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走敦煌:莫高窟禮佛,月牙泉滌心

2020-12-23 笑雲讀星

喜歡甘肅,常幻想自己一身戎裝,單人獨馬帶刀,在河西走廊闖蕩。餓了馬肉就酒,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背景下狼吞,一邊憶起長安友人送別時的「西出陽關無故人」。

仗劍遊俠一定要來幾個馬賊,一邊「牢記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古訓,一邊打馬衝鋒…

或者從軍出塞,懷「願得此生常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的壯烈。

陽關、玉門關…伴隨著那麼多耳熟能詳的詩詞,成為一個民族基因裡的記憶。過去,無疑是悲壯決絕的。而現在,羈旅已消,自內地的任何一座大城市早上出發,保證在當天讓你在任何古人抒發過人生的地方懷古;外侮已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的悲劇不需要漢家男兒再輪番上演。

那麼,抽時間去趟甘肅,或者走走新疆,就順理成章。

太渴望敦煌!六月低攜家帶口直飛蘭州,在朋友的推薦下吃頓地道手把肉,去黃河岸邊流連到傍晚,便坐夕發朝至的城際特快趕向敦煌。

大塊肉,嗯,大口茶

深夜的河西走廊在窗外飛掠,地理位置上的貼近讓一些金戈鐵馬的情緒閃動在將眠欲眠中。睡去時,也許會有鐵馬冰河入夢來…

大夢初醒是敦煌。下車不累,直奔念了好多年的莫高窟。一路是打理得極好的公路,兩旁綠樹成蔭,絲毫感覺不到正行進在西北苦寒之地。莫高窟遊客限流,採用預約製售票。我們挑選的時間比較討巧,暑假旺季開始前,很順利預約到下午門票。便轉進敦煌市區,搞掂住宿,吃碗驢肉黃面,當然,李廣杏這樣的水果也來上幾斤。還是那句老生常談,別把自己當遊客,鑽當地居民區找吃喝,逛附近農貿市場買水果。

中午稍事修整,下午便再赴莫高窟。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人一生必去的景點,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集無數殊榮於一身的莫高窟位於鳴沙山與三危山之間的宕泉河崖壁上,鑿壁為窟,又在窟內或琢石為佛,或塑泥為尊,或彩繪或雕琢,在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的西北地區,歷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的迭代建設,形成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735個石窟各具特色,4萬多平米壁畫各有千秋。在導遊的帶領解說中,一個個鮮活的佛教故事躍然於壁畫像群間。

震驚於這偉大藝術之餘,亦有深深遺憾:每次遊覽,你只有看到四個洞窟的機會。

我沒拍照,對藝術的尊重,對前人的致敬讓我舉不起相機。

看完該看的洞窟,我們一家子悄悄脫離了隊伍,混在其他的遊客中繼續藝術的洗禮。

走累了在莫高窟內靜坐休息。看永不知疲倦的兒子蹦跳在千年歷史中,華夏驕傲油然而生。閉窟時戀戀不捨離去,回望凝眸,將這中華奇蹟深深印入心底。

第二天找了個車,在戈壁大漠裡縱橫:看雅丹地貌,登古漢長城,但出陽關,帶著故人。

戈壁日落
守衛長城
陽關故人

再一天依舊輕車簡從,入浩瀚大漠,探千古戈壁,向晚時候到鳴沙山,騎著駱駝,聽著駝鈴,任西去夕陽把自己剪成遠古的影子…

駝鈴寄情
黃沙無言

在這片黃沙綿延,沙丘危矗的廣袤無垠裡,在這夕陽西離,大漠孤寂的難忘體驗中,聞名遐邇的月牙泉,在我們徒步登上沙脊時,如詩如畫,亭亭玉立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如一個幻夢,如飛天蹁躚…

無題

夜色下的月牙泉披著面紗,絕美婉約;待到走近,藍光瑩瑩,若夢似幻

如此清澈的冷豔

鳴沙歸來不看泉!被眼裡這似乎映照了整個西域的月牙狀泉水深深震撼:她是這片環境艱澀的土地上楚楚可憐的柔軟,卻以最堅硬的手段刺穿每一個打量她的身影,在他們的心海一點點蝕刻出一艘月牙形的船,從此靜靜停泊在他們的有生之年…

