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面臨「肛欲期」,新手爸媽不守「6原則」,會給娃留下陰影

2020-08-08 豆寶奶奶育兒經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媽媽都知道「口欲期」,明白在這個期間內,應該滿足寶寶想要咬東西的欲望,最好不要阻止。

但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敏感期——肛欲期。

肛欲期,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

很多孩子,會開始不斷試探憋住大小便的最大限度,最終控制不住導致失禁,這個過程鍛鍊孩子括約肌的同時,也讓孩子產生快感。

一般產生在1歲—3歲之間,不同孩子處於肛欲期的時間也不同,短則幾天,長則2個月

具體表現為:大小便的規律發生變化、改變大便方式、沉迷於上廁所、研究自己的大小便等。

寶寶突然開始拉褲子尿褲子,寶媽氣不過動了手,知道真相後悔不已

曼曼的孩子今年1歲多了,最近她發現寶寶變得有些奇怪,本來已經會上廁所了,但這兩天頻頻大小便都在褲子裡,還拒絕媽媽幫助收拾。

這天曼曼反覆問要不要拉臭臭,寶寶一直搖頭說不要,轉個身的功夫就聽見拉粑粑的聲音。

曼曼問寶寶,你是不是拉臭臭了?寶寶轉身就跑

憋了幾天的曼曼,把孩子洗乾淨後,終於控制不住自己,質問孩子

「你知不知道,自己錯了?」

寶寶一臉懵懂地看著媽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氣不過的曼曼揍了孩子一頓,寶寶大哭地喊著:「媽媽、媽媽」。之後曼曼發現,孩子大小便在褲子裡更加頻繁,而且看到她後變得很驚慌害怕。

曼曼一度懷疑自家的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在媽媽群裡請教一下,有個媽媽指出孩子正處於肛欲期,這種情形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詳細了解肛欲期後,曼曼特別地後悔,自己的無知傷害了無辜的孩子,恨自己為什麼不提前學習一下。

正值「肛欲期」的寶寶,爸媽只要記住這六原則,不打不罵輕鬆解決


原則一:家長提前了解相關信息

家長在育兒上,提前了解下各個時期出現的敏感期,在心理上有個準備,一旦肛欲期出現,家長能夠反應過來,意識到肛欲期的種種表現和相關應對方式。

原則二:家長態度不要過激

有的父母在發現本來會大小便的寶寶,開始拉褲子裡時,以為孩子是故意的,忍不住用打罵的方式來恐嚇孩子。

殊不知這樣會加劇孩子心理負擔,導致肛欲期的延長,更嚴重的會出現行為倒退現象。

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機能,回到嬰幼兒時期,就會得到關心和保護,家長的態度要平和包容。

原則三:不要當成疾病來用藥

肛欲期會讓大小便不規律,如果家裡有便秘的寶寶,那麼家長肯定會變得很緊張,甚至採取藥物等方式,幫助寶寶大便。

這樣反而破壞了,寶寶對憋便臨界點的試探。

過度在意大便這個問題,也容易讓寶寶對大便產生恐懼,容易形成真正的便秘。

大便不規律的時候,家長還是要認真觀察下大便的狀態,如果和往常一樣可以不必在意。

過幹就要適當引導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嚴重的話及時就醫。

原則四:不要打斷孩子的肛欲期行為

很多家長怕孩子尿褲子、拉褲子會定時地問孩子:

要不要尿尿?

要不要拉臭臭?

甚至有的家長,直接抱起孩子把屎把尿。

以上行為都打斷了肛欲期,孩子憋尿憋屎的行為,有的孩子會變得情緒很激動、行為上出現反抗

家長接納孩子憋屎、憋尿不願意上廁所的行為,幫助孩子一起度過肛欲期。

原則五:接受孩子對大小便的研究

很多孩子這個時期,突然對自己身體的排洩物感興趣,認為這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想去摸、去吃。

家長不必大驚小怪,認為孩子這樣是出問題了,平靜地接受孩子的這種行為,但要防止孩子入口,注意衛生,及時洗手。

原則六:引入繪本引導孩子

現在有很多優秀的繪本,關於身體、關於上廁所、拉粑粑等。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了解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遇到了問題,及時和爸爸媽媽還有老師說。並表示出,爸爸媽媽一直愛著寶寶,給予孩子安全感。

肛欲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孩子小時候家長們也經歷過洗褲子、洗被子,也不要過於擔心,孩子會不會以後一直都不能憋便憋尿。

