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腦運行機制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2020-12-20 閃電新聞

為什麼要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對於家長來說,這不應僅僅是一個觀念,還應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兒童在生理、認知、情感、社會幾個方面的發展是緊密相關、互為影響的。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整體化發展特徵越明顯。對於大腦神經機制的科學研究,也深刻揭示了兒童大腦整體性發展的規律。

作為家長,需要深刻理解和思考兒童整體性發展的理念,並為他們的身心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教育,才能真正解決在育兒上的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等問題,真正促進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

腦科學原理幫助我們認識兒童學習的規律

研究證明,大腦是按整體性原則進行生理和心理活動的。神經元作為人腦信息處理的基本功能單位,遷移到大腦不同區域特定的位置,與其他神經元之間建立聯結,從而承擔和實現特定的大腦功能,於是我們才會有感知、動作、語言、情緒、思考等心理活動。

「大腦具有跨多個領域的工作機制」,主要是指大腦的學習依賴於神經環路與神經網絡的建構。孩子一般是從基本的單一感官刺激到神經元之間建立廣泛聯繫、相互聯結,再進行信息加工和整合,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大腦的工作原理。

比如一個小朋友聽到音樂後,聽覺的刺激讓他開始扭動身體,然後他走到小黑板前,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塗鴉;他跟著音樂節奏興奮地在黑板上畫了好多線條,一邊畫一邊對媽媽叫著:「下雨啦!下雨啦!」小朋友的聽覺、視覺輸入信息後,又轉化為動覺和語言,這個信息整合的過程還伴隨他愉悅的情緒、積極的社交互動。調動已有的經驗與記憶,並進一步建構新的經驗,這就是有意義的學習。

腦科學研究證明,刺激越多,電衝動越多,神經元之間的聯結就越多,神經網絡就越發達,從而形成大腦功能系統的基本框架;這是大腦可塑性的重要來源,也是個體學習和智力的生物基礎。幼兒由於感覺、動作的發展,有更多機會與周圍的客觀世界進行互動,從而在大量的環境刺激下,不斷建立越來越發達的神經網絡。所以,幼兒階段被稱為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

由此可見,如果只是把孩子的大腦當成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來把容器填滿,實質上違背了兒童大腦發育和學習的規律。既然了解了兒童大腦整體性工作的機制,我們就應該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刺激,用正確的教養方式來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

為兒童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適宜的環境刺激

家長可多為孩子提供促進他多種感官發展的玩具材料,或通過閱讀經典圖書、欣賞藝術作品、走進博物館、親近大自然等體驗,刺激其神經元的增長,滿足其建構強大的神經網絡的需要。

有研究發現,低結構、開放性的材料和活動變化多、玩法多、操作性強,更能刺激大腦突觸的增長,更能激發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使興趣保持得更持久;而高結構、封閉性的材料和活動則由於玩法單一、操作性較弱或與兒童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不僅不能促進神經聯結,反而還會導致厭學。

比如家長給孩子提供了串珠玩具,可能發現孩子只串了一次就把珠子拿來進行美工創作,或者通過想像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因為多樣化的遊戲比單純的串珠子可以激發兒童更多的大腦區域,促進他建立更多的神經網絡,也更有利於孩子的整體化發展。

環境刺激還應注意適宜適度。過量的信息可能會產生「神經擁擠」現象,帶來幹擾,進而影響孩子的注意與主動選擇,使他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立意志,不能在一定時間內持續穩定專注於某一件事;過度超前或滯後的信息刺激則可能會給年齡較小的孩子帶來情緒壓力或造成潛能的浪費,不利於大腦對信息的有效加工。

適宜性還表現為健康和有益。比如優美的音樂是良好的刺激,粗暴的語言、噪聲、充滿爭吵的家庭環境就是不好的刺激;啟發認知思維和情感的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可以是良好的刺激,而宣揚暴力的內容則是不良的刺激。

通過生活體驗促進學習的過程性與整體性

研究發現,環境的刺激作用可以誘發神經網絡多通道多層面的可塑性,從而達到全面開發大腦的目的。學習是認知、生理、動作、情緒和社會性等多個領域整體發展的過程,所以在生活中學習如何做事比學習任何知識都重要。

比如孩子幫媽媽晾衣服這個生活事件,就可以使孩子獲得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首先可以滿足孩子的主動性,從而獲得內在動力和獨立性的發展;其次,可以發展上下肢配合的大肌肉動作和小肌肉精細動作;第三,可以發展感知、觀察、比較、模式、秩序、統籌計劃等方面的思維能力;第四,可以發展專注力、堅持性、抗挫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在與成人的互動中獲得語言以及社會性的發展;第六,任務完成後可通過講述或者繪畫,發展記憶力、回顧反思等能力,從而獲得成就感與自信……

