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黃埔生集體赴死:僅剩1萬人,十分之九沒能活下來

2020-08-28 紅土印象

這是一段令人肝腸寸斷的過去,

它是全中國人民虧欠最深的恩情:

這所學校總計畢業生20萬,

可19萬人為了我們的祖國無一生還.....


它,就是黃埔軍校


1924年,孫中山先生,

在蘇聯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

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創辦了一所軍校,

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後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

這是中國歷史上,

第一所革命軍事學校。


學校創建之初,

孫中山在大門前親題一副對聯: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

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橫批:革命者來

這20個字,

此後成了「黃埔人」畢生的堅守。

軍校的教官陣營也是空前強大,

校長:蔣介石

國民黨黨代表:廖仲愷;

教練部主任:李濟深、鄧演達;

教授部主任:王柏齡、葉劍英;

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周恩來;

總教官:何應欽



此後,這裡成為國、共兩黨,

共同培育英才的搖籃,

無數有志之士紛湧而來,

第1期就有400多名學生入校。


而要做黃埔的學生,

一來就要立一個志願:

「步先烈後塵,和他們一樣捨身成仁,

犧牲一切權利道路,

專心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所有人的目標就只有一個,

為戰場而生,為護國至死!



此後,

一批批黃埔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

為四萬萬中國人鋪平了前行的道路。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

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軍第87師營長,

朱耀章,在葛隆鎮戰鬥中,

身中七彈壯烈殉國,

他曾作詞明志:

月愈濃,星愈稀,四周婦哭與兒啼,

男兒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人生長壽只百年,

無須留戀,聽其自然!


為自由,爭生存,滬上麾兵抗強權,

踏盡河邊草,灑遍英雄淚,

又何必氣短情長,

寧碎頭顱,還我河山!

朱耀章


1933年1月,日軍向北平進犯,

畢業於黃埔3期的149團團長王潤波

率部緊急馳援,

他向戰士們說道:「日寇侵我河山,

保國衛民,人人有責,

北上抗日,乃是軍人神聖職責,

我們願為祖國灑熱血,不讓日寇進長城!」


當時長城內外朔風怒號,冰天雪地,

全體官兵衣裳單薄,腳穿草鞋,

頂風冒雪日夜兼程,

之後的激烈戰鬥中,

他衝鋒最前,直至戰死。


王潤波


而他們的犧牲,只是一個開始。


1935年初,日軍進攻哈爾濱,

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團政委的趙一曼

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唯一一期女學生之一,

她很早就加入共產黨從事秘密地下工作。


在這次與日軍的交戰中,

她為了掩護部隊,不幸腿部負傷被俘,

日軍為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

使用馬鞭狠戳她腿部傷口,

瞬間血流如注。

而她堅決不屈,怒斥日軍各種罪行,

日軍大為惱火,

在她身上使用了最慘無人道的酷刑:

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

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卻始終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得不到任何情報的日軍,

於1936年8月2日將她處死示眾,

面對屠刀,

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然後壯烈犧牲,年僅31歲。


趙一曼


而更多的黃埔生,

是倒在了抗日的戰場上。


1937年中日全面抗戰爆發,

黃埔軍校在各地設立分校,

為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1937年8月12日夜,南口戰役中,

國軍第529團第3營第7、9連,

向日軍坦克部隊發起逆襲,

第7連連長隆桂銓

和戰士們一起全身掛滿炸藥包,

毫不猶豫的衝向日軍坦克,



日軍大炮和機關槍,

不斷向他們轟炸掃射,

眼看周圍一個又一個戰士倒下了,

他目眥俱裂,瘋了似地撲向日軍坦克,

他把炸藥包往坦克窗口裡丟,

把手槍伸進去打,以血肉和鋼鐵相搏,

最終成功炸毀6輛坦克。

然而激戰中,他不幸被機槍掃中......

他畢業於黃埔7期武漢分校,

犧牲時年僅25歲,

成為了黃埔軍校抗戰犧牲第一人。

隆桂銓


和他一樣,

畢業於黃埔7期9連的連長王友光

在後方率部堅守陣地,

幾次擊退日軍的他身負重傷,

在送往醫院途中,遭受日軍戰機轟炸,

他就這樣走了,

沒有留下一塊完整的屍骨!


