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給我們狠狠上了一課。」一位留美博士的疫情感悟

2020-12-09 騰訊網

這是我們的第1017篇文章

2020年的留學生們,經歷了太多魔幻。

一場疫情,將我們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

從焦慮、失望、無奈,到忍耐、堅強、成長,這一路的酸甜苦辣,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

然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疫情奪走了些什麼,也勢必為我們帶來了些什麼。

你永遠不知道新政策和明天

哪個先來臨

「2020年2月1日,美國宣布自2月2日17時起,過去14天內曾到過中國的非美國公民不能進入美國境內。」

當時,這個消息的突然發布給很多計劃赴美的朋友重創,但殊不知,也為後來中美航空局博弈埋下了伏筆。

我是19年12月到達的美國,和我一同計劃前來的還有一位好友,不過他要在國內過完春節再來,而我因為心心念念想體驗一下美國的聖誕節氛圍(以及折扣),選擇了早一個月前往。

萬萬沒想到,半年後,我們倆呈現了「一個想來來不了、一個想回回不去」的極端狀態。

後來的一系列政策,總讓我時不時在想,我是不是坐上了很多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的最後一班車。

「2020年3月初,全美大大小小學校陸續停課。」

這種前所未有的「全球停課抗疫」來得猝不及防,以我所就讀的兩所學校為例(Santa Clara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SU最先停課,我旁聽那門課的教授(白人)的太太是中國人,大概是早早意識到了這場疫情的來勢洶洶,隨後兩周便自行改成了網課,繼而SU出現教職工確診案例,全校開始officially停課。

SCU先是停課、關閉圖書館、健身房,隨後食堂也開始限時供應。

那是最後一次在斯坦福上課的時候,我悠哉悠哉地吃著panda express,看到旁邊墨西哥餐飲車裡的Taco覺得也不錯,想著下次可以試試,去Stanford Shopping Mall買了春假旅行要穿的衣服,感覺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可一周後,全校停課的消息炸開,我再也不能在那所閃著光的名校裡讀書、聽音樂、看風景、走走停停。後來有幾次去SCU散步,曾經熙熙攘攘的餐廳變得格外空曠,曾經坐滿了穿著吊帶衫或legging的女生的綠草坪,現在只有小松鼠跑來跑去,真的是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悵然。

比起因無法住宿舍而導致居無定所的小留學生,我的大多數朋友都是在外自己租房,所以並沒有太過擔憂。

只不過網課真的是一種極其差的體驗,沒有interaction、沒有eye contact;無數次我開麥說話,教授也正要講話,我連忙閉嘴,對方也陷入沉默,交流效率極低,場面常常很尷尬。

對於大多數在讀的學生來說,本想體驗一下名校學習的氛圍,卻依然要交著和face-to-face差不多的高昂學費,對著電腦、盯著老師的嘴選擇開口時機。

身邊也有即將入學的新生,原本辛苦一年終於拿到了dream offer,但因為籤證辦不了、入境進不來、online課程等問題讓人大失所望。

學會接受生活的失望和無奈

也許是身處異國他鄉學會的第一課

「2020年5月29日,美國白宮發布了一項由川普籤署的禁令:暫停部分中國學生和研究者進入美國,於6月1日生效。」

其實這套說辭並不新鮮。在我來美辦理籤證的時候,「被check」的風險已經讓我惶惶不可終日。

朋友跟我說,你一個marketing的博士有啥好怕的,難道美方怕你天天去看他們的廣告嗎?話雖如此,和我一同入學的一位computer science專業的碩士生,因為本科來自於籤證中心C位pick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籤證被check了八個月,失去了普渡大學等高校的offer.

所以,在我心中,這只是一條早已「暗度陳倉」的法令被給予了光明正大的名份而已。當然,我相信這不會是一個好的signal,曾經的美國夢只會越來越難。

「H1B取消?CPT、OPT的申請標準會變高?會更難?」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正式的法令宣布相關信息,但我所在的學生群裡,幾乎每天都會掀起相關的探討。

我有一個朋友,家是上海的,基本可以在上海過著不愁吃喝令我羨慕到眼紅的生活。一年前,他早早選擇了踏上這條申請OPT、拿到H1B、換綠卡、在加州買套房、走向人生巔峰的道路。

但如今,我們幾乎不會談及任何有關「申請OPT」這個初始值問題,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何必每次聊天都是「比慘大會」。

其實我也是很害怕,害怕曾經站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最高處展望的雲圖,會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裡,被抽筋拔骨。