整體性、過程性的學習,是兒童全身心參與體驗的過程,是我們必須重視的科學法則。家長要避免片面地理解學習,過早地給幼兒施加機械訓練的學業負擔,而是要多給幼兒在生活中參與做事的機會,加強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多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嘗試、體驗、試錯和頓悟,才能使他們得到整體和諧的發展。

然而我們身邊的家長受教育焦慮影響,很容易陷入片面追求孩子某一方面發展的誤區,比如過早訓練孩子的讀寫、計算或某項技能,忽略孩子滿足自身好奇與興趣、休息與玩耍的需求,剝奪他們在戶外奔跑和在生活中感知的機會,結果導致孩子出現感統失調、注意力失調、厭學、抑鬱症等心理障礙,給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極大傷害。

2018年教育部開始啟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要求小學教育堅持零起點教學,要求幼兒園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重視一日生活皆教育,正是發現了生活和遊戲本身具有天然整體性這一價值和特點。幼兒園的生活課程、遊戲課程,就是在遵循整體化發展的科學規律基礎上,自然而然地融合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孩子在豐富的生活和遊戲中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兒童的學習和發展依賴積極的關係和情緒

個體所有的發展都在關係中發生,成人的肢體、語言、表情和動作都在影響兒童的情緒、態度和行為,從而影響兒童的認知和發展。大腦多領域整體性學習機制進一步證明了人際關係與情緒對於認知學習的重要影響。

研究發現,積極情緒可以提高注意廣度、整體性思維和探索行為,可以讓幼兒在學習活動和任務中感到愉快,從而激發學習動機。而家長如果能夠給孩子創設安全、溫暖、開放、鼓勵的環境,甚至新穎、有趣的情境,給孩子更多及時的關注理解、反饋鼓勵和分享參與,則更能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和掌控感;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敗的時候,積極的環境和反饋可以幫他們學習自我調控,促進執行功能,並發展出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逐漸擁有開放的、創造的和熱愛學習的大腦;相反,如果家長的反饋是懲罰的、否定的、拒絕的,那麼他們就會逐漸迴避冒險,習慣依賴,大腦變得封閉。

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提供大量的玩具就可以開發智力,讓孩子看大量的教育視頻就可以學會念兒歌、講故事甚至社交禮儀,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大腦縱然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刺激,但大腦天生熱愛社交,真正的經驗還是需要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學習,從而獲得認知、語言、情緒、控制、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了解大腦的學習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兒童整體性發展的教育原則,也能指導我們從兒童的發展規律和需要出發,樹立科學的兒童觀,為兒童的全面整體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教育。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基於腦科學的幼兒園區域遊戲實踐指導研究」(CBAA2020036)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0日第9版