之後的南口戰役更加慘烈,

國軍傷亡3萬3000多人,

其中來自黃埔軍校的青年就有近3萬,

他們的犧牲和付出,

將日軍死死抵擋在居庸關外,

近一個月不能前進寸步。


可殘酷的戰爭還在繼續著,

犧牲還遠遠沒有停止!


1937年8月,抗戰時期最大規模、

也最慘烈的淞滬會戰打響,

中國投入80多萬兵力,

而90%以上的參戰國軍幾乎都是黃埔系,

集團總司令:

張治中、杜聿明、張靈甫

顧祝同、陳誠,羅卓英、胡宗南。


旅以上將領:

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彭善、

霍揆彰、黃維、李樹森、李延年、

李玉堂、陳沛、夏楚中、周磊、

李鐵軍、李文、陶峙嶽、俞濟時、

王耀武、桂永清、黃杰等。



甚至基層也大都是黃埔軍校,

第7至11期畢業不久的學生,

他們年齡大多是在20到30歲之間。


汪化霖,第401團副團長

黃埔軍校畢業,

在羅店血戰10多天後,

主動請纓親率一個排,

構築新陣地,掩護全團搶修工事,

他說:

成功不敢預期,

成仁確有決心,

不到日暮決不生還。

當天,在日軍戰機、艦炮的狂轟濫炸下,

他始終堅守陣地,打退日軍多次衝鋒,

至黃昏完成任務,可全排都壯烈犧牲。


汪化霖


緊接著的寶山保衛戰,

同樣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姚子青

率全營600官兵死守陣地,

他們只有3門迫擊炮、20挺輕機槍,


和600條老式步槍,

面對的是十幾倍與己的日軍兵力,

及坦克、重機槍。


他們浴血奮戰七天七夜,

最後只剩下20餘人,

眼見敵人的坦克逼近,

這時黃埔軍校畢業的李衛明站了出來,

剛入伍不到一個月的他,

腰間捆滿手榴彈,

奮不顧身朝敵坦克撲去,

子彈一顆顆打在他身上,他倒下了,

大家都以為他犧牲了,

哪想到他又努力一點點爬向坦克,

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猛跳起來,

撲在飛速轉動的坦克履帶上,

一聲爆炸,坦克癱瘓,而他無影無蹤,

只留下身後一條長長的血跡.......


姚子青頓時淚如泉湧,

高喊:「弟兄們,殺身成仁,

報效國家民族的機會到了!」

他第一個起身撲向了機槍口,

之後第二個、第三個......

寶山之戰,600戰士全部壯烈殉國。


姚子青


淞滬大戰中,

黃埔系犧牲的團長級以上的將領還有:

第88師旅長黃梅興,

第67師旅長蔡炳炎,

第90師旅長官惠民,

第58師旅長吳繼光,

第18軍李維藩、汪化霖、

路景蓉、李遠新、韓應斌、蔣先維,

秦霖、龐漢禎......

第1軍楊傑、李友梅......

第9師竇長青、丘之紀......

據不完全統計,這場會戰中,

黃埔系6期至10期的畢業學生們,

幾乎全部傷亡殆盡......

20多歲的年紀,

人生才剛剛開始,

他們卻已離去。


不知哪家父母失去了兒子!

不知哪家妻子失去了丈夫!

不知哪家小孩失去了父親!

.



請記住這些年輕的面孔,

他們曾用自己的死,

換來整個中華民族的生!


而倖存的黃埔人,

還在前赴後繼著,還在捨生忘死著,

戰爭不停,他們誓不獨存!


1938年長沙會戰

黃埔軍校昆明分校第11期同學,

被分配到第58軍的有117人,

一場戰鬥過去,就有60餘名學生陣亡。


接下來的南京會戰中,

黃埔系國軍第87師旅長易安華,

第88師旅長朱赤、高致嵩,團長韓憲元,

第156師參謀長姚中英,

團長李昌齡、謝承瑞等將領,

全部壯烈犧牲!

