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夫人禮佛圖》在盛唐時期,繪製於敦煌莫高窟130窟甬道南壁,縱34釐米,橫315釐米。原壁畫曾在宋代被重修者鏝在下層,上世紀四十年代剝出,多有殘缺。後經五十年代段文杰先生研究整理,復原臨摹了此壁畫。
這幅畫是唐代供養人畫像中規模最大的一幅。圖中共畫了十二個人像,第一身像最大,為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的樂庭瓌夫人——太原王氏;第二身像較小,為王氏的女兒「十一娘」;第三身像更小,為王氏的女兒「十三娘」。這三人是禮佛圖的主人,後面九人為身著男裝的婢女。畫面釵光鬢影,綺麗紛呈,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為宏偉的一幅綺羅人物像。
都督夫人禮佛圖中的三位主要人物,以王氏的畫像最大,身量超過真人。兩鬢包面如拋家髻,頭頂飾「朵子」、鮮花、小梳、寶鈿,穿碧衫紅裙,肩披絳地帔子和白羅畫帔,腳蹬笏頭履,持巾,捧香爐,虔敬向佛。
次為女十一娘,面飾花鈿、花子,著朱衫白裙。再次為女十三娘,頭戴鳳冠,斜插步搖,衫裙帔帛,「小頭鞋履」。她們都是遍身綺羅、滿頭珠翠,一望便知為豪門貴族眷屬。
九身附屬人物,均為奴婢,微分卑微,無榜題。其中一身飾拋家髻、著衫裙帔帛,持紈扇,年齡較長,似為奴婢之首。其餘八人均著圓領衫,腰束帶。在唐代,宮女奴婢著男裝者,多戴幞頭,這在唐人《虢國夫人遊春圖》、《紈扇仕女圖》、《送子天王圖》以及永泰公主墓壁畫中均可見到。這種「束裝似男兒」的裝扮,正是天寶年間興起的奴婢的時裝。八人中有四人鬢垂雙鬟,這是未成年女童的髮式,另三人均於髮髻上戴透額羅幞頭,這就是唐詩中所謂「新裝巧樣畫雙蛾,漫裹恆洲透額羅」。
這幅畫人物造型真實,富於生活氣息,無論主人還是奴婢,都具有「曲眉豐頰」、「豐肌膩體」的「楊貴妃型」的特點。但每個人的面容神採又各不一樣:主人們雍容華貴,手捧香爐或鮮花,合掌敬禮,流露出恭謹虔誠的心情;奴婢則有的捧琴,有的端水瓶,有的兩眼前視,有的以紈扇掩面,悠然自得。有的回頭顧盼,竊竊私語,與主人的肅穆相比則顯得心情頗為活潑,深刻地表現了生活的真實。
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