作者:李一凡

相關焦點

  • 了解大腦運行機制 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中國教育新聞網
    對於家長來說,這不應僅僅是一個觀念,還應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兒童在生理、認知、情感、社會幾個方面的發展是緊密相關、互為影響的。尤其是越小的孩子,整體化發展特徵越明顯。對於大腦神經機制的科學研究,也深刻揭示了兒童大腦整體性發展的規律。
  • 蔣超良: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原標題: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曉峰、周呈思)「孩子們,節日快樂!」「老師們好,你們辛苦了!」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省委書記蔣超良來到鄂州市華容鎮實驗幼兒園、實驗小學走訪慰問,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少年兒童致以節日問候,向為孩子們傾心奉獻的廣大教師、少兒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通過遊戲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早期的經驗會影響大腦結構的發展,這為將來的所有學習、行為和健康奠定了基礎。正如基礎薄弱會損害房屋的質量和強度一樣,生命早期的不良經歷也會損害大腦的結構,負面影響會持續到成年。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先跟著童芽小編來簡單了解一下「腦結構」。
  • 2020中國兒童發展論壇舉行——堅持立德樹人 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全面...
    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記者張爍)日前,「六一」主題活動暨2020中國兒童發展論壇在中國兒童中心舉辦。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等出席活動。
  • 晉城多角度促進兒童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市教育局印發《關於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指導意見》,從七方面提出二十三條指導意見,促進兒童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意見》指出,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應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即:要以兒童為本,堅持兒童優先、兒童平等發展;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獲取經驗的需要;堅持全面發展,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培養學習品質,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建立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良好學習品質。
  • 美術學習:兒童水彩畫創作指導,促進兒童大腦功能的發展
    一、兒童水彩畫創作的意義  (一)發展兒童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兒童大腦功能的發展  美術活動是大腦兩個半球協同作用的結果。左腦半球主要有語言、分析、邏輯、抽象思維的功能,右腦半球主要有非語言的、綜合性的、直觀的幾何圖形的識別功能。
  • 全面打好學校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教育部今天在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 認知行為療法神經機制,提升多動症兒童大腦的執行功能和監控功能
    關於兒童多動症,除了我們熟悉的藥物治療,以及一直在科普的大腦訓練外,還有其它訓練方法嗎?這個研究也是進行了12周的CBT幹預,發現CBT可以提升多動症患者大腦的執行功能和監控功能,從神經機制的角度證明了CBT的有效性。
  • 勞動教育促進完整兒童的發展
    勞動教育重在親身參與和實踐,強調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開展勞動教育,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機會,有利於改變學習方式「小學化」的傾向。勞動教育關注兒童的勞動品質培養,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改變當前教育中「揚心抑身」的傾向,能更好地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
  • 童心童語第三屆兒童大腦發展年會在京圓滿召開
    眾所周知,0-6歲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僅身體快速發育,大腦的發展也極為迅猛。國內外眾多研究表明,嬰幼兒所處的養育環境、經歷以及養育者與他們的互動方式對嬰幼兒的大腦和身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究竟兒童的大腦是如何學習和思考的?家長和教師應該如何「教」他們?這是我們本次大會重點關注的話題!
  • 親子關係對兒童腦認知發展的影響——北師大兒童大腦發展實驗室
    很多人對兒童大腦的發展很感興趣,心理發展有很多不同表現,比如:動作,語言,行為,心理。今天著重講述:語言發展兒童的發展與成人的互動,交流中形成的,親子關係對兒童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語言發展,從心理學的觀點講,離不開其他方面的發展,要說話,先要聽,聽力的的發展,說要用發音器官去說,在另外一個發展來說,除了基因,還有交流!
  •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新思想新要求,特別是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二是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求正在由「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亟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義務教育。三是深化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
  • 專題香港的社會工作及其運行機制
    香港確定的家庭和兒童社會工作的目標是:維繫和鞏固家庭,促進家人互相關懷,以預防和解決個人及家庭問題;保障兒童權利及培養兒童成才(香港特別行政區社會福利編,1997:42)。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香港的社會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條例和政策,大力推進香港社會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改革,實行了專業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並努力促進香港與內地在社會工作方面的合作與交流。
  • 堅持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是指人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人們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促進全體兒童的全面、主動發展。【點】 「正、反、深、聯」 引導幼兒主動體驗,才能真正發展能力。徐遠鋒經常帶領幼兒們朗讀有哲理的好文章,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發現、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加強對幼兒的欣賞能力培養。
  • 如何促進女性就業公平?如何探索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機制...
    央廣網上海1月14日消息(記者林馥榆)記者今天從上海市婦聯了解到,在即將召開的上海「兩會」上,上海市婦聯擬提交7份提案、議案。這些建議從加強頂層設計和改善民生出發,圍繞女性就業及身心健康、公益訴訟、兒童閱讀及戶外運動設施、生育政策、家庭寄養等問題展開。
  • 優質幼兒教育公益講座之「遊戲中學習」與促進大腦均衡發展的關係
    耀中幼教學院相信優質幼兒教育對促進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激發兒童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積極貢獻者。為了進一步探討何謂優質幼兒教育,耀中幼教學院特意安排一系列在線公益講座,讓對幼兒教育有興趣的未來教育家、在職幼兒教師及家長,一起通過ZOOM網上平臺,聽取幼教專家的意見,了解實踐優質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挑戰及機遇,分享經驗與心得,引領我們支持下一代的成長。
  • 年度特稿 | 舒華 蘇萌萌:兒童早期語言與閱讀的發展及其促進
    新生兒的大腦對母親的聲音反應更敏感,說明母親的聲音對嬰兒具有特殊意義,有助於啟動新生兒大腦中主管語言學習的部分,因此母親是嬰兒語言能力的最初啟蒙者。心理語言學家做了很多關於「母親語言」(motherese)的研究,都證明這種語體有助於兒童早期語言發展。兒童的早期語言習得過程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
  • 運動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家長你做對了嗎?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就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比如說鋼琴、舞蹈、數學等等,但孩子有一項能力的發展,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運動。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其實運動的力量不只是幫助我們保持好的身體,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以及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心理。
  • 促進兒童藝術發展 七巧板舉辦大型兒童美術展
    大眾網菏澤6月2日訊(實習生代素潔)恰逢第69屆六一兒童節,為了促進孩子們的藝術發展、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展現孩子們的內心世界,6月2日上午,菏澤七巧板幼兒園在菏澤市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妙筆會世界童心夢飛揚」的大型兒童美術展。
  •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助力PCbaby「感統」活動
    兒童早期發展,本是當代家庭父母高度關注的事項。然而,感覺統合訓練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卻遲遲沒有獲得相應的重視。家長們更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孩子的語言、藝術等能力。究其原因,在於對「感覺統合」這一概念的不了解。