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究竟做了什麼

2020-09-05 橙家菇涼0227

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眨眨眼,開學一個月晃過,很多熊孩子的學習成了眾多家長頭疼問題。《熊出沒》、《小豬佩奇》、《小鯉魚歷險記》…放下書包,動畫片立馬上場。什麼家庭作業,早都拋到九霄雲外了。就連吃飯都是爭分奪秒,吃完繼續,一集接一集,管你怎麼著急,怎麼催。「「哇哇哇…媽媽作業還沒有做」」,邊抹眼淚,開始尋尋覓覓書包在哪裡,開工做作業。「你就不能把作業做完了,在看嗎?」每個家長都百思不得其解,學習的主動性去哪裡了?

英國的兒童心理學家博茨勒告訴你怎麼促進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嘗到成功的滋味

優優三歲半開始上幼兒園,班裡的小不點,學什麼都慢,每天早晨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媽媽:「今天,可不可以不上學,我要和姥爺去放羊吧。」等到升中班時,媽媽果斷讓她留級。即便是周末她也鬧著去上學。原來,留級之後優優經常得小紅花,受到老師的表揚,讓她覺得上學是一件開心的事不是負擔。作為家長我們要細心觀察孩子微不足道的進步,要經常肯定他們的成長,成功。

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每個父母都希望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懂事,急於向其家長求教教育方法,強加於自己孩子的身上。這樣孩子會給自己一個錯誤的定位,我就是不如別人,而變得焦躁,自暴自棄,不自覺的放棄進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作為父母,我們要耐心的去發現,為他量身打造一套成長教材。

不要吝嗇讚美

「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種考試層出不窮,入學考試,就業考試,資格考試…從小考到大,上班了還要繼續考。「這麼簡單的題,你才考這麼幾分,你是豬嗎?」很多家長,看著分數,確實無奈。孩子聽了,更是心酸。「你在努力一點會做的很好,你很棒!」每個孩子的心思都很單純,因為你的一句說,他會拼盡全力的去實現。

做功課的時間不要太長

現在的孩子可以稱得上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很牛。優秀背後是付出和汗水,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奔跑。不妨試一下番茄鍾,讓孩子在松松愉快中學習,讓緊繃的神經得以放鬆,勞逸結合。不要讓繁重的作業,成為中負擔。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朋友的孩子小學一年級,有幸給他輔導過一次數學作業。驚嘆於「大於」、「小於」、「等於」已經出現在了課本,5的後面是幾呀,瞪著大眼睛看著我,時間一分一秒的流失…遇見問題,這個孩子第一反應,父母最終會告訴我答案。用各種方法去啟發,讓他思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而不是,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

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時間和金錢允許的條件下,多帶孩子去科技館,少年宮,展覽館…帶孩子去旅遊接觸不同的事物,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久而久之,他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和孩子共同努力,培養一個好的習慣,描繪精彩成長藍圖。

