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漢字你能讀對嗎?好多人都讀錯幾十年了還不知道
文/水墨許三世
我國那麼悠久的歷史可以保留下來,有一個很重要點那就是文字。所有的文明都是離不開文字的,而文字也賦予了所有文明新的活力以及延續的可能。因為只有文字才可以讓我們和幾千年前的人進行對話,了解他們當時的生活,學習古人的智慧。只有文字我們才知道同樣的空間,因為時間的不同,發生的不同的故事,那些英雄美人愛恨兩難,那些文人騷客的情愁滿懷,那些政治官海的明爭暗鬥。
我們將我們的文字稱之為「漢字」,我們也為漢字而自豪,她是現在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而她不單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字,還影響了很多周邊的國家,從他們的文字中都可以看到漢字的身影。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充斥著漢字,聽到的,看到的,你自己筆下那個的,但是你不一定真正了解漢字。你知道漢字到底有多少個嗎?你知道常用的漢字有多少個嗎?常用的漢字你都會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學習一下「漢字」。
根據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現在的漢字的總數是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一個,但是我們常用的漢字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三千字左右。雖然這三千個字和九萬多相比已經少了百分之九十七,但是在這百分之三中,還是有很多漢字大家都是讀錯的。
而這個其中最容易讓人讀錯的就是地點和姓氏了。就像安徽亳州,這個『亳州』大家一看,我會讀呀,不就是hao(第二聲)嘛!但是仔細的小夥伴就會發現,這個『亳』下面那個毛字是少了一橫的,並不是『毫米』的『毫』。所以這個字是專門用來表示地點的,它的正確讀音是bo(第二聲,音同『勃』)。而不常見的姓氏讀錯那就是更正常了,例如前陣子去世的永遠的武俠大師——金庸先生。很多人這才知道,人家金庸先生不姓金,而是原名叫『查良鏞』,這個『查』很多人想當然的就讀成了cha ,但是其實這個在姓氏裡是讀作zha(第一聲,音同『扎』)。
還有一些字就是出現在名字裡的,大家都知道我們文化中還是非常相信五行學說這些的,而這五行呢,就是「你缺啥就補啥」,一般都是在名字就會體現了。那些名字帶個『森』的一般就是缺木的,帶『鑫』的那就是缺金的,這兩個字還是比較簡單的,大家也都知道的。但是如果你缺土,那是不是名字就要帶『圭』這個字還是能知道的,讀gui 但是三個土的『垚』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吧,這個字讀yao(第二聲,音同『姚』),因此兩個土和三個土讀音不一樣。那麼兩個火『炎』讀yan,三個字『焱』不應該讀yan了吧,它還真讀yan,但是它是第四聲(音同『豔』)。
所以是不是很神奇呢?平常感覺很熟悉的字,你卻讀不對。這裡小編再考考大家,晚清的時候有個考生叫『樂樂樂』,當時的唱名官瞬間就不知道讀什麼,你知道該怎麼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