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如何堅持依法辦案,同時最大限度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公開聽證和法律監督的作用,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為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截至目前,最高檢已連續發布十批共55個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
  • 最高檢典型案例「十連發」:釋放哪些法治信號?
    最高檢黨組意識到,緊迫狀態下的司法辦案問題,僅靠下發通知、文件並不能保證將相關司法理念和精神準確及時傳達到一線每一位檢察人員,也很難及時、直觀地向社會公眾發出明確警示和提醒訊息,發布典型案例成為最優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 貴安新藝學校運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校園疫情防控
    貴安新區新藝學校採取多種手段測量入校學生體溫。唐安永 攝 1月7日,記者從貴安新區新藝學校獲悉,自2020年秋季開學以來,該校利用貴安新區大數據技術優勢,打造智慧校園,運用信息化手段,織密織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讓疫情防控更加智能、可靠。 校園防控,校門是第一道關口。2020年秋季開學前,該校多次舉行專題會,安排部署校園門禁管理工作。
  •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答問:數千起涉疫案件順利辦理的背後
    7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機關案件管理業務疫情防控期間典型案(事)例》,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董桂文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他們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是堅持防疫與案件管理業務相結合,以最快效率和最高質量受理流轉案件,各地案管部門對於涉疫情案件全力落實「當日來、當日轉、當日送」的「三個當日」要求,通過與各辦案機關和辦案部門的溝通協調,實現了案件流轉的「一步到位」,為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的後續依法從快辦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家衛健委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文 依法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
    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維護良好醫療秩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犯罪動機卑劣、情節惡劣、手段殘忍、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或者所犯罪行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社會影響惡劣的被告人,予以從嚴懲處,符合判處重刑至死刑條件的,堅決依法判處。《通知》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健全完善協調配合工作機制。
  • 【第1297期】辱罵毆打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嚴懲不貸!最高檢一廳副廳長...
    湖北省竹山縣劉某某沒想到自己竟然可以「走紅」網絡,但卻是以一種不光彩的方式——想要去親戚家串門,卻不服從政府疫情管控措施,辱罵並抓傷勸返他的執勤幹部,結果被檢察機關以涉嫌妨害公務罪批准逮捕。最近一段時間,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每周一批的頻率陸續發布了四批共27起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十分罕見。
  • 最高檢工作報告,有哪些「第一次」?
    5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最高檢工作報告。與前幾年的工作報告相比,今年的報告有哪些亮點和不同?  檢察履職戰疫情況單獨成篇,突出展示  2020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 最高檢:加強民營經濟智慧財產權的全面、平等、嚴格、及時保護
    ,加強民營經濟智慧財產權的全面保護、平等保護、嚴格保護、及時保護。10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第三十六次檢察開放日暨第三十一期德勝門大講堂活動。最高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介紹,檢察機關作為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力量,立足辦案職能,強化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活動。
  • 最高檢證券期貨犯罪辦案基地在深圳揭牌
    近五年:證券期貨犯罪手段專業、金額巨大據了解,2015年至2019年深圳證券期貨犯罪案件類型集中,內幕交易罪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佔比高達80%,是當前證券期貨犯罪的主要類型,涉案人員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比64.40%,過半數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
  • 最高檢大檢察官帶頭辦案 四級檢察院合力化解行政爭議
    最高檢大檢察官帶頭辦案,四級檢察院合力化解行政爭議登門溝通打開「心門」張雪樵(右二)等最高檢辦案組成員在陳某家裡。最高檢辦案組成員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政府。陳某籤訂和解協議。「有了這些前期的調查核實,後期的化解就更有底氣了。」在張立新看來,要做到精準監督,就要把案件事實搞清楚,這是化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這次來,是想幫你們解決問題」第七檢察廳辦案期間,最高檢部署開展了「加強行政檢察監督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該案被列為重點案件來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