犧牲的黃埔生基層軍官,更是數不勝數,

有的能找到屍骨,追授埋葬,

有的遺骸根本辨認不出來,

至今屍骨無存......



八年來幾乎所有的中日會戰中,

黃埔系將領都是重要的頂梁柱,

同時也是犧牲最多的將士。


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

3月,中國遠徵軍徵援緬甸,

第一戰同古戰役,

黃埔軍校畢業的國軍第200師,

師長戴安瀾

在戰鬥中壯烈殉國,年僅38歲,

犧牲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現在孤軍奮戰,

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

反攻反攻!祖國萬歲!」


戴安瀾


而就在一天前,

黃埔一期畢業生,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也血灑太行山。

那時,他才剛剛和劉志蘭成婚一年,

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

那天告別他笑言:等我回來,

可一眨眼,就是永訣!


左權將軍一家


1944年衡陽保衛戰,

國軍第10軍軍長,

黃埔3期畢業的方先覺

帶領衡陽守軍1萬7千多人,

堅守47天,死傷無數

抵擋了日軍近十萬人的瘋狂進攻。


第二年,

中日最後一次大會戰湘西會戰中,

總指揮是黃埔畢業的王耀武

其戰役中參戰的國軍將領,

基本都是黃埔系:

施中誠、李天霞、韓浚、李玉堂、

牟廷芳、丁治磐、王敬久、胡璉

侯鏡如、張靈甫......

這次會戰徹底打掉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直到抗戰結束,

日寇都再也不敢發動大型會戰。


王耀武


不計其數的流血和犧牲,

決不後退的堅守和抗爭,

終於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勝利!


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向中、美等國正式投降,

籤署投降書,

這一天,先烈們盼了太久太久,

他們在天有知,可以含笑矣!


之後的每年9月3日便被正式定為: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八年抗戰中,

從黃埔軍校一共走出3053名將帥,

20多萬畢業生,

其中19萬人無一生還,犧牲率高達95%。


雲昌藩,連長,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

1932年3月1日,犧牲在上海江灣,

年僅27歲。


路景榮,參謀長,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

1937年9月10日中午,犧牲於上海寶山,

時年35歲。


1939年、1940年桂南會戰,

師長鄭作民(師長,黃埔1期)、

夏驛(團長,黃埔5期)、

邵一之(團長,黃埔6期),

在此役中犧牲。


  1940年隨棗會戰,

藍挺(團長,黃埔3期),

在此役中犧牲。


1941年豫南會戰,

燕鼎九(副司令,黃埔4期),

在此役中犧牲。


燕鼎九


  1941年中條山會戰,

王俊(師長,黃埔3期)、

梁希賢(副師長,黃埔5期)、

陳文杞(參謀長,黃埔5期)等,

在此役中犧牲。


 1942年長沙會戰,

周名琳(參謀長,黃埔6期),

劉世焱(團長,黃埔2期)、

賴傳湘(副師長,黃埔4期)、

黃紅(團長,黃埔5期)等,在此役中犧牲

......


支撐起中國抗戰勝利的黃埔先烈們,

他們有著全中國人虧欠最深的恩情。

不怕死不為錢權,愛國家成革命,

19萬人的慷慨赴死,

在這樣的「黃埔人」身上,

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軍人氣魄。

只為護國徵戰死,

何須馬革裹屍還,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血性!

