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近來淘淘媽媽發現寶寶有了不願意拉粑粑的「壞習慣」。一開始淘淘媽媽也沒多大注意,但是接連幾天孩子都把大便拉在了褲子裡,這讓淘淘媽媽不得不對此有所關注。
事實上,雖然淘淘才兩歲,但是因為媽媽很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此前如果淘淘有便意的話都會主動告訴媽媽。通過觀察後淘淘媽媽發現憋大便居然是孩子故意的。
有時候媽媽明明問過淘淘想不想去廁所,可是孩子聽後卻頭搖得和撥浪鼓似的,而不出意外的是沒過多久媽媽便會聞到淘淘身上臭哄哄的味道,顯然孩子又把大便拉在了褲子上。
媽媽很納悶孩子為什麼會故意不拉粑粑?難道這是孩子的惡作劇嗎?其實寶寶不願意拉粑粑的行為,可能只是肛欲期的表現。
一、寶寶出現這三個表現,說明「肛欲期」到了
在某檔綜藝節目中,易烊千璽承擔著照顧小女孩哈琳的重任。作為孩子的好哥哥,易烊千璽在節目中表現得十分成熟,很會哄孩子的他深得小傢伙的歡心。不過因為哈琳的年齡比較小,在節目的錄製過程中居然尿褲子了,隨後還拉在了褲子裡。
小哈琳拉完便便後還一臉無辜的表情,這著實讓網友們哭笑不得。最後易烊千璽不得不動手給小傢伙洗衣服,而沾上便便的褲子也實在讓人不忍直視。
1.故意憋屎憋尿
當小寶寶有便意的時候,他們沒有立即去排便而是故意憋著,在這個過程中,小寶寶並沒有覺得有不適感,反而對於這種體驗十分的著迷。孩子的一日三餐沒有改變,但是排便的次數卻減少了,這就意味著孩子有可能是在故意憋屎憋尿。
2.拒絕家長幫忙,對於便便感興趣
當寶寶排便後,家長試著幫忙擦拭時會遭到孩子的拒絕,並且孩子對於自己排出的大便十分感興趣。小傢伙會饒有興致地觀察,甚至還有可能趁著父母不注意動手「研究」起來。甚至有的寶寶還會拒絕家長把便便衝走,把便便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或者是自己創作出的作品。
3.頻繁地上廁所
相較於過意憋著,有些寶寶到了肛欲期還會出現頻繁上廁所的行為舉動。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想要反覆體驗排便的感覺。並且小傢伙還會拒絕提前通知父母,這也往往使得孩子更容易因為來不及而拉在褲子裡。
二、家長要避免哪些錯誤做法呢?
1.打罵孩子不懂事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既然已經養成了排便習慣還故意憋著不排便,這就說明孩子在調皮搗蛋,於是面對這種情況便會打罵孩子一通。而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父母過激的應對方式,很有可能對於孩子的行為引導起到反作用。
2.選擇性忽視
也有一些父母認為這是孩子小才有的表現,於是便對孩子這樣的行為選擇性忽視。沒有對孩子進行溝通和引導,更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於是在選擇性忽視的應對方式幹預下,孩子肛欲期的行為習慣有可能會繼續延續。
3.強迫孩子去排便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有憋大便的行為表現時,便會過於急躁地去勉強孩子排便。事實上,有些時候孩子並沒有便意。父母的強迫使得孩子在排便的問題上很有壓力,時間長了便不利於孩子排便習慣的養成,同時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對於排便的控制能力。
通常在孩子1到2歲的年齡段內會有肛欲期的行為表現,這時候父母們應該對此給予關注,恰當地引導孩子度過這段正常的成長發育期。
三、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媽媽怎么正確應對?
1.避免當眾批評孩子
當眾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很受傷,也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所以當孩子出現肛欲期的行為表現時寶媽們一定要更有耐心地應對,儘量選擇私下裡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方式解決,當眾批評孩子不會讓孩子長記性,只會讓孩子倍感壓力。
2.教會孩子正確表達
父母有必要提醒孩子,如果自己想要上廁所了,應該及時地告知大人,排便在褲子裡是不正確的行為表達。父母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在面對排便行為時更加有方向性,更容易建立起排便時告知他人的意識。
3.為孩子講解相關的知識
事實上,在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時,只要父母們肯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孩子就會對於父母講解的內容有所理解。父母可以在孩子處於肛欲期時,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排便行為。父母此時可以通過相關繪本的講解,讓孩子明白他們所好奇的內容。
當父母發現孩子排便在褲子裡時不要表現得過於激動,同時也要意識到這並非一定是孩子在調皮搗蛋。了解孩子成長發育期的特有表現,更加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些相對敏感的時期。大家對於孩子肛欲期的行為表現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