星光照人,月牙化水。緩緩行去罷,這天地,有大美。

敦煌,再會。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浴佛節:燒香禮佛 「鑽觀」祈福
    敦煌莫高窟浴佛節:燒香禮佛 「鑽觀」祈福 2018-05-22 19,早早前往莫高窟燒香禮佛、祈福。直至午後,莫高窟九層樓前的禮佛者人潮湧動,更有唱大戲、扭秧歌等民間「自樂班」在窟前奏樂舞蹈,歡慶佛誕日。圖為2007年四月初八,在莫高窟聚會的人們。在九層樓前,民眾燒香禮佛,祈求幸福,直至中午,人群仍未散去。 敦煌研究院 供圖  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亦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每年「破例」允許遊人在景區護欄外圍燒香拜佛的唯一一天。
  • 敦煌壁畫裡的「四月八」:禮佛寫經,「點亮」莫高窟
    敦煌壁畫裡的「四月八」:禮佛寫經,「點亮」莫高窟 郭瑤 2020-04-30 13:40 來源:澎湃新聞
  • 敦煌莫高窟,歷經千年滄桑,依然絕代風華
    敦煌莫高窟,在經歷千餘年的風雲歲月之後,依然向世人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絕代風華。莫高窟九層塔,塔內藏有莫高窟最大的一尊佛像,這尊佛像高達三十幾米,當日參觀時,沒能一睹佛像的尊容,只能從照片上看其介紹了。從敦煌市區驅車向東南行駛約25公裡,便可看到茫茫的戈壁和起伏的沙漠中一片茂盛的綠洲。在高大的樹林和陡峭的懸崖之間,有一條已乾涸了的寬闊河床。這條流淌了千年、歷經世事滄桑的河流,唐代稱為「宕泉」,後來叫「大泉河」。
  •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久遠的歷史,個個洞窟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現存有編號的洞窟735個,顯示出敦煌曾有的興盛但這個石窟群並不是在同一時期開鑿的。據多年來敦煌學者的調查研究,現存洞窟是由北涼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以及與其平行的張氏、曹氏歸義軍政權,直至西夏、元,在大約近一千年的漫長歲月間,陸續營造而成的。
  • 敦煌莫高窟內隱藏了多大的秘密? 莫高窟的驚天秘密你真的知道嗎?
    誰開鑿了敦煌莫高窟?是鹿女的千子塑蓮花,還是樂傅和尚開窟?為什麼要開鑿莫高窟?莫高窟為什麼要選址在沙漠深處?為什麼深處沙漠卻能夠千年不倒?   為什麼要封閉藏經洞?還有第二個藏經洞嗎?經卷上都記載著什麼?為什麼敦煌壁畫被稱為「牆上圖書館」?每幅精美壁畫背後都有怎樣的故事?   莫高窟大佛額頭上的紅寶石真的能懲罰邪惡嗎?
  • 新海南獨家專訪|趙聲良:「一帶一路」上的敦煌人
    古代絲綢之路對敦煌奠定了基礎,新時代應如何發揚絲綢之路的精神?新海南客戶端文化頻道「自貿文苑」欄目獨家專訪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細說「一帶一路」上的敦煌人為了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與傳承,窮其一生的故事。
  • 「敦煌尋夢之五」北涼石窟探秘
    今天的敦煌石窟,現存年代最早的,是莫高窟中三座建於北涼時期的古蹟,即268、272、275窟。沮渠蒙遜在統御河西的鐵血歲月中,一路開拓、一路興佛,石窟廟也在天然的狹長地帶遍地開花。那麼,涼州石窟究竟是怎樣的尊容,北涼時期的敦煌石窟又有著怎樣別具一格的面貌呢?
  • 莫高窟標誌–敦煌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也可以說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直延續和發展著。
  • 敦煌莫高窟,開啟淡季旅行的奢侈體驗!
    想為敦煌莫高窟出發的契機,緣於敦煌文化守望者項目。踐行一個淡季出行敦煌的計劃,從想像到相遇間的時間正好用來做更多的預習。從西千佛洞、榆林窟再走到莫高窟,每天的沉浸式專注學習帶來極大愉悅和成長。敦煌博物館在敦煌博物館看到45窟複製窟時的驚豔很快被在真正的45窟裡與眾神對視時的觸動所替代,那一刻,覺得自己才剛讀到了敦煌百科全書的開頭而已,還有太多想要了解。在敦煌博物館看到45窟複製窟時的驚豔很快被在真正的45窟裡與眾神對視時的觸動所替代,那一刻,覺得自己才剛讀到了敦煌百科全書的開頭而已,還有太多想要了解。
  • 絲綢之路途中的明珠——莫高窟
    絲綢之路架起了東西方之間交流的橋梁,敦煌作為這條道路上的重鎮,吸引了東來西往的商人、傳教士,而佛教也逐漸在這裡生根發芽。隨著莫高窟藏經洞被盜,這片神秘的佛教洞窟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莫高窟以它的精美壁畫和佛教文化文明於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研究參觀。