相關焦點

  • 一學校17萬畢業生為國無一生還;另一校富二代們集體赴死
    另一校,平均年紀23歲的官二代、富二代們,集體赴死......20天後,在敵人狂轟濫炸中,佟麟閣受傷仍堅持戰鬥,直到頭部受到致命重擊,他仍直直站在那,未曾後退半步......為戰而生,為國赴死,這是黃埔系犧牲的,第一位最高級別指揮官。
  • 七七事變背後:兩所學校畢業生為國集體赴死......
    還有這樣一所學校,平均年紀23歲的官二代、富二代們,將身體當作炮彈,集體赴死......誓死報國不生還,這是全中國人虧欠最深的恩情,這是今天,我不得不講的七七事變背後故事:來自兩所學校的烈火悲歌。20天後,在敵人狂轟濫炸中,佟麟閣受傷仍堅持戰鬥,直到頭部受到致命重擊,他仍直直站在那,未曾後退半步......為戰而生,為國赴死,這是黃埔系犧牲的,第一位最高級別指揮官。
  • 讀懂黃埔軍校就基本讀懂中國近代史:20萬黃埔生,戰死19萬
    不誇張地說,讀懂了黃埔軍校,也就基本讀懂了中國現代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黃埔軍校成就了中國現代史;尤其是在抗戰中,總共20萬黃埔生中,戰死者高達19萬多人,僅萬人倖存。據《國民黨研究資料叢書: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場史料選編》:抗戰期間國軍一共陣亡132萬人。
  • 臺灣節目名嘴:東帝汶爭取獨立,70萬人死了20萬 其他嘉賓寂靜了……
    為了鞏固自己的論點,他舉了個例子: 東帝汶有70萬人民,印尼有1億人,根本不成比例,但東帝汶還不是獨立了? 所以臺灣人民不要怕!要有美國人「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脫離中國傳統文化中「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糟粕!
  • 慘烈的南京保衛戰:15萬人僅剩5萬
    老兵檔案  嚴開運   1913年生於四川邛崍市   193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10期,加入教導總隊,在讀期間分別以上尉排長、少校連長身份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後黃埔畢業,考入陸軍大學
  • 黃埔精神的內核:為金甌無缺願意奉獻一切
    不成功,毋寧死。」「有了這種理想的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便可以大功告成,中國便可以挽救,四萬萬人便不至滅亡。」進而孫中山在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把以上這些革命的理念與立黨方針結合起來,成為了激勵廣大國民黨員、革命戰士的新三大政策,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這三大政策及其所體現的革命精神是當時仁人志士不懈求素、進步青年奮勇向上和革命軍人浴血救國的時代風貌的反映。
  • 蔣介石的嫡系愛將 揭秘顯赫一時的國民黨「黃埔系」
    敗退臺灣後「黃埔系」的多數人都失去了利用價值被蔣介石拋棄,仍能掌權的僅剩十幾人而已。其實黃埔出身不代表就是「黃埔系」,還要符合三個標準:一、是否為前七期的畢業生;二、是否掌握國民黨軍政權力;三、是否忠於蔣介石,願意為了校長成功成仁。黃埔軍校一共培養了32萬餘人,真正能算黃埔系的僅有6000餘人。
  • 黃埔軍校選送學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學
    原標題:黃埔軍校選送學生赴莫斯科中山大學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國共兩黨對幹部的需求量激增,蘇聯政府在莫斯科成立的東方大學中國班及黃埔軍官學校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於是,蘇聯方面另外再單獨創辦一所培養國共兩黨幹部學校的計劃便應運而生。
  • 他是國民黨陸軍中將,15歲從黃埔軍校畢業,20歲升任將軍
    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軍校還屬黃埔軍校。許多國共著名將領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將軍,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生。畢業後的他在短短幾年內就直接升為將軍,一生低調。但他的孫女卻是家喻戶曉的女歌星劉若英。
  • 張治中與黃埔軍校
    高級將領層中沒與中共交過戰的 「和平將軍」。同 年 7 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 由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印行, 全書精裝十大冊,約 200 餘萬字, 視為黃埔軍校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校史。四、從事政工,推進黨務 處理長沙善後事宜告一段 落,張治中於 1939 年 2 月 1 日向 薛嶽交接後,離開湖南赴重慶。