過了肛欲期,寶寶們就會恢復,甚至會變得更好。總之,家長們不要對寶寶打罵、侮辱、嘲笑,而是要有耐心,多多關注,好好呵護孩子度過肛欲期。

討論話題:你家寶寶有肛欲期表現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歲寶寶進入「肛欲期」,處理不當有後患,新手爸媽需要了解
    「口欲期」,卻不知道孩子的「肛欲期」,其實寶寶的「肛欲期」同樣很關鍵,如果新手爸媽不了解規則,錯誤處理,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這讓我想到了這個寶寶「肛欲期」這個階段,趕緊提醒她說:「這是寶寶的肛欲期,千萬別過多幹涉,強制幹涉,會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鄰居媽媽對「肛欲期」很陌生,這很正常,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寶寶的這個階段,所以容易犯一些很典型的錯誤,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的精神發育。
  • 1歲寶寶進入「肛欲期」,處理不當有後患,3個方法助娃輕鬆度過
    「口欲期」,卻不知道孩子的「肛欲期」,其實寶寶的「肛欲期」同樣很關鍵,如果新手爸媽不了解規則,錯誤處理,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這讓我想到了這個寶寶「肛欲期」這個階段,趕緊提醒她說:「這是寶寶的肛欲期,千萬別過多幹涉,強制幹涉,會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鄰居媽媽對「肛欲期」很陌生,這很正常,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寶寶的這個階段,所以容易犯一些很典型的錯誤,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的精神發育。
  • 九成家長不知道,寶寶肛欲期該如何應對,別給孩子留下陰影
    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階段學會生活中的簡單小事,慢慢的成長。弗洛伊德曾經把一個人的發展規律分為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這五個階段。口欲期相信很多新手媽媽們都比較了解,在這個階段寶寶咬東西的欲望會特別強烈,家長們儘量不要去阻止。
  • 「肛欲期」的孩子怪癖太多,處理不當會留下陰影,家長要會應對
    本來會上廁所,突然又拉在褲子裡,說明孩子進入了「肛欲期」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生娃不易養娃更難,親身經歷過的人想必都深有體會。樓下張大爺曾爆出過金句,說「寧願種地一整天,也不帶孩子一小時」,可見被熊孩子折磨得有多深。但只是淘氣還算好解決,還有一些令人頭更加頭疼的問題,等著家長們煩惱。
  •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娃從來不易,為了給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各種問題。有的屬於「熊孩子」的通病,還算好解決,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倍感煩惱,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比如寶寶的「肛欲期」,就讓廣大父母束手無策。
  • 3歲寶寶還尿褲子?很可能是娃進入了「肛欲期」,家長謹記6原則
    孩子在1-3歲時,會進入一個階段叫「肛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頻繁的「失禁」,令很多家長都苦惱不已,明明孩子早就學會上廁所了,怎麼還是總尿褲子呢?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失禁」忍不住惱火,覺得孩子是故意的,於是就會「狠狠」的教育孩子,但家長們殊不知這其實是幼兒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肛欲期。3歲寶寶還尿褲子?舒舒最近發現3歲的兒子竟然開始尿褲子,本來以為只是晚上水喝多了,孩子沒控制住。
  • 3歲寶寶還尿褲子?很可能是娃進入了「肛欲期」,家長謹記6原則
    孩子在1-3歲時,會進入一個階段叫「肛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頻繁的「肛欲期:肛欲期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指的是寶寶進入1歲後,會進入一個依靠排洩來獲取滿足的時期,這個時期一般會持續2-6個月左右。1歲後隨著寶寶的發育,他們已經獲得了控制排洩的能力。
  • 寶寶進入肛欲期,身體會釋放特殊信號,媽媽要做到「三不一關愛」
    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最難帶的時候並不是哇哇亂哭的新生兒期,也不是叛逆固執的青春期,而是1歲—3歲時的萌芽期。尤其是孩子2歲時左右時會出現肛欲期新號,如果家長們在這個時期沒有照顧和教育得當,寶寶輕則會出現潔癖,重則會有「肛門性格」,甚至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
  • 寶寶進入肛欲期後,會有三個變化,家長要做到「3不1關愛」
    可是生活中,很多家長不僅會忽視孩子出現的變化,而且還會對其某些行為進行指責,從而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並留下心理陰影。孩子肛欲期,媽媽對其進行指責,結果孩子性格大變晶晶媽之前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肛欲期,所以也不知道處於肛欲期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會「天然」的出現一些變化。
