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偏科生」,他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的成績是:中文和歷史得滿分,可是數理成績一塌糊塗,理化英三門加起來只考了25分,物理只考了5分。但是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偏科生,他後來選擇棄文從理,昔日偏科嚴重的他,最後竟然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
這個有著傳奇色彩的「偏科生」就是錢偉長。錢偉長,1912年出生在江蘇省無錫市的一個書香門第,他是國學大師錢穆的親侄子。深受家族影響,他從小就對文學、歷史非常感興趣,從小熟讀國學經典和歷史,這使得他文學功底極其深厚。
1931年,錢偉長中學畢業,他面臨和如今很多高中畢業生一樣的人生選擇,那就是考大學。在當時國內的大學都是單獨招生。他當時備考了國內的五所頂尖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武漢大學和浙江大學。沒想到的是,這五所大學後來都給他寄來了錄取通知書,經過權衡,錢偉長最終選擇了清華大學歷史系。
當時錢偉長考入清華大學的成績是中文和歷史都是滿分(100分),英語0分(沒學過),物理5分,數學和化學共20分。
當年考清華的時候,語文題目是清華大學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出的,題目是《夢遊清華園記》。雖然沒有逛過清華園,但是錢偉長大膽想像,他只花了45分鐘,就洋洋灑灑寫就一篇450字的賦。這篇文章堪稱完美,讓閱卷老師無可挑剔,最後老師給了這篇文章滿分。
當年清華的歷史考題也滿怪的,考題是:寫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多少卷、解釋人是誰?看到這個考題,當時很多考生都崩潰了,這是啥考題啊!不少考生拿了零分。但是這對於錢偉長來說,簡直太簡單了。因為史書是他從小就熟讀的,這些對他來說不要太清楚呀。錢偉長答題如流,歷史又得滿分。
由於這兩科的優異成績,清華大學最終決定不拘一格降人才,清華大學歷史系最終錄取了錢偉長。
1931年,錢偉長進入清華大學開始學習,可是就在錢偉長進入歷史系的第二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這讓心懷愛國熱情的錢偉長覺得單純的學習文科用處不大,他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國。也就在那一天,錢偉長做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他決定放棄了自己熱愛的文科,開始專攻理科。
當時的錢偉長下決心,「我不學歷史了,我要學飛機大炮,我堅決要學物理系。」
可是當他跑到物理系主任吳有訓的辦公室,說出了他想轉入物理系的想法後。吳有訓怎麼也不肯收他,因為一方面錢偉長的理科實在太差了。另一方面是因為九一八事變,那年的清華物理系而變得十分的熱門,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進物理系,可是該系的名額只有十名。
但是錢偉長就是下定決心要學物理了,為轉專業,他天天跑吳有訓主任辦公室,吳主任每天8點上班,他每天早上6點就守著主任辦公室等主任,就這樣連續跑了一個禮拜,吳有訓都被他弄得沒辦法了。後來吳有訓對他說,你那麼堅決,可以。可要有一個限制,因為現在想進物理系太多了。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說一年這三門課,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這三門課,你要能考70分,先讓你試讀。
錢偉長聽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為了能達到轉入物理系的條件,錢偉長每天學習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立馬向同學老師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以後他各科成績全部超額完成任務,達到了80分以上,順利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
1935年,錢偉長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畢業的時候,錢偉長已經從入學5分的物理學渣一躍成為物理系中最出色的學生之一。
1940年1月,錢偉長得到中英庚款會公費留學生資格,獲得去加拿大留學的機會。在這裡他主攻彈性力學,跟隨導師辛吉研究板殼理論。1942年,錢偉長獲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博士學位。隨後,他出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研究所研究總工程師,師從「世界飛彈之父」馮·卡門,展開對火箭、人造衛星以及降落傘的研究。在此期間,他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該領域的奠基人。
和諸多愛國科學家一樣,錢老毅然放棄了國外優渥的生活,在導師的多次勸阻下,他還是覺得回歸祖國。1946年,他以探親為由才得以回國。回國後,錢老一直在為中國物理事業發展而不斷努力,他為新中國的飛彈、原子彈等核武器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錢老對力學貢獻很大,他是力學奠基者之一。
昔日的偏科生,肩負國家命運,他放棄自身長處,為了國家和民族命運,硬生生把自己的短處逼成了長處。錢老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錢老曾說:「我沒有專業,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科學家,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梁。科技興國,科技強國,中國的崛起,離不開科學家。當今世界,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我們今後更多關注下這些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只有這樣的科學家越來越多,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我們要讓「想當科學家」成為更多孩子的理想,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加強大富強。
對於許多立志要成為科學家的年輕人來說,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最讓他們望而生畏的是數學。
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要成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首先必須要學好數學。可以說人類每一次重大的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背後強有力地支撐著。
對學習數學視為畏途,對數學沒有興趣。這都是學習的方法不對,數學其實很有趣,關鍵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劉薰宇先生所著的《數學三書》就是一本優秀的數學科普書籍。這本書最主要能提起孩子對數學興趣,而不是將之視為畏途。這套數學書幽默風趣,孩子看了會喜歡上數學。
這套書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小時候其父楊武之就是用這套教材作為他的數學啟蒙教材,以至於多年後,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自己學習數學時,他還說: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這套書著名數學家谷超豪、著名作家豐子愷都曾推薦過。這套書一共有三本,分別是《馬先生講數學》、《數學趣味》和《數學的園地》。三本書由淺入深,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數學,數學有多麼有趣。除了專業嚴謹以外,還創造性地加入了許多幽默的話語。很多數學公式,劉薰宇先生編成故事,讓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時學會數學。
其中第三本《數學的園地》是最難的。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只要能吃透,初中數學基本就不用愁了。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數學在中高考中也是屬於拉分學科,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學不好,其他理科想學好也很難。可以說,數學學不好,中高考都虧大了。建議家長有機會,讓孩子讀一讀這套書。
這套書內容生動有趣,而且充分與生活結合,真正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故事當中。換一種方式教學,相信您的孩子讀完會有新的收穫!這套書也不貴,還不到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但卻對您的孩子學好數學大有幫助。點擊下方橫條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