當一天中有20個小時

都在買機票……

要說我整個五月最痛的體驗,就是花了一個月時間買回國機票的經歷吧。

說花了一個月時間,是真的不誇張,從一開始什麼也不懂,隨手買了美聯航的機票還給自己加了個economy plus開心到不行,到後來漸漸成為深諳「五個一政策」和「全世界各國轉機政策」的買機票絕對王者,我經歷了無所謂、失望、絕望,到「算了,還是無所謂」的一整套狀態。

截止到2020年6月9日,我手裡的機票情況是這樣的:

7月4日,舊金山-東京-上海,票價¥4107

7月9日,舊金山-上海,票價$803.1(人民幣¥5621.7)

7月13日,舊金山-洛杉磯-東京-上海,票價¥4019

7月13日,新加坡-成都,票價¥7969

7月15日,舊金山-韓國首爾-日本東京,票價$1094.02(人民幣¥7658.14)

7月16日,舊金山-日本東京,票價$1136(人民幣¥7952)

7月17日,日本東京-福州,票價¥18916

「為什麼買了這麼多?」

因為在完全沒搞懂政策的情況下買了外航的機票,想著一旦政策放寬,總有一張機票能回家。

後來發現事與願違,開始關注「五個一」政策的具體細則、每個國家開放轉機的規定、行李是否能夠直掛、航站樓之間是否有擺渡車、這家航空公司的登機牌是否可以在登機口列印、這個機場的地勤是否足夠nice到幫忙撈行李等。

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幾乎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核實全世界每一個航空公司的可行性,睡眠不超過5個小時,吃幾口飯就會幹嘔,完全吃不下東西,參考水果攤前「甜過初戀的哈密瓜」「苦過失戀的民航局」,作為slogan絕對當之無愧。

讓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天價機票」:美國飛中國的「五個一」航班一共4趟,機票價格大致如下:8月9日機票135681元(南航CZ328)、9月機票104790元(東航MU588)、10月65190元(東航MU588)(數據搜集時間點:5月24日)。

買機票是會呼吸的痛,無法轉機會痛、買不到票會痛,連退票也痛。

和一位同被困在美國的小姐妹聊天,她的處境已經可以用「絕境」這個詞來概括了。護照5.30到期、籤證6.30到期、房租5.28到期,簡言之就是「回不去、留不下、住不了」。

當我無數次被買機票氣到頭禿的時候,她都會擼著貓安慰我:

「沒事兒,你看我都不著急。」

「廢話,你倒是想買,一本過期的護照誰賣給你啊?」

其實,最無奈的感受是民航局也沒做錯什麼,我的家人、親戚、朋友、閨蜜、男神都在那兒,我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保護,但是每天早上,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國家、一個遙遠的城市醒來,感覺連陽光都很冷漠。

這段時間,心理承受能力也是百般成長。「千裡投毒」「留學生滯留瑞士」「美國制裁中國留學生」,每次在微博上看到一些指責和謾罵的時候,我都安慰自己「終於出道了出道了,女明星都這樣,要習慣要習慣。(這年頭,誰還沒上過熱搜呀)」

縱然如履薄冰,也要給自己勇氣

2020年2月1日,美國三大航空公司(UA、Delta、AA)宣布在次日起停飛中國。

2020年3月29日,中國民航局開始實行「五個一」政策,按照3月12日那一周還在飛的中外航司排班。

2020年5月22日,美國交通部命令具備中美航線執飛資格的7家中方航司,提交現有的航班信息以及提前30天提交未來的航班計劃。

2020年6月3日, 美國交通部令中國航司6月16日開始禁飛,要是總統批准的話馬上就可以停飛。

2020年6月3日,中國民航局發布了「五個一」2.0版本,增加了「熔斷」和「獎勵」機制。

2020年6月5日,美國方面宣布撤銷之前的禁飛令,宣布中美雙方航班數量必須要對等。

兩國之間的航空博弈,令中國留學生每天的心情都猶如坐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

川普發推特:「CHINA!」的那天,我笑著笑著都要哭了,生活未免太過艱難,生怕中美關係一個不留神,斷航了咋整?