相關焦點

  • 每個孩子從小的競爭對象,「別人家的孩子」究竟「強」在哪?
    這位「仁兄」可以說不光是我的髮小,相信也是很多人的髮小了吧,小時候的你有沒有被「別人家的孩子」比出了恐懼呢?,這個時候,他就會被父母看在眼裡,掛在嘴裡,順便就被安上了「別人家的孩子」這個神秘光環,不論你付出怎樣的努力,父母的嘴裡依然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讓你十分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父母親生的
  • 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孩子差,你到底做了什麼?
    有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差?你的孩子為什麼比別人家的差,你到底做了什麼?同學紛紛家境不錯,家裡豪車無數。紛紛沒有壓力,一口氣生了三個孩子。紛紛爸爸是以前的煤老闆,家一直在農村。紛紛平時就喜歡打打牌。孩子就是紛紛媽媽一手帶大的。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別人家的孩子:江蘇數學滿分學霸,究竟是怎樣學習的?
    別人家的孩子:江蘇數學滿分學霸,究竟是怎樣學習的?牽動萬家的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江蘇無錫天一中學的時鵬揚同學強勢奪得江蘇理科第一名。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在於有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很多時候孩子看似非常努力了,但是他們沒有正確的方法作為根本,往往考不出理想的成績。那麼家長們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呢?不妨看看這3點。
  • 與其讓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父母不如做「別人家家長」
    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是聽著父母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如何如何」這類話語長大的吧!孩子從小就被別人家孩子所困擾,而自己卻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失敗者,這樣不僅不能激起孩子的好勝心,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父母更關心別人家的孩子了,父母對比人家的孩子那麼了解,卻一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來挖掘自己家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們從小到大眼睛看到最多的、耳朵聽到最多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別人怎麼怎麼樣」。小時候,我們是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負面教材。成年後,「別人家孩子」又成為我們的孩子的正面教材。她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心中也有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是真正值得追尋的光。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混蛋,你敢讓我看看別人家爸媽?你怎麼不看看別人家孩子
    我當時根本就不知道生物是什麼!如果你問我基因是什麼,我會問你好吃嗎?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從小我就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細數童年回憶,那一幕幕的心酸,歷歷在目啊!看看別人家孩子球打的多好,你看看你懶的動都不想動;看看別人家孩子學習成績多好啊,你看看你那八九十分的卷子;看看別人家孩子幫家裡幹活,你看看你吃完飯就知道在那看電視。
  • 別人家的xx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是什麼梗 別人家的孩子教育對不對
    別人家的xx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是什麼梗 別人家的孩子教育對不對時間:2018-03-10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別人家的xx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是什麼梗 別人家的孩子教育對不對 最近的熱門評論下我們經常會看到,別人家的男朋友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別人家的狗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所以這個別人家的
  • 別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要努力做「別人家的父母」
    「學霸」這個詞可謂是對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高度肯定,能被讚譽為「學霸」的孩子也通常被稱作是別人家的孩子,那別人家的家長又有何不一樣呢?作為班主任,經常要布置作業,或安排一些活動,都會有一些注意事項,活動摘要,準備物品之類的通知,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老師都會提前把相關內容公布出來,方方面面都會考慮到,只要認真看過通知,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一種是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一種是自己家的孩子。那我們來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到底優秀在哪裡?首先體現在成績的優秀,學習刻苦認真,從小學到高中,次次班上第一名,不用父母費心,考上重點中學,考上重點大學,一路高歌猛進。其次體現在生活習慣的優秀,乖巧懂事,從小就懂得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自己能夠照顧好生活起居。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可以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不管孩子是不是學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爸媽勢必得樹立好自身形象,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不要總怨天尤人說著「別人家孩子怎麼樣」,爸媽應該先反思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一、為什麼父母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1. 心理距離的視角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的事物,人們看待的角度就更加具體。
  • 別人家孩子的背後,先有別人家的父母
    年年高考後,都湧出一批別人家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高考榜上,出現了別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勵志的典範。前幾天,在潘幸知短知識分享群裡看到這則消息:安徽交通廣播一篇《安徽盲人考生高考635分!超一本線120分!》
  • 什麼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成了奢望的代名詞
    而這時媽媽正好接完電話站在孩子身後看到了這一幕,她的眼淚流了下來...... 我很被觸動,第一時間評論說「懂事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剛發布這個評論,我突然就想到,為什麼我會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的好呢? 觸景生情,我想起了往事。 我有一個男孩,那時他還在上幼兒園中班。因為從小就跟著吃素的外婆吃素,不肯吃肉類。一直擔心他營養跟不上。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真就那麼好嗎?而且對於好,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學習成績?在提到別人家孩子時,不能否認家長的良苦用心,希望通過比較,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父母們習慣了命令、安排並根據自己的喜好,替孩子做選擇。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去年兒子打算讀研深造,她也萌發考研的心思,經過努力,結果雙喜臨門,兒子考取復旦大學,她被廣西大學錄取。如果我們能不斷進行反思自我,改變自我,提高自我,很多家庭教育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好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單純看做是「改正孩子」,不承認問題孩子源於問題家長。
  • 小鹿家託育園究竟在做什麼?
    特別要感謝這段時間以來支持與鼓勵,信賴小鹿家成長的家長們,願意與我們共同見證孩子的生長與舒展,也陪伴著小鹿家一點一點的長大。這讓我們愈發堅定地相信,我們正在做著對兒童有益的事情。  我相信除了很多前輩同行對我的反饋,凡是知道我做小鹿家託育園的朋友很多也是秉持一樣的觀點。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究竟小鹿家是在做什麼? 是託管的服務嗎?
  • 別人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家長
    因為每個孩子自學能力、自我管控能力不一樣就導致學生成績最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很多家庭錯失了今年疫情期間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修復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家長孩子難得的有大把時間在一起,聰明的家長會好好利用這段難得的時光去好好陪陪孩子。而有些家庭就恰恰相反,網上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不上網課父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可遇而不可求,你可知,「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大家紛紛讚嘆,這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年,我見過很多「別人家的孩子」,我家大兒子胡小鵠,也曾經被視為「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學生,既然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他肯定會有超常的學習成績,被家長們所羨慕。 「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有哪些特質呢?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陽光快樂,真正聰明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有些變味了。隔壁張蘭家又傳出了爭吵聲。起因是張蘭家庭聚會後,抱怨自己的兒子強強在酒桌上不如別人家孩子陽光開朗、會說話。「別人家的孩子」最影響親子關係兒子強強也惱了,懟了張蘭幾句:「別人家孩子好,你去給他當媽去。」原本平靜的家裡立刻籠罩了一層不和諧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