  • 寶寶進入肛欲期,父母別再做錯這些事,以免給娃留下陰影
    肛欲期是什麼?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學上指出,人格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這五個階段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當孩子處於肛欲期的時候,其實是父母指導孩子排洩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在排洩時會有一種快感,也有的孩子覺得排洩物是自己的一部分,不願意排洩。
  • 孩子有以下怪癖,說明正處於「肛欲期」,處理不當容易留下陰影
    然而,對新手爸媽來說,這種狀況是非常陌生的,不知道怎麼處理。下面就來說說孩子的一個特殊時期——肛欲期。其實,不要胡思亂想,孩子可能是到了「肛欲期」。肛欲期,又稱為肛門期,一般在孩子長到1-3歲的時候,因為括約肌變得逐漸發達,孩子會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出來獲得快感。所以,排便行為上,可能會有些異常。但是,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它標誌著孩子從嬰兒向幼兒過渡,開始有自己的認知和探索的欲望。
  • 寶寶總是故意憋大便?沒準是肛欲期到了,錯誤處置會給孩子留陰影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總會給媽媽留下特殊印象,明明已經掌握自主排便了,可寶寶總是拉褲子,甚至故意憋著。面對孩子的肛欲期,一邊是孩子對排洩物的恐懼,一邊是生理的要求,家長們直呼「到底該怎麼辦」!寶寶的肛欲期是什麼?肛欲期是孩子必經的一段時期,一般從孩子一歲開始,到三歲左右結束,在這段時間中,孩子一般會表現為不願意上廁所、哭鬧、不耐煩等。
  • 孩子是否進入肛欲期,家長千萬要留意這些信號,別讓他留下陰影
    1.這是寶寶經歷的特殊時期--肛欲期人格的發展通常分為5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生殖期。肛欲期通常是在寶寶一到三歲的時候出現,這個時候寶寶在學習怎麼保留和排出糞便。另外,在這個時期,不少寶寶都表現出對自己排洩物的興趣。媽媽們不要過於擔心,肛欲時期在有的寶寶身上體現地並不明顯,有的也就是兩個月左右,當然也有極少數半年,家長們不用太過擔憂。
  • 寶寶總故意憋大便?準是肛欲期到了,家長學會3招,幫他順利度過
    如今,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的女性不在少數,很多媽媽都表示,上班還沒有帶娃累,誰帶誰知道。尤其是寶寶還小的時候,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父母整天要跟「屎尿屁」打交道。提到「屎尿屁」,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肛欲期」,一兩歲的寶寶可以通過糞便的保留或排出獲得快感。
  • 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媽媽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對寶寶很重要的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媽媽們越是在意,孩子也就會越著急,其實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關心則亂。就比如在生理方面,小孩子經常會經常憋大小便,有的時候家長明明教了孩子上廁所,可是孩子還是會拉在褲子上,而且孩子也非常不樂意去用馬桶。
  • 怎樣幫助寶寶度過肛欲期
    3歲的寶寶總結為一個特殊時期——肛欲期。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要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除來獲得快感,所以,會出現小寶寶「排便閉口」的情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肛欲期對於寶寶的精神和生理發展非常重要,寶媽們一定要謹慎對待。
  • 寶寶進入「肛欲期」,家長別忘做4件事,不然寶寶心理會很受傷
    有過帶娃經歷的家長都知道,當寶寶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亂排便的現象,不少家長為此非常苦惱,甚至會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殊不知,如果不重視孩子該階段的身體變化,並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
  • 寶寶迎來「肛欲期」,有哪些特性,如何應對才不會讓孩子留下陰影
    相信許多寶媽,在養育孩子之前,都曾經了解過孩子在成長階段,所經歷的不同敏感期,其中就包括「肛欲期」。一般說來,「肛欲期」會出現在1-3歲的孩子身上,持續時間有長有短,在此階段,孩子的排洩習慣會發生改變,因此,家長們必須做好引導工作,才能夠幫助孩子順利渡過「肛欲期」。
  • 2歲寶寶不願拉粑粑,這是「肛欲期」到了,三招正確應對
    其實寶寶不願意拉粑粑的行為,可能只是肛欲期的表現。一、寶寶出現這三個表現,說明「肛欲期」到了在某檔綜藝節目中,易烊千璽承擔著照顧小女孩哈琳的重任。作為孩子的好哥哥,易烊千璽在節目中表現得十分成熟,很會哄孩子的他深得小傢伙的歡心。不過因為哈琳的年齡比較小,在節目的錄製過程中居然尿褲子了,隨後還拉在了褲子裡。
  • 2歲寶寶不願拉粑粑,這是「肛欲期」到了,三招正確應對
    有時候媽媽明明問過淘淘想不想去廁所,可是孩子聽後卻頭搖得和撥浪鼓似的,而不出意外的是沒過多久媽媽便會聞到淘淘身上臭哄哄的味道,顯然孩子又把大便拉在了褲子上。媽媽很納悶孩子為什麼會故意不拉粑粑?難道這是孩子的惡作劇嗎?其實寶寶不願意拉粑粑的行為,可能只是肛欲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