在百般無聊的居家生活中,我每天都要像國際維和部隊一樣憂心忡忡。

即便如此,那些買了直航怕斷航、買了轉機怕感染、買了包機怕取消、不買機票怕驅逐的中國留學生們,在被威脅、被制裁、被取消籤證的惶恐中,在被罵、被歧視、被指責的無奈中,在前景不明的2020年裡,既如履薄冰,又笑著給自己勇氣。

寫到最後,每天還像「拍電影」一般「魔幻」著,由「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黑人」導致的反種族歧視遊行還在進行,我生活的城市有了宵禁,eBay上也有了半價的LV包。

也許,疫情奪走了太多我們本該擁有的留學生活,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宅家的無聊,提醒我們該學著做一個有趣的人;疫情的風蝕殘卷,告訴我們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奔跑著前往;隔離的咫尺天涯,教會我們最想念的人一直都在身邊……

既然生活的不如意無處不在、無人倖免,那就一起變強大變強大再變強大。

畢竟,熬過這一年,我得是一個多麼有故事的女同學啊!

共勉!

本文系留學每日談

轉載自INSIGHT 視界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相關焦點

  • 美國給了我什麼? 一位留美學子的疫情經歷與思考
    和所有人一樣,我原有的計劃都因為新冠疫情而被打亂。飛機上的小事在中國陪伴年近90歲的爺爺奶奶度過短暫的寒假後,我在2020年1月19日晚,戀戀不捨地踏上了去美國的旅途。我的航班從香港起飛,在阿布達比轉機到華盛頓特區。
  • 疫情殃及、招聘凍結,留美中國博士們該何去何從
    圖片輕微惡搞,但是內涵豐富,一來,這無非是博士的自嘲群像:生活單調、缺乏社交,整天浸泡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博士課題作鬥爭;二則,這一類貼圖是留美博士生們窘迫生活的真實寫照:即使被隔離了,還是要硬著頭皮幹活。連疫情這種洪水猛獸,似乎都影響不到與世隔絕的博士生們。3月初的美國高校即將迎來春假,想來大家心情不錯,都對學期中長達十天的修整充滿期待。
  • 美國給了我什麼?一位留美學子的疫情經歷與思考
    和所有人一樣,我原有的計劃都因為新冠疫情而被打亂。 飛機上的小事 在中國陪伴年近90歲的爺爺奶奶度過短暫的寒假後,我在2020年1月19日晚,戀戀不捨地踏上了去美國的旅途。
  • 留美博士留在美國:中國佔92%,排名世界第一
    紐約時報報導,各國留美博士留在美國發展的,中國佔比最高,達到中國留美博士總人數的92%,這個比例達全球留美博士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比81%,然後是加拿大、德國和臺灣地區。可是回國發展6年後,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辭去了北大數學系教授的職務,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
  • 2020年疫情影響下中國留美學生現狀調查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8年中國有60多萬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去美國留學。而年初的一場疫情,也讓數以萬計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鳳凰網教育發起2020年疫情影響下中國留美學生現狀調查問卷,以期了解留美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呼籲各方關注並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 美國博士學位調查報告:2018年6182名中國籍博士,79.4%欲留美
    一直以來,美國博士教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國頂尖學子會選擇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12月初,《美國博士學位調查報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國博士學位的變化趨勢。
  • 留美最新數據出爐,14年首降,美國真的不香了?
    這份報告基於超過2900所高校數據,統計了美國2019/2020學年的國際生情況。乍看之下,留美總體數據果然是下降的。莫非大家的預測準了?國際生留學美國人數總體下降1,075,496名國際學生,比起2018/19學年降低1.8%,這也是留美國際生近14年來首次下降。
  • 中國留美博士遇害 美駐華使館慰問:事件不可理喻
    原標題:中國留美博士遇害,美駐華使館慰問1月1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範軼然博士遇害的聲明,全文如下:美國大使館向範軼然(音譯)的家人和朋友表示誠摯的慰問。中國留美博士遇害 美駐華使館慰問2021年1月9日,芝加哥大學報告說,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生範軼然在一起槍擊事件中遇害。他正在攻讀布斯商學院和肯尼斯·格裡芬經濟系聯合項目的博士學位。
  • 「在美國就是拿命去上課」,美國移民局頒布新規後我們找了幾個留美...
    在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最熱門專業的王碩面臨人生最難的一個選擇。今年是王碩在美國讀計算機博士的第二年。3月初,美國疫情爆發,王碩所在的杜克大學就把課程全部改為網上授課,整個春季學期都在遠程學習中度過。現在疫情還未結束,網課卻眼看「上不成」了。
  • 留美最新數據出爐!14年首降!美國真的不香了?