  • 敦煌莫高窟,國人的驕傲與傷痛
    要說敦煌,最有名的可不是鳴沙山月牙泉,也不是神秘的雷音寺和敦煌古城,更不是陽關和玉門關,而是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這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同時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首,這可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集佛教藝術、建築、彩塑、壁畫之大成的曠世奇葩
  • 探訪敦煌文物修復 | 在莫高窟給文物「打針」
    敦煌莫高窟穿越一千多年時光,記錄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程。但它的存在方式是極為脆弱的,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都在加速著莫高窟的消損,所以被稱為為:行將消失的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為了莫高窟更好的未來,敦煌研究院做出的努力吧。
  • 從敦煌壁畫「都督夫人禮佛圖」,看唐代女性的裝束妝飾
    《都督夫人禮佛圖》在盛唐時期,繪製於敦煌莫高窟130窟甬道南壁,縱34釐米,橫315釐米。原壁畫曾在宋代被重修者鏝在下層,上世紀四十年代剝出,多有殘缺。後經五十年代段文杰先生研究整理,復原臨摹了此壁畫。
  • 70多年前的「向遠西行」,敦煌展關山月西行寫生與臨畫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等嘉賓參觀展覽據悉,展覽從「一個展覽和一本書」「向遠西行」「河西走廊」「敦煌燭光」「冰雪生活」「回望」等幾部分,完整地還原了關山月先生整個西北之行的艱難旅程與創作,講述了他在抗戰時期身處民族危難與文化追尋的複雜情境中,堅持」行萬裡路」之志,出山遠行,深入民族民間,一路作畫辦展的細膩而恢宏的藝術故事
  • 敦煌東線|鳴沙山頂的月亮,沙洲夜市的熙攘,在莫高窟等你……
    到達敦煌是一個秋日午後,火車站的公交大巴可以便捷地到達幾乎所有可能要去的地方,機場、鳴沙山、莫高窟、沙洲夜市...車費大約三塊錢,沿途沒有找見站牌。但是只要你說了去哪裡,師傅就會停在哪裡,還會細心告訴你如何過去。敦煌是一個慢節奏的城市,走在敦煌街頭,沒有喧囂的感覺,這裡的車開的不快,道路很寬,行人也不密集。
  • 景點介紹書:敦煌莫高窟,俗稱為千佛洞,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敦煌莫高窟聞名世界的莫高窟,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莫高窟俗稱為千佛洞,建於當時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是一處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後來經歷了十六國的新建,才有了巨大的規模,主要是北朝,隋唐時期還有五代時期,西夏,元代等等。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
  • 故宮院刊︱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供養人是誰?
    他注意到第217窟西壁龕下北壇南壁西向第三身和第四身供養人分別題作「囗囗囗戎校尉守右囗衛翊囗右郎將員外置同囗貞(缺)魚袋上柱國嗣瓊」和「囗囗嗣子嗣玉」,因這二者都以「嗣」字排輩,使賀先生聯想到了P.2625《敦煌名族志》。在《敦煌名族志》中,陰稠的孫輩正是以「嗣」字排輩,如陰嗣業、陰嗣瑗和陰嗣王等。
  • 「畢業季旅行」三生有幸與你一路向西赴一場青甘大環線畢業行
    你不需要有什麼遺憾,只需要帶著你最虔誠的心,一直往下走就好。一個更好的你更好的未來,就在前方等著你。畢業旅行去青甘大環線,為畢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讓畢業與青春不留遺憾。原本行程定的是從合肥自駕出發,一路向西。無奈「疫情」原因,大學開學推遲,畢業論文答辯也緊接著推遲,今年的大學畢業畢業照都沒拍,只能私下宿舍室友同學拍了一下小團體畢業照。本次行程預計十幾個人,3臺車,因有考研等因素在內只有8人集合出發。
  • 敦煌莫高窟景點簡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