  • 蘭亭盛薈狂降至4.1萬/平起,嚇懵了隔壁黃埔盤!
    比上月5萬/平起的均價跳水了近1萬/平,相當於一夜回到了2016年,誰看到還不搶啊。  截圖來源:房天下  不過,蘭亭盛薈這波降價操作不是今天稿件的重點。  樓市君想說的是,天河都賣4.1萬/平了,一直想衝5的黃埔不是很尷尬?  與天河交界的老黃埔和科學城的兄弟盤,更可能已經在默默流淚。
  • 鄧演達與黃埔軍校(上)
    1923年4月,攻打盤踞在廣東肇慶的舊桂系軍閥沈鴻英部,任攻城指揮官兼粵軍第1師第3團團長,發揮工兵埋雷特長,炸毀城門攻克肇慶,俘虜守城旅長黃振邦。1923年2月,任粵軍第1師(師長李濟深)第3團團長,惠州綏靖處安撫委員。1923年6月,孫中山授予鄧演達少將參謀職務,並題贈半身照片一幀,對聯一副,聯曰:「養成樂死之志氣,革去貪生之性根」。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同年李濟深說服李宗仁、黃紹竑等桂系首腦人物參加中國國民黨,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因而有了「半個桂系」之稱。  二、籌建黃埔,功勳卓著  1924 年1 月24日,李濟深被孫中山委任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但因其任職粵軍第一師師長兼粵軍第一軍參謀長,故將軍校籌備委員事宜,推薦由鄧演達代理實施。
  • 兩岸e眼|赴廣州黃埔軍校採訪,臺灣記者:這是我母校
    設於高雄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臺灣培養陸軍幹部的搖籃,追根溯源,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媒體人,今天上午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一睹「黃埔建軍」的榮光。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國共兩黨的很多傑出將領都出自該校,尤其是一至六期。
  • 海賊王:艾斯和甚平都是貫穿傷,為什麼艾斯死了,甚平活下來了?
    眾所周知,在頂上戰爭中,艾斯被赤犬的攻擊徹底貫穿內臟,沒堅持多久後就死亡了,而甚平帶著早已失去意識的路飛開始逃亡,在這個過程中,甚平也不慎被赤犬的攻擊貫穿了,那麼為何艾斯死了,甚平卻活下來了呢?
  • 盤點《一拳超人》裡五個在埼玉手上活下來的怪人,蚊女還沒死?
    接下來齊談君就盤點《一拳超人》裡五個在埼玉手上活下來的怪人,蚊女還沒死?他們真是太幸運了!第一位:鋼鐵猩猩鋼鐵猩猩是進化之家排行第三位的人物,實力也很強大,不過在最後還是被常敗將軍傑諾斯給打敗了,這也為傑諾斯賺了一點面子。
  • 黃埔軍校走出來的中共將領排行榜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 1924 年至 1927 年 ) ,黃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漢分校的學生,有近萬人之多。這些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日後成了共產黨軍隊中的骨幹將領。他們為人民解放事業南徵北戰光耀史冊,被國民黨方面稱為 " 赤黃埔系 "。NO1.
  • 「世界玩具工廠」遭遇訂單荒,「活下來」究竟有多難?
    「長時間停工本來就是在吃老本苦撐著,原本打算收到訂單尾款後能緩解一下,全沒了。」像倍力思這樣的玩具公司的遭遇在澄海並不是孤例。汕頭澄海是全球著名的玩具產業帶,素有「世界的玩具在中國,中國的玩具在廣東,廣東的玩具看澄海」的說法,然而海外疫情尚未完全受控,致使當地有大量外向型玩具廠家損失慘重。
  • 濟州島:70年前曾是人間地獄,28萬人銳減至3萬
    據數據顯示,每年都有數千萬人湧入濟州島,其中受國際關係影響,中國人赴濟州島旅遊人數變化較大,但是每年也有數百萬人。作為一座著名的國際旅遊島,濟州島被譽為「韓國夏威夷」。   濟州島位於韓國西南海域,總面積1845平方公裡,是韓國第一大島,總人口60萬。如今的濟州島是一座「人間天堂」,可是在70年前這裡卻是「人間地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廈孕婦20萬買香港出生紙 赴港生子費用還要漲
    其實,這還只是套餐的費用,昨日,剛剛赴港產子歸來的廈門媽媽小美告訴導報記者,為了第二個孩子能順利拿到香港出生證,她付出的花費是20萬元人民幣。順產也要7萬人民幣小美的丈夫在廈經商,家境優越。在她看來,第二個孩子在香港出生,幾乎是擋不住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