    數據說話了……  就在最近,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發布了一年一度的《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這份報告基於超過2900所高校數據,統計了美國2019/2020學年的國際生情況。  乍看之下,留美總體數據果然是下降的。莫非大家的預測準了?
  • 留美博士回國看牙驚嘆:碾壓我的美國牙醫
    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學的中國女生,生病昏迷前講得最後一句話竟然是「不要叫救護車」,原因是高昂的帳單費用……這兩天,又有一位留學歸國的博士感受到了祖國醫護人員的高超技藝……12日,微博ID為「@屠龍的胭脂井」發布一條帖子講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體驗,「北大口腔醫院的醫生簡直是神醫,全面碾壓我美國的牙醫
  • 關於美國疫情的發展和留美教育的幾點個人看法
    摘要 這是陳航說留美的第362篇原創 (微信公眾號ID: chenhang_usa) 【哈佛秋季開放】
  • 美媒:中國留美學生遭遇美新冠疫情和反華歧視雙重夾擊 不再流連準備回國
    中國小康網9月4日訊 老馬 自從疫情今年3月在美國爆發,到最近秋季新學期開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不斷經受衝擊: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加劇了勞工市場的競爭,同時,美中關係也在急速下滑。這些因素影響留學生的未來規劃,離開美國逐漸成為他們最終可能做出的選擇。
  • 疫情給西方上了一課!美印越統統「靠不住」?世界離不開中國製造
    但是在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功突圍的中國,用行動用結果給逆全球化思潮上了一課。取代中國製造?美國印度越南全部不抗打2018年以來,在美國的主導下,逆全球化聲音逐漸抬頭,這讓世界經濟走向了不確定性。今年4月初,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還呼籲在華美企撤離,並且稱願意支付搬家費用。
  • 留美10年的華盛頓大學學長告訴你留美近況,親述美國留學還值不值得?
    近幾年的世界大學排名TOP100中,美國大學佔據了50餘所之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要選擇留美呢?美國到底有什麼魔力,吸引著學生們呢?這麼多人去留美,還值得嗎?疫情來勢洶洶,準備申請美國留學的同學都在猶豫不決那現在留美近況究竟是怎樣呢?疫情影響,眾多美國名校下調了申請要求,是否就是抄底名校的好機會呢?
  • 中國留美博士人數曝光,其中原因讓人深思:我們的人才去哪了
    近日,萊茵數據發布了一則關於在美華人人數,其中也包括中國籍博士留美人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在美華人約為550萬人;其中54%的成年華人擁有大學文憑;27%的華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不管是從整體的學歷還是局部的高學歷看,在美華人的水平都遠超其他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本土人均學歷水平。
  • 美國博士學位調查報告:去年6182名中國籍博士,近八成欲留美
    一直以來,美國博士教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國頂尖學子會選擇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12月初,《美國博士學位調查報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國博士學位的變化趨勢。這個報告對於有意攻讀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有著指導性意義。
  • 中國留美博士遇害,美駐華使館慰問
    1月1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範軼然博士遇害的聲明,全文如下:美國大使館向範軼然(音譯)的家人和朋友表示誠摯的慰問。範軼然在芝加哥上周末發生的一起不可理喻的暴力事件中遇害,該事件還導致其他兩人死亡,數人受傷。
  • 應該無條件幫助美國?看留美哈佛高材生,經濟學院副教授這樣說
    當新冠疫情在中國大地上剛一露頭,是我們國家領導人果斷地,率先實行封城,封村,封路之舉措!全國人民經過了幾個月的抗疫防控行動後,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現在全國已經重啟經濟,工作、學習、生活遂步走上正軌!放眼世界歐美紛紛擾擾,唯獨風景這邊獨好!在中國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而歐美國家卻正是新冠疫情猖獗時。
  • 留美博士7年訴訟爭回女兒 美媒扭曲報導(圖)
    回國後的賀梅(右一)與父親賀紹強、母親羅秦以及弟妹的合影  7年訴訟爭回賀梅 留美博士否認「後悔帶女回國」一說  美媒扭曲報導「賀梅回國」  ■播出內容不但脫離上下文還進行了剪輯  一時間,網民紛紛將此前賀紹強「反美鬥士」形象拿出大加諷刺,認為他狠狠地打了祖國一個耳光。到底是什麼讓在異國他鄉的美國堅持抗爭7年終獲親生女兒賀梅撫養權的賀紹強,在回國半年多就萌生悔意?他真的後悔了嗎?他後悔了,美國田納西州法院專門以賀梅名字命名的「賀梅法案」還有什麼意義? 8月31日,《青年周末》記者電話採訪了身